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800000085

第85章 独臂英雄传奇——记兵工专家祝榆生(2)

自投奔延安参加革命起,十余年来,祝榆生出生入死,一直是个无牵无挂的单身汉,抗战时期留在重庆的妻小传说已经在日机的大轰炸里死了。周围的同志们总想帮祝榆生安个家,可他自己总没有这个积极性。现在伤残了,年过而立的祝榆生觉得是该有个伴儿了,也好在生活上帮自己一把。可战事正急,缘分未到,祝榆生对找对象可不马虎,哪里能碰上合适的人呢?

一见到何鸥,祝榆生眼睛一亮,这个青岛姑娘不仅端庄秀美,她的高雅气质让祝榆生怦然心动。

1927年,何鸥出生在青岛一个书香家庭里,她原名叫侯惠民。父亲侯芝庭早年见过孙中山,是山东省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日寇占领青岛时,侯芝庭拒绝出任伪职,并支持儿女参加抗日,献身革命,他的家就是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何鸥是侯家的六女儿,那时还是个小学生,受父兄的影响,她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决不在日本人统治的学校里读书。何鸥和几个小同学结伴跑到安徽阜阳,到国统区读书;后来为了上中学,何鸥又返回济南姐姐家住。因为她到过国统区,曾被日本宪兵抓捕盘问过。1945年12月,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她从济南到达临沂,那里有共产党办的山东大学,酷爱学习的何鸥选学新闻专业。1947年,党组织调她到新华社滨北分社当记者,正式参加了革命。战争环境下,积极上进的年轻姑娘被华东军区看中,调进统战部做情报工作。何鸥久仰祝榆生的英雄大名,当命运安排她与英俊潇洒的祝榆生相识后,“红娘”郑少成教员问她是否愿意的时候,她羞涩地点点头。

在庆祝济南解放的欢快日子里,祝榆生与何鸥喜结良缘。

婚后,何鸥被调入华东军大,先后任助教、秘书。之后就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祝榆生夫妇随着百万雄师肩并肩走进南京,走进大上海。

五、从华东军大到哈军工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祝榆生曾在上海军管会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陈毅的领导下,他负责寻找和邀请留在江浙一带的兵工专家,他是到张述祖教授家里拜访的第一位解放军同志,这些专家日后大多被调到哈军工任教。后来,他又回到华东军政大学,继续从事教学的老本行。1950年夏,他被华东军区评为“模范教育工作者”。同年9月,他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成立后,祝榆生曾兼任过研究室的主任。1952年秋,研究室成建制调入哈军工之后,他留在总高级步校工作,先后出任训练部副部长、部长,主管合同作战的教学,是老上级宋时轮校长的好助手。

总高级步校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例如后来的国防部长迟浩田,就毕业于总高级步校,是祝榆生的学生。

1955年5月,祝榆生被授予上校军衔,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58年底,中央撤销总高级步校,其中一部并入军事学院。他觉得自己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知识不够用,应该继续读书,改变低学历的现状。此时松花江畔的哈军工是我军最高科技学府,于是,已是正军职级别的祝榆生放弃晋升的机会,他向上级提出要去哈军工学习军事科技。组织上同意了,但他没有想到,不是让他只当学生,还要出任哈军工炮兵工程系的副主任。

1959年初,年过40岁的祝榆生束装就道,偕夫人何鸥和四个年幼的孩子一路北上到了冰天雪地的哈尔滨。

一进哈军工,祝榆生又碰到当年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一起工作的老朋友们,一别10年,竟然又走到一处来了,当年的老搭档许哨子还是那么朝气蓬勃,而且学问大进。

那时炮兵工程系主任赵唯刚拟调北京化工部,学院政委谢有法找祝榆生谈话,要求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把系主任的工作重担挑起来。祝榆生也不推辞,首先逐一调研各教研室,认识每一位教师。他和政委贺振新配合默契,和沈正功、鲍廷钰、浦发等老专家们更是相处融洽,虽然初来乍到,很快就赢得全系上下的好评。

冰城寒冬给何鸥一个下马威,她实在受不了这样严酷的气候,不幸得了心脏病,祝榆生只好让她再带孩子们返回南京。回到南京后,何鸥被安排在南京市建邺区委任办公室主任兼纪委书记。

令哈军工干部和教员惊讶的是,祝副主任精力充沛,每天把系里的工作打点得井井有条;工作之余,他还能抽出时间跟学生一起听课,成为哈军工的特殊学员,在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二系有九个专业,他都有浓厚的兴趣,全部突击学过一遍,像海绵碰到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军事科技,不懂就问,虚心拜年轻教员为师。反正生活上无所牵挂,吃饭有食堂呢。多年后,他还感谢在哈军工的一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他以后搞兵器科研帮助很大。

