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500000017

第17章 回望插队岁月(11)

在黄土高原的生活中,离不开牲畜对人莫大的帮助,推碾子、磨面、生活用水等等都必须用大牲口来完成。我们来到这里生活,与社员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饲养员了。当年我们知青正处于成长期,需求量就会更大些,因此用牲畜的时候就会多些。我常到饲养员家里去,在他的家里见到他的婆姨,清亮的嗓音,苗条的身段,整齐的穿戴无异于常人。我非常奇怪来队里几天,每天从这里走过就没见过这个人呢?诧异间她回过头来,我恍然得知原来她是个双目失明的人,这并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惊讶。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的多了,每每我从窑坡上下来还没走进她家的院子,就能听到她叫我的名字。

生理的缺陷使她有了超乎常人的听觉,更使我惊讶的是,她在生活中是个极要强的人。

随着日常接触多了,和她闲聊的机会也多了。有一次推开她家的窑门惊奇的一幕展现在我面前,这样一个连光感都没有的盲人,竟然在做针线活,她在给自己做过冬穿的棉裤,只见她用双手摸着棉裤确定行距针距,做得有板有眼,我异常的好奇便和她聊着,听她讲自己的经历。虽然双目失明,但生活中一些常人能做的事她也照样能做。人民公社前自家地里的农活她干过,为人妻后她料理着家务,为人母后她自己带大了孩子,生活中她能纺线、织布(有别人帮助做准备),能做衣服鞋袜,烧火做饭样样不差。看着她,听着她,想着她,一位“强者”成为生活在我身边的榜样。艰苦岁月里我20岁的生活中,这样近距离地看到了一位身残志坚的平凡人。就是这样的榜样曾激励了年轻的我,这种激励伴随我走过了几十年,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我都会想起她,一个至今也不知道名字的盲人。这些年里我走过很多地方,有过不同的经历:插队的农民、兵团的战士、校园里的老师、工厂里的工人……新的生活、新的内容、新的困难都能一一被我克服,使我更加自立,变得更加成熟,是这种力量伴随了我的一生。

(作者系北京市马甸中学初六六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云许大队插队,退休前在北京市整流器厂工作。)

回忆那冲不淡的时光

杜昕

朋友,你知道地球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在哪里吗?让我来告诉你吧:它在我国中部偏北的方向,就是那空旷辽远的黄土高原。苍穹下,你脚踏黄土高原,极目了望,梁、峁、塬,千沟万壑,纵横交错,一派苍黄,触目惊心!大气,大得雄奇!美气,美得撩人!

黄色是它最美丽的色调,就连那条从巴颜喀拉山岩间夺路而来的大河也暴烈地流泻一川黏稠的黄色。山丹丹是它最漂亮的鲜花,信天游是它最美丽的歌谣。革命圣地延安就在那里。

朋友,你一定听过《黄土高坡》那首歌吧,那雄浑的调子,高亢的音符,让我无数次品味黄土高坡的苍凉美,那婉转的倾诉,更让我对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乡亲心生思念。是它一次次把我唤回黄土高坡——我插队的那个小山村。

村旁那条云岩河,河水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奔腾着,流向那汹涌澎湃的黄河,在壶口溅起了排空的浊浊浪涛……

在那里,我生活了将近11个春秋,留下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得到了人间最真诚的关爱,与黄土高原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今天,谨以此五个小故事,浮光掠影,记录点滴,初在黄土高原的历练,让沧海桑田落在记忆的长河里,以慰藉我对青春岁月怀念的心灵。

那捆“袖珍”柴

2013年5月10日,我和我的伙伴们回到了插队的地方——革命圣地延安宜川县云岩镇南窑村。

当年进村被安置在兰天明家居住,今天终于回来了。走在云岩河大桥上,抬头向天明家望去,啊!那座院落依然静静地等候着,敞开的大门像乡亲们伸展的双臂迎接着,踏进门来,这里的一切多么熟悉呀,蓦然回首,惊梦44年!

