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100000002

第2章 什刹海与北京城(1)

什刹海,亦称“什刹三海”是北京内城中面积最大的水面,因而被人们称为“海”。由“漕运”发展而来的人居、宗教、艺术、商业等多种文明为北京城市格局与特点的形成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北京人乐观、包容、开放性格、品行以及首善之区的文化认同感,都可以归因于什刹三海的孕育与润泽。因此民间流传“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之说。

什刹海——北京城的发祥之地。

一、从“白莲潭”到积水潭港

12世纪初(1153年)金朝军队攻克由契丹人在幽州基础上初建的南京,改称“中都”,同时设大兴府,城垣区域在现今北京城区西南,包括右安门外凤凰嘴(西南)、复兴门外黄亭子(西北)、宣武门内翠花街(东北)、永定门豁口外四路通(东南)等地。公元1179年金朝统治者在城郊修建离宫,命名大宁宫,后更名万岁宫,大体的位置在现中南海里的中海和北海公园。据《日下旧闻考》记载:“燕盖京都之首选也。况今又有宫阙井邑之繁丽,仓府武库之充实,百官家属皆处其内,非同曩日之陪京也。”然而,金朝政权维持了85年。公元1215年忽必烈率元军攻克金中都,军队将城中建筑付之一炬,夷为废墟,由此改名为“燕京”,由大兴府管辖。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取法汉族文化中的三王之道与儒家学说,对朝政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曾就新都城选址向他所信任的汉臣刘秉忠征询意见。忽必烈问道:“今之定都,惟上都、大都耳,何出最佳?”刘秉忠答曰:“上都国祚近,大都国祚长。”至元初年(1264年),忽必烈委派光禄大夫刘秉忠领衔主持新都城的选址与规划,在金中都西北,筑城垣作为元朝国都所在地,名为“大都”。据专家考证,元大都城垣四至:北垣在今北土城路南侧,东垣在西二环东侧,西垣在西二环东侧,南垣在长安街南侧。

由于金朝中都中心区域在战火中被毁,位于城市东北郊区的离宫大宁宫(后更名万岁宫)被划定为皇苑区域,又将贯穿流经皇苑区域的白莲潭一截为二,南段称“太液池”,北段包括现前海、后海、积水潭至德胜门外成片水域称为“积水潭”,亦称“海子”;同时,一条以积水潭为端点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太液池宫墙东侧(现北海、中南海东侧),而中轴线起点位于现什刹海前海与后海相接处的一座小桥(即万宁桥)。浩大的筑城工程历时18年,自至元四年(1267年)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其间,忽必烈于至元九年(1272年)称帝,按照刘秉忠上奏,将国号定为“大元”,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将“大兴府”改称“大都”,其标志在城市中轴线上建起了钟、鼓两座谯楼(现钟楼、鼓楼)。由此,大都(北京)正式成为了统一国家的首都,因而在老一辈北京人中流传一句话:“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

据考证,金元时代的“白莲潭”原为古永定河水系冲刷而成的一片宽阔水面,水量充足,湖面莲花盛开,蒲苇丛生,水鸟翔集,湖岸青翠一片。据说,刘秉忠在选址、规划新大都城之初,看中这里很重要的原因,一来在于此地乃山川形胜的风水佳地;二来在于蓄积于此的天然湖泊为城内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丰沛水源。《元史·河渠志》载:“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或许这就是人们所称“积水潭”缘由。

大都城建立后,如何解决城中人口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物资问题成为摆在执政者面前的当务之急,于是决定沿用辽金时代采用漕运方式将各类物资、官粮、贡品,通过新开凿直接贯通江南与大都的河漕水道,自山东东平,经寿张,至临清,抵达通州张家湾附近的码头,卸船后经由陆路转运至大都城内。据专家考证,这条水上通道的开通,使漕船不用再经隋朝年间开凿进入中原后曲折迂回的京杭大运河,缩短了水路运输距离,漕运水道的终点在光熙门,大坝内设有储运中转场所,名为龙王堂。然而漕运货物到岸后,由于路途遥远,道路不畅,如遇下雨,陆上运输更加困难,大量运送漕粮、物资的牲畜死亡,费时费力,效率十分低下。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先时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陆官粮,岁若千万,民不胜其悴……”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负责水利的官员郭守敬上奏朝廷,建议开凿一条自通州直通大都的人工河道,源流40里,以利漕运。他经过实地勘察,提出了一项方案:“大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源,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自瓮山泊(现颐和园昆明湖前身)自西水门(现为西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大意是由京北昌平白浮泉等多处水源引水至京西瓮山泊,经长河,过西水门汇入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即文明门,现为崇文门),利用金朝修建的运粮水道径直向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与大运河相衔接,形成一条水上运输通道,使各类物资源源不断运来京城。他还提出,在由内城到通州新开通人工运河河道上,每隔十里设置一道水闸,共七道闸,各道水闸上均设置“斗门”并“互为提阏”,蓄水通舟,以济漕运,以利“过舟止水”。元世祖忽必烈对此项建议大为赞赏并谕旨:“当速行之”。遂即任命郭守敬为都水监。