哈军工在小红楼区给他分个大房子,他婉言谢绝,坚持住进一般的干部宿舍;后来,把大女儿祝子禄接来读书。晚上,女儿睡了,他还挑灯夜读,从进哈军工开始,祝榆生一步一步走进军事高科技的殿堂。那时候,老二系的科主任们流传着一句笑话:

可别跟祝副主任出差,那会把你累出个好歹的。许哨子体会最深,他跟祝榆生出过几次差,白天高效率工作,晚上也不轻松,精力超人的祝榆生半夜还要和他讨论技术问题,他困得不行,可祝榆生目光如炬,毫无睡意,大脑转得飞快,一个接一个地提出问题。

1960年6月8日,根据国防部的命令,祝榆生在哈军工晋升为大校军衔。

一次赴京出差时,祝榆生在灵境胡同第二次见到陈赓院长,两人就国防尖端武器的发展深入交谈。令祝榆生钦佩的是,病中的陈赓对国际军事科技发展现状洞若观火,对我军如何追赶国际前沿水平的鞭辟入里的分析有一种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1960年4月,哈军工开始分建,首先是炮兵工程系搬迁。祝榆生先带人到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打前站,开始了炮兵工程学院“三地办学”的艰苦创业时期。之后,祝榆生北上,在沈阳炮兵政治学院负责低年级的基础课。1962年夏天,西安营建下马,炮兵工程学院三地施教的状态难以为继,对南京市十分熟悉的祝榆生提出个好建议,用武汉洪山和南京孝陵卫对换。后来炮工东迁南京孝陵卫这片风水宝地,祝榆生功不可没。

六、“科八二”的诞生

长期以来,祝榆生非常注意收集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军事技术情报资料。随着国外坦克技术的飞速发展,当时的反坦克武器(特别是单兵反坦克武器)远不能满足反坦克作战的要求。1964年秋季开学后,祝榆生提出南炮工应该研制先进反坦克火炮,以满足未来反坦克作战的需要。在国家尚没有立项且存在经费、加工等困难的情况下,祝榆生提出:利用六○年级学员毕业设计的机会进行课题摸底预研。1965年初,六○年级学员毕业设计开始了。祝榆生确定,由101火炮教研室杨则尼老师带60111班一个小组负责无后坐力炮的设计;由201火箭弹教研室潘昌祥老师带60211班一个小组负责增程火箭反坦克破甲弹的设计。祝榆生亲自作战术技术论证报告并下达设计任务,他要求兵器设计人员首先要有好的“职业道德”,要有“良心”,他说:“我们的‘职业道德’和‘良心’就是一切为战士着想,为战士的生命安全着想。”他深情地说:“一个战士行军时,身上的铁锹、洋镐、水壶、饭包、子弹带、手榴弹,还有一支七斤半重的步枪,多累呀!你们设计的炮和弹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减轻重量,要一克一克地往下扣。”

祝榆生下达的设计任务真叫高标准,严要求:直射距离500米,全炮重量12公斤,火箭增程弹重2.2公斤,对均质钢甲的垂直破甲厚度大于450毫米。这怎么可能?学员们目瞪口呆。祝榆生解释说,现有的步兵用反坦克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最大直射距离只有300多米,按照现在坦克的行进速度,在这个距离内战士只有一次射击的机会;如果提高到500米,就可以有两次射击的机会,战士的生命安全系数就会更大些。

在指导老师和课题组学员的勤奋努力下,无后坐力炮和增程火箭反坦克破甲弹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完成了,口径定为82毫米。利用学院校办实习工厂的设备加工了一门试验炮和四发增程火箭反坦克破甲弹,大家到南京东郊的西村靶场进行第一次实弹靶场试验。那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祝榆生和其他院首长及参加本课题工作的全体老师和学员都在试验场上。随着现场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第一发火箭增程破甲弹准确无误地落在了500米处的靶网下面。祝榆生高兴得连声喊好,他说:“看来炮和弹的总体结构是没有问题的,飞行稳定性和500米的射程问题也解决了,下面的关键应该是解决破甲威力问题。”

在预研的基础上,学院成立了“82毫米反坦克炮(弹)科研组”——简称“科八二”。通过两年的反复攻关试验,破甲威力最终达到设计要求,随后投产,装备部队至今。多年来,“科八二”成了南炮工引以为荣的科研成果,祝榆生的精心构思和反复论证,为我国的兵器事业再次锦上添花。

