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900000005

第5章 登上天安门(3)

周恩来以政治家的语气说:“在中美关系相互隔绝的情况下,你三次访问中国,今天还上天安门参加我们的国庆活动,这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情。”

“我又有独家新闻了。”

这时,电梯又一次打开,毛泽东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周恩来和斯诺迎上前去,这是一年以后的相见,毛泽东已经步入老年,和斯诺印象中的毛主席有了很大的变化。

“主席,您看谁来了?”周恩来用他那有江苏口音的普通话说。

毛泽东显然已经认出了斯诺,他笑了,说:“斯诺先生,老天保佑,我们又见面了。”

斯诺感到,毛泽东虽然老了,但他的说话还是像当年一样的有趣。他把自己的妻子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热情地和他们握手,对他们表示欢迎。

周恩来又向林彪介绍斯诺,他对斯诺说:“这是林副主席。”

斯诺和林彪认识,在延安时他采访过这个着名的红军将领,所以他说:“林彪将军,我们又见面了。”

林彪说:“斯诺先生,你是毛主席请来的,我们热烈欢迎你!”

天安门广场上的庆祝活动开始了,“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声浪此起彼伏,使斯诺感到茫然。

毛泽东把他叫了过来,让他站在了天安门的正中央,翻译冀朝铸正好站在了他的身后。摄影记者急忙抢下了这个镜头。

第二天,经周恩来总理精心安排的这张照片发表在中国各大报上。

毛泽东把斯诺叫到天安门上的用意,许多人不甚清楚,就连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忽略了这一重要情况。事后基辛格在他回忆录中说:“毛泽东和周恩来对我们的敏锐地观察事物的能力估计过高,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转弯抹角,以致使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10月1日,中国国庆节那天,周恩来把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妻子请到天安门城楼上,站在毛旁边检阅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游行,而且照了相。这是史无前例的;哪一个美国人也没有享受过这么大的荣誉。这位高深莫测的主席是想传达点什么。斯诺后来自己谈论这一事件时指出:‘凡是中国领导人公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事情过后我才终于理解到,毛是想以此作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亲自掌握对美国关系;但是这在当时真是一种远见卓识。我们在关键时刻理解不到他的真意。事情做得过分微妙,反而达不到通信联络的目的。”

的确是这样,毛泽东是要用这样一种方式,向美国总统传递这样的信息——中美关系要解冻了。

这不仅是在天安门上作一个象征,而且是和斯诺明明白白地说了。这在1970年12月18日的谈话中已经是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毛泽东说:“中美会谈15年谈了136次。我不感兴趣了,尼克松也不感兴趣了,要当面谈。”

“主席愿见他吗?”斯诺问。

“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我愿跟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

“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悄悄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我看我不会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我们也要作自我批评……”

这应该是很明确的了吧!

可惜的是,毛泽东的这个明白无误的信息,并没有转告到尼克松那里。

毛泽东没有想到,他最后一次上天安门,林彪竟然不辞而别

1971年的五一节。

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第六个年头。用当时的话说,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时候。

这天晚上,毛泽东比较早地来到了天安门的休息室里,他穿上了一身灰色的中山装,由于不是经常穿,衣服显得不是那么贴身。平时不修边幅的毛泽东,帽子也没有戴好……

按照预定的时间,焰火晚会就要开始了,还是不见林彪的身影。

周恩来有点着急,他叫秘书打电话,询问林彪在什么地方。但还是没有消息。

工作人员进来,请他们到城楼参加晚会。毛泽东站起身,对旁边的西哈努克作一个请的手势,自己往外走去。这时林彪的身影还是没有出现。

这天的桌子是这样摆的——毛泽东的身边是西哈努克亲王,再旁边是董必武同志,他是国家代主席,他在这个位置是当时的一般排法。

对于林彪没有到,毛泽东肯定是有感觉的。但他依然不露声色,通过翻译和西哈努克交谈着。

林彪的身影终于出现了。他披一件军大衣,本来就没有什么肉的脸上,几乎是没有任何表情。他很清楚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上,便直奔那个属于他的座位。

按照正常情况,他应该和毛泽东打招呼,也应该和外宾打招呼,但今天他没有,他落座后一声没吭,这是够反常的。

更叫人惊奇的是,他在这里待了一小会儿,就走了,而且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周恩来也以为他是上卫生间了。好半天不见他回来,周恩来起身让有关的人去问,才知道“林副主席”已经走了。

这太反常了!

