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4200000014

第14章 学校礼仪(2)

1126年,金人虏徽、钦二帝,北宋亡。高宗南渡,在临安建立南宋政府。孔子第48代孙孔端友等南迁到衢州,并在当地建孔庙祭祀,成为孔脉的南宗,而留在曲阜孔庙的称为北宗。咸淳三年(1267年)春正月戊申,度宗诣太学,谒孔子,行释菜礼,以颜渊、曾参、子思、孟轲配享。顾炎武非常称赞理宗将颜、曾、思、孟配享孔子:“自此之后,国无异论,俗无异习,历元至明,先王之统亡,而先王之道存,理宗之功大矣。”(《日知录》卷十八,《配享》)

(三)十二哲

如果说“四配”是祭孔时陪祭的第一等级,那么“十二哲”就是其第二个等级了。据《论语·先进》,孔子曾经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评定他的学生的优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因此,这10人被公认为孔子的好学生。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诏令国学祭祀孔子时,以这10人为“十哲”配享。

孔孟之后,儒学最杰出的功臣是朱熹。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南建(今福建南平)尤溪县。朱熹是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于学无所不窥,经史、文学、释道,乃至自然科学,无不精研。在贯通百家的基础上发展了宋代理学,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所撰《四书集注》,水平超绝,故被元、明、清三朝科举考试的官定文本,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巨大。朱熹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学活动,并提出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育思想。鉴于朱熹对儒学的杰出贡献,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增补朱熹为第十一哲。

乾隆三年(1738年),清人又增补有若为第十二哲。有若的事迹,文献记载很少,后人不甚了解。但有两件事很值得注意,一是《论语·学而》录有三段有若的言论,而且孔门中唯有若与曾参两人称“子”;此外,孔子死时,鲁哀公诔之;有若死时,鲁悼公吊之;可见有若在孔门声望。二是《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子夏、子张、子游等认为有若的言行、气质与孔子相像,打算用侍奉孔子之礼来侍奉他。孔门弟子对于有若的推许,也由此可知。因此,南宋咸淳三年,因颜回升为“四哲”,拟从孔门弟子中递升一人进入十哲,儒臣多推有若,最后祭酒上书力诋,只得递升子张入十哲。直到乾隆三年,有若终于成为第十二哲。

(四)先贤、先儒从祀

在孔庙中从祀,但级别又低于四配、十二贤的,称为“先贤”、“先儒”。

先贤主要是指孔门弟子。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明帝到曲阜祭孔,并祭孔门72弟子。此后,习惯上将72弟子画在孔庙两侧的墙上,但不祭祀。唐开元八年(720年),以十哲配祀,其他弟子从祀。南宋理宗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从祀。今日孔庙所见从祀的先贤共有79人,供奉于大成殿两侧东西庑的北端,除孔门弟子外,还有与孔子同时代的子产、遽伯玉,及上面提到的5位宋代理学大师。

先儒是指在历史上对儒学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最早推出这一举措的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太宗下诏,每年太学祭祀时,将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贾逵等22位为《春秋》、《诗》、《书》、《礼》、《易》等作过出色的注释的学者,作为传播儒学的功臣配享,以表彰其传注之功。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又将荀况、扬雄、韩愈等3位在儒学史上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列入从祀的名单。此后,从祀先儒的名单不断增加,最后达77人,供奉于两庑的南端。与四配、十二哲不同的是,从祀的先贤、先儒,都只有牌位,没有塑像。

三、释奠礼的文化意义

在历史上,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华文明所及之处,无论南北,还是台湾、海南,都有孔庙的存在。在古代汉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也无不如此。释奠礼所要表达的,是对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敬意,具有鲜明的提倡文教的意义。在古代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在少数,但都奉孔子为正之宗,惟其如此,历史上不论政权如何更迭,中华文化始终绵延不绝。据《辽史·宗室传》,神册元年(916年),辽太祖立长子为皇太子。太祖问周围的侍臣:“作为受命之君,应当事天敬神,我想祭祀有大功德者,应该首先祭谁?”侍臣都说应该祭佛。太祖不以为然:“佛教不是中国之教。”这时皇太子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应该首先祭祀。”太祖大悦,决定立即建孔庙,命皇太子春秋行释奠礼。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受到广泛的认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此外,释奠礼是在国学或者州县学等学术机构举行的,因此,释奠礼往往与学术活相动伴随。从文献记载来看,至迟从魏晋时期开始,皇帝、皇太子每通一经,都要行释奠礼。如《晋书·礼志》记载,魏正始二年(241年)二月,齐王讲《论语》通,五年五月讲《尚书》通,七年十二月讲《礼记》通,“并使太常释奠,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皇太子讲《孝经》通;咸宁三年(277年),讲《诗》通,太康三年(282年)讲《礼记》通。晋惠帝元康三年(293年),皇太子讲《论语》通。东晋元帝太兴二年(320年),皇太子讲《论语》通。凡此,太子都“亲释奠,以太牢祀孔子”。东晋咸康元年(335年),成帝讲《诗》通。升平元年(357年),穆帝讲《孝经》通。宁康三年(375年)七月,孝武帝讲《孝经》通。“并释奠如故事”。类似的记载,史不绝书。

