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6900000009

第9章 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作诗,把江河当墨,大地为纸,高山作笔,尽情挥洒,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

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诗人,他的诗词大多抒写家国大事、革命战争、志士情怀。但他毕竟是个天生的浪漫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历史景观的钟情,对自然风光的痴迷,往往是无法自已的。

毛泽东既爱山,又爱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作为时代伟人和诗国骄子的毛泽东,他离不开山,也离不开水。

是巍峨青山丰富了他的想象,是滔滔碧水滋润了他的灵感。

谁知道毛泽东的一生登过多少山?游过多少水?

在毛泽东为数并不算多的诗词中,有11首以“山”为题,27处写到具体的山名,56处提到山。而毛泽东诗词中涉及到“水”的地方则更多,达192处之多,所以“水”是毛泽东诗词中另一极为重要的物象。

毛泽东为何钟情于“水”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喜欢游泳,游泳成了他一生中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因为它一可以强身健体,二可以磨砺意志,水的流动性、奔腾性可以激发人的奋进意志和拼搏精神。他认为水里面有政治,游泳中有哲学。

我国古代山水诗是诗词中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一类诗歌。不仅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奇葩,也是体现民族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毛泽东常常忙中偷闲,坚持爬山,坚持游泳,在爬山中读书,在游泳中思索。

即使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即使在艰难困苦的逆境,毛泽东也要攀山击水,也要给山川河流投射诗的光芒。

他有不少山水游览诗,写得别有风格和情趣,反映了领袖人生的另一个侧面,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29年6月,毛泽东到闽西农村休息养病,同时指导地方工作。

10月10日,他从合溪沿汀江赴上杭县城。

上杭城南汀江北岸,矗立着一栋三层小楼。小楼建成后,房主从王勃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中,选取“临江”二字作为楼名。傍晚时分,毛泽东同贺子珍住进“临江楼”。

来到上杭的第二天,正值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毛泽东起床,向贺子珍建议:我们登高吧!

所谓“登高”,其实只是从居住的二楼来到三楼楼顶。

站在楼顶的平台,毛泽东极目远望:汀江横贯,碧水荡漾;天际无垠,鸟飞云渡;远处是硝烟未尽的城郭峰峦,近处是后园绽放吐香的傲霜秋菊,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

毛泽东诗兴涌动,悠然吟成《采桑子·重阳》词: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九重阳,是我国传统佳节,我国古代即有重阳登高、赏菊的习俗。

毛泽东的重阳令,借重阳节赞美战地风光,抒发革命豪情,蕴含着深刻的自然与人生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真理。

人生短暂,容易衰老,可是老天——大自然却难以衰老,每年都有重阳节。这种人生苦短的感慨,并没有消极悲观的情调,反而含有“人生易老”,我们要珍惜光阴,干一番事业之意。

诗人以“战地黄花”来展示豁达开朗的情怀和革命的人生观、战争观,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意思:革命战争将改变社会、改变一切。

1932年春,漳州战役结束,毛泽东与建国后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第一次会面。

打扫战场时,毛泽东握着舒同的手说,早就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啊!”舒同为毛泽东如此神妙的比喻,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所触动,会心而笑。

一年一度的强劲秋风,使大地景色不像春天那样温暖和煦,但是又胜过了春天。秋季天高气爽、江天一色,又是收获的季节,秋风扫荡着一切腐朽,展现出“胜似春光”的美丽图景!诗人十分喜爱秋天的景色。

历代不少文人墨客,一接触“秋”字,总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的笔下,“秋”就是“愁”,“秋”就是“苦“,“秋”就是“悲”,“秋”就是“衰败”。而毛泽东笔下的“秋”,却胜过了“春”。

毛泽东似乎有一双独特的“诗眼”:总能看到别的诗人看不到的景物,总能捕捉别的诗人捕捉不到的诗魂。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他们采用步步为营、碉堡推进的“堡垒政策”,从四面八方压向根据地。

那时,中央红军只有10万人。革命根据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

到了1934年夏天,形势已经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到会昌参加了粤赣省委扩大会议。