我们窑里窑外的拍照,集体照了个人照,恨不得把这个院落溶化进血液里。这里是我们青春梦想放飞的地方!

我站在大门里左侧平房的墙根前喊:“林夕,快点,给我来一张。”

晓静、向罡看我站在墙根要拍照,觉着怪可笑,淑勤忙问:“你干吗要在这儿照啊?”

“你们难道忘了吗?咱们那捆‘袖珍’柴就被我扔在这儿啦,拍一张留个念想吧。”

1970年夏天,杜昕在南窑生产队菜园留影。

于是林夕举起相机对准我:“别动,站好了,喊茄子。”

随着她“咔嚓”一声,我的思绪霎时穿越了时空,火箭般钻进了时光的隧道……

那是1969年1月12号的下午,在南窑村乡亲们簇拥下,队领导将我们接进村。当晚的欢迎会上,组长李淑勤代表我们五个人,要求明天就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劳动,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队领导关切地说:“你们刚来,先把家安置好,再说劳动的事吧。”

其实,我们的家没什么好安置的。一人一个知识青年的木箱子,打开来取出生活用品,铺盖卷往炕上一铺,毛主席像和毛主席着作往炕前那张条桌上一摆也就完事了。

第二天早饭后,刚走出天明家的大门,便看见队长黄三娃正带着几个男社员在场院干活。于是我们五个飞燕儿般地下坡、拐弯、过小桥,来到场院。

原来他们正在铡草,我们就帮他们往铡刀前堆放干草。

队长告诉我们,现在天寒地冻,地里没啥活儿干,男社员清早折柴(砍柴),白天收拾场院,妇女都在窑里(家里)歇着,并让我们也在窑里歇着,开春了再考虑参加劳动的事。

队长黄三娃,别看名字叫的嫩点,其实已接近五十岁的年纪了,人高马大,体格健壮,说话嘴里好像含了一颗大枣,呜里呜噜的,再加上方言,听起来可真费劲。

等听懂他的意思后,我们急了。来革命圣地延安,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在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哪能在窑里歇着。

李淑勤跟队长说:“我们先跟你们去折柴吧。”队长一听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满场院的棉花棵、芝麻秆说:“这些还不够你们五个女子娃烧的?要不够,一家给你们折一捆柴,也供上你们烧了。”

我们一听,更不愿意了,这不是把我们当成资产阶级小姐了吗?我们可是革命的后代呀。

傍晚,淑勤从外边回来高兴地说:

“我刚才碰见一个小女孩叫香子,她说男社员折柴就在南海沟里,并答应带路和咱们一起去折柴。”

“太棒了!”我们几乎跳跃起来。

第二天清早,我们扛起镢头,腰里系上捆柴的绳子,就出发了。走到村子中间,果然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妹妹,嫩手嫩脚嫩脸蛋,寒风里瑟瑟发抖,也扛着镢头,镢头上吊着绳子,站在牮畔上等我们。

一路上,我们都没说话,跟着香子突突地往沟里走,大概走了有五六里地,忽然,香子兴奋地抬手指着对面的山说:“你们看,他们都折开了!”顺着她指的方向,我们抬起头来向山上望去。

啊!山,像幻影一般若隐若现,云雾缭绕,有如仙境!

几个男社员果真零落散布在“仙境”中,影影绰绰地折柴呢。我们哪里见过这般迷人的画卷!清冷甘美的空气掺和着山里灌木丛的馥郁清香,直沁心脾,“啊!”我们忍不住兴奋地齐声高喊:“无限风光在险峰!”

