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4200000012

第12章 日常礼仪(3)

《礼记》以及出土的先秦儒家文献上说,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一国之君,如果身穿正式礼服,神色庄重地站在大堂前的台阶上,则“一宫之人不胜其敬”;如果国家发生大丧,国君身穿衰绖(丧服),神情悲伤地站在朝堂里,则“一宫之人不胜其哀”,都会被他的悲痛所打动而跟着悲痛;如果国君身穿盔甲,慷慨激昂地站在军阵前,则“一军之人不胜其勇”,他的情绪会把所有人都带动起来。在上位者倡用真情,下者就会紧跟其后,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礼记》说:“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谦悫貌也),足容重(举欲迟也),手容恭(高且正也),目容端(不睇视也),口容止(不妄动也),声容静(不哕欬也),头容直(不倾顾也),气容肃(似不息也),立容德(如有予也),色容庄(勃如战色),坐如尸(尸居神位,敬慎也)。”也就是说,君子的容貌舒缓凝重,恭敬优雅。所谓“足容重”,是指步子要稳重。“手容恭”,是指手摆放的位置很有讲究,行礼时要高而正,不能随随便便。“目容端”,看人的眼神要正,不要眼波流转,游移不定;“口容止”,嘴不乱动,处于静止状态;“声容静”,声音要平静,不能大声嚷嚷,更不能吼,否则会让人觉得刺耳、感到不安;“头容直”,人要像一座山,脖子要挺直;“气容肃”,在庄重的场合要屏息静气,因为大声喘气会破坏肃穆的气氛;“立容德”,站姿可以表现人的德行,站立时不倚不靠,挺身而立,显得精神饱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相反,如果走到哪里靠到哪里,连身子都站不正,就会显得怠慢,让他人难以接受;“色容庄”,正式的礼仪场合,神色要庄重严肃,不要嬉戏逗闹;“坐如尸”,坐着时要像“尸”一样坐得端正。《礼记》的上述要求,几乎涉及到了人体的每一个部分,归结到一点上,就是内外要“正”:外形正,内在的德性也要正;如果内在的气和身体的各部分都很正,人就进入了最佳状态。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容貌中,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眼光,也就是所谓的“目容”。《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朱熹解释说:“人与物接,其神在目。故胸中正则神精而明,不正则神散而昏。”即是说,人若一身正气,则会目光清澈;心术不正,眼神就会散漫浑浊。孟子还说:“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为听他说话,观察他说话时的眼睛,他能躲到哪里去呢!他能躲到哪里去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是此义。

《礼记》说:“上于面则放,下于带则忧,倾则奸。”意为视线过高,高过了对方的面部,就会显得傲慢;视线过低,低过了对方的腰带,似有忧虑在心,让人无端猜测;目光游移不定,则会有心术不正之嫌。因此,在与人交谈时,应讲究视线的位置:两眼看天,让人觉得很傲气、目中无人;看着对方的脚或者看地,则有自卑之意;目光游移,左顾右盼,会给人心情浮躁、心不在焉之感,这就是“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的含义。

第三节饮食礼仪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我国饮食礼仪源源流长,至迟在周代时,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一、乡饮酒礼

古代嘉礼的一种,是古代最为盛行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集体活动。周代乡饮酒主要有三种:一是古之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以致仕的卿大夫为乡饮酒礼的主持人,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人。仪式严格区分尊卑长幼,升降拜答,俱有规定,此会有举荐贤能之士以献王室之意,一般于正月吉日举行,称“乡饮酒”。二是党正(500户之长)在每年的腊祭时宴请乡民,以正齿位。三是州官于每年春秋二季学校习射前,宴请乡邻。《礼记·射义》说“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即是乡饮酒礼的预演。汉以后郡县往于学校中行其礼,皇帝则于辟雍(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中行之。唐代以后,逐渐演变为州县长官宴请进京赴考的乡贡或乡试中举人的宴席。明代,京师及州县以下,令民间以百家为一会,以里长或粮长主之,坐席时,以善恶分列三等,不许混淆。乡饮酒已成为严格的礼仪制度。

据《礼记·乡饮酒义》言,乡饮酒宴会座位,宾客分为宾、介(副宾)、众宾三等,宾只有一名,多由德高望重的贤能老人担当,居于最尊贵的位置;介通常也为一名,年轻的贤才最多为介,居于其次;余者为众宾,仍然依年龄论座。主宾高于西北,介宾高于西南。古人认为“天地之尊严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这种安排以示对宾客的尊重。主人则坐于东南边作陪。开宴时,先由主人向宾敬酒,宾还敬于主人,主人再敬;然后主人敬介宾,介宾还敬,最后主人向众宾敬酒,在行酒时一般还有音乐相伴。乡饮酒一直延续到清代,且比之周代又增加了许多程序,但基本仪节不变,主要在于礼遇贤能和尊老敬老,实现教化百姓、安定邦国的作用。

二、宴饮礼仪

传统社会秩序井然,坐席亦有尊卑之分,尊者上卑者下。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要西席上,主人一般坐在东席作陪,所以称主人为“东道主”,请客则叫“作东”。年长者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以上座席的划分是同一阶层在座次上的区别,而主仆之间是不能同桌进食的。《红楼梦》第六十回说,贾琏与凤姐在房中吃酒,贾琏乳母赵嬷嬷进来,让她炕上吃酒,“赵嬷嬷执意不肯”。平儿就在炕沿设了一桌,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贾琏拣菜肴给她,让她放在几上单独吃用。

