不久,蒋介石便遭遇了其统帅生涯的第一次下野。蒋介石在1927年4月12日突然发动针对共产党人的“清党运动”,掌握了国民党的控制权。但仅仅四个月过后,他便受到来自三方的巨大压力——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中的原国民党左派势力、拥有数十万军队的冯玉祥、蒋的得力部下何应钦。分裂的国民党南京、武汉两派如果要统一,首要前提就是蒋介石下野。
8月13日,蒋介石发表《告中央各执监委员书》说:“本年七八月间,察知一般军人多不能认识党,不愿尊重党……中正以为情势至此,若再恋战,即非党所任命之总司令,而将成武力之傀儡。中正决不愿如此,故决然引退。”同日,蒋介石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宣布“下野”。蒋旋即取道宁波回奉化老家。
此次下野为期四个多月。其间,蒋介石前往日本争取日本朝野各方势力对他的支持,他还与宋美龄结婚,为日后复出并确立统治地位奠定基础。于是,1927年底,当他与宋美龄在上海隆重举行婚礼时,他重返权力中心之旅也就开始了。
在此期间,张作霖派人来以检查部队为名,前往山西布置军事。此时阎锡山觉察到此一招棋是针对自己来的,于是公开与张作霖决裂,通电声讨张作霖,并兵分两路,分别沿京汉线、京绥线攻击奉军,意图从南北两侧袭击北京。刚开始,他的部队迅速占领了石家庄和新乐,后来却在战争中连连失利,被迫兵退山西,据固关、娘子关和雁门关死守。张作霖一时怒气冲天,调集几十万人马对山西大举进攻,但关塞险恶,久攻不克,部队伤亡惨重,最后也只好退出关外。
此时冯玉祥部队也受到奉军的威胁,阎锡山于是和冯玉祥联名请求下野后的蒋介石重新出山,主持北伐战争,共同对付张作霖。
蒋介石下野未及半年,于1928年初复出后,以继续北伐统一全国为目标,看到雄踞山西的阎锡山有举足轻重之势,乃竭力拉拢:1928年2月28日,国民政府任命阎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3月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命阎为太原政治分会主席,3月9日国民政府又任命阎为山西省政府主席。当月,蒋介石统率北伐军对奉军展开全面进攻,第三集团军转守为攻,收复大同,占领保定,并向京津进军。此时第二集团军冯玉祥部人多势众,蒋故意拉阎抑冯,于6月4日通过国民政府任命阎为京津(后称平津)卫戍总司令,并让第三集团军部队先行入京,天津亦和平接收。
至此,阎锡山在北伐中掌握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两特别市的军政大权。10月19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命阎为内政部长(由赵戴文代理)。阎锡山从此与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齐名,成为雄踞华北的军阀。
对于阎锡山当年对山西的贡献,中外舆论还是给予好评的。如1930年的《时代》就曾这样评价他:“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处于各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目前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使他显得出类拔萃。阎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优良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张大千为何“黄金千两不画虎”呢?
被徐悲鸿誉为“500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画史上少见的最具全方位的画家之一: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但他却从不画虎,并曾专门手书“大千愿受贫与苦,黄金千两不画虎”以明志。