驻守在会昌的是毛泽东十分熟悉的工农红军二十二师。这支部队在毛泽东建军思想指导下,运用机智灵活的游击战术,转战于闽西和赣南,配合主力红军,打了许多胜仗,不仅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在这次国民党的“围剿”中,尽管根据地的其他三线损失惨重,让人忧虑,但是他们把守的南线,战局稳定,令人欣慰。

会议结束后,天未亮,毛泽东携同战友粤赣省委书记刘晓、省军区司令员何长工等干部和警卫人员等10多人,从文武坝出发,渡过绵水、五里排和黄坊,登上会昌城外的岚山峰。

俯瞰之下,群山延绵,草木葱翠,曙色朦胧。

毛泽东感慨系之,回到文武坝,随即赋词一首:《清平乐·会昌》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会昌,在江西省东南部,赣江上源贡水流域,位于红色首都瑞金南面46公里,

东接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的城市之一。

早在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就率领红军到过会昌。

1931年10月26日解放会昌,是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第一个拔掉的白点。苏区粤赣省委就设在会昌城外的文武坝。

红色政权建立后,毛泽东曾几次到会昌视察工作。

在这首词中,诗人借游山观景,抒发豪迈的气概,宽广的胸怀,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念。

诗人以近乎白描的词句勾勒了一幅天将破晓的夏日晨曦图,图中的人当然是诗人自己。

他告诫:不要说我们起得早,还有比我们更早的人呢!表现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革命战士即使踏遍青山万重,革命意志永也不可衰退。诗人自1927年率领秋收起义队伍进入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转战于江西、福建等地,又经过了多次严重的路线斗争,但革命意志丝毫没有削弱。

诗人站在高峰之上,向东望去,峰峰相连,山山相接,绵延无尽,似乎与东海相接,真是辽远开阔,风光独好。而广大战士,面对南方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也同样豪情勃发。

这恰好暗含了毛泽东一贯的思想:“中国是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第五次反“围剿”,虽然不可避免地即将失败,但我们可以找到新的出路。

当时,在党内“左倾”路线的控制下,革命根据地日渐缩小,形势危急,红军被迫即将长征。但诗人对革命前途仍然充满胜利的信心。

诗人从日常爬山之事,联想到关系中国命运的大事;从眼前的自然美景,联想到革命前途的远景。真是举重若轻,大家气度!

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对锦绣河山的挚爱之情,更是尽情地迸发出来。

他怀着极大的兴致,游历了祖国许多山山水水。杭州,是他外出到过次数最多的地方,几乎每年都来。停留时间亦长,最长达七个月。有统计资料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去过浙江40多次,共住了800多天,被毛泽东视作第二故乡。

毛泽东非常喜爱杭州的环境。

早在1921年,在上海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国民党的破坏,转移到浙江嘉兴。会后,他虽到杭州游览一天,却没有住。

1955年夏秋之交,毛泽东来到杭州工作、休养,当时他已年过花甲。医生根据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提出要他多安排一些游泳、爬山的活动,以增加运动量,达到健身的目的。

毛泽东当年的卫士张仙朋回忆说,主席到杭州每天除了在驻地开会、处理公务外,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和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外出爬山,并且带着书包和文件到山上学习、办公。越是天气不好,他越是坚持。

一天,刚好下雨,山高路滑。随行人员劝他不上山了,他说,去,带上雨伞。随行人员告知路滑,他说拄上竹棍。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毅力和胸怀。

毛泽东的摄影师侯波也曾回忆说:“跟着主席爬山,是我和他在一块时最愉快的时刻。他不喜欢人搀扶,拿着一根竹杆当手杖,说这是他的‘第三条腿’。

有时,边走边和我们聊天,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提出很多问题让大家回答,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都有,引发大家读书学习的兴趣。他谈笑风生,大家也无拘无束。这种时候,他是我们慈爱的长辈,是我们敬重的老师。”

毛泽东为了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常在晨风中冒雨登山。杭州的孤山、玉皇山、凤凰山、天竺山、五云山、南高峰、北高峰的山间小路、密林深处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山上的石亭和一些庙宇也常常成了他休息和办公的场所。

毛泽东登山,总要抢在前面。登上峰颠,极目远眺,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杭州城中,满目青翠,一片葱茏,万千景象,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他情不自禁地即兴吟诵起来:“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这首诗当时并没完成,后来,才把它写完:

五律

看山

一九五五年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下,欢迎有晚鹰。

诗中的“北高峰”,在杭州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对峙,为西湖群山之一。海拔只有314米,却山奇石秀,林泉幽美,有石磴数百级,盘旋36弯通达山顶,为环湖第一高峰。

在北高峰附近有众多名胜。

飞凤亭,即北高峰东面、西湖北岸宝石山上的来凤亭。宝石山远远望去像一只凤凰,山顶的保俶塔则像凤凰头上的冠毛,故名来凤亭。“宝石凤亭”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桃花岭,指北高峰东面、西湖西北角岳飞墓后的栖霞岭。古代岭上多桃树,春暖花开,如红霞栖止于此,故有此名。现在山中桃树已不多,然林木森森,甘泉清冽。

这首登高览胜的五律诗,极有层次地表达了诗人登高赏景的心境。

北高峰佳木葱郁,雾霭缭绕,恍若仙境。站在峰顶,眺望杭州,一览无遗,所以诗人说“杭州一望空”。

诗人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描写游览时足迹所到的景点。飞凤亭并非无风,桃花岭也并非无树。一树一风,各有特色,也足以展示诗人的游览兴致。

诗人有自注:“扇子指扇子岭,佳人指美人峰。”诗人看见扇子岭、美人峰后产生联想,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扇子岭和美人峰写得形象有趣。

下山时,诗人心情愉悦,把静止的灵鹫峰想象为展翅飞翔的雄鹰,还把这只在空中飘然而下归巢的晚鹰又看作是对自己的“欢迎”。

诗人观察的细致,感受的细腻,诗性的谐趣,语言的晓畅,音韵的完美,尽在这首短诗中充分展现。

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有一山峰,名曰五云山,也是毛泽东钟爱的好去处。所谓“五云”,即五种颜色的云彩,古人以为祥瑞之兆。五云山邻近钱塘江,据传因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

1955年10月,诗人在杭州,忙里偷闲,登上五云山。在游赏中,诗人捕捉到了山色中的诗意,发现了湖光山色中蕴含的美:

七绝

五云山

一九五五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诗人从五云山的美丽传说着笔,描绘五云山上的五色彩云,舒卷飘飞,景色优美,展现五色彩云飘飞的情状——远与群峰相接,近与西湖大堤相拂。五色彩云飘飞于整个景区上空,西湖因之更加秀丽迷人。

这既是对五云山的赞美,也是诗人当时轻逸、闲适的雅趣的表现。

面对西湖美景,诗人亲切地问了一声:“杭州何处好”?

陶醉在湖光山色中的诗人,自不必别人作答,他觉得,在缭绕的彩云中,娇莺婉转地啼鸣,有色有声,画意与诗情齐出,使五云山更加令人神往。

本来,在杭州到处可听到莺啼,西湖边上就有“柳浪闻莺”的景观。然而那里人烟辐凑、市井嘈杂,雅兴多而野趣少。只有到了山林深处,才能真正听到清纯脆亮的莺啼声。诗人置身其中,是何等悠闲自得、超凡洒脱,令人心旷神怡!

杭州到底何处最美?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唐代白居易认为,冷泉亭“最余杭而甲灵隐”;清代俞樾则认为“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

毛泽东认为是“此中听得野莺啼”,真是独具慧眼!

也许,在他的心目中,祖国处处皆美景,处处美景处处诗!

杭州北有座莫干山,为天目山的分支,位于浙江德清县西北,与庐山、鸡公山、北戴河一起,并称我国四大著名避暑胜地。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限令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三个月内铸成两把宝剑。干将和莫邪来到莫干山,开炉熔铁炼剑。可是烧炼很久,炉中铁块总不熔化。

眼看着限期将到,莫邪十分着急地问丈夫:“铁汁不下,有何妙计?”干将说:

“先师欧冶子铸剑不销,是把女人嫁给炉神而炼成的。”

莫邪听后,沉思一会,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投入炉中。顿时,炉中火光迸发,铁块熔化了,他们很快就铸成了两把利剑。夫妻俩把剑分为雌雄两把,雌剑叫莫邪,雄剑叫干将。