若筵席用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如果餐桌上有年齿已高的老人,宴会的一切则要以老人为中心,宴会开始,要由老人最先举筷和先尝菜肴的第一口,其他人方可举筷吃菜,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向长辈或客人敬酒,不能坐着,不能隔着桌子敬酒,一定要起身走到尊长面前行拜礼再致祝辞,不能与长者面对面地干杯,因为那是平辈之间的礼节;而应该微微侧转身体,表示不敢与尊长抗礼,然后再饮酒。长者杯中酒未饮完,少者不敢抢先饮尽。如果老人不喝酒,那其它人就不能喝酒;如果长者允许,众人才可以饮酒。

无酒不成席,在宴会上主客互相敬酒不可少的。《仪礼》载,周代敬酒已有一整套的礼节程序,并有专有名词。如主人向宾敬酒叫作“酢”,主人先饮酒并向宾劝酒叫作酬,以上称为正献。正献之后,宾依礼可能表示要离去,主人则派人斟上酒的觯挽留。随后众宾以酒交错相酬,叫做“旅酬”。旅酬之后,“宾主燕饮,爵行无数,醉而止也”(《礼经释例》卷三),叫作“无算爵”。敬酒的酒器也有区别,“献”与“酢”用爵,酬用觯,旅酬则只用尊。为了区分尊卑,古人还“凡饮酒,君臣不相袭爵,男女不相袭爵”,即不能混用。此外,古人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饮酒时,不能开口大饮,而要入口如流,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酒不及乱”。孔子说“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的酒量有大小,有的涓滴难进,滴酒不沾,有的大的惊人,谓之海量,故酒量很难规定统一的限制,这就是“酒无量。”另一方面,对于每个人来说,酒又是有量的,酒能成事也能败事,关键在于能不能掌握自己的量,即不过量,“不及乱”。看起来这条规定是软性的,但也不可小觑,违背了就会现丑,就会受到惩罚,甚至招灾引祸。《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描写贵族宴会进行的情况:开始是“来宾入座开宴席,宾主谦让守礼节。杯盘碗盏摆整齐,鱼肉干果全陈列”;“觥筹交错真热烈”,“往来敬酒杯不绝”;“酒过一巡人未醉,仪表庄重又自矜”。后来就“酒过三巡醉态露,举止失措皆忘形。离开坐席乱走动,手舞足蹈不肯停”;“待到喝得醉酩酊,嬉皮笑脸骨头轻”;到后来“客人已经喝醉了,又是叫来又是闹。打翻杯盘和碗盏,跌跌撞撞把舞蹈跳”(程俊英《诗经译注》)。好好的宴会让一帮醉鬼搅的乱七八糟。三国时期,虞翻因为在孙权举行的宴席上喝醉失礼,趴在地上,差一点让孙权砍死。而汉武帝时,灌夫醉酒失控,寻衅生事,被丞相田玢告状,结果不但灌夫的亲属宗族,连失宠的外戚窦婴也受到连累,一齐被处以斩刑,酿成了一出惨剧。至于有夏桀、商纣、齐景公、齐威王、晋孝武帝、南陈后主等经酒误国的昏君、暴君,就不仅是有违酒礼的问题,更为后世所不齿。

(三)食礼

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最初的进食与动物并无区别。儒家制定食礼,目的使人们“知自别于禽兽”。食前必先洗手,周代时人们吃饭不用“箸”(筷子),直接在同一食器中用手捏饭吃,不洗手进食,就会被认为没有共饭的道德。多人共食,只顾自己吃饱,是不恭不敬的无礼行为。如孔子言:“君子无求饱”(《论语·学而》)“毋抟饭”,从食器中取饭时,不要把饭抟成团。多人共餐而食器中的饭有限,为了多吃而搓饭成团,非常自私,理应禁止;“毋放饭”,用手抓饭,总会有饭粒粘在手上,有在食器上方搓手,把饭粒放进食器,令人恶心;“毋流歠”,喝汤时不要满嘴淋漓;“毋咤食”,进食时不要啧啧作声;“毋啮骨”,吃带骨的肉食,不要如动物一样啃出响声;“毋反鱼肉”,不要把已咬过的鱼肉放回食器,那样会让人没法再吃。

“毋投与狗骨”,是说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有贱看主人食物之嫌。“毋固获”,不要专拣自己喜欢的食物吃,那样别人就没得吃了;“毋扬饭”,是说饭刚蒸好,很热,可以稍待片刻,不要着急地用手去扇饭的热气。“饭黍毋以”,不要用错餐具,吃黍时要用匕,不可用筷子;古代的筷子不是用来吃饭的,而是夹汤里的菜用的。“毋嚃羹”,吃羹时不要连羹中的菜嚼都不嚼就吞下去,羹是有菜的浓汤。“毋絮羹”,不要嫌主人做的羹味道不好而自行重加调料。“毋刺齿”,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剔牙齿,那样不雅观。如果牙缝实在塞得难受,那也应该用另一只手掩住口再剔,以免让人看了不舒服。“毋歠醢”,不要像喝汤那样地喝肉酱。

筷子与汤匙不能同时并用,否则会给人以贪吃争食的印象。忌迷筷,举筷不定;忌翻筷,从碗底拣食;忌刺筷,以筷当叉使;忌拉筷,持筷撕口中正咀嚼的鱼肉;忌泪筷,夹食带汤,滴答乱流;忌吸筷,将筷子放入口