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谜语制作方法
如何制作谜语的问题,在前面说解谜语的猜射方法和谜格常识时已经讲到了很多,比如,谜格的规定也在谜语制作知识的范围之内。这里简单讲讲谜语的制作过程。
制作一条谜语,需要分如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选材。
选材,就是通常所说的选择谜底。灯谜的取材范围相当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知识百科,比如诗词歌赋、成语俗语、影视戏剧、人名地名、图书杂志、文艺体育、数理科技、文史法律等,皆可入谜。这些素材经过筛选,只要能够用“会意”、“离合”、“别解”等手段进行拆解的,都可以制成灯谜。
第二步,定谜目。
谜底选定以后,确定谜目时要求定得准确,不能过于泛泛,使猜射者摸不着边际。比如猜俗语或常用词语,一般需要标清字数。猜地名要标明是国内还是国外,猜人名时也要标明国内、国外,最好能标出是哪一类职业人名,如作家、文艺家、科学家、画家、戏剧家、教练员、京剧演员、电影导演等,当然,如果是古人,最好还要注明是哪个朝代才好。只有谜目定得准、标得细,才能给猜射者指明一个方向,猜起来不至于无从下手。
第三步,选定谜格。
如果决定运用谜格,就要把谜格标在谜面的后面,谜目的前面。
第四步,配面。
配面也叫“与虎谋皮”。这是制谜中的主要部分,往往也是花费气力和绞尽脑汁的地方。制作灯谜是一种极有趣味的文艺创作,这就要求制作出来的作品具有艺术性。一般来说,谜面要通顺,扣合要贴切,构思要巧妙,谜意要健康。
灯谜的根本特点就是“谐隐”,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这就要求制作谜语时,要刻意绕着弯子说话,隐藏起本意;同时,既然是要人猜,就要显露出蛛丝马迹,为猜射者提供破谜的线索和启示。因此,要有隐有显,有藏有露,隐显得当,藏露相宜。“隐”得不能过深,避免使人如坠五里雾中,无从下手;“显”不能太直,以免味同嚼蜡,失掉“谜味儿”。曾有制谜高手举例说明这一点,如谜底确定了要猜汉字“竺”,以“见人就笑”四字作谜面,在谜面、谜底的扣合上也算符合要求,但是谜面终嫌过于直白,如果将谜面改成“助人为乐”、“讨人喜欢”呢?就会感觉好了一些。所以,制作一条灯谜要反复推敲,才能不断制作出好的灯谜来。
第二节谜语常用猜法
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在谜语的猜射中最常用到的大体有二十多种猜法。这二十多种又可分属会意体、增损体、离合体、象形体、谐音体、综合体等几大类。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法、溯源法等;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等;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等;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等;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等。
一、会意法
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猜射出能够扣合谜面的谜底。在文义谜中,要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联想得出谜底。如:
(1)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
谜底:象
(2)故土知乡情(打中药名二)
谜底:生地、熟地
二、正扣法
即通常所说的正面会意法,但也可别解,别解后与谜面原意相近,易于理解。如:
婚姻法(打数学名词一)
谜底:结合律
三、反扣法
也叫反意法、反面会意法、反射法,是从谜面文义相反的方面联想而得出谜底。如:
(1)读新书,读好书(打成语一)
谜底:不念旧恶
(2)莫用小人(打中草药一)
谜底:使君子
四、漏字法
谜面上有意漏掉某些字词,揭示谜底时针对漏掉的字词联想而得出谜底。如:
金银铜铁(打地名一)
谜底:无锡
五、加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画予以增加,或将某些字相加,来扣合谜底。如:
好山好水(打字:二)
谜底:崔,淮
说明:这里“好”扣“佳”,“好山”即“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即“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六、减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减少,或用某些字相减,来扣合谜底。如:
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打字一)
谜底:也
说明:将“池”的三点水去掉为“也”,将“地”的土字旁去掉也是“也”。
七、加减法
也叫增损法,按谜面的提示,有的字增加笔划,有的字减少笔划,既有加也有减,最后扣合谜地。如:
(1)少一些,再少一些(打字一)
谜底:此
(2)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打字一)
谜底:至
说明:本谜中“去”字为谜眼,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可组合成谜底。“至”的上头是“去”的下头,“至”的下头是“去”的上头。“至”的两头是“去”的中间,“至”的中间是“去”的两头,所以谜底是“至”。
八、离合法
用分离或合并汉字结构部分的方法射出谜底。如:
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打字一)
谜底:省
九、借代法
在谜底里借用较确切的近义词,通过联想使它替代谜面上的某个字词,以此举一反三,达到扣合谜底的目的。如:
端午(打成语一)
谜底:一马当先
说明:“端”为开端,扣“当先”,十二生肖中“午”扣“马”。
十、借扣法
不用谜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谜面别解成新意,用来扣合谜底。如:
开明(打唐代文学家一)
谜底:元结
说明:“开明”别解为“明朝的开始”,即元朝的结束,因此谜底为“元结”。
十一、侧扣法
不正面理解谜面原意,借用多义从侧面烘托扣合谜底。如:
江枫渔火(打《儒林外史》人物一)
谜底:双红
说明:“双红”是从“枫”、“火”得名,“枫”和“火”都是红的,因此以“双红”扣合谜面。
十二、分扣法
谜面的字分别扣合谜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如:
望穿(打昆曲剧目一)
谜底:十五贯
说明:“望”俗称“十五”,“穿”与“贯”有同义之处,分别扣为“十五贯”。
十三、运算法
谜面和谜底上的数字通过计算变换、会意得出谜底。如:
屈指行程二万(打字一)
谜底:董
说明:“董”字上下分开读作“廿千里”。
十四、承启法
即承上启下法。要求谜面和谜底相呼应,或者有必然的联系。如:
此曲只应天上有(打苏联、日本影片名各一)
谜底:在人间、绝唱
十五、抵消法
将谜面和谜底中相同的字词,通过用其中表示减少、丧失意思的关联字相互抵消得出谜底。如: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打字一)
谜底:罗
说明:将谜面的前一句“多劳多得”依据后一句的要求,减少“劳”、“得”,就剩下了两个“多”,由于是让打一个字,两个“多”共四个“夕”,故射出“罗”。
十六、象形法
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以字象形或以形象字,产生联想得出谜底。如:
(1)三人踢球一人倒(打字一)
谜底:似
(2)双人走钢丝(打字一)
谜底:丛
(3)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字上)
谜底:慧
十七、归纳法
将谜面所示的各种条件、因素在概念上进行归类合并,使其在谜底中通过归纳展示出来。如:
牡丹江、桃花江、芙蓉江(打现代画家名一)
谜底:华三川
说明:将这三个江名归纳为“中国(华)的三条大河(川),即为“华三川”。
十八、顿读法
将谜底的字词用标点符号断开,改变原底音节,使原义与顿读后的语义截然不同使谜底意境产生突变,得出谜底。如:
谢绝参观(打常用词组一)
谜底:不同意见
说明:将谜底断开读成“不同意、见”。
十九、影映法
将谜面中部分字词的笔画、部首或偏旁,按物体在水中或镜中所形成的倒影原理加以处理,而后与其他字义组成谜底。如:
山山颠连入镜中
谜底:全
说明:“山”和“山”放倒而连在一起,在这里是“王”;“入”的合影是“人”,这里合在一起,成为“全”。
二十、方位法
根据谜面所示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将谜面字的偏旁或笔画相应处置后,巧妙缀合为谜底。如:
日月自西东(打字一)
谜底:明
二一、组合法
将谜面字的笔画、部首、偏旁稍加变换,就可组成另外一个字。谜面中往往带有调位意思的关联词。如:
调查(打国名一)
谜底:日本
说明:将“查”字拆成三部分,重新组合后成为“日本”二字。
二二、问答法
即谜面设问,谜底作答的方法。如:
(1)功课不好怎么办(打物理名词一)
谜底:应用力学
(2)八十万禁军谁掌管?(打成语一)
谜底:首当其冲
说明:谜底扣合《水浒传》中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
二三、运典法
借用成语典故、寓言传说的联想得出谜底。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打成语一)
谜底:无与伦比
说明:谜面出自李白《赠汪伦》诗,诗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此射出谜底。
二四、拟人法
将谜面的字词人格化,扣合谜底。如:
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衫,你若欺负她,她就戳一枪。(打昆虫一)
谜底:蜜蜂
二五、拟物法
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或者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如:枕头(打成语一)
谜底:置之脑后
二六、排除法
排除一面取一面,排除多方取一方,排除容易取难的。如:
说不叫说,拿不叫拿(打字一)
谜底:最
说明:这里排除“说”而取“曰”,排除“拿”而换成“取”,由“曰”与“取”合成“最”。
知识小百科
谜语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主流、民间、典雅和通俗风格四种类型。
其中,主流的谜作多产生于某个时期、某种场合,多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而特别创作的。其特点是主题突出,内容严肃,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具有主流性的特征。比如:
中国在腾飞。(打化学名词一)谜底:升华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打京剧剧目一)谜底:《全部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