此中原委,还须从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孖说起。张善孖长张大千17岁。他们兄弟十人,张善孖排行老二,张大千排行老八。由于他们的大哥离世比较早,所以张善孖在家里就担负起了教育弟弟们的任务。张善孖早承家学,随母学画,而年纪尚小的张大千就跟在哥哥的后面东涂西抹,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张大千18岁那年,二哥张善孖把他带到日本。张大千考入京都艺专染织系,课余学习书法和绘画,张善孖经常给予指点,张大千进步较快。张大千回国后居住上海,一边在学校教绘画,一边在张善孖的带领下拜师访友,结交名流,得益较多。因此,张大千对张善孖敬畏有加,每当外出归来拜见二哥,必行大礼。晚年的张大千常对人说:“我在绘画上有些成就,要感谢二家兄的教导。”
张善孖以擅长画虎而名世,是个爱国画家。1938年底,张善孖在周恩来、林森、许世英等人的支持下,带着自己和其弟张大千的作品共180多件出国举办画展,募集抗日捐款。先后在法国、美国展出,前后约两年,举办100多次画展,共募得捐款20余万美元,全部寄回国内支援抗战。张善孖还以作品内容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他曾画过一幅猛虎扑日图。图上画的是28只斑斓猛虎,奔腾跳跃,正扑向一丝落日。老虎象征着当时中国的28个行省生气勃勃;落日代表日本,奄奄一息。此画题为“怒吼吧,中国!”并在画的左下角题道:“雄大王风,一放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气概和决心,是一幅宣传民族精神、鼓舞抗战士气的优秀国画,并在中国国画界开抗日宣传画之先河。
1940年初,美国空军上校陈纳德率美空军志愿队援华作战,张善孖嘉其行,画《飞虎图》赠陈纳德。陈纳德很喜欢这幅画,随即将美空军援华志愿队改名为“飞虎队”,并按《飞虎图》做了许多旗帜和徽章分发部下,以鼓舞战士。后来“飞虎队”在华作战十分勇敢,连连重创日机,使日军飞行员闻风丧胆。陈纳德对《飞虎图》原图极为珍惜,视同拱璧。现该图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张善孖善画虎之各种形态,作品精妙沉雄。他笔下的老虎不但威猛,而且有妩媚温柔的一面,他作有《金陵十二钗图》,画的是12只极具女性气质的老虎,各摘《西厢记》句题之。如“临去波那一转”,“怎不回过脸来”,“终日价情思睡昏昏”等以寓美人猛虎之意,颇为人称道。他住苏州网师园时,还特意养了一只小老虎,以作绘画观察之用。小老虎和他一样,只吃素不吃荤,夜晚即睡在他的床边,成就了一段“人虎相处”的佳话。张善孖自号“虎痴”,人皆尊其为“虎公”。
而画艺和名气都在二哥张善孖之上的张大千,不愿压倒二哥,故很少画虎,即使偶尔画之,也是为了消遣自娱,从不送人,更不出卖。
1935年春,有一天,兄弟二人在一起喝酒,喝得酒酣耳热之际,张大千对二哥说:“我今日作一幅画,你来补景题诗,以表我们兄弟之谊。”接着,他画了一幅六尺中堂《虎啸图》,画毕,酒力也涌上来了,笔一扔,就被人扶着休息去了。
此画用笔老辣,构图奇特,画面上枯松倒挂,怪石嶙峋,一只斑斓猛虎迎风长啸,神态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畏,风格与其兄迥异。
张善孖当即在画上补景作诗,还写了褒赞大千弟的跋语。这时,恰好有一日本人来访,见了这幅由极少画虎的张大千画虎、“虎痴”张善孖补景题诗的画,便再三请求善孖先生割爱,价钱再高他也要买。见善孖犹豫不决,他继而用激将法说:“虎公,你应该让人知道你八弟还擅长画虎!”善孖心想有理,为扬弟名,就将画卖了。这一切,醉酒中的张大千全然不知。
此事不胫而走,第二天就有一个字画商找上门来,一见张大千,就连声赞扬他画虎技艺超过了其兄,愿以高出其兄十倍之价收买其虎作。张大千闻之大怒,同时也因自己醉酒而画虎懊悔不已。画虎是二哥的专长,自己岂能再与他一较短长?为了让张善孖独擅其美,张大千发誓以后不再画虎,于是便顺手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刷刷写了两行字回答字画商:“大千愿受贫和苦,黄金千两不画虎。”自此,张大千立下“二戒”:一戒画虎,二戒酗酒。
陈独秀鲜为人知的人生侧面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是以新文化运动的始作俑者、“五四运动总司令”和中共第一任总书记而着称于世的,却少有人知他不仅曾是老资格的暗杀成员,而且还是书法大家与对中国文字音韵之学有着很深造诣,并有多种着述传世的国学大家。
老资格的暗杀成员
