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000000012

第12章 三次扩建变身世界最大的都市广场(7)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

2011年3月26日,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览,该国宝首次以新名字“后母戊鼎”展出,并且是没有玻璃展柜隔开的“裸展”。

现在,后母戊鼎沐浴在温暖、赞叹的目光中。令它意想不到的是,在沉睡三千多年重现人间时,竟目睹了如此惊心的仇恨和丑陋。

它为一个创造了自己又为自己杀戮的民族而伤痛,它希望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与后母戊鼎大开大合的传奇性相比,油画《开国大典》的故事虽然还不具备传奇色彩,但在历史的转弯处却留下无法摆平的尴尬事。

在举行开国大典的第二年,油画《开国大典》就诞生了。它的作者是时年36岁的董希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最有威望的油画家之一。他是奉命而作,必须两个月完成,因为要赶赴1951年在印度举办的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展览。画作展出后得到高度好评,特别是得到毛泽东的赞赏,随即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幅不可多得且过目难忘的画作: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在画面中央执稿宣布新中国成立,其他国家领导人在左侧一字排开;远处是天安门广场,万头攒动,蓝天白云甚为辽阔。

这确是一幅带有标志性的画作,它甚至比那些表现开国大典的摄影作品更有感染力。正因为如此,这幅画为自己埋下了悲剧基因。

已经身为国家级收藏品的《开国大典》,似乎应该是获得了护身符。

没想到,仅仅过了三年也就是1954年,高岗、饶漱石事件发生。高岗,1926年入党,党的七大上就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跻身中共最高决策层的高岗突然被传出与饶漱石结成反党联盟,阴谋篡党夺权。遭到批判的高岗随即自杀身亡。

很快,董希文接到通知,要求把画面上的高岗去掉。董希文不敢怠慢,因为这是政治立场问题。幸好,高岗站在国家领导人前排的最外端,董希文研究了洗去油彩的办法,高岗站立处变成了一盆花。

然而,这幅画的噩运并没有完结。“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党的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打倒。1972年董希文又接到通知,把画面中的刘少奇去掉。此时已身患癌症的画家,只得抱病跑到博物馆修改,在刘少奇的位置上改画成董必武。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做出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人们立即想到了油画《开国大典》。遗憾的是,董希文已于1973年7月病逝。

现在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开国大典》油画,刘少奇重新站在了原来的地方,是由靳尚谊、赵域、阎振铎根据董希文的原作并参照印刷品临摹的复制品。董希文的原作只能永远存放在仓库里了。

5.毛主席纪念堂:一个时代的记忆

又一场“人民战争”

11月24日,一年中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是1976年的这一天,却是举国瞩目: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此时距毛泽东逝世仅两个多月,选址、设计等诸多复杂工作已经完成了。这是一段被高密度压缩的日子,是一段承受着巨大悲痛和压力的日子。

“文革”刚刚结束,奠基现场还可以明显闻到“文革”的味道。

一条条大幅横标重重叠叠:“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热烈庆祝粉粹‘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最引人注目的是百米长幅“热烈拥护中央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口号先行是当时惯用的做法,在口号的指引下,便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近万名各界代表早已守候在工地上。下午4点10分,华国锋等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来到现场。他们依次挥锹,只是一锹而且是一小撮黄土,撒向奠基石。轮到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这位开山劈石出身的农民果然身手不凡,他向依然还是老茧密布的手心吐了一点吐沫,搓一搓,只3锹就把奠基石盖了一半。他朝身后看了看,还有不少人等着盖土,才依依不舍离开。

陈永贵是来自山西的农民,在环境非常恶劣的大寨村,他带领当地农民从山下用扁担挑土上山造田,创造了人定胜天的神话。“文革”

中,毛泽东号召全国要“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陈永贵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73年他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此时他的户籍地仍然是大寨村。1980后,他解“政”归田,在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为短暂的政治生涯画上句号。

在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程大显身手的另一位工农干部是李瑞环,担任现场指挥部党委书记和总指挥。党政一把手由一人统领,在当时有一个热度很高的词汇——“一元化领导”。

纪念堂依旧沿袭了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模式:多兵种大兵团联合作战,打一场人民战争。这是头号政治任务。当时凡是重要的事情都要冠以“政治”二字,因为唯有“政治”才是最重要的,是可以压倒一切的。

据记载,工地上汇集了全国各路人马55700人,要求必须在毛泽东逝世一周年之前完工。仅仅10个月工期,而且当年恰恰遇到了罕见的严冬,其中4个月许多项目无法施工。

工程量巨大,质量标准极高,双双都超过了人民大会堂。而中央的要求也十分坚决:1977年9月9日瞻仰万无一失!