他这是不辞而别,在这样重大的政治场合,不辞而别就是一种难以表述的东西……中国的老百姓可能还不知道,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他要当国家主席,被毛泽东看出了他的政治野心,“翻了车”。他已经开始秘密活动,准备和毛泽东分庭抗礼了。

可以说这个晚上,周恩来是没有什么心思看焰火的,他对林彪的行为当然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更担心的是这事情怎么和全国人民说清楚——第二天这是要见报的呀!是要上电影、是要上电视的呀!

所以,他知道林彪确实已经走了之后,就把当时的中央新闻组组长杜修贤叫了过来。

“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你拍了没有?”

“他来了没有几分钟就不见了,来不及……”

“我问你拍了没有?”

杜修贤知道,自己拍的那一张无论是构图还是光线都不太理想,所以说话有点不太利索,他说:“照了一张,就一张……”

“电影电视呢?”

“不知道。”

其实老杜看到他们在等时机。

“你去把分管新闻宣传的人叫来,都叫来!”周恩来一脸严肃的表情,确实有点叫人害怕。

杜修贤赶快跑去找人,不到十分钟,这些无冕之王都到了总理身边。

周恩来开门见山,问:“电影拍到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的镜头了吗?”

“没有。”

“那么电视呢?”

“没来得及。”

“没有拍到,对不对?”

大家不敢吭声,听周总理说话。

“林副主席身体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上午他参加了活动,晚上说好不来参加活动,我亲自去请他,这样的活动是面对全国人民,面对全国观众。你们是新闻宣传的负责人,你们记者手里拿着照相机摄像机,拍呀,你们为什么不拍呢?”

有个同志说:“我们想等毛主席和林副主席谈话的镜头。”

周恩来火了,他说:“林副主席来了没有?他在这里坐了一会儿没有?你们都看见了,你们等什么?等他们讲话?什么时候规定要等领导人讲话才能开机?

你们头脑里不知想什么。记者难道不懂得抢拍?新闻就是时间,新闻是等来的吗?”

周恩来发这么大的火,还是不多见的,看来他是真动了气。

记者们被他的批评吓坏了,会场上没有一点声音。周恩来见大家的心情沉重,又说:“人民希望党中央团结,国家安定,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天安门上和人民群众一起欢度节日,这是多么重要的宣传,这是安定人心的事情,你们回答说林副主席只来了几分钟,行吗?党中央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靠你们宣传,不是解释。”

最后,周恩来又说:“今天的情况有点特殊,你们的工作是有难度的,这一点我清楚。但你们都是有经验的新闻记者,要想到随时会出现意外情况,有应付各种情况的应急准备……今天你们不要怪我太严厉,严厉一点有好处!你们回去总结经验教训,下不为例。”

说完总理走了。

最后,总理选定了一张照片,还指示说:“都要用这张照片。”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此事在新闻记者中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小视的——人们看到了林彪的一些表现,看到了林彪在毛泽东面前的一些情况。他并非是时时事事紧跟毛泽东的,也不是时时高举语录本重复毛泽东的话的。

看来他真的要和毛泽东分庭抗礼了。

这在几个月后得到了证实。

同类推荐
  • 理性履职观

    理性履职观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0]?,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本书综合权威机构、专家、媒体的前沿观察和深度解析,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用老百姓关注的视角全方位解读当下热点问题。全书分为时代大舆情、改革大舆情、网络大舆情、社会大舆情、政务舆情年度大回顾五个部分。
  • 三十年间有与无

    三十年间有与无

    无论是事件还是事情,哪怕就发生在眼前,大家也不会有一个共同的认可,甚至就连这件事是否“真的发生了”也会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记录过去?也许只能以散文的方式在记忆中描述自己的意识现象。这就是我更多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小说、电影、诗歌、绘画、音乐的一个内在原因;也许只有当时的某种情绪性的感受才最为真切,因为我相信我所记述的只是我个人的历史——最好是能折射出时代中某种普遍性的东西,这就需要某种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本书收录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从初赛、复赛、半决赛到决赛的全部辩论赛。
热门推荐
  • 末世女王:冥王殿下的私宠

