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000000009

第9章 为什么开始重视“食育”(2)

我曾经听过静冈英和学院大学佐佐木光郎教授的讲演。佐佐木光郎教授长期从事家庭裁判所调查官的工作,因此非常关注犯罪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犯罪孩子的饮食。他以25个孩子为对象实施了一项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在自己喜欢的时间一个人吃饭的“孤食”、和家人一起吃饭但是吃不一样的东西的“个食”、只吃固定种类的“固食、偏食”、不吃早饭的“缺食”,等等。调查结果表明,有的孩子以上所有不良习惯集于一身,有的有一个以上的不良习惯。而且都是婴幼儿时期形成的。佐佐木光郎教授确信,这里面包含了导致孩子犯罪的因素。

从中班、大班开始,就应该在孩子说出“我饿了”的时候,及时把食物提供给孩子。佐佐木光郎教授还警告说,当一个人肚子饿了的时候,为了等大家到齐一起吃饭,还需要学会忍耐。这样才会在其他方面也能忍耐,如果没有学会忍耐,当自己的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去做些什么、马上行动,导致犯罪。

在集体生活中,肯定不会一切都遂自己的愿,学会忍耐在成长过程中也是必要的。

什么是适合人类的食物

前提是享受“吃饭的快乐”

我们重新思考一下现在保育设施中的“食育”。

2008年日本修改了保育园保育指针。之前的保育指针是以摄取量及摄取方法为重点,这是因为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孩子们营养不足,该指针主要是为如何给孩子增加营养而制定的。

而现在的新保育园保育指针中明确规定了“食育”,可以说是一次划时代意义的修改。指针对“食育”做了详细的规定,因为人本来就知道吃的快乐。吃饭虽然是人生存的手段,而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意识到生存才吃饭。因此,我们不应该总是劝孩子吃饭,而是应该注意引发孩子“自己主动吃饭”的意欲。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多吃,才会不挑食。重要的是在午餐时间能够高兴地期待这顿午餐,是以自己的意愿吃,而不是被谁来强制吃。

但是,新入园的孩子家长有时会要求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叫孩子吃饭,说你不叫他他就不吃;还有的家长强烈反对孩子自己决定饭量。在保育园保育指针中规定,“快乐地吃饭,才会营养身心”,反之,可以说强制吃饭则不利于营养身心。我们需要努力营造吃饭的环境,把吃饭的场所变为一个明亮、快乐的场所,因为吃饭的场所对摄取营养的影响很大。

即使现在在保育园里提到“食育”,还是存在着只强调营养价值、营养素、摄取量的情况。从“什么是适合人类的食物”这一观点来思考食育十分重要。

人类饮食活动的大支柱

“人类是使用火的动物”“人类是使用语言的动物”“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等等,这些都是将具有文化的人类这种动物与其他动物区分时使用的常用词。那么,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征呢?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依靠食物延续生命的,人类也不例外。但是,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的饮食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区别。

人类的饮食行为有以下3个特征。

1.“栽培”。其他生物只是吃当天得到的食物,而人类会花时间培育能够长期吃的食物。

2.“做饭”。人类会使用其他生物都惧怕的火,会使用刀等工具,会加工食品和做饭。

3. “共食”。群居动物可以同在一个场所吃东西,但那仅仅是在一起吃,并不是在一起分享吃的快乐。只有人类会和家人及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

“栽培”“做饭”“共食”这些将食物栽培、食物加工、饮食行为交织在一起的人类行为,可以说是一种“饮食文化”,是始于获取食物资源、最终送进胃里的这一系列行为的文化侧面,包括获取食材的农学、与食物和人体生理相关的营养学等科学,是一种广义的“饮食文化”。我们来详细地看一下人类饮食文化的这3个特征。

栽培

“吃”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人体、健康、环境、社会等众多知识的机会,孩子们一旦对食材产生兴趣,自然就会去思考很多问题。比如在接触食材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考虑“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怎样生产的?”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别人用心做给我们的,应该珍惜”的心情。而事实上,在丰富多彩的饮食生活中,孩子们接触变成饭菜之前的食材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在海外,庭园、校园中都要留出一点面积用来栽培。栽培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心疗,另外一个就是食育。栽培食材的菜园及香草园能够刺激嗅觉以及味觉等五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场所。我们保育园中也有菜园,可是日本式庭院中几乎看不见菜园。

培育食材是人类的特征之一,这种行为叫作“栽培”。动物肚子饿了会去寻找食物,找到食物就吃掉。然而,人类为了获取食物,可以在几个月前就做准备。其中的一种行为就是始于“播种”的栽培,几个月后可以期待收获。播下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芽,孩子们可以从中感受生命的神秘。在栽培过程中,如果忘记浇水,苗就会枯死,给将要枯萎的苗浇上水,苗就会活过来。孩子们在开花、结果、收获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这样的栽培体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注意力、关心他人的心情。从播种到收获的体验中,提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会为一时的失败或挫折发怒或者萎靡不振,在这些共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伙伴意识。