请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拆除和拆建房屋8.8万平方米;挖运回填土方114万多立方米,相当于人民大会堂工程的4倍多;绑扎钢筋1.2万吨;钢筋混凝土浇灌10.5万多立方米;铺各种石料3.7万平方米;修建各种管道4.3万米……

这项工程要求9度以上抗震设防,不仅钢筋粗,绑扎密度大,浇灌混凝土相当于30万平方米结构建筑的用量。

在一个政治凝聚力奇高的年代,人的潜能得到超乎寻常的释放:

1977年5月24日,纪念堂胜利竣工了,仅仅用了181天!中国人再一次展示了“战无不胜”的巨大创造力。

纪念堂高度为33.6米,比纪念碑(38米)略低,面宽75米。堂内分3层,首层有瞻仰大厅,南大厅和北大厅,及东、西陈列室;二层为展览室、电影厅;地下室为机电设备用房、办公用房等。

纪念堂的许多设计意味深长:

——在东西南北的四个入口处各有三樘包铜大门,闪耀着紫红色光彩。每樘大铜门有7吨重,铜门框5吨重。其高贵的气势令人敬畏,此设计是凸显在这里憩息的主人之伟岸。

——纪念堂的台基高度4米,台基的台帮全部使用四川省石棉县大渡河边的枣红色花岗岩砌成。当年红军在这里强渡成功,象征着毛泽东奠定的红色江山坚如磐石,永不变色。

——走出南大厅,顺两层平台的台阶而下,最后一级的台阶里埋藏着珠穆朗玛峰顶的岩石标本,那是当年登顶运动员潘多、贡戈特地送来的。当人们踏上这块台阶时,就好像站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眺望祖国的锦绣河山。

……

一位不该被忘记的女性

在数万人轰轰烈烈、夜以继日为建设纪念堂选址、设计、建设的同时,另一项更为紧迫、更为重要的工作在高度机密中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1976年9月9日凌晨4时,徐静在百万庄居所从睡梦中被叫醒,来人并不认识,只是说有紧急任务,立即到卫生部去一趟。几经辗转她被送进中南海,接见她的是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

汪东兴直截了当地告诉她毛泽东逝世的噩耗,因要举行一周遗体告别活动,更重要的是将要长期保存毛泽东遗体,必须立即对遗体进行特殊处理,确保遗体的完好。

徐静系组织胚胎学专家,中国医科大学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此刻她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稍有差错或延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当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死后就想保存遗体,但因采取防腐措施不当,遗体腐变,最后只好火化;孙中山遗体也曾有过保存的意图,但因脸上长了霉斑而无法保存下去。遗体保存完好的也不乏其例:列宁1924年去世后,遗体一直保存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的水晶棺材中,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徐静虽曾留学苏联,并获副博士学位,但护理遗体的防腐秘方是尖端科技项目被列为国家一级机密,徐静无从知道。胡志明、金日成遗体的保护,均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完成的。中苏关系一直没有解冻,要想得到苏联的帮助是不可能的。

中国1972年在长沙市郊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女尸,历经两千多年仍保存完好,其皮肤至今仍有弹性。主要原因是在地下深埋,多层厚厚的棺和椁密封,形成了避光、避氧、低温的自然条件。显然毛泽东的遗体保护是无法照搬的。

当天上午10点,徐静会同合作者张炳常、陈克栓再次来到中南海,向政治局全体委员详细汇报了保护方案,并得到通过。

事实证明他们的保护方案是成功的。

1977年8月20日凌晨1时40分,毛泽东遗体被转移至纪念堂瞻仰厅。

1983年12月,已是纪念堂管理局局长的徐静首次对外披露:毛主席遗体保存情况良好,已处于完全稳定状态。

1989年3月,针对社会上的一些传言,徐静对中国新闻社记者发表谈话。她说,现在的保存情况非常好,除了吸取以往医学保存经验外,还深入研究了西汉古尸的保存方法,通过先进的现代化仪器仪表来实现低温、避光、避氧等措施。

徐静还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毛主席遗体比过去缩小了、变色了,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经过大量的测试数据表明:毛主席的遗体并没有缩小,体重并没有减少,颜色也没有变化。人们之所以有那些感觉,都是视觉差异引起的。

据统计,每年的7、8、9三个月是纪念堂接待任务最繁忙的季节,平均一个小时要接待9000人次,瞻仰者在瞻仰厅的时间一般为26秒,平均一天达5万人次,全年约600万人次。