雾气萦聚的空旷山谷发出了回响,从对面山上一圈一圈地返传了过来。

——无限风光在险峰……

新鲜,奇特让我们异常兴奋!就互相喊起名字来:

“李淑勤来了!”——李淑勤来了,来了……

“李向罡来了!”——李向罡来了,来了……

“赵晓静来了!”——赵晓静来了,来了……

“林夕来了!”——林夕来了,来了……

“杜昕来了!”——杜昕来了,来了……

不知是谁心血来潮:

“天上没有玉皇!”——天上没有玉皇……

挨个接茬喊下去:

“地上没有龙王!”——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又不约而同齐声喊道:

“我来了!”——我来了……

在这宁静、和谐的大自然质朴怀抱里,我们感到自己是那么的了不起,喊声、笑声、歌声使这荒寂的山野震荡着奇特的旋律,充溢于山谷间,直到云霄。

男社员在“仙境”中,分别寻找着灌木丛较多的坡地,不停地用镢头将折下的柴,揽在自己脚面上,不分大小,有刺没刺,贴着地面统统折下。等脚面满满的了,便放在一旁,就这样一脚面一脚面地渐渐摞成高高的一大堆柴。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把折下的柴揽在脚面上,但粗的难折,不折,带刺的怕扎手,也不折,我们挑着拣着,跑来跑去找着符合理想的,将它们也一脚面一脚面地摞在一起……

刚刚升起的太阳给那层层山峦镀上了一层黄金,人们开始捆柴,该回家了。一个男社员主动过来教我们捆柴,将镢把往柴捆里一插说:“好了,背上吧。”香子对我们说:“这是额大。”“额”是本地对“我”的发音,“大”是本地人对父亲的称呼,后来我们才知道香子的父亲叫兰志兴。

男社员背上的柴一捆捆像山一样,小妹妹香子那捆柴也比我们五个人的那捆大。相形之下,我们那捆就是“袖珍”柴了。我瞥了瞥“袖珍”柴,自告奋勇:“今天的柴由我背回家吧。”

“好啊,锻炼嘛!”她们谁也没客气。

我背上柴一步一步往回走,刚开始还和她们说说笑笑,走一段后,偶尔能接她们的话茬,再走,我不作声了。再走,再走,我累极了!盼着她们能有一个人说:“我替你背会儿吧。”可是这几个“狠心”的家伙谁也没那意思,反而像麻雀一样,在我的前后蹿来蹦去,为我加油,高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想求救,但那伟大的自尊心混合着虚荣心却饱和着,走吧,曙光就在前头。走呀,走呀……终于进了大门,我不顾一切,把柴朝左侧平房墙根前一扔,管它天王老子是谁,跌跌撞撞进了窑里。

累,像洪水一样淹没了我,一头栽到炕上死去一样……

等我活过来,找来一杆秤,我想知道,开天辟地折的柴有多重。秤砣的吊绳在16斤的准星上,秤杆平衡了……我的脸也红了,背16斤跑5里路就累得像一摊泥,我不禁笑自己这个城里娃,光有豪情壮志不行,今后真得好好磨炼呀……

“走吧,到大门口再照一张,书记要带咱们到南海塬上参观呢。”

林夕拉着我的手就往外走,这时,我才穿越了时空,从时光的隧道里钻了出来,回到现实。

书记的小车沿着盘山公路很快到了南海塬上,满山遍野绿油油的苹果林已经挂果,我们惊喜不已。站在塬上,俯瞰当年折柴的南海沟,那里已是层层的绿色植被,水土得到一定的保持,折柴做饭的年头早已远去。时代变了,我们的故乡换了人间。

我也演过一次“白毛女”

记忆的门窗一旦打开,就不由得令人心潮翻滚,青春岁月中那些酸甜苦辣咸的插队生活往事,会像泛滥的河水,在心头卷起层层浪花。今天,让我采撷一朵浪花,献给我的朋友。

初到云岩河畔的南窑村插队时,一切都很新鲜,磨面,就是我经历过的一件新鲜事。我曾在电影《白毛女》中看过喜儿推磨,也曾在小说里读过有关磨面的描述。但在北京长大的我,校园是我的生活,哪有机会接触磨面的事啊!来到农村就不同了,不磨面,就吃不上饭。

磨面,当地称“推位”。那天傍晚,我正在窑前用簸箕簸麦子,见麦子中有带皮的麦粒,便用手搓起来。正在这时,娥子串门来。

看到此景,娥子笑呵呵地说:“照你这号子(样子)簸法,啥时候能把麦子簸完?”

