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500000079

第79章 离开黄土地的日子(1)

张立群和他的烤鸭店

聂新元

在农村插过队,回城以后干餐饮、当老板的知青不少。可干烤鸭店出了名的不多。特别是这个开烤鸭店的知青是在延安插队回城后,自己从头学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干成了远近闻名、国内外客人盈门的烤鸭店。这位老板的名字叫张立群,他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

张立群是北京六十七中高六八级毕业生,说起来他也是个命运多舛的人。

张立群的爷爷解放前曾在北京开了一家粮店,解放前几年因考虑自己年龄大了,从山东老家把儿子叫来继承这份家业。大儿子来了后不善经营只图享乐,被老人家赶了回去。又把在老家当教师的张立群的爸爸叫来经营粮店。读书人经商比较守规矩,不但守住了老本,还有一定发展。爷爷就放心地把粮店的生意交给了张立群的爸爸。没过几年就解放了。立群的爸爸是个有文化的买卖人,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学习。

20世纪50年代初又积极参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被海淀区选为人大代表和工商联副主席。一个文化人当上人大代表和工商联副主席当然很光荣。老人家经常被机关企业、学校请去做报告和参加各类活动。然而到1966年这一切都变了。民族资本家的身份使得张立群一家被“横扫”了,红卫兵们“破四旧”时把他们一家三代人轰回了山东老家。几个月以后由于在老家衣食无着,也没有机构肯安置这一家人,他们又回到了北京的家。这样的身份和经历,使张立群理所当然成了“文革”中的“逍遥派”。1968年底,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张立群和学校的同学们一起报名到革命圣地延安地区的宜川县牛家佃公社公城村插队落户,成了一名插队知青。从小父母就教育张立群要老实肯干、诚实待人,家庭的挫折又使得他不愿多说话,总是谦和待人,闷头劳动。淳朴的陕北老乡是公平的,他们看人的眼光不含那个年代所谓政治标准,只要是踏实肯干,不偷奸耍滑就是“好娃”。这样的环境使得张立群如鱼得水,他凭自己的辛勤劳动赢得了老乡们的好评。在队里时也曾被推选去参加县里的知青积代会。1971年冬,他又被公社选拔到“路线教育工作队”当工作队员。

以后在知青中招工时被招到陕西的一个国企当了工人。也就是在那个最艰苦的岁月里,他结识了在大队当赤脚医生的北京知青林小燕,他们一起被招工到了工厂,共同的性格志向使他们最终成为终身伴侣。找到这样一个贤内助,给张立群后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1978年后,因为落实政策,张立群夫妇先后回到北京。刚回到北京,张立群被分到一个工程公司的修造厂工作,当过铁工、修理工。这些工作比较辛苦,但也让张立群学会了自己动手干些铁工、木工、瓦工活儿,为自己创业打下了基础。干了几年修理工的活,企业不景气,张立群就想改行干个收益高些的工作。正在这时候饮食公司开办了一个烤鸭技术培训班,立群就报名参加了烤鸭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结束以后张立群在闻名的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分店做上了好多人都羡慕的烤鸭技师。几年的实践使得立群练就了一手正宗的烤鸭技术。在这家烤鸭店干了几年,由于合同到期,这家分店也关张了,张立群又回家待业了。

失业在家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状况使得人到中年的张立群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别看立群平时总是很温和,但经历过农村艰苦生活磨砺的他却不是一个轻易向命运屈服的人。记得在宜川插队时,听说公城村离黄河只有几十里,张立群的心就活动起来,他游过珠江、长江,现在到了黄河边就想去游黄河。有一天立群请假来到了黄河边上的壶口公社寨子村,看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他激情迸发,决心横渡一次黄河。桀骜不驯的黄河毕竟不是一般的对手,涨满的河槽有400多米宽,人必须要在河水流到下游不远处的壶口瀑布之前游到对岸,否则就会粉身碎骨,后果不堪设想。

年轻气盛的张立群一心想战胜黄河,略作准备就跳到黄河里向对岸游去。真是一场搏命的对抗,刚刚游过了主流,立群已经感到吃力了,拼尽全力游到对岸,登岸后立群已经精疲力竭了。他躺在河岸上,在琢磨怎么游回去。旁边观看的一些老乡劝他不要再游了,怕出危险,立群却不服气,都拼了一半了,就这样半途而废可不行。他觉得自己休息一下,恢复一下体力肯定能游回去。看到他的这股执拗劲儿,正在河边捞煤的山西中市村老乡张广发把自己的干粮拿出来送给他,让他吃点干粮休息好了再往回游。这一饭之恩,让张立群至今记得这位好心人的名字。就这样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张立群战胜了浊浪滔天的黄河,游回了河西。2013年春立群回宜川时,到壶口游览黄河,又来到寨子村当年他横渡黄河的地方,村里一些年纪大的人都还记得当年有个倔强的北京知青小伙子横渡黄河的事,只是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已经没有人认得他了。