对孩子来说,栽培是一种乐趣。这是因为孩子可以吃到自己培育的果实。同时栽培也是成长中所必要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只有人类才有。在理解食材的原型、长在什么地方、如何结出果实、哪个部分可以吃的同时,可以体验培育的整个过程。孩子们通过培育植物,可以确认自己的成长过程,高兴地等待结出果实的那一刻,如同期待自己理想的未来。

庭园的作用

造园学者进士五十八在他的着作《日本的庭园——造景的技巧与匠心》中写道:“以往的‘庭园理论’,都是把庭园作为祈祷神佛的庭园,美丽、权威、庄严,在那里可以静思冥想、修身养性。同时,庭院也是社交、宴游、享乐的场所。而今后的‘庭园理论’,则将转向生产型庭园、人和物集中的场所(庭园)、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亲密接触的庭园。”我认为,庭园应该成为“共生与贡献”的舞台,在建设庭园或者校园、社区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今后的庭园,不应拘泥庭园的造型,而应考虑在庭园里的人的因素,考虑“为什么是庭园?”这是因为“庭园”本来就是人生存所必要的空间,同时也是为了生活更加丰富所必要的空间。这样思考,就会知道庭园与我们的人生目标密切相关。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庭园。而什么是人生目标呢?对此,进士五十八引用了托马斯·利科纳的话,即“人生的目的是:完善自我,完成自我;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建立爱的纽带;最终为他人及社会做贡献。”

托马斯·利科纳是美国“心灵教育”第一人。他从“心灵教育理论”的观点出发,对创造培养“尊重”“责任”的学校环境提出建议,为了实现他主张的人生目标,他建议建设“环境福祉型农场”。他指的并不是那种从事“农业”“学农体验”的正规农场。他认为,“现代人在有空调等室内设施完善的人工环境中,既晒不着太阳,也不出汗,终年从事脑力劳动。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半生,肯定会有很大的压力,身心失去平衡。然而,即使这样,在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还是很难胜出,很难交到知心朋友,容易一个人陷入利己的思考,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又不可能让全体国民都去过‘农村生活’”。于是,他提议,我们可以通过建造庭园来实现这一切,将过去的“祈祷用庭园”“观赏用庭园”“眺望用庭园”变为“接触式庭园”“栽培式庭园”“体验式庭园”。不是由造园师这类专家建造庭园,而是大家一起策划、一起来建造,不需要一次完成,让庭园每天有变化,大家每天有成长。

在日本说起庭园,还有一些类似开运动会的运动场的印象。其实庭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庭园”,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满足意欲、满足好奇心、满足探究心,同时通过栽培,培育孩子们的预测能力、期待感,体会生命的延续,这正是“食育”。

做饭

我们把话题回到食育三大支柱中的第二个支柱——做饭。

科学杂志《牛顿》2010年12月刊登了一篇文章《智人——无与伦比的人类大脑构造》。文章这样写道:“对人脑变大的原因有许多种观点。其一,有的研究人员关注到,人脑中连接头盖骨和下颚的肌肉(咀嚼肌)变小,而使得大脑容积增大。其原因就是人类学会了加热、加工食品,咀嚼能力变弱了。”也就是说,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做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只有人类是会做饭的生物,会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还有其他会做饭的动物。比如猴子会用海水洗红薯吃,红薯用海水洗过之后会更甜,这样整个猴子群体就都知道了,猴子洗红薯的行为叫作文化的社会性传递。还有,黑猩猩会把带壳的坚果放在石头台子上,用石块或者棒子敲开坚果壳。人们认为这些行为就是做饭的萌芽。但是,人类做饭这一行为的核心是使用火,这在动物中尚未发现。

以前,我听过北海道大学川田学准教授的讲演,他展示了一组照片,上面是一个原住民种族从婴儿时期就使用菜刀和火的情景。

日本一般在小学高年级让孩子使用火。在每天便利的生活中,“没看到过火”的孩子、“没划过火柴”的孩子越来越多。人们担心,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孩子们恐怕连火是热的这一点都不知道。

同类推荐
  • 月子里的日子

    月子里的日子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第二部分为产褥期的生理变化;第三部分为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预防接种;第四部分为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第五部分为新生儿抚触和被动操;第六部分介绍产褥期后母婴健康状况评价的意义和后续指导。
  • 0~3岁宝宝喂养全程指导