说着她把我手中的簸箕接过去,簸了几下,又摇晃了几下,那带皮的麦粒便都跑到簸箕前沿了,她顺手从砖台上拿起一只布底鞋,用鞋底在簸箕前沿噌噌来回搓了几回,随后又连簸带吹的,没几下就把麦子簸干净了。

“娥子,你真利索!我是第一次推位,你得教教我呀。”

“这有啥教的呀,你一看就会了。”

娥子是云岩大队大队长穆和的婆姨,比我只大一岁,已经有了个三岁的儿子。她长得白白净净,背后垂着两条齐腰长辫子,活灵灵的大眼睛透着温馨的目光。让人过目难忘的,是她眉宇间那颗美人痣。可比那美人痣更美的,是她的心灵,她对人有一腔古道热肠,是我们知青的好朋友。

我问她:“娥子,听说这麦子得用水在锅里浸湿了才能磨,这水和麦子的比例是多少?”

“我不解(不知道)你说的啥比例不比例,差不多就行啊。”

“可我不知放多少水呀?”

“吃了饭你把锅刷干净,等我来给你拾掇。”

一听娥子要帮忙,我忐忑的心一下子舒缓了。

晚饭后,娥子来了。一进门她就把麦子倒进锅里,又向锅里倒了一碗水,一边挽着衣袖,一边说道:“有一碗水就够了。”她弯下腰,双手直插锅底,开始翻弄锅里的麦子。和本地人一样,我们知青用的也是二尺多深的桶子锅。

看着娥子翻弄麦子挺费劲,我们几个也都围上去动起手来。麦子翻匀后,娥子又蹲在灶口,扒了扒灶坑的灰烬说:“睡觉前,再翻一遍就行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从牲口棚牵来毛驴,肩上扛着笸箩,手里拿着箩子向娥子家走去。娥子家有一盘磨,村里人都在她家磨面。

进了院子,娥子已在院里等我了。她熟练地套上毛驴,将麦子一瓢一瓢舀到磨盘上,又拿来一块黑布,蒙在毛驴的脸上。拍了一下毛驴的屁股,吆喝一声:“嘚儿,嘚儿!”毛驴便乖乖地拉磨了。

我感到很奇怪,就问娥子:“为啥要蒙上驴的脸?”

“不蒙住它的脸,它会偷吃粮食的。家家口粮都不够,谁舍得叫驴吃呀。”

同类推荐
  • 写给年轻人

    写给年轻人

    当一个人降生于世时,除了父母给予的生命,一无所有。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有了希望与追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颜色你数不过来,但是应该会分辨它们。人生本是个艰辛的历程。我们总是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生命开出的灿烂之花。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死胡同中极力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总有一扇门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始终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的门。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华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并配有解析,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树欲静而风不止”、“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等。荟萃了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佳句两千多条,编选的典籍从孔子整理的《诗经》到民国时期的著作,历两千多年。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诗文词曲千古绝唱;开卷有益,领略宠中华民族文化千年辉煌。注释准确疏通词义,言简意赅,权威考证。鉴赏精辟,深入浅出,优美精当,陶冶情操。
  • 让身体不再荒凉

    让身体不再荒凉

    妈生下我的时候,我很丑,头发黄黄,又瘦又小。妈说:“这么丑的妮子,又这么小,能养活吗?给人家吧。”娘说“说什么傻话,恁不要俺要。”从此,我便有了娘。都说傻有傻福,丑有丑福,有了娘或许就是我福气的开始……
  • 谦卑的人有福

    谦卑的人有福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一生的必修课。做人是一种学问,处世是一门艺术。做何种人,如何做人?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王蒙、蒋子龙、铁凝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带您重新认识谦虚、善良、减实、克制、礼貌等道德品质,让您学会打造良知这张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 我热爱的一切