次年,朝廷征调军队将士两万余人,在郭守敬主持下,历时一年半,开凿出一条人工运河,将漕运的终点延长至大都城内,由此积水潭港就成为大都城内最繁忙的物资集散地和储存地,所谓“公私两便”,各类产自江南地区官粮、物资通过京杭大运河源源不断运来京城,漕运码头位置大致在后海东北岸一带(现烤肉季附近)。据记载,当时在万宁桥(亦称后门桥)以西,设置澄清闸,用于调节控制入港船舶。至元三十年(1293年)这项浩大的引水工程告竣;同时,积水潭进行全面改造、治理,修建起闸坝与堤防,沿岸道路两侧用条石砌护、设立石护栏等。据说,忽必烈从上都返回大都途中,看到运河上船舶云集,可谓“胪舳蔽水”,大悦之下,随即将新修的人工河道命名为“通惠河”,而将河道上多处水闸中的第二道闸称为“庆丰闸”,喻义运河通航给大都城,乃至国家带来繁荣富庶、兴旺发达。据记载,当时郭守敬还提出一项计划,由“澄清闸”(位于万宁桥)以东引水与坝河相接,通过内城河道直至丽正门(现正阳门前身),使舟楫可以环城往来。后来此项计划未能实施。

元代对积水潭共有五次较大整治工程,第一次是公元1262年,引玉泉诸水入大都城;第二次是公元1279年开挖坝河;第三次是公元1292年,引昌平东南白浮诸泉入城;第四次是公元1319年,疏浚积水潭上游和玉泉河;第五次是公元1324年修积水潭堤岸工程。

积水潭港投入使用后,东西宽达二里,吞吐转运南北货物。港内水深浪阔,汪洋如海,樯帆蔽日,来自江浙的漕船可以直抵大都城下。元朝文人黄文仲在《大都赋》中描述停泊在积水潭港中船只:“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由于漕运带动起客货运输、仓储业发展,而附近的斜街、钟鼓楼一带则成为大都城里最繁华的商业区,车水马龙、商铺云集、茶肆林立、灯红酒绿,盛极一时;形成米市、面市、鹅鸭市、缎子市、皮帽市、珠子市、沙剌市、铁器市等。当时有一家名为万春园的歌舞娱乐场所,经常聚集许多文人,原址在如今“烤肉季”所在位置。据考证,元朝主管全国水利最高机构——都水监(相当于水利部)设在积水潭东岸万宁桥附近。

元朝御制《帝京篇》云:“磐石占幽燕,金汤固帝京。幅员宁有外,带砺自堪盟。形势河山拱,星文气象清。休徵荷地方,瑞应感天成。济济匡时器,熙熙击壤情。溪流穿禁御,彩霞映重城。日照朱甍丽,辰非紫阳轻。烟花织锦绣,莺燕唱升平。池暖鱼吹絮,兰薰蝶抱英。新荷初浥露,宿麦晚蒸晴。极浦渔舟香,斜阳牧笛横。所希均雨泽,南亩问春耕。”

14世纪中叶元朝政权被推翻,明朝取而代之,在南京建都,将“大都”改称北平府,设北平行中书省,并置燕山、大兴、永清等六卫,驻扎三万军队守卫。由此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作用逐渐减退。永乐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自立为王,改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漕运功能逐渐恢复。由于皇城范围扩大与内城城门改建,以及填湖造地、拓展道路等原因,将城内水道截断或填埋,东便门外大通桥成为京杭大运河终点,桥东建有漕运粮食码头,以及中转粮库;由江南运来的粮食、物资等卸船后通过中转由驳船经朝阳门,再由大车、骆驼或人力车等运输工具运至京城各处。据民间相传,明朝迁都北京之初,通往积水潭码头的漕河流经紫禁城东墙外,每日人声嘈杂,惹得宫中的皇帝非常气恼,遂即下旨将城墙东移至漕河以外,漕河变成了御河一部分,运送粮食和物资的漕船只能停在了城墙外面(今朝阳门以东)。

