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6700000002

第2章 开始觉得牡丹美(自序)

说实话,这一本挺难写的。

首先,我自己就不十分了解元曲,就在前几年还以为元曲仅指杂剧,没有散曲的事儿;相较唐诗、宋词,也不是很喜欢元曲,觉得忒俗,忒直白,说的内容也不过就是“愤青”和“浪子”那点事儿。

现在看,其实是自己忒浅薄。唉,年轻的时候,谁不喜欢含蓄和内敛呢?这偏好本身就透着傻。

然而,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着的。我们看见这个世界,要看清楚它,尽量看见它的全部,更好地热爱,而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美好,是因为缺少谦卑和悦纳之心。只有谦卑了,存心接纳,才有可能看到另一种图景,另一番真相。对人对事,都是如此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我也开始喜欢起一些俗的东西来,譬如红红绿绿的年画,敦煌抄经生随意涂抹的卷子,民间的调子“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飘……”,当然,还有元曲,渐渐地也不再不亲不近。沉浸进去,不免被它的质朴天然和广阔深刻所深深打动,读得不知人间事。我在电话里跟父亲开玩笑说:“平生最恨拿捏词,开始觉得牡丹美。”真是这样。一切开始不同了。

它们好的程度经常让我难以接受。说不出来的好。能一下子说出来的好不是真的好。而无论多好的好,总有人不喜欢,也总有人喜欢得过了头。不是吗?

从而知道了,元曲的好一点也不比其他文学体裁的好逊色——好的东西自有它自己的好,各为一时独绝,是别的好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两两比较的——你好你的,我好我的,井水不犯河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贤明的祖先们将它与唐诗、宋词并称一个好的缘故了。说起来我们最值钱的家当,也不过就这么几样五根指头都数得过来的宝贝,加上前面的一点楚骚、汉赋、晋字,它们哪能都一个样子?只有敬重每一个好,美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加。

元曲仅就打碎了诗歌宗教这一条,也已经足够大美而不朽了。

如你所知,元曲作家比起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家在数量上显然是远远不及,这就意味着,得以流传至今的好作家和好曲子也相应少了很多——虽然打眼一看也不少: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但比起唐诗宋词,实在有些可怜——光陆游一个,传下来的诗歌就有九千三百多首呢,总数更不必说(《全唐诗》

四万多,《全宋词》也有近两万)。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王气暗收的文化时期,元曲还是发散出了它特异的光芒,与唐诗、宋词三足挺立而成完鼎。了不起。

在二百二十多位具名姓记载的元曲作家中,有散曲集传世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除了张可久,其他两位的散曲集都是在临去世前或之后才刊行于世的。而写曲子最多的张可久居然也只写了八百多首,存世的与其总量相比也是寥寥无几。而且,除了极个别的人,绝大多数和最重要的元曲作家都门第不显,职位不振,社会地位也不高,属于下层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几乎被元代统治者贬到了最下层: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和娼妓之下,有的还兼着引车卖浆,以维持生计。这种艰难非常的境况,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作家的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也少有文献记载,还有相当数量曲子的作者署名“无名氏”……这让我有时十分郁闷。

我很担心在以后的年代里更模糊不清,到最后它们会不会全部被标成“无名氏”作品?这不无可能。如你所知,我们一再放弃自己的文化,转而去仿效西方,而一旦失尽自己的文化,也许本能地想到去抢救,可是会没有机会的。古老文化(如京剧,如元曲)在一些人身上、心里传承、热爱,那些人大多已是老人,越来越少——他们去后,我们还活着;我们去后,更年轻的人还活着……这几乎是没有穷尽的。而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和老老实实继承古老文化,因为没用,因为被轻视——我们在持续丧失,我们偶或得到的一点点可怜的东西,只是肤浅、走样、搔首弄姿、服务现世的二手货或三手货。它们彼此抄来抄去,吵来吵去,炒来炒去,闹哄成一锅兑水剩粥……我们单薄,不自信,对美开始视而不见。我们丧失完自己的东西,我们将是谁?