    我热爱的一切

    徐文海,曾在《清明》《警探》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散文获过省、市级奖若干次。这本《我热爱的一切》收录的就是他的49篇散文作品,包括:《一个人这样地面对世界》、《致我忧伤孤独的朋友》、《夜来风雨声》、《与生活讲和》、《那些叫做“知青”的人》、《黑夜深处的声音》等。
热门推荐
  • 三婚盛宠:前夫请自重

    三婚盛宠:前夫请自重

    杨若依结婚两年,丈夫不屑碰她,亲手将她送上了陌生人的床,婆婆刁难,小三登堂入室,让她挪个地儿。没有想到单亲妈妈居然成了一块香饽饽,国民老公竟然主动向她示好!谁知大婚前发现他竟然是个GAY。人生的悲剧莫过于上天跟你开一个你开不起的玩笑!后来,她说一个人的挺好的!某男暴怒了,说:“杨若依,包子有了,糯米团子也有了,你还想怎么着?”她留恋的看着身后的一大片森林,算了,就算是一棵歪脖子树,她也认了!某男:娶一送二!为自己的好运点赞!
  • 中外微型小说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中外微型小说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鲲鹏传说

    鲲鹏传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族当道,视万族为草芥!一个人族看透了人心的贪婪,人性的丧失!他想要扭转这一切,可是却被视为异类!遭到残杀,并且阻碍了他进入轮回,孤魂永远孤独漂泊世间!他发出了天地宏愿:苍天不公,我心不甘!若有来生,我必踏苍穹,换世间一个清明!而一次意外,他附身于一只刚刚死去的幼鸟身上,开始了他的强者之路。
  • 玉皇道元

    玉皇道元

    ??一千六百年前,一轮血月在北方的天空升起,魔族始出。????此时,昊天道一分为二,一者为中原大统,正一道。<????另者为南方大教昊天门。八百年前,魔君自不死城出,一路南下,杀向昊天门,昊天门弟子几乎全部惨死,到如今只剩下一个守山老人,和老人捡来的一个孩子。
  • 儿童成长枕边书

    儿童成长枕边书

    儿童成长枕边书,作者以培养孩子健康成长为目的,以传播为人处世的道理为目标,以满足孩子们的进取心和阅读欲为出发点,精心选编了这部《儿童成长枕边书》。金波是一位著名微型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在青少年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本书由作者的80多篇原创微型小说组成,分十个章节,针对孩子的阅读特点,分门别类,精心组织,是作者奉献给广大青少年的一份精神快餐。为了引导孩子们正确理解和认识故事的内核,思考为人处世的道理,作者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精心设计了几道提问,回答这些提问的过程,也就是孩子们对故事中的道理潜移默化的过程。相信这样的方式更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 英雄联盟之无极剑圣:易

    英雄联盟之无极剑圣:易

    杨新昊是地球人,一位学青春期十分叛逆的青年,却因为晚上上网巴“包宿”途中遭遇车祸,意外的穿越到了瓦罗兰大陆,重生,在艾欧尼亚的野外,被一个人(阿尔法)代入家中收养。在18岁成人觉醒,阿尔法为守候杨新昊觉醒,而牺牲,他来到战争学院,决心成为一个能守候自己所爱的人。
  • 为你自己读书(上)

    为你自己读书(上)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每一个人的答案却是不同的,或为社会,或为父母,或为老师,或为自己……所有的这些,归结到一起,无非都是为了要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有用的人,无非是为了活得更精彩、更充实。读书不仅能帮助一个人开拓前程,而且能帮助一个人成就事业。读书能使人聪明、智慧,并且能使人谦虚、自信,有耐心和机智,而这些都是未来成功必须要有的要素。日积月累的读书生活,是明天事业成功的关键。没有今天的勤奋渎书作为人生的保证,何来将来的辉煌业绩?读书的真正目的,实质是为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 重生音乐路

    重生音乐路

    一觉醒来,张扬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同样的人和事,但是世界却变了。这个世界中,没有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上一世未完成梦想的张扬这一世重新来过。笑颜如花,青涩年华,在这个青春绽放的年代,张扬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音乐之路...
  • 命运幻想

    命运幻想

    FatefantasyFate同人华夏的圣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