此后,失去了漕运码头功能的积水潭,逐渐恢复了迤逦、清秀的自然风光,称为“海子”,与附近鼓楼商业区的繁华景象形成一静一闹的鲜明对照,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休闲、宜居之地。明朝举人蒋一葵(字仲舒,号石原)在《长安夜话》中记述:都城北隅旧有积水潭,西山诸泉从高粱桥流入北水门(水关)汇此。内多植莲花,因名莲花池、净业寺,及王公、贵人家水轩、水亭,最为幽胜。

二、什刹海名称由来

什刹海最初是一所佛寺的名称,“刹”是对佛教禅林官寺制度中最高或次高寺院的尊称。明朝时,僧人徧融在积水潭(又称海子)附近建立一座佛寺,名曰十刹海寺。明朝崇祯年间记述北京人文风光的着作《帝京景物略》记载:“京师梵宇,莫十刹海若者”A。过去人们称“十刹海”,因“十”与“什”音义相同,故被称为“什刹海”,寓意“佛法如海”。

元明时期,什刹海一带的庙刹、道庵曾多达上百座,香火十分旺盛。据记载,元朝尊奉藏传佛教(即“密宗”)为国教,元大德九年(1305年),元成宗布尔罕皇后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供奉密宗神明的藏传佛教寺庙——大天寿万宁寺,后改为元成宗的神殿,遗址在鼓楼(旧称齐政楼)偏东一带(现草厂胡同12号)。相传,该寺初建时布尔罕皇后对于端立在正殿中央秘密佛像感到不满,认为长相十分丑怪,传旨用手帕将佛像的头部蒙起来,不久后索性将其拆毁。泰定四年(1327年)皇帝敕令将万宁寺改为供奉已故成宗御容的神御殿,又称万寿殿。

这一时期,大都城内建有藏传佛教寺院十数所,最为着名的四座寺院包括,大慈恩寺(曾名庆寿寺、海印寺等)、崇国寺(明朝改称大隆善护国寺)、大能仁寺、保安寺(即白塔寺),其中大慈恩寺(原名海印寺)在元宣德、正统年间位列京城藏传佛教寺院之首,具有“国寺”地位。明初时西藏僧人来京大多在此修持,皇帝也来此进香,然而,明嘉靖年间的一场火灾使这座名刹被焚毁。除此以外,护国寺、广化寺、义利寺(明朝改称保安寺)、法通寺、吉祥寺、佑圣寺、什刹海寺、万宁寺、万华寺、白马关帝庙、清虚观、镇水观音寺和真武庙、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等庙观初建时间都可追溯至元明时期。在西海南沿有一座普济寺,因地势较高故被称为“高庙”,在许多有关什刹海记载中经常提到。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一书记述:“德胜门内亦有一拈花寺,庄严整齐,近年重修者。其西院厅旁后园,有古松一株,盖明季物。侧有井亭,树本皆作龙甲,斜枝如臂,荫可一亩……”在什刹海附近还分布一些尼姑庵,其中有三圣庵、天寿庵、北极庵、海潮庵、丰泰庵、槐宝庵等。民国时期,北平共有四座药王庙:药王庙、北药王庙、南药王庙、小药王庙,分别坐落在什刹海、鼓楼、崇文门外、东直门。

有人对药王庙描述:庙在地安门外,什刹海西。沿堤傍柳,背水临池。东濒荷塘,南瞻禁地。荷香与柳馥同芬,水影与云光一色。风景绝佳,俨如图画。游人过此,溽暑全消。昔年每值夏季,善男信女,烧香者众多,今则远逊从前矣。庙为明权阉魏忠贤所建,现尚完整,为北平名刹之一。