后人为纪念这对夫妻铸剑的艰辛,故而把此山取名为莫干山。

莫干山周长百里,主峰塔山海拔不到千米。山中多修竹清泉,云雾出没,风景幽胜,为浙江北部一处胜景,历来有“清凉世界”之称。

据当年陪同毛泽东游览莫干山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曾在传说为莫邪、干将用过的试剑石旁停下脚步,试剑石四周的石崖有多处石刻,毛泽东喃喃自语:“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仿佛是在吟那上面的题刻。

在山道上,毛泽东还情不自禁、边走边吟着古人描绘莫干山的诗句。

离开莫干山,他游兴未尽,又到观瀑桥观看瀑布,然后顺芦花荡西行。

莫干山让他流连。

吟诵莫干山的诗词歌赋,历来不少,毛泽东也写莫干山,但毛泽东笔下的莫干山,却与他人不同:

七绝

莫干山

一九五五年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诗人提笔便是回身进入“七人房”,“七人房”指轿车,就是坐进能容纳七个人的小汽车。

这首诗没有正面描写游览所见,而是登车返程,在归途之中,坐在汽车里观赏到的莫干山的优美景色:坐在飞驰下山的轿车中,回看车窗外的山峦,由大变小,由近变远,由高到低,以至于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最后迷茫一片。

莫干山的盘山公路有48个弯道,沿着弯曲盘旋、峰回路转的山道,轿车一下子飞奔而过,风驰电掣般地驶到了钱塘。60多公里的路程,转眼之间就走完,好不痛快!

这首诗题为莫干山,却又只字不提莫干山,不写莫干山之静,莫干山之幽,写的却是一片迷茫的远景,是诗人游山的心情。

妙就妙在于此。

那么,毛泽东赶往的钱塘又是何处?

钱塘,即钱塘江,代指杭州。毛泽东就住在杭州,钱塘江更是他非常神往的地方。

1954年1月,毛泽东在时任浙江省公安厅长王芳的陪同下,曾到海宁钱塘江口视察。

1957年9月9日,毛泽东来到杭州,住在刘庄宾馆。第二天便乘船游览钱塘江。

9月11日农历8月18日,即潮神生日,毛泽东从杭州来到著名的观潮胜地——浙江海宁盐官镇观潮。中午11时许,毛泽东及随行人员乘坐三辆车到七里庙,在海塘上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候潮。

毛泽东信步走到小帐篷边,亲切地和警卫人员打招呼,大声笑着对大家说:“我们今天得好好看看天下奇观。”

那天12时20分,潮水开始奔涌而来,呼啸的潮声也渐响渐近,似瓢泼暴雨,像闷雷滚来。尔后,潮头由渺渺银线化作一条横贯江面的玉带,忽聚忽散,由低而高,由远而近,腾起三米多高,江水猛涨,万顷波涛,排山而至,蔚为壮观。

毛泽东时而双目专注,时而凝神思考,时而起身指点,时而抚掌微笑。

大潮过后,毛泽东一面坐在椅子上休息,一面向随行人员讲解由月亮引起潮汐的道理。

毛泽东在海塘上逗留了两个小时。

回到杭州刘庄宾馆,毛泽东写下传诵一时的观潮诗:

七绝

观潮

一九五七年九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关于对钱塘潮的描写,历代均有诗文佳作。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在其《观潮行》中写道:“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可谓脍炙人口。

而毛泽东这首七绝诗,写钱塘江的涌潮及观潮的盛况,更是别树一帜。

诗人目迎涌潮呼啸而来,目送潮水奔腾而去,暗暗点出诗题“观潮”。

“千里”极言来路之遥远,“滚滚”状述声势之猛烈,“雪花”形容浪花之汹涌,“钓鱼台”则更是夸张江潮之气势澎湃。因为钓鱼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畔,距离海宁100多里,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从钱塘江口涌进的江潮,凌空飞跃,一直飘落到富春江畔的钓鱼台。江涛来势之猛,奔腾之远,可见一斑。

