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900000018

第18章 战将粟裕(4)

参谋们还没有理解,他又说,向敌人的来路前进。他们不是从富安、安丰方向来吗,我们就往那个方向去!参谋们这才明白,敌人离开了,那里不是更安全吗!

部队连夜出发,第二天天刚亮时就到了鲁家灶村。

站在村北的小河边看着河南那条通往安丰的小路,粟裕判断,敌人要到三仓去,一定会从这里走。他说:“不要停下来,赶快过河!”

果然,不出所料,机关刚刚过去后卫就同敌人交了火,躲过了敌人,但目标暴露了。他命令部队加速北移,中午时分到了四灶。炊事班埋锅做饭,水还没有烧热,敌人的后续部队过来了,他们只能再走。

天黑时他们到了七灶,准备停下来时又发现了敌情。粟裕果断指示,往南走!敌进我进!

凌晨,他们赶到了张家灶。敌人刚刚离开这里。队伍一边做饭,一面派侦察员出动。不一会儿就有侦察员来报告:“唐家洋的鬼子正集合在场上听一个当官的讲话,还有一些鬼子把抢来的东西押往据点去了。”

粟裕看看还没有升起太阳的东方,说,这会儿他们集合不是回去,而是想杀我们的回马枪!我们要马上走!

“往哪里走?”

粟裕指着地图,说:“往南,越过丁家所的公路,跳出他们的合围,我们到东汤家园。”

队伍又出发了,很快到了公路上。细心的粟裕发现,路上有很多皮鞋印,还有一堆新鲜的人屎。看来敌人还是刚刚过去,后面还会有跟进的敌人。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越过公路!”

我们的队伍过去不久,敌人就从海安方向开了过来。埋伏在公路边上的部队无不为粟裕的神机妙算而折服。

第二天清晨,他们全部跳出了合击圈,到达了预定地点汤家园。

提出党军“一元化”

有人说,粟裕是卓越的战略家,他经常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提出一些十分重要的见解。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作为一个战略家已日趋成熟。在根据地提出了党军一元化的领导问题,就是突出的一例。

粟裕到苏中后不久,根据华中局的指示,将苏中划分为四个分区和一个特区。第一分区包括江都、高邮、宝应三个县;第二分区包括兴化、东台、台北、泰东四县;第三分区包括泰兴、泰州、如西、靖江四县;第四分区包括如东、如中、通中、通西、通海和海启六县。地方成立联合抗日司令部,活动于顽我友结合部的兴东泰地区。

当时苏中党政军的各级领导都是分开的。为了加强统一,协调关系,苏中设立了党政军委员会,作为最高领导机构。在对敌斗争等方面,党政军各方的配合总的说来是好的,但也有时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不能适应十分严峻的对敌斗争。

1942年的六七月间,粟裕开始酝酿给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区党委发电报,建议在根据地自上而下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同时他思考的问题还有改善三结合的武装体制问题。苏中军区成立以来,区党委一手抓建立和发展地方武装、民兵自卫队,使主力地方化;一手抓主力部队的发展,相对集结主力,进行机动作战和整训,已经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主力部队长期频繁作战,消耗过大,缺少整训,不利于今后的大发展;二是地方武装数量虽已超过主力,但较多用于执行警备任务,较少用于进击敌人,还不能独立担负起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三是苏中今后除第二分区北部可能稍趋缓和外,其他地区特别是第三、第四分区将更趋紧张,回旋余地更加狭窄,部队过于拥挤,容易遭受损失。

粟裕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应建议抽出一部分主力团,选择较安定的地区进行整训。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由留下的部队承担,或将留下的主力团与地方团合并后承担。

粟裕的这些意见,得到了陈丕显、管文蔚、叶飞、钟期光等同志的原则同意后,于7月19日向军部和华中局发了电报。

7月29日,军部复电原则同意,对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指出暂宜慎重;对改善武装体制提出了具体意见。此后又经过反复酝酿,到1942年9月经华中局和军部批准,对全师(即第一、第四、第七、第五十二团),并予以充实加强,使主力团实行地方化,与各县团合并,成为地方团的骨干力量。经过这次整编,使军区有主力在手,随时可以对重要方向实施突击,而各分区、各县也都有较强的武装作为机动兵力,配合区游击队和民兵,担负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主力军得到了轮流作战、轮流整训的条件,地方军则大为加强,并在斗争中逐步成长,上升为新的主力。而大量半脱产和不脱产的民兵,成为群众性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力量和不断补充壮大我军的源泉。实践证明,这次整编是成功的。