这一次失业无疑使立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又一次焕发出创业的激情。看着自己家的院子,他忽然想到何不利用自己的烤鸭手艺和这个院子开一家烤鸭店,另辟蹊径解决生活问题。十分了解立群性格的妻子林小燕在关键时刻支持他的想法。说干就干,立群动手把自家的院子进行了重新改造装修。盘烤鸭炉没有耐火砖,立群听说西便门外一家玻璃厂搬迁了,玻璃厂肯定有熔炉,有熔炉就有耐火砖。他就蹬着三轮车到玻璃厂的废墟上去挖比较完整的旧耐火砖。一车耐火砖有好几百斤,从西便门拉回家有十几里地,立群先后跑了五六趟才凑够盘烤鸭炉需要的砖。他自己动手盘了个烤鸭炉,然后就是开证明、办执照。199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以他名字的谐音作为字号的“利群烤鸭店”在北翔凤胡同悄然开张了。

在北京的胡同里,有点新鲜事不用宣传,开业半天工夫,远近胡同的邻居们认识的、不认识的就全知道了。“听说了吗?北翔凤11号的张家开烤鸭店了!”“人家是全聚德的手艺,错不了!”“这新鲜,得瞅瞅去!”开门见喜,一连好几天,利群烤鸭店宾客盈门。街坊们道喜捧场的不少,来看热闹的也不少,也有很多人来品尝立群的烤鸭手艺的,两口子忙得应接不暇。

说起来这烤鸭店还真不是早点铺,街坊邻居们帮忙捧场的日子毕竟有限,谁家也不能天天顿顿吃烤鸭。开张不久,这烤鸭店就门前冷落车马稀了,街坊们一年吃不了几回烤鸭,远处的客人们也不知道这个坐落在北京胡同小院里的烤鸭店呀!天无绝人之路,倔强的立群就不信自己的全聚德手艺会没人识货,客人不来我就去送!从1992年冬天开始,张立群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给各个食品店和商户送烤鸭。林小燕看着丈夫一辆自行车上装得满满的货四处奔波,十分辛苦,就从不多的收入中拿出钱来买了一辆三轮车,方便立群送货。这下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邻居们。性情随和的立群夫妇很愿意帮助邻居和朋友们,甭管谁家拉个粮食换个煤气罐什么的,只要车在,打个招呼登上就走,张立群两口儿从来都是笑呵呵的。一天有个邻居风风火火跑进院里,劈头就问立群:“你那三轮车借人了吗?”“没有啊!”“坏了!刚才一小子骑着你的三轮疯了似的跑了!”立群一听就急了,叫上两个伙计就追,一大帮邻居也跟着帮忙,追了好几个路口也没见到那个偷车贼。立群拿着被小偷铰断的锁车链子心疼了好一阵儿,在20世纪90年代初,600多元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呀!够一家人忙俩月的。三轮车虽丢了,张立群坚持每天送货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广告,利群烤鸭店的名声却出去了,一传十十传百,飞远的“鸭子”招来了四面八方的食客。来要货的、来吃烤鸭的人渐渐多起来,张立群的事业有了起色。

前门地区历来是中外游客来北京旅游必到的展现“老北京风貌”的重点地带,看完天安门广场,再到老北京的胡同里串串,看看小胡同四合院。开在四合院里的利群烤鸭店自然成了游胡同,品尝老北京代表性饭食的好去处。

利群烤鸭店的烤鸭味道“正宗”,又特别讲究信誉,很快烤鸭店的生意火了起来。在艰苦环境生活过的张立群知道,忠厚待人是做人的本分。一个好的信誉建立起来不容易,要不注意,一件事就会把好名声搞臭。他在小院里挂上了自己写的店训:“原料虽贵,必不可减物力;工序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店里每一个员工的要求。把这店训挂出来,就是为了让光临烤鸭店的每一位客人监督。张立群说到做到,他用自己的真诚热情招待好每一位顾客。

一天晚上,一位来利群烤鸭店吃烤鸭的80多岁的外国老太太就餐后准备走的时候,天忽然下起了雨。不巧那几天胡同里正在进行自来水管道改造,路面坑洼不平。张立群想到老人要从胡同里走到大街上才能打到出租车,万一在这坑洼不平的路上摔倒或是崴了脚就麻烦了。既然老太太来店里吃烤鸭,那就是自己的客人,好事应该做到底。他立马跑到院子里,把自己平时采购用的那辆松花江面包车扫干净,开到门口,请老太太上车:“我这车不太好,您将就用吧!”诚恳的态度、朴实的语言一下子感动了老太太。一路上老太太用不熟练的中文一再向张立群表示感谢,大雨中他一直把老太太送到饭店的大玻璃门前。事后立群才知道,这位来店里吃烤鸭的老太太是法国的一位二战时用笔与纳粹作战的世界知名的作家,能为这位正直的着名老人服务,立群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