学者为帝王讲论儒家经籍,也每每安排在孔庙。例如《隋书·礼仪志》记载,后齐为皇帝讲经,先在孔庙选定经书,并确定讲经的人选。讲经之日天明之时,皇帝戴通天冠,穿玄纱袍,乘象辂来到国子学,在庙堂上听讲。讲毕,行释奠礼。又如,《旧唐书·礼仪志》记载,贞观十四年二月丁丑,太宗亲临国子学,观看释奠礼,然后由祭酒孔颖达为之讲《孝经》。类似的记载,不胜枚举。各地州县学的情况,大抵也是如此。

孔庙中的受祭者,包括了历代学术精英,奉祭者所看到的,实际上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学术史;此外还包括像诸葛亮、韩琦、李纲、文天祥、陆秀夫、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有名节、卓行者,站在这群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名人面前,不能不在多方面受到激励和教育。据《金史·熙宗纪》,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戊午,金熙宗到孔庙行再拜之礼。礼毕,他无限感慨地对侍臣说:“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学。岁月逾迈,深以为悔。孔子虽无位,其道可尊,使万世景仰。”由于在孔庙受到的激励,熙宗幡然改过,从此刻苦学习《尚书》、《论语》,及《五代史》、《辽史》等书,“或以夜继焉”。

时至今日,韩国释奠礼依然遵从我国古制,祭孔的乐曲,朝鲜王朝曾加以记录并保存至今,但我国已经失传,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我国称为“祭孔表演”,释奠礼也已鲜为人知。

第二节束脩与释菜礼

一、束脩礼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束脩不十条肉干,是古时君臣、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的礼物。《礼记·少仪》称:“其以乘壶(四壶)、束脩、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脩以将命,亦曰乘壶(四壶)、束脩、一犬。”古时,男子15岁入学,入学时须交束脩,作为付给老师的酬金,束脩也就成了上学的代称,或作为年满15岁的代名词。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也”(《论语·述而》)入学缴纳束脩,作为酬谢老师的礼物,天经地义,由此演变为学校的一种礼仪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崇高风尚。当然,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后未尽如此。可“束脩礼”的名称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古代学生入学之始的首个礼节,学生而受到了尊敬师长的教育。

古人重教,绝不仅仅局限在束脩礼,学生、家庭及全社会都以尊师为荣。不过因为束脩礼作为拜师的礼仪而备受重视,并成为一种固定的制度。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有国家明确规定:学生入州县学校学习,须缴纳束帛一篚(盛物的竹器,实为1匹)、酒一壶(实为2斗)、脯(脩)一案(实为五脡,长条的肉干),作为与教师见面礼。行礼这天,学生着青衿学服,先站立在门外。学生的先生则站在学堂的台阶上,派人询问学生的由来。学生稍稍向前,说明自己前来拜师求学的愿望。先生闻后,则谦称地说自己无德,恐将误人子弟。学生则表示从师的决心,并请求先生能够赐见并收留自己。先生见学生态度坚决,无法推辞,才命人请学生入门。学生面对先生站立,待先生走下台阶,立刻行跪拜礼。先生答礼后,学生便将礼品取出,摆在先生面前,请他收下。先生答应收下,意为同意收留这名学生入学,从此就正式地建立了师生关系。这种礼节,看似繁琐,但恰恰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礼遇和谦逊,学生自入门之始,就接受了尊师的礼仪教育,即使是皇太子也不例外。皇太子初入学门,拜见博士时,所携带的礼品、所着服饰、与博士的问答及最后的拜见,一如州县学束脩礼,以示对老师的尊敬。

学生给塾师送束脩,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但古代教师授徒的束脩是微薄的,多数仅是糊口而已。《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二回写道:“武城县有个秀才,姓陈,名六吉……别无田产,单以教书为事,家计极是萧条。所有应得贽礼束修,绝不与人争长竞短,挈少论多;与那生徒相与,就如父子一般”,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释菜礼

释菜礼又叫“舍菜”或“择菜”,也是古代读书人入学时所行的一种礼仪,就是用水芹等四样果蔬敬献老师,表明自己诚心学习的心迹。水芹代表青年学子,《诗经·泮水》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酱韭菜花代表才华,古名菹菁(zūjīnɡ),古代祭品之一,《诗经·信南山》上有:“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红枣代表早立志,栗子代表敬畏之心。四样果蔬虽然简单,却代表着对至圣先师的崇敬和刻苦向学的志向。

相传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跟随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贡认为“如此者,可谓穷矣!”认为孔子已经穷途末路了,只有颜回释菜于户外,即每日从户外采摘回野菜,放在孔子的门口向老师行礼致敬,以示尽管老师处境艰难,自己仍然坚持做人的原则,跟随老师学艺不止,体现了颜回尊师的美德。

释菜礼仪式与释菜奠同,只是杀牲供奉,不奏乐,所以古人说释菜礼是“礼之轻者”,但轻情义重。释菜礼是学生尊师的礼节,也是古人无形中对学生尊师教育的一种形式。至今岭南地区如梅县等仍有置菜于老师门外以示敬意的风俗。既有忠信,何必厚礼;敬师之礼,释菜而已。