同年12月,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经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批准,撤销了各级军政党委员会,建立了统一领导的各级党委,作为党政军民的最高领导机构,从而实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苏中区党委由粟裕任书记,陈丕显任副书记。第一地委书记兼第一分区政委韦一平,第二地委书记兼第二分区政委陈时夫,第三地委书记兼第三分区政委叶飞,第四地委书记兼第四分区政委吉洛,兴东泰地委书记董逸峰。

实践证明,这种一元化的领导体制,对于当时的对敌斗争是十分有利的,也是苏中抗日根据地能够坚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由于敌情的严重,1942年7月,华中局、军部曾几次给粟裕发来电报,指示新的斗争形势,要求有新的方针以适应,主要内容是:一、苏中斗争是长期的,南浦襄吉是长期的对手,你们至少准备苦斗一年到两年,一切取决于熬得过,撑持得住,只要能保持骨干,即是极大胜利。二、苏中工作应以领导武装斗争、建立日伪军工作、组织领导革命两面派、领导民兵为中心,其他任务均应围绕此一中心去进行。三、全线大的突击作战,不可能改变敌人的部署,而小型武装偷袭与群众交通破坏战,则起了积极作用,一团兵力左右的突击,也需要打几次以振奋人心,全军全师的全线出击则不甚适宜。

对华中局、军部的指示,粟裕认真地做了研究,认为指示是要求苏中对敌情做充分的估计,对形势做最坏的打算。从整体上讲,这无疑是正确的。

同时,粟裕认为上级给予苏中区的任务是留有余地的。在党委会上他回顾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他说,那时的条件比现在困难得多,我们熬过来了,撑住了。当前敌我力量的对比,敌人虽有相当的优势,但我们并不是绝对的劣势;我们在社会基础、群众基础上更有强大的优势。苏中抗日根据地是能够长期坚持,并且能够对全局做出较大的贡献的。关键是既要防止对敌情缺少清醒的估计,不顾实际地盲目硬拼;更要防止在严重形势下看不到有利因素,丧失坚持原地斗争的信心,消极地化整为零。

为此粟裕提出了“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原地斗争”的方针,确定以武装斗争为主,进一步处理好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的关系。在作战指导上,我们认为对付敌人的“清剿”和“清乡”,的确比对付“扫荡”更困难,但是敌人兵力不足,不可能在苏中全区同时进行“清剿”或“清乡”,使我们有可能选择敌人的弱点和后方予以突击,迫使敌人推迟或局部更改部署。我们要求区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基本区、中心区、游击区和边缘区、敌占区,“清剿”、“清乡”区和非“清剿”、“清乡”区),力求把敌人进攻的重点压缩到更小的范围内,以利于全局的发展。

正是由于党委书记粟裕解决了上述几个方针性问题,对苏中坚持原地斗争和以后的大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统管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

这一年粟裕还经历了一件大事,就是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合并。

苏南反“清乡”斗争后,1947年8月,第六师师部及所属第十八旅陆续北撤到苏中第一分区。

苏中第一分区的地理位置很重要,1940年我军北渡长江后即在江都开展工作,黄桥决战后,又派人进入高邮、宝应两县,苏中区党委成立后,派惠浴宇等同志去开辟、建设江(都)高(邮)宝(应)地区。第十八旅到达后,决定由第十八旅经营第一分区,把这里作为恢复和发展苏南的出发地和后方基地。

1942年3月正式成立苏中第一分区、苏中第一行政专员公署、中共苏中第一地委。1942年3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六师番号不变,统一由第一师指挥,谭震林同志任第一师政委。但是,谭震林同志未曾到职,后调军部别有任用。这时,苏南的丹(阳)北地区和澄(江阴)(无)锡虞(常熟)、苏(州)常(熟)太(仓)地区也已划归苏中区党委领导,以后在长江以南、京沪铁路以北分别成立中共苏中第五地委,地委书记金柯,和中共苏中第六地委,地委书记钱敏。

1942年苏中部队统一整编,为加强苏南工作,经华中局、军部决定,由王必成同志带领一师二旅四团、教导队和盐城、兴化警卫团各一部共2000人渡江南下,在溧阳地区与第六师之第十六旅会师,合编成一个旅,番号仍用第十六旅。