    末世女王:冥王殿下的私宠

    沐琉璃觉得她的一生就像那茶几上的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母亲不疼,父亲不爱。末世来临,被自己最信任的未婚夫和闺蜜无情的丢到丧尸堆里。重生归来,她发誓要伤害过自己的人付出代价,坐拥天下,玩转末世。轩辕羽澈,冷酷无情、权势滔天,的冥王。洁癖严重到令人发指,进他三米之内的人必诛。唯独她是个例外。沐琉璃:“你说,我们下一辈子还会在一起么?”轩辕羽澈:“你上辈子就问过这个问题了”这个世界上之分他要与不要的,而她属于前者。(简介无能,本文一对一私宠,专情,无虐文。)
  • 吴杨爱情记事

    吴杨爱情记事

    吴杨考上大学了,全家人都很开心,去大学前,吴杨加了y学校的新生官群,群里的学长学姐们很热情,对于生活一片懵懂的吴杨迎来了属于她的爱情故事。
  • 沐王独宠:狂傲废材大小姐

    沐王独宠:狂傲废材大小姐

    他东欲国引以为傲的玄力天才,也是神秘莫测的沐王,传说冷酷无情,这世间上无人能波动他的情绪,可是他不知道,他早已等待她千万年之久。…………世人都知道宁得罪玄皇修炼者,也不可得罪沐尘皇,就连当今皇上和四大家族都会忍让何况是他们呢。她东欲国言家嫡出的大小姐,因从小被发现经脉全堵,无法修炼玄力,导致无法修炼成为废材,后被二皇子欧阳千里逼迫退婚,不堪受辱而死.醒来后她已不再是‘她’,那些曾经伤她之人,她都会让她们生不如死。此文男强女强,绝对不大虐,绝对宠文。女主有着强大的空间宝器。求关注、求收藏、求推荐
  • 笙决天下

    笙决天下

    没有身世得强大,没有金钱的多少,只有那无穷无尽的经历,只有那双奋斗得双手。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既是两浙文化精神在20世纪激变动荡的社会形势下所孕育的文学成果,又与世界文学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密切相关。《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对王国维、夏丏尊、王任叔、冯雪峰、梁实秋以及王元骧这六位在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取得了较高理论成就的杰出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本书从中外比较诗学、比较美学的角度入手,尽可能地揭示了他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是如何在两浙文化精神的制约下,接受世界文学的影响,来推动浙江地域文学批评的发展的。
  • 渝徒

    渝徒

    这是一个被颠覆的世界,一个小屁孩将在这里展开他的探索之旅。
  • 嫁得好不如干得好

    嫁得好不如干得好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嫁得好,干得好,哪个更好女人,你必须学会自立自强自信让女人干得更好干得好的女人活得更有尊严干得好的女人都是有梦想的女人等。
  • 月出惊尘:宠溺绝世妃

    月出惊尘:宠溺绝世妃

    她,白凤族中天赋卓绝的新生代,却被嫉恨她的人围攻致死!他,身世绝对神秘,来历绝对惊人,却横遭家族抛弃!从刚开始的弱者,一步步地成为世人眼中的妖孽。从一个弃子,迅速变成一个世人眼中神秘阁主。当二人碰撞,他们之间亦敌亦友,最终却挡不住时间的考验……
  • 红叶传

    红叶传

    只想当一个小师弟,却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一派掌门,受命重振门派,却卷入这众生浮屠,森罗万象。其中滋味,聊以自尝。
  • 妖孽难缠:甜妻离婚好着急

    妖孽难缠:甜妻离婚好着急

    第一次见苏墨的时候,我直接把他当成是服务业;结账前,他笑着说道,“不用了,一回生二回熟,这次算试做!”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是在宁宇的股东大会上,他作为新上任的营销总监被介绍进来;我看着他衣冠楚楚的样子,好奇地问道,“这么辛苦?白天卖产品,晚上有兼职,忙的过来吗?”苏墨指了指不远处的角落里,抱着啃在一起的凌炜浩和安怡然,反问道,“林依依,你不也是白天忙着当容忍丈夫出轨两年的贤妻,晚上四处发泄吗?还真是平日昼颜妻啊!”是啊,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讽刺苏墨呢?如果不是为了报复凌炜浩和安怡然围城之外所谓的真爱,我又怎么会遇上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