1905年9月,晚清着名刺客、年仅27岁的吴樾在行将刺杀“五大臣”前夕,完成了《暗杀时代》一文。在这篇行文酣畅淋漓的文章里,吴樾谈起了自己的生平和作为一名“刺客”的心迹。他说,“体质为小我,精灵为大我……奴隶以生,何如不奴隶而死”;并说,愿死后“化一我而为千万我,前者仆后者起,不杀不休,不尽不止”。他并且认为,“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
这篇文章,宣告了晚清“暗杀时代”的渐入高潮:在此之前,史坚如行刺德寿,万福华行刺王之春,易本羲谋刺铁良,王汉刺杀铁良;在此之后,徐锡麟击毙恩铭,汪精卫谋刺载沣,林冠慈刺杀凤山、彭家珍刺杀良弼……短短几年时间,“暗杀事件和暗杀预谋此起彼伏,次数频繁,大概不下五十来起”更重要的是,行刺者大多是学生,大多出身于中产以上的家庭。
1905年9月24日上午,北京正阳门车站军警林立,岗哨密布。慈禧太后钦派的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带着大量的仆从与侍卫登上了火车包厢。五大臣将转沪出洋考察西方国家的宪政。吴樾深恨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从乱纷纷的送行人群中挤上了五大臣的包厢,谋炸出洋五大臣,事败,壮烈牺牲。
几天后,在安徽公学教书的陈独秀听到北京火车站有人刺杀五大臣未遂,刺杀者当场身亡的传闻后,大吃一惊。他立即想到了好友吴樾。陈独秀随即以隐语致书在保定高等学堂读书的张啸岑:“北京店事,想是吴先生主张开措,关于吴兄一切,务详告。”急切惦念之情,跃然纸上。
不几日,张啸岑即给陈独秀寄来吴樾的两部遗着:《暗杀时代自序》和《意见书》。张啸岑还传来了烈士赴难前曾留下的遗言:“若遇难,将上述书转交杨笃生或陈仲甫。”看着烈士遗物,回忆起吴樾的音容笑貌,从不轻易落泪的陈独秀泪如泉涌。悲愤难抑的他在《甲寅杂志》一卷四号上盛赞吴樾是“有道德、有诚意、有牺牲的精神,由纯粹之爱国心而主张革命”的人,并将《意见书》节录刊载于《安徽俗话报》,使吴樾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以此来悼念亡友。
数月后,陈独秀思及吴樾,又怆然吟出《存殁六绝句》:“伯先京口夸醇酒,孟侠龙眠有老亲;仗剑远游千里外,碎身直捣虎狼秦。……”
伯先和孟侠都是陈独秀的朋友,后者指的就是吴樾。在诗中,陈独秀明确地将吴樾比作荆轲。陈独秀怀念吴樾的诗句,是一个刺客为另一个刺客写下的悼词。事实上,陈独秀和吴樾属于同一个暗杀团体,吴樾的暗杀行动,陈独秀也参与了策划。吴樾临行前,曾与赵声、陈独秀密计于芜湖科学图书社小楼上。当时吴樾走后,陈独秀还动情地书写了一副对联:“推倒一时豪杰,扩拓万古心胸”。
尽管陈独秀从来没有亲自实施过暗杀行动,但他在暗杀团体中的资历要比吴樾老得多。在那个时代,不独是陈独秀,很多后来非常着名的历史人物,也都曾经狂热地拥护过暗杀。蔡元培、章士钊、鲁迅、刘思复等人都有过一段热衷于试验炸弹、准备暗杀的经历。
音韵学、文字学专家
我国当代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王森然先生曾这样评价恩师陈独秀:“先生书无不读,精通日文、法文,更精通英文、拉丁文。故其学,术无不精;其文,理无不透;雄辩滔滔,长于言才,无论任何问题,研究之,均能深入;解决之,计划周详;苟能专门致力于理论学术,当代名家,实无其匹。”
陈独秀在音韵学和文字学上的造诣很深,他在这方面的着述,连钱玄同以及后来新华字典编纂者魏建功这些专业音韵大家都钦佩有加。陈独秀38岁时,蔡元培刚一发布他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任命,教师中的守旧派便反对说:“陈先生只会写几篇策论式的时文,并无真才实学,到北大任教尚嫌不够,更不要说出掌文科了。”蔡元培马上站出来反驳说:“仲甫先生精通训诂音韵,过去连太炎先生也把他视为畏友,怎么能说没有真才实学。”可见陈独秀精通训诂音韵早在国学大师中闻名,难怪他二十几岁被誉为“皖城名士”。
陈独秀从1910年起,就在《国粹学报》上连续发表《说文引申义考》;1913年完稿、1925年出版的《字义类例》,也是其力作。后于1928年写成《中国拼音文字草案》,1937年又发表《实庵字说》、《荀子韵表及考释》,并于1940年完成《小学识字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