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7100000019

第19章 结论与建议

6.1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本文以城市价值为导向,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低碳城市的本质和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生态文明时代城市价值提升与低碳城市发展的双赢之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本文认为,大力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低碳城市,是将人类带出危机并步入可持续的健康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自然生态、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最为严峻和复杂的挑战之一。

低碳发展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是当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城市在集聚人口和非农产业的同时也集聚着碳排放。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高度集聚,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无序蔓延扩张、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交通拥堵、环境设施落后、资源能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高碳发展为核心的外延增大,城市发展模式面临转型抉择。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即使没有碳排放的国际压力,中国也不可能延续美国式的发展道路,实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是整个中国城市化的总战略——不仅是东部发达地区,而且是包括中西部地区在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首次提出了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当前中国的总体发展战略一致,中国将开启在世界范围内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实践。

2.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世界气候面临严重问题,这就要求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简单以发展经济为目标,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本文认为,建设低碳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城市的发展是否低碳既是中国构建新型城镇化,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低碳城市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治理模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和落脚点。

3.城市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低碳城市的本质是能够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形态,是城市对人和对自然生态系统价值最大化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低碳城市的核心价值。

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强调科学的理念、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决策、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科学发展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评价体系能够对城市的科学发展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本文认为,对低碳城市的评价本质上是对生态文明时代城市价值的评价。

城市在节能降耗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在一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下,和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城市化,不仅不是碳排放增加的源泉,而且是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本文通过对影响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经济支撑、社会进步、资源承载、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五个方面为核心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

4.立足中国特殊的国情,构建中国特色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本文认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特殊的国情,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于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于中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关键阶段的实际,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确定新型城市发展模式,选择一条既符合中国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能够在城市发展中有效地逐步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使城市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维系良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道路的要求。为此,本文从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6.2主要创新点

1.本文首次用低碳城市的理论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模式,对国内外城市发展进行理论研究,突破了经济学、环境学、生态学、系统学、规划学及建筑学等传统理论研究框架,以城市价值链理论为指导,从城市价值的角度对低碳城市进行全新解读和分析,提出了低碳城市是全球文明转型的产物,是生态文明在城市发展中的新载体等重要学术观点,是对低碳城市研究理论的探索创新,为中国低碳城市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2.创新AHP方法,对定性问题进行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定量分析。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AHP评价法具有灵活、简洁、易操作等特点。但是,该方法的主观性较强。

本文在使用AHP评价法时,立足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使用观察法和实践法对该评价方法进行了修正,构造低碳城市发展各因素之间五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建构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并对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和创新点。

3.发展模式创新。立足于中国经济增长高度发展期努力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与国际责任,把降低城市碳排放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有机结合,坚持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的系统推进,提出“五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图,即以低碳战略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以低碳规划优化城市发展功能,以低碳产业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以低碳文化凝聚城市发展动力,以低碳管理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纳入生态文明轨道,构建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实现生态文明框架下的城市价值最大化。

6.3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在中国,低碳城市是一个新课题。尽管本项研究针对低碳城市建设做了一些探讨,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1.从中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以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三个突破”为标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性因素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人口无序聚集、交通拥堵严重、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安全形势严峻等城市病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凸显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动中国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跟踪研究,特别是通过低碳城市建设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破解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从城市发展导向来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本质上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本文对低碳城市的研究是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进行的,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无论在政界还是在学界都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推进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低碳城市研究和实践备受关注。未来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国际大都市,最大的挑战是人口膨胀。人口膨胀必然带来能源危机。能源危机必然引发新的能源革命,新的能源革命必然带来新的产业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必然导致新的生活方式革命。这三大革命的核心必然是绿色、生态、低碳,这就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新的发展模式。

3.从学科建设来看,以城市价值为指导研究低碳城市是中国低碳城市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在这一研究方向上做了一些尝试。由于城市学本身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其理论框架需要进一步完善,加之本人学术水平的限制,文章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城市价值链理论只使用了其理论框架,对低碳城市的价值实现过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由于城市统计资料的缺乏和口径的不统一,城市碳排放和碳汇的许多关键数据无法获得,导致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实证分析部分样本城市数据的时间跨度稍短,趋势性结论支撑不足。弥补以上缺陷和不足将成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点。

4.从低碳城市建设实践来看,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政府推动,特别是中国现阶段建设低碳城市,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政策研究、制度研究,通过政策脉络的梳理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解析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更加科学地透析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未来趋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十八大报告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为中国加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对中国低碳城市的制度研究、政策梳理是本文的薄弱环节,下一步将把研究重点放在深圳、北京、上海等低碳化发展相对领先的城市案例上,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明晰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

同类推荐
  •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共九卷64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黑白杂糅之书,深入地剖析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成书后作者亦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本书阐述了党的事业是干部引领群众干出来的工作理念,提出了干部要带头干、肯干、能干、敢干、苦干、实干的要求。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本书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历史渊源,诱发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对社会的影响等。对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研究可以为探讨俄罗斯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新的切入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解析现阶段俄罗斯政府的内政外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万界极尊

    万界极尊

    重生异世,困于孤岛;艰难入道,攀登巅峰;爱恨情仇,如梦如幻;极尊难成,唯道无始。
  • 田园致富之医品农家妻

    田园致富之医品农家妻

    名医世家掌门人穿越成了面临被亲爹卖掉的小村妇?丈夫善良好欺负,家徒四壁,隔夜无粮。唉,女人当自强啊!开荒地,种草药,妙手回春治顽疾。挣点钱,盖新房,赶走极品亲戚,带着相公奔小康!可是相公你最近怎么总用这么饿的眼神看着我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王源之爱你我不后悔

    王源之爱你我不后悔

    “楚儿,你男朋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啊……长得很萌、很瘦,刘海儿很好看,有一双很好看的杏仁眼,眼睛里面有星星,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可爱的招风耳,薄荷音很好听,背影和侧颜很好看,大长腿……”“停停停!你这不是说的王源吗?”“就是王源啊!”
  • 惊才绝艳:治世皇后

    惊才绝艳:治世皇后

    她,是丞相之女,东丽国最受宠的女人,可却天生痴傻;他,是东丽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不近人情,杀伐果决。可一夕之间,痴傻小姐展露才华,金风玉露一相逢,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 手书童话——千镜之国

    手书童话——千镜之国

    上升为神明,还是堕落成野兽……中元纪,在这片被神遗弃的遥云大陆,一个少年人,带给你所有他的遇见……
  • 逆天狂君

    逆天狂君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战斗,是为我而书写的,美人,是让我用来怜惜的。执掌苍穹,无非就是行我所想,随心所欲。
  • 豪门通灵小姐

    豪门通灵小姐

    为了活下去,君落成了地府的审(打)判(工)者(的)。在白天,她要伪装成脑子秀逗的孤女,在晚上,她要累死累活的抓鬼,还要被黑白无常克扣。而当有一天,一个穿着不凡的大叔跑到她面前说是自己的老爹,君落表示淡定,然而当麻烦一个一个跑来时,君落怒,还让不让人好好工(抓)作(鬼)了!
  • EXO之时光轮的爱

    EXO之时光轮的爱

    对不起,我无法和你在一起,但请你相信,我是爱你的
  • 剑道君王

    剑道君王

    一人一剑,剑指苍穹,看他如何搅动风云,笑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