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1942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第一、第六两师领导机关对内合并,由粟裕任师长兼政委。

这一段时间,粟裕的工作更忙了,事情更多了。既要抓对敌斗争,又要搞根据地建设,还要协调很多的内部关系,因而也就更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和才干。

粟裕对苏中是很有感情的,对苏中的斗争也是很怀念的,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他总结苏中的情况时说,综观1942年,日伪军对苏中根据地的“扫荡”,四五百人的小“扫荡”平均每周一次,千人以上的较大“扫荡”平均每半个月一次。从开始反“清剿”的6月到11月中旬,日寇增设据点49处,使苏中区日伪据点增加到339处,增修公路19条,全长450公里。我苏中根据地又有所缩小,部分游击区变成敌占区,但是,全区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基本区,仍然保持相当数量的主力部队,各分区仍然保持着一定范围的中心区和广大的游击区,各县武装坚持在县境内进行斗争。同时边区、敌占区工作和日伪军工作有了很大发展。经过全面建设,根据地更加巩固,各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了。

危难之中的粟裕

火烧篱笆300里,短枪队显神威,反“清乡”运动显成效

从1943年开始,粟裕领导苏中军民进行了一场反“清乡”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斗争中,苏中军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粟裕也在斗争中显露出十分成熟的军事家和军事战略家的才干。

这是所谓“黎明前的黑暗”的日子,日寇开始“清乡”,叫嚣“6个月内把新四军消灭干净”!粟裕坚守苏中。

说起反“清乡”斗争的由来,必然要说到当时的历史背景。

1940年11月,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决定,要在中国的华北、华中占领区彻底“整顿治安”,“彻底开发并获取国防资源”。1941年年初,日本侵略军提出了在华北搞“大扫荡”,在华中搞“清乡”的方案。

此后不久,日本中国派遣军第十三军团司令官泽田莽中将和派遣军总部参谋、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军事顾问晴气庆胤,具体制定了“清乡”的实施计划。

这份计划很快送到了他们的最高决策机构——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和日本派遣军总司令俊六大将手上。

他们一拍即合。汪伪政权想利用这一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巩固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因而这一计划被他们视为国策。

很快,伪政府成立了所谓“清乡委员会”,汪精卫自任委员长,陈公博、周佛海任副委员长,李世群任秘书长。于是一场“清乡”的闹剧就开始了。

日伪的“清乡”是从苏南开始的,苏南区党委和新四军六师经过艰苦奋战,进而转为隐蔽坚持,原来在那一带活动的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奉命撤出苏南,进入了苏中一分区。

对此,汪伪政权大吹所谓“清乡”的胜利,并很快制定了“民国三十二年度上半年清乡工作训令”,确定苏南继续“清乡”,在浙东进行“清乡”试验,而“清乡”的重点放在了苏中抗日根据地。他们首先选定的“苏北第一期清乡实验区”就是苏中的四分区。把天生港、丁埝一线以东,丁埝、马塘、南坎一线以南,东至黄海,南至长江的地域划为“清乡”范围。

日伪方面调兵遣将,把在苏南参加过“清乡”的日军第六十一师团的四个大队和部分宪兵调到了苏中,同时把伪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第三十四师也调集过来,再加上这里原有的警察、特工和行政人员,先造成了所谓军事上的优势。

为了把这里的抗日武装力量一网打尽,他们构筑了175公里的竹篱笆封锁圈,三里一堡,一里一哨。“清乡”区内的重要集镇和村庄,都驻有敌伪人员,同时封锁了长江边的大小口岸,仅有的少数出口,也派重兵把守,彻底切断了这里的交通。完成这些部署以后,日伪叫嚣:“6个月内把这里的新四军消灭干净!”

应当说,新四军的一些同志对1943年的形势的严重性是认识不足的。在1942年冬天召开的南坎会议上,苏中区党委传达了上级关于“今年打败希特勒(指1942年),明年打败日本(1943)”的政治口号,对反“清剿”胜利后的形势盲目乐观。宣传上强调了反攻和抓紧反攻的准备,而忽视了对未来艰苦斗争的宣传。

同类推荐
  •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变这个状况,不仅要加大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宣传,还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更要从法律上给予确立,使社区建设服务在法律上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为官员的基本义务与权利。选举任命的“公仆官员”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区中共党员和社区居民认可,要有群众基础。否则,没有本社区群众基础的“公仆官员”,怎么能说他是为人民服务呢?怎么能说是群众的代表呢?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以人为本,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这就是我们基本的社区观,也是本书的基本思想。
  • 入唐三韩人研究