同类推荐
  •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满分测试大闯关(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满分测试大闯关(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钢琴上的黑白左右手

    钢琴上的黑白左右手

    本书分为十辑,收录了《安逸与压力》、《笨学生开创了新纪元》、《夺冠之本》、《享受勤奋》、《没有人不能成才》、《靠自己》等百余篇散文作品。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泥塑(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泥塑(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五册,本书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创新,用浓笔为我们诠释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如何独辟蹊径打造优秀的课堂教学。其中的课堂创新、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指引教师完成教学创新和提升的智慧书。
热门推荐
  • 有宠来爱:霸道首席爱

    有宠来爱:霸道首席爱

    孩子长大了,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好?有钱的?有钱的男人可靠吗?有权的?有权的男人自由吗?漂亮的?漂亮的男人把握吗?那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才能地久天长?美女雅丽从小就崇拜的是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个威风凛凛的男人,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嫁给一个像父亲那样霸气的人。恋人郑亮不霸气,但对她无比地关怀和深爱。就在两个人热恋的时候,雅丽遇到了霸气冲天的陈龙飞,他的霸气,他的彪悍,又一次唤醒了雅丽那压到心中的夙愿。
  • 三生三世忘川诀

    三生三世忘川诀

    许多年以前,九重天上掌管司法的小仙子爱上了天君的儿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何不让人爱慕。奈何明月照沟渠,小仙子被打下九重天,落了地狱许多年后,小仙子带着绝望重回九重天,这才一点点发现了自己的心……
  • 罪龙罚天

    罪龙罚天

    极寒龙神只因误放千万妖重而受罚,但因其有种种不甘心,而去破坏一切,最后悟道,拯救世人。
  • 一世荣宠之侯门嫡女

    一世荣宠之侯门嫡女

    本以为身死魂灭,却不想老天垂怜,让她重生。这一世她断情绝爱,斗姨娘,惩庶妹,报母仇;这一世她惊才绝艳,拒渣男,斗皇权,显风华;且看她如何扫除一切障碍,走向辉煌幸福的人生?又是谁一直替她遮风挡雨,予以她一世荣宠?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狂妃误惹妖孽王爷

    倾城狂妃误惹妖孽王爷

    她,一位现代惹火的金牌总裁,穿越到人人喊打的童家嫡女身上。什么!!草包废物,这没天理,庶女都来欺负嫡女,就因她没有一丝玄力?没有就没有,前世她还是是杀手之一呢,好好活下去就好。偏偏惹上了冷殇王,欲哭无泪,看她怎样编写世界佳话!
  • 梦幻西游之笑看西游

    梦幻西游之笑看西游

    根据梦幻西游故事情节改编,希望各位书友能喜欢。故事讲述的是唐玄奘西天取经,但是和西游记又有很多差别的故事。看我横扫千军力万敌,破血狂攻斩乾坤。虽不能御剑飞行,但是有飞行符和导标棋让我遨游世界。一切尽在梦幻西游之笑看西游。
  • 仙武大帝尊

    仙武大帝尊

    被人扔下悬崖的星武宗外门弟子莫尘,大难不死之下得到了神秘强者的传承,修行无上炼体法门。从后又觉醒了一个奇异可融万物武魂的他,带着那“造化仙诀”一步步走进了那弱肉强食武道世界,并逐步向巅峰强者道路迈进。万千法门,我以极武通仙道!任何敌人,我以无上战体碾压,诛之!最狂暴的战斗,最极致的咒法,吾乃仙武大帝尊!
  • 大唐剑末世神

    大唐剑末世神

    大唐末年,朝野腐败,盗匪横行。皇帝突然驾崩,大皇子夺取皇位,杀死二皇子。二皇子年幼世子李世贤流落民间。谁知朝廷斩草除根竟寻到了下落,最后加入五大门派的崆峒派。经过重重磨难,爱恨情仇成为天下剑神,名扬天下。恰巧吐蕃和突厥来犯。谁知皇家身份知晓,且看他是如何面对国仇家恨。
  • 我的死神夫君

    我的死神夫君

    阴寒的黄泉路上氤氲着白雾嫣红妖治的珠曼沙华绽放着它们的芬芳孟婆不停地熬制着孟婆汤往生门里连接人间的漩涡扭转着荧丝,宛若璃青星辰死神一袭曜黑斗篷,狠冽地砍下恶魂的头颅血,溅红了他的三千银丝他恍若天神的脸上无一丝波澜唯在那天蓝色的眸子中有一个如彼岸花美艳的女子三生桥旁三生石边三生池外三生树下往昔誓言仍萦绕耳畔“我阴煞在此起誓,此生,定不负菲灵。”“我菲灵在此起誓,无论阴煞身在何处,我定生死相随。”一万年了黄泉路边的珠曼沙华又开了当初的誓言汝可还记得?
  • 武道龙珠

    武道龙珠

    某日,一位少年被朋友拉来玩《龙珠OL》,且看他如何在这场游戏中打败boss,获得美人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