七、艰难岁月

1962年春天,周总理签发命令,祝榆生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

是年9月20日,炮兵工程学院在南京孝陵卫落地办学,学院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主管教学科研的祝榆生是孔从洲院长的好助手,也是学院里最具特色的领导干部。人们对他的办公室印象模糊,因为他每天都在大院里转,根本不在办公室里,基层就是他的办公室,他的身影不时出现在教室、教研室和图书馆里。他深入群众,平易近人,能叫出全院每一个教员和干部的名字,甚至优秀学生的名字也叫得出来。如同在战争年代一样,他严格自律、公私分明的作风为全院师生所熟知。他住在学校,周六才回家,秘书为他叫车,他说:“这是我个人的事,不能派车。”他总是乘公交车回家,嘴里叼着车票,左臂吊在横杆上,一个行政十级的老干部没有一点架子,和老百姓一起挤公交车。

在“左”风劲吹的年月,学校里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突出政治“天天读”为中心,争论激烈。祝榆生坚决顶住政治部门挤占教学时间,保证全院正常的教学秩序。

1966年4月1日,军委一道命令,南炮工和哈军工、西军电一起,脱掉军装,集体转业,学院更名为华东工程学院。此时,祝榆生仍任副院长。改制后的华工正在理顺教学秩序的时候,“文革”的狂风骤雨就吹袭到紫金山下的校园中。

“文革”初期的华工,红卫兵“造反有理”的火爆状态与哈军工差不多,只是声势较小一点。也许是巧合,1966年8月19日,当哈军工的造反派第一次公开揪斗刘居英院长的那天,华工的造反派也第一次揪斗所谓华工的“三家村”:副院长祝榆生、教务部部长苏广义和基础课部部长沈正功。这三位来自哈军工的老干部、老教授被批为华工“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总代表”,校园里贴着扎眼的大标语:“打倒祝苏沈!”

戴高帽、挂黑牌、游街、抄家……“文革”的标准程序是断不能少的。祝榆生曾经讲过“教学工作要照搬哈军工的”,这还了得!当年长沙会议上的“四比一”的结论,他坚持不在全院传达,这不是反对林副统帅吗?于是,祝榆生首当其冲,成为院领导中第一个受难者。

多次被抄过的家早已惨不忍睹,何鸥也被关起来,因为中学时代在济南被日本人抓过,就成了“日本特嫌”。孩子们都受到株连,被赶到乡下插队多年。

1968年,造反派把祝榆生关在家里的澡堂里,经常毒打他,有一次把肋骨打断两根。两年中,这位昔日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钢铁英雄受尽蒙昧凶残的造反派的摧残。

同类推荐
  • 达·芬奇(名人传记丛书)

    达·芬奇(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怀着无穷好奇与创意的天才画家,除创作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惊世杰作之外,还涉猎数学、地质、解剖学、机械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并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永远不知疲倦。本书客观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为青少年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 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 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年轻始就与父、兄、弟等人登上隋末群雄逐鹿中原的乱战的舞台上,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又以无比的气魄与军事才能,统率部曲,平定国内多次割据势力,使得李唐政权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于武德九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兄长建成及弟弟元吉,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同年,李渊让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
  •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漫画泰斗,也是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已成为漫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潜心钻研幽默三十年,成为中国系统研究幽默的第一人,其研究幽默的深度与广度,全世界至今无人企及。 他一生经历丰富,历经苦难,但他却把坎坷的一生变成了幽默的、艺术的一生。他就是幽默大师方成。本书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方成,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与漫画家华君武、丁聪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闻漫画的泰斗,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漫画作品,于1980年在北京美术馆举办漫画展,成为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他在水墨漫画的创作上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他的作品如一面时代的镜子,亦如一把社会的解剖刀,直指社会弊端。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位老人的一生,活得很精彩,诚如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采访方成时的开场解说词所言:“一位九旬老人,用画笔影射世间百态,用幽默抚慰春夏秋冬,而他曲折的一生更是20世纪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面时代的多棱镜,一把社会的解剖刀,见证、欢笑与淡定。”《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本书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热门推荐
  • 红楼之世家公子贾琏

    红楼之世家公子贾琏

    身为袭爵长房嫡子,最终结局却是流放三千里。死后的贾琏重生回到三岁刚开蒙之时,面对藏奸的二婶,假正经的二叔,还有那偏心的祖母,他该何去何从?阴差阳错之下获得了一个世家公子养成系统,贾琏从此开始与上辈子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 若遇你,才幸运