    入唐三韩人研究

    本书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情况(生平、出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生活追求)的探讨。
  •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这里辑录的是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同胡乔木以及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进行的谈话,共二十四次。其中十五次是邓小平与胡乔木单独谈话。这二十四次谈话,具体地记录了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中亲自组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并直接领导它同“四人帮”进行斗争,推动各方面整顿的历程。
  •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悟辉煌——《苦难辉煌》读后感;有错必纠,知错必改——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读《不速之客》有感而发;读好“无字书”——读《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有感;领导干部要“好学”,还要“善学”等。
  •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围绕战后的日本外交、对外政策和主要对外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战后20世纪50年代日本所确立的所谓“日美基轴外交”、“联合国中心外交”和“亚洲一员外交”,以及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对朝鲜半岛外交和对苏(俄)外交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外交的主要脉络及特点。作者对战后各个时期的中日关系和目前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评价。
热门推荐
  • 圣武逍遥王

    圣武逍遥王

    圣,是他百炼金身的初始。武,是他纵横江湖的手段。逍遥,是他混迹三界的宗旨。王,是他统御群雄的旗号。问世间谁最牛逼?答案只有一个:肖听雨
  • 归城

    归城

    她,因为爸爸而与他相遇,又因为妈妈而与他交往,这样的一段恋情能否善始善终?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她对他避如蛇蝎?三年后的沐清宜是否还会再和顾楚泽相遇?街头再现的场景到底揭示了沐清宜哪些不堪回首的过往?最终,两人能否穿越层层荆棘到达爱的彼岸?平凡而又惊心动魄的都市爱情故事,如果你也向往,如果你也跃跃欲试,那么来和我一起完善万千少女心中那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吧!
  • 红颜祸水:厉害了我的妃

    红颜祸水:厉害了我的妃

    她只是无辜穿越的受害者,可却撩起了天下大乱,于是李月末励志不想当军师的厨子不是好厨子。他是一国太子,必须心狠手辣,才能赢得绝处逢生的机会。他,绝代风华的美名盛负天下,却一心相当一个帮厨。当李月末遇上魅离这个大财主,坐拥金山银山不在话下。可,似乎她本身就是一座金山银山。那现在这个意思就是,可以出任霸道总裁?迎娶高富帅?走向人身巅峰?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左手男神右手爱

    左手男神右手爱

    当大家问起乔初夏和安则宇是如何相爱的,安则宇总是从容不迫的回答:“她先追的我,我先爱的她。”相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喜欢你是一辈子的事情。
  • 天才校草宠小妻

    天才校草宠小妻

    “你喜欢韩珍琪吗?”“未来可能喜欢。”“我在这等了你一天,下午雨下的好大,我的伞也被风吹跑了,还不敢去买伞。到你家找你,奇奇竟然还欺负我。呜~呜~。”宋天泽看了看依旧咬着韩珍琪的狗,笑了笑。“你还笑得出来!”韩珍琪看着宋天泽上翘的嘴角,狠狠的咬了上去……
  • 狂战东方

    狂战东方

    在一个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里,一个背负国仇家恨的落寞少年,两个个性迥然的青春少女,共同演绎一段荡气回肠的恩怨情仇,看坚毅少年如何走出重围,狂战天下!
  • 入尘记

    入尘记

    异族,猛兽,怪物,精灵,人类,神明,魔王……那一年,是数据崩坏的一年;那一年,他从漫长的岁月囚牢里走出,来到了人间;那一年,四月的谷雨,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都市之剑气冲霄

    都市之剑气冲霄

    林尚雨,一个平凡的高二学生。在一次意外中得到并融合了小说《笑傲江湖》中华山派玉女峰剑宗、气宗大火拼中陨落的高手的灵魂记忆。脑域得到开发,灵魂得到升华。脑域的开发是平常人百倍、灵魂强度是平常人万倍的他一下子变成一个天才,从此一个平凡的学生不再甘于平凡。热爱武术的他把现代国术与传说中的武功都修炼到最高境界,走上了自己的武学道路。从此精通国术、武功、中医、杀手刺杀术、毒术、易容术、易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他在校园中、在都市中崛起。(本人最恨小说太监,因此本书绝对不会太监,拜请各位读者大大放心收藏、推荐。)
  • 如来师子吼经

    如来师子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