重申并再度愧疚,直到去年,我自己也还不怎么待见元曲。不可思议的是,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尽管教育那么严格,也居然不强迫背一首元曲(作为悔过,我现在自觉补背了一点,不到五十首吧,不同类型的代表)。

可见,元曲在当代人这里是受了大委屈的。

更不要说当下,连唐诗、宋词都很委屈。

它们委屈,其实就是我们委屈。我不想委屈着自己,不想一直到老、到死都不知道元曲到底写了些什么、好在哪里(虽然知道了也没什么用,不当吃不当喝),就摸索着咀嚼、品咂,直到不得不葡萄珠儿似的一一清洗了,请到白瓷盘上,捧出来。我恭呈了。

白昼一样长,光阴一样短,我的水笔用光几十支,电脑也有点旧了。想,从《京昆》到《元曲》,八样宝贝打扮齐整,这件事我做完了,也就可以安心长出第一根白发啦。

相较我自己写唐诗、宋词的书(它们也竭力长得像生它们的母体),这一本有些俗,跟它们的母体一样的样貌。但不寒碜,跟它们的母体一样的秉性。

元曲,那伟大的母亲,她不寒碜。

简墨

2012年5月30日

于济南石桥居

同类推荐
  • 麓山惠风

    麓山惠风

    该书收集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300余篇诗词作品,大多刊发在有关诗刊、杂志和中国金融文化网上。全书诗文并茂,富有特色。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生活,注重掠影,发现变化,敏于感悟,有所体会,马上记于笔端。因此,他的诗非常注重时代气息,相关文章社会背景清晰,紧贴经济金融和有关“热点”,深受广大文朋诗友的喜爱。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浮光掠影游丝录

    浮光掠影游丝录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发表的散文、杂文、随笔作品集,全书由“浮光”“掠影”“游丝”三部分组成,多为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对家庭的感悟。作者笔锋锐利、文字朴实中带着优雅,全书语言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冷日子 暖日子

    冷日子 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是裘山山的散文作品集。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巴蜀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若干奖励,现为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主编。《冷日子暖日子》收录了《数字化决定》、《滞后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有儿自远方归来》、《大声咳嗽》等作品。
  •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四册为赋、杂文和其他一些内容:杂文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二十一篇外,另增加两篇,即《节录嵇中散<与山巨源绝交书>并书后》和《曹司空手植楝树记》。书简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五件外,另增加三十六件。经解诸文除《通志堂集》中的六十五篇外,另增补二篇。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太虚掌门

    太虚掌门

    晚空附带游戏系统穿越到大荒世界,成为太虚观掌门。于是,太虚观这个没落已久的门派,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都市之漫漫人生路

    都市之漫漫人生路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懂你,那你是有平凡成什么样子?人生路,就是心路。
  • 超品法师

    超品法师

    最强道士,游走都市,红尘桃花,冒险奇遇、谈情说爱、笑观天下!
  • 妖王的VIP宠妃

    妖王的VIP宠妃

    穿越成金曜王朝废柴一枚。第一天被太子退婚,第二天报复太子被罚跪寺庙,第三天发现寺庙下面有个妖怪,胸口戳着一根玉簪。她兴冲冲与妖怪交易,要他给自己当宠物,却不想被妖怪当了宠物!且宠成了人物!她是该赞一声主人威武还是一脚踹飞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无圣仙路

    无圣仙路

    张家遭人算计,家主罹难。一夜间,仙宗大家分崩离析,族人全改他姓,散落天下。多年后,极北山脉虎啸猿啼,异兽全出,天下众生尽数陷入劫难。此时,山脉边缘的一个平凡小镇中,走出一个普通少年。身负巨大秘密的他,如何在乱世之中力搏群雄,跳出棋盘,掌控自身命运,如何开启无圣时代······
  • 暗夜降临:乌鸦的晚餐

    暗夜降临:乌鸦的晚餐

    猎人在磨刀,乌鸦在啼叫;当暗夜降临,谁将成为尸鬼们的下一顿晚餐?巫师们的盛典将要到来,这里没有吸血鬼,也没有狼人。====周更文
  • 再见最美祭礼

    再见最美祭礼

    很多时候,宁愿被误会,也不想去解释。信与不信,就在你一念之间。懂我的人,何必解释平时总是嘻嘻哈哈,什么都无所谓,可是转过头去,笑容里分明有几分无奈。其实,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疼了会哭的孩子。不要等我流泪,你才明白我的悲伤。不要等我消失,你才知道我的存在。
  • 女总裁的男秘书

    女总裁的男秘书

    一块钱能干什么?买一根雪糕?或者买一瓶矿泉水?黄文轩告诉你,他用它跟董事长的女儿玩了场游戏,卷入了一场阴谋。你不信?那就来看看吧。
  • 那年的你正好

    那年的你正好

    青春朦胧的校园,朝气蓬勃的我们,谱写了那年青春正好的你,还记得那年的初恋吗?给过我吗多少脸红的时刻。还记得坐在后面仰望前面的女孩吗?高中三年,让我永远陪伴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