关于纪念堂去留的风波

1980年8月1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发生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非常事件”:两辆吊车和一辆加长大卡车,来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前,把悬挂在那里的毛泽东巨幅画像取了下来。

尽管“文革”结束近四年了,毛泽东在众多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神圣,那种根深蒂固的崇信已成为思维定式,生活中已离不开那张熟悉的面容。把毛泽东画像突然取下来,特别是从人民大会堂这样重要的政治场合,实在难以接受,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反革命事件。

随后,这一“事件”从北京到全国持续发酵:毛泽东的画像从会议室、广场、车站、列车上被摘了下来;墙上粉刷多年的“毛主席语录”被清理掉;毛泽东的巨大雕像也从校园、军营纷纷请走,有的修建得过于坚固,不得不动用炸药……

原来,也就是在8月11日这一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指示:要少宣传个人,毛主席像、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所挂得太多,这是政治上不庄重的表现,有碍国际观瞻,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的限度。

天安门广场摘取毛泽东画像的举动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西方报刊更为敏感,竟大胆预言:毛泽东时代从此结束;大陆批毛,势在必行;毛泽东的遗体将会从纪念堂搬走……正在各种传言甚嚣尘上的时刻,意大利着名记者、被誉为“世界采访女王”的奥丽埃纳·法拉奇乘风而来,她走进中南海邓小平的办公室。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法拉奇没有客套,单刀直入提出第一个问题,便咄咄逼人。

这位一生采访过几十位世界政要的女记者,语言犀利、尖锐,常常采用近乎挑衅的轰炸式逼问,弄得政要们狼狈不堪。她的采访要诀是:打破政要的权威,树立自己的权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就曾抱怨说:“接受法拉奇采访是我一生最愚蠢的事情。”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在采访现场被逼得暴跳如雷。

“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邓小平回答十分干脆,且不含糊。

关于纪念堂,邓小平说:“粉碎‘四人帮’后,建毛主席纪念堂,应当说,那是违反毛主席自己的意愿的。五十年代,毛主席提议所有的人身后都火化,只留骨灰,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毛主席是第一个签名的。我们都签了名。……现在签名册还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做的这些事,都是从为了求得比较稳定这么一个思想考虑的。”

法拉奇穷追不舍:“那末毛主席纪念堂不久是否将要拆掉?”

邓小平把手一摆:“我不赞成把它改掉。已经有了的把它改变,就不见得妥当。建是不妥当的,如果改变,人们就要议论纷纷。现在世界上都在猜测我们要毁掉纪念堂。我们没有这个想法。”

事后邓小平诙谐地说,他的被采访“考试及格”。

法拉奇对邓小平的采访共四个小时,分两次进行。这次采访不仅廓清了纪念堂去留的悬念,也阐明了中共中央对毛泽东功过是非的评价。

同类推荐
  • 逆刃英雄

    逆刃英雄

    景初三年正月,司马懿联合曹爽,发动兵变,诛杀魏明帝曹叡于洛阳。同年司马懿立曹芳为傀儡皇帝,暗中把持军政要权,名为臣,实为君。然而三国杀是现在风靡全国的游戏,云湛一直以曹操为榜样,连续抽了两次主公牌的他,游戏又一次的开始了····若你们喜欢可以关注新浪微博:兮大王-
  • 风起狼烟

    风起狼烟

    一梦越古今,梦里不知身是客.这一年,永嘉之乱带来的硝烟仍在延续,这一年,杀胡令被更多的人记在心里。当楚辰到来的时候,历史却偏离的原先的轨迹,祸耶?福耶?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楚辰只是个过客,在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之后,他只想做个有钱人,然后泡几个漂亮妹子左拥右抱。可是,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的时候,他又该何去何从?“在权力的游戏之中,你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中间地带。”——《冰与火之歌》
  • 明末光辉

    明末光辉

    一个半疯半明的杀人犯,除了能吃外,亦有情有义。一个曾经的军统局特务,酷爱沉思,曾经冷血无情。当杀人犯与特务搅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本人猜不透,但:或许有浴火重生;或许有死了都要爱;或许有人间正道是沧桑;或许有!或许有!或许有!
  • 千古第一将韩信之千古传奇

    千古第一将韩信之千古传奇

    毋庸置疑,韩信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故事广为人知,胯下之辱、鸟尽弓藏、萧何月下追韩信,2000多年来,一直为大家所熟悉。他的兵法受兵家推崇备至,甚至有观点认为,他开启了刘汉四百年历史。然则,韩信从出生到死亡,充满传奇色彩。本书依据历史基本事实,经过作者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思考,将韩信身上的一个个迷通过通俗的语言,详细道来,使这些传奇显得十分合情合理
  • 盗法自然