还有一次,一位美国的旅行摄影家到中国为一家地理杂志拍摄中国风光照片,到中国西北西南等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后,在准备返回美国之前到利群烤鸭店来吃烤鸭。小伙子吃完烤鸭就急急忙忙走了,服务员去收拾桌子时才发现他把随身带来的装着摄影器材的背包忘在椅子上没拿。立群听说后马上带着包和服务员一路小跑追了出去,穿过几条胡同跑到大街上,看见那个美国小伙子正要上出租车。立群气喘吁吁把包递过去,小伙子这时才想起这个包来,激动的一下子跪在立群面前,嘴里不停地说着:“Thank you!Thankyou!”立群面对这种情况赶忙连声说:“别别别!我可受不起!”伸手把这位粗心的美国小伙子拉了起来。

美味的烤鸭,周到的服务,加上厚道的为人,让利群烤鸭店有了不错的口碑。一些中外名人陆续慕名到他店里吃烤鸭。周华健、张惠妹、李连杰等都光临过这家小店。有一次一帮文艺界的青年人连说带唱走进了利群烤鸭店,一位眼尖的服务员一下认出了其中一位特别活跃的女子是台湾着名歌手张惠妹。虽说这几年店里也接待过一些社会名流,可是年轻人见到张惠妹还是很兴奋,服务员们都向张立群提出让自己负责张惠妹那一桌的服务。立群也愿意满足这些年轻人的愿望,就出了一招:“甭管点菜、上菜,你们几个人轮流去。”几个年轻人别提多高兴了,该上的菜也上齐了,一些人还觉得不过瘾,就又是送餐巾纸,又是收盘子,又是收饮料瓶,来来回回看了个够。热情的接待让张惠妹接连又来了几次,连说:“以后还是来这里吃烤鸭最省心。”

同类推荐
  • 浪潮曲

    浪潮曲

    作者从创作的散文中选收了三十一篇文章,散文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部队的斗争生活,语言清新、朴实,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 铁屋中呐喊

    铁屋中呐喊

    这本书不是宽容的,它可能会得罪一些老前辈;这本书也不是成熟的,它通 篇充满了反叛与偏执。然而让我们一起重温鲁迅先生的教诲吧——“以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的。”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热门推荐
  • 九天圣道

    九天圣道

    大道三千,取不死之道。踏入修炼一途,风云险恶,几度险死还生,几度魂断欲亡。一路前行伴腥风血雨,求自问不愧于心,道之路上,尝尽人间多少味道;为爱,历经沧海,为情,逆天而行。孤儿沈笑,莫名其妙无法修炼灵根,被兄弟利用,接下来又莫名其妙的经脉尽毁……
  • 冷血公主,华丽复仇记

    冷血公主,华丽复仇记

    她,她,她,因为家族的抛弃,姐妹的背叛,联手的阴谋,而成为流浪汉……几年过后,她们华丽归来,并开启了华丽丽的复仇计划,坏人们,接招吧……
  • 幸福是一种心情

    幸福是一种心情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学会善待,幸福无处不在”、“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做最好的自己”等。
  • 人世之间启文

    人世之间启文

    练手文!随意写本书讲的是奇异事件与幻想过渡的小小说启文,其外后可写超现实梦想成真后的过成……总之一句话:此文瞎编,纯属练手。
  • 舌尖上的心跳

    舌尖上的心跳

    食物的用途——女主:填饱肚子。男主:艺术。对对方的感觉——女主:变态。男主:太蠢。有没有可能和对方谈恋爱——女主:谁,谁想和变态在一起啊!男主:这么蠢,也就我能接受了。这就是个高冷男神PK掉女主的腹黑青梅竹马,带着女主称霸美食界的故事。
  • 幻蝶若恋

    幻蝶若恋

    “我这一生才不会只喜欢一个人!”他曾经斩钉截铁的对朋友说过,后来,他遇上了一只梦境中的蝴蝶,又成了“也许不会只喜欢一个!”而再后来她消失在自己的世界,对着另一个女孩,他誓言般的说道:“我这一生除了她不会再喜欢其他人!”当泽熙遇上紫蝶,这缘分到底是喜是悲······
  • 恰到好处的温柔

    恰到好处的温柔

    “我要你娶我!”我想:大概或许有可能在最后可以遇见我们彼此!
  • 无限活下去

    无限活下去

    活下去,似乎很简单。但是当庞黄再次苏醒后,这简单的愿望却已是奢求。第五次新纪元文明悄然开启,而命运让一个平凡的人类走上了一条只为了活下去的路,而这条路上,布满了恶棍、丧尸、妖魔、鬼怪甚至是仙佛、神袛!也同样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诱惑和真情。庞黄咬紧了牙关,攥紧了拳头,迎着这些随时要命的危险,挥出自己的拳头!“来吧!我是庞黄,是轮回世界盘古小队的队长!”
  • 痹门

    痹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君临天下王者归来

    君临天下王者归来

    重生归来,势必无情无义。前世,她被爱伤的千疮百孔,决定今生不在动情。重生后,她是镇国王府的废材嫡小姐,被迫以男装现世,受尽屈辱,被万人耻笑。他,是扬名天下的战神王爷,但却在新婚之夜克死三个妻子,被传言有断袖之癖。两人殊不知这是一场注定相遇的结局,只因那千年的轮回重聚了他们的爱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