    若遇你,才幸运

    (其实是现言,但是改不了类型了)其实他也不是不爱雪潇潇,可是是雪潇潇抛弃的他。傲慢如他,怎么可能再去找她?可是她一出现,他还是沉不住气,还是沦陷进去。谁知道这女人总是惹怒他,“说!你身边的男人是谁?”“他?他是我的朋友啊。”“朋友?朋友就可以牵手吗?不行,看来我得惩罚惩罚你。”“不要啊!!!”
  • 包装的幸福

    包装的幸福

    法国相遇暗自结下缘分。他们相遇初始水火不容,争吵大闹。他们逐渐相识了解对方,追忆过去。他们尝试相知对方内心,爱情的种子悄然萌发。不平凡的他们却想过着平凡宜人的生活,岁月静好。艺术源于生活,他们的人生像是电影般,曲折蜿蜒,有快乐,有悲伤,有幸福美满,有痛失的遗憾。他们绽放在盛夏的沐浴阳光里,感受盛夏带来的泡沫幻影......人总是喜欢用一些虚伪的颜料来遮掩住自己丑陋的面孔。ps:由于种种原因,本书原名《盛夏的泡沫》,多次改动给诸多读者带来不便,望谅解包含,请多多支持!(微博:冥月瑾汐Writer热烈欢型粉我~)
  • 你是我的人间四月天

    你是我的人间四月天

    罗素素因为家庭暴力,不得已离婚到北京投奔好姐妹高原,在北京仁和医院找了一份工作,在新的环境下她认识了在医院工作的四个女人并结下深厚的友谊。一个偶然的机会,罗认识了院长何世雄,何不仅医术超群而且为人正派为,他在对罗的照顾中感情日渐深厚,当何下定决心要离婚和罗在一起的时候,他的妻子查出癌症,不得已何暂时和罗分开……整部小说用细腻而沉重的基调写出一个不幸的女人的悲欢离合,同时也描写了一群可爱可敬的医护人员和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委屈及对事业和生活的困惑和追求,同时用柔情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读起来如泣如诉,沉重而辛酸。
  • 二婚甜蜜蜜,总裁手中妻

    二婚甜蜜蜜,总裁手中妻

    她不就因为应酬喝多了几杯,却碰到阔别半载的前夫,一场阴谋,陌生房间里,陌生的男人挺身而入,让她身心俱疲。明明是她被诬陷红杏出墙,却又莫名成了别人的小三,在万众瞩目下结束了有名无实的婚姻狼狈离开。拐角处,那危险男人盯着她说:既然不想做小三,做我老婆好不好?
  • 穿越时空的吃货

    穿越时空的吃货

    古代食神被雷劈了以后穿越到2016,他该如何回去?又会和现代女生发生什么故事?
  • 穿越之王爷请往一边靠

    穿越之王爷请往一边靠

    慕容雪的生活就是一整套的杯具。穿越就算了,又是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平民也就算了,还要为了维持家中生计嫁到一个傻子家!这也就算了,问题是后面来的侍卫口口称公主是怎么一回事儿?慕容雪立志要做一朵强悍一点儿的花儿,却就折在了皇帝的游园会上。“朕看雪儿聪明懂事,不如嫁给邻国和亲可好?”慕容雪笑笑,皇上你真是太有眼光,等我嫁过去,就别指望你们会有好日子过!刁蛮王爷云云,都去泪奔吧!
  • 我在贫民窟买了一幢房子

    我在贫民窟买了一幢房子

    我从最起初的一无所有,到最后的“一无所有”。我本以为我会得到我想要的一切,谁料最后我却失去了一切。我们的梦真的需要坚持下去么?如果梦实现了真的会像梦中那样美好么?很多事情我我们无法确定结局,我们只有不断的向自己想要的东西奔跑。这个世界更看重的是你拥有什么,而我只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可是谁又曾料想到最后能够陪伴我的只是那些冰冷的金银。我们需要的其实是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失去的,留下的却并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 奈何重生:不愿为妃

    奈何重生:不愿为妃

    作为穿越人,从一开始她就告诉自己珍爱生命,远离宫廷,玩不起的就不要玩可是她忘了墨菲定律说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其实墨菲还告诉我们,你往往找到的,并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 再现天庭

    再现天庭

    天庭的泯灭!天人五衰之时,众神合力,玉帝定策,天成神位!世间的仙神全部转世,天道急需得到守护!赵君竹左手持神位,右手持玉玺。找寻转世的仙神佛陀。“前方有什么?杀之即可!”“你是善人?册封仙神!”天道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