据戏曲史研究者推断,元朝时期盛行一时的杂曲、传奇经常被作为酬神或娱乐剧目在什刹海一带的寺庙、道观轮流上演。此外,还有一些庙宇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文昌帝君庙(坐落在地安门内以东)、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药王庙等。其中药王庙为明末宦官魏忠贤所建,因景色秀丽,受到皇帝奖谕与赏赐,可谓“东濒海子,宜宾初月,万柳沿堤,客多载酒其间,鸥波鱼藻,真长夏时一清凉界。”魏忠贤倒台后,人们为避其恶名,将庙旁的石碑推倒,清朝中期以后庙宇失修颓落。清朝诗人王照园《过西海子看新荷》云:“凉亭水榭迎朝霞,碧沼初开菡萸花。海子西头杨柳岸,绿烟深处是仙家。”

同类推荐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寻淮洲故里

    寻淮洲故里

    本书是作者编著的一部有关社港地区方面的书,据科学考察,11亿年以前,这里和长沙同时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野生桂花成林、风景如画;有许多没听说过的稀奇故事;有你很难听懂的社港方言;……还有你没看到过的物件!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热门推荐
  •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一人行

    末世一人行

    天降血红色的雨水,陨石降落,红色的闪电开启古老的空间裂缝。末世到来,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这是一个信仰崩溃的世界。道德?不过一种奢侈。在末世挣扎求生二十年的吴泽涛重生了,这一世,他将寻找末世的真相,他将为自己而活。
  • 荒古战仙

    荒古战仙

    古老的天玄大陆生存着一些依靠天地之力强化修炼自身的人跟兽,其力可力拔山河,人们不断突破自我更有甚者可破碎虚空羽化成仙。
  • tfboys之剩下的怀念

    tfboys之剩下的怀念

    当,一名千金大小姐来到王俊凯的学校。遇见了王俊凯,“你从小和我一起生活,可是,你忘了,忘的一清二白”千韩不屑的说。“对不起,我给不了你爱,对不起”王俊凯痛苦的说。“我,讨厌你,别让我看见你了”千韩说。可是,一次又一次摧毁,命运她们终究是有缘无份啊!
  • 仙魔大礼包

    仙魔大礼包

    人家穿越成青葱少年,一群漂亮MM等着。李隆庆穿越成一半百老头,早已儿孙满堂。婚姻,抚育儿女的任务已经完成,李隆庆只需要为自己率性而活。一个神秘的礼包,让他走入了仙,魔,妖存在的世界。在这个奇妙的世界,李隆庆是继续做一个宅男,还是做一个宅仙?
  • 末世女汉子

    末世女汉子

    对于杜若而言,重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遇见那个曾经没什么交集的美男子,他负责貌美如花,她负责打脸杀丧尸。对于夏舟来说,重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遇见那个前世一直用真心温暖他,为他而丧命的小女子。末世来了又如何?既然重生了就找到小忠犬一起大杀四方呗。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爆笑追夫:妖孽,哪里跑!

    爆笑追夫:妖孽,哪里跑!

    她,穿越而来,纨绔放肆,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男女老少通吃。看她如何步步为营,笑谈天下!【作者要说:本文不虐,很轻松的文哦~希望大家喜欢,求收藏,求推荐,求书评,喵~】
  • 邪王追妻之王妃逃逃逃

    邪王追妻之王妃逃逃逃

    一朝穿越,她就成为他的王妃,这究竟是良缘还是孽缘?她使劲办法逃脱,被他一一识破,他说,王妃你放弃吧,你是跑不掉的。为她,他甘愿倾尽所有,负尽天下人,只为博得她红颜一笑,他说,在我眼里,你才是最重要的……
  • 无限功能系统

    无限功能系统

    物品升级功能:只要升满级,就算是把生锈的菜刀也能开辟诸天,镇压万界。魅力功能:用一个眼神迷倒整个位面。真正的魅力是具有武力值的。冥府功能:如果亲人好友意外死亡怎么办?没关系,收入冥府,他将获得另类的永生。更可打造肉身,借体还魂。建立冥府,收取魂魄,打造冥界军团,以鬼身修道。世界功能:只要有坐标,即使是上帝的神国也能去走一遭。没事多体会体会异界的风土人情,多拔点异界的灵花灵草,多看看异界的漂亮妹子,悠哉的日子乐逍遥。周灵表示,自从有了这超级功能系统,以上只是小儿科,只要系统有能量,什么样的功能搞不到?系统表示:只要系统有能量,就算是将神兽河蟹(和谐)烤来吃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