    盗法自然

    手摘日月星辰,我自欺天窃命。盗法自然,万物皆可盗。且看断肠人如何玩转武林,欺天窃命。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最强纨绔

    重生之最强纨绔

    少年门主魂穿为纨绔大少,叶尘的逆袭人生高调而来,挽回俊俏未婚妻,倒贴美女大小姐;踩小人,收小弟;凭借异能奇术,活的逍遥自在,混得风生水起!
  • 向周恩来学沟通艺术

    向周恩来学沟通艺术

    本书展示的是周恩来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沟通能力。周恩来一生,不知道与多少人打过交道,在他与人打交道和交谈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炉火纯青的沟通艺术。本书从做好铺垫、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换位思考、权威效应、事实说话、随机应变、破解忌讳、语言幽默等九个方面展示了周恩来的说服能力,每一个方面都概括、提炼出了若干个说服技巧。生动活泼的历史事实,加上画龙点睛的理论概括,一定能让你的沟通能力更上层楼。
  • 末世崛起之宇宙

    末世崛起之宇宙

    一天一颗小行星向地球驶来故事从此开始主人公获得了羽洛帝国的兑换系统,人生发生轨迹巨变,在末世里灭丧尸,建基地,不要用你的无知,来挑战我的实力,一路寻觅亲人,杀恶霸,救众人,异能者很厉害看来你不知道我的电磁炮和天基武器的威力。感受男主一步一从无知少年到末世霸主的心理路程。不种马世界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 腹黑男vs痴情男

    腹黑男vs痴情男

    一个爱玩女人的阔少花花公子。一个痴情的打工仔。两人爱上同一个女人。一个巴掌打出来的‘爱’。不是所有爱都是你侬我侬的。欢喜冤家。一个女人纠缠在俩个男人之间。霸道男人霸道。痴情男的默默守候。
  • TFboys来自扭转的时空

    TFboys来自扭转的时空

    另一个时空...半科幻半校园..(不太科幻,科幻部分貌似有点幼稚)
  • 千里之外,欲罢之阁

    千里之外,欲罢之阁

    都说岁月弄人,其实岁月不光能弄人,连神仙都不会放过。三千年前的一场大难,引发了几双人的命运纠缠。千里的彷徨,钦原的无奈,遥止的不舍,千那的坚持,方倚的怨恨……而三千年后的大难,又会制造出怎样的爱恨纠葛?是清如的心伤还是六波的选择?是沮吴的彻悟亦或是斯斯的不悔?众人的情感帷幕有的在大难时偶然开始,有的在大难后悄然落幕……世间事不知如何而起,亦不知如何而落。饶是岁月匆匆,她依旧记得那日春日和风,你面朝湖畔负手而立的样子,不知年复一年沧海.
  • 绝音谷

    绝音谷

    远古的遗恨是你枪挑天地的愤懑,红粉枯骨的战场是没有温度的枪尖。遗失在岁月的河流,却只有用鲜红谱写的悲歌壮举。千年····或许只是一种遗憾!
  • 养老三付药:起居、守静和粥

    养老三付药:起居、守静和粥

    本书共五卷,前四卷论饮食起居及日常保健,第五卷为粥谱。作者将粥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详述用料及制作之法。书中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广泛阐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方法。
  • 独尊战纪

    独尊战纪

    (本书不能签约已经完结,喜欢的可以去看新书《至尊狂暴升级》)战九天十地,诛不道神魔,一念起斩十万阎罗!一念落纵永恒亦破!携萝莉,带御姐,长剑横起,谁与争锋!我这一世,不求长生,但求无敌!众多精彩看官且细细斟酌
  • 至尊圣医:娇艳美妻安定生

    至尊圣医:娇艳美妻安定生

    她,因执行任务最后被逼跳崖,后转世重生,爹娘不知所踪,被大伯不管不顾,白莲花姐姐三番五次陷害,收复神宠,美男缠身,却被他一一清除,他宠她入骨,一个小包子跑到她身边说“娘亲,爹爹为什么那么喜欢妹妹,不喜欢我,我是不是不是你们亲生的?”他,身为总裁。因她去世而自杀。意外穿越。世称鬼王,人人惧怕。她却一次次闯进他的世界,令他再次动心。对世人霸道宣誓她,只能是他的。无论在现代还是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