观潮也是盛况空前,通过观潮人群众口一词的赞语,足见江潮之雄伟壮阔。它像千军万马排列的强大阵容,又像杀敌而回的雄师劲旅。

正是这非同寻常的最后一句,诗人以战事作喻,写出了诗人的个性,写出了一代伟人的气度,写出了戎马一生的军事家毛泽东特有的情怀。

全诗景象壮阔,气势恢弘,新颖生动,绘声绘色。

在盐官观潮的第二天,毛泽东游兴不减,再次来到潮落潮涨的钱塘江,换上泳装,投入滚滚浪涛。

毕竟,毛泽东不是观潮者,他是弄潮儿,他是击浪人。那里的浊浪滔天,那里的排山倒海,才是他渴望的地方,才是他永恒的战场!

同类推荐
  • 优秀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60个途径

    优秀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60个途径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十八册,一位有品格的优秀教师应该是很有教育教学基本素养的,本书针对当前教师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或策略,找到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指导,也是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参考。
  •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描素的这些声音,这些脸,这些错杂的街头风景,全是熟极了的。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本书通过对仓央嘉措诗与情的解读,将一个最真实、最纯真、最多情的仓央嘉措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本书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仓央嘉措诗歌之美,身世之传奇,情感之真挚。
  •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是由第一届“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赛”参赛作品汇编而成。该比赛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云文学网联手萌芽杂志社、文学百校行、新读写杂志、零杂志主办,来自全市40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两百多名高中生齐聚一堂,以文会友。
  •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本书对中华学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对魏晋玄学做了宏观的考察与周全的论述,从文学研究中总结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为推动中国的学术文化作出努力。
热门推荐
  • 星际末世:空间在手闯天下

    星际末世:空间在手闯天下

    她是独闯末世四年的女强人,一次的心软间接的让她回到末世前,空间、能力、爱情、友情,沈晴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不可思议的改变。
  • 邪恶王爷细作妃

    邪恶王爷细作妃

    精心培养,筹谋设计,让她顺利代嫁进入枫王府。她只是过去盗取军事部署图,却不小心搅乱了那平静表象。冷面霸道的尊主,为何行至半路你却后悔了?邪恶狂野的王爷,可不可以别把捉弄她当乐趣?王府的妖魔蛇神,她真心跟你们没有利益之争,拜托不要挡她的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缘来我喜欢王源

    缘来我喜欢王源

    王源!我爱你,你爱我吗?不知道没事,那我在你心中是什么地位呢不知道……
  • exo之殇痕泪

    exo之殇痕泪

    一场大火,一个机遇,一次偶然,终酿成一段殇恋。你看。眉中的黑莲妖异绽放,心中的白莲瓣凋叶损。这就是世界。一个既冷酷又无情,没有人道和所谓公平。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 上将大人,有点甜!

    上将大人,有点甜!

    爆炸新闻!爆炸新闻!国际巨星夜笙歌居然是女生!夜笙歌:嗯,我是。超爆炸新闻!超爆炸新闻!华国第一少将云澈居然与国际巨星有婚约?!云澈:不,我和她的婚约早就取消了。夜笙歌:哦?云澈:她现在是我老婆。国际巨星一朝归来,竟是女生?
  • 倾世蓝颜

    倾世蓝颜

    与他们的相遇,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命运的齿轮正偷偷的转动,他的心扇,是否会为他们而打开?他们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他们的命运,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 Where the Blue Begins

    Where the Blue Beg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召唤天下

    重生之召唤天下

    前世失去的,今生将要得回来。被誉为召唤第一人的林凡,他回到了十年前,命运给林凡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一次他说过,我要以一己之力,敌万人之军!
  • 唯爱甜心小丫头

    唯爱甜心小丫头

    一个在草原上生活的赛凯,有一天,爷爷告诉了自己的身世是风氏集团的千金小姐,并让她去市里的圣翔学院,自己立志要找到父母,过程中,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欧阳向佐,可却与自己的好友祖安乐成敌……
  • 重生之正妻之道

    重生之正妻之道

    为了枕边人,犹如亲姐妹的女子居然害得她一尸两命,重活一世看她如何虐渣女。偷窥她夫君?可以,就看夫君要不要你。耍阴招?不怕,我有夫君在!装可怜?滚蛋,姐姐我也会!前世的痛,她会连本带利的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