    0~3岁宝宝喂养全程指导

    《0-3岁宝宝喂养全程指导》发育特征养育要点=全程养育辅导、喂养常识+营养分析=饮食营养大全、喂养安排+疑难速查=喂养实用手册。
  •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本书作者以一个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跳出了诸如哈佛女孩,剑桥男孩所谓天才的精英培养模式,通过对20多年教过的孩子的细致观察与思考,用聊天的方式讲述发生在我们周围一个个普通孩子身上的故事,详尽、细致地分析了各种不同性格,不同优缺点的孩子,并就家长与学校及孩子老师如何打交道,孩子是否跳级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案例及建议,为家长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家庭、学校联动的教育方案,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在轻松读完本书的同时,您会发现:原来,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 超级好妈妈就这8招

    超级好妈妈就这8招

    本书摒弃了传统的一味给孩子补充知识的做法,主要从孩子性格的形成、各种习惯的培养以及健康心理的塑造等方面,为年轻的妈妈提供多种教育孩子时的意见和方法。
热门推荐
  • 斯汀海:流浪的王者

    斯汀海:流浪的王者

    角斗场上一个衣衫褴褛的瘦男人正在与一头饥饿的雄狮战斗,坐在贵宾席上的卡诺夫帝国的权贵们狂热的欣赏着实力悬殊的血腥战斗……皇帝的身旁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只有他知道瘦男人的身世……一首歌在斯汀海的草原传唱:“星辰之海,斯汀海,千湖之国,我美丽的家乡……繁星之盾,佛朗哥,流浪的王者,我最后的希望……
  • 穿星破

    穿星破

    一个孤儿,一次车祸,一个新生,开启另一个星球上的奇异旅程。一个人在异世存活,跌宕起伏的生命中,完成从普通人向领袖的蜕变。一群同伴,都曾有过显赫的身份,却与他一起在这里相遇,共同翻转看似无法改变的命运,达成终极使命......
  • 黎明之晨

    黎明之晨

    一个欢脱异能文,我文笔渣~不喜勿喷~勋鹿福利哦~话说我更文不是那么勤快啊~哈哈哈哈~(求轻拍)
  • 弑皇纪

    弑皇纪

    公元二三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遭受潜伏在地球上不明外星生物“死蝗”的攻击,随即全世界范围内遭受到“死蝗”的攻击,人类面临史无前例的灾难!一段太空旅程即将开始......
  • 二十几岁女人的秘密

    二十几岁女人的秘密

    二十几岁的女人是一幅画:这幅画不一定价值连城,但要有闪光点,这幅画不一定华美,但要耐看。那就是要集美丽、大方、温柔、善良、妗持、宽容、利落于一身的混合体。二十几岁的女人是一首诗:这首诗不一定合仄,但要压韵,如果说女人是诗,那诗样的女人一定会是那种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欲罢不能的诗,诗样女人那双眸、那鼻子、那脸、那唇、那身上的每一个关节都会散发出一种浓浓的诗情画意。二十几岁的女人是一杯茶:这杯茶要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初喝一口略带苦涩,仔细品味又满口留香,余味绵长。有人说女人如茶,不但供人喝,更要经人品。
  • 异瞳和猫

    异瞳和猫

    我叫童弈,反过来念就叫异瞳,顾名思义我天生有两只颜色不一样的眼睛。然而,仅仅只是患有虹膜异色症,并没有任何其他本事的我,却是一个阴阳先生。因为祖上三代都是阴阳先生,且都或多或少有些灵媒体质。一出生下来,便被家族认为是一个天选之人。为了在这个家族存活下去的我,靠着坑蒙拐骗,才不至于被这个家族遗弃。却在第一次执行公派任务的时候,遇上了一只会说话的黑猫。至此,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 零羽忘川

    零羽忘川

    客人,您有未完的心愿吗?您有要埋葬的过去吗?来到这里,随着灵魂的指引,来到这忘川小店,为您重现那镜中的繁华。“我是这忘川小店的老板娘,零羽忘川,客人,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的,他们可以从书中对儿童教育的新的洞见中获益。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书出版70多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它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人,更好地挽救问题儿童。
  • 塔罗牌星之占卜

    塔罗牌星之占卜

    误入时空,成为高傲大小姐,双色眸子,塔罗牌的赐予,梦中的少女,你是谁……总觉得,有好几个身份,两国大乱,又被卷入,樱血纷扬,再回到人间,原来,只是一场梦啊………………
  • 超级升级王

    超级升级王

    一次意外让张扬穿到了异世来到了神魔故址大陆。在神智被屏蔽十七年之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气感,开启了灵智。从此以后,一路飙升,开始了无限升级!顶级的神魔触及天道又如何?汗,居然当起了张扬的系统管理员!夜魔大帝仰天长叹:“奶奶个熊!玩家小子,你升级却要老子给你发奖品!用的居然还是老子的积蓄!”苍梧大帝心惊胆颤:“张扬,偶的偶像!您能不能别再升了?我最后的一点感悟已经当成大礼包发给你了!你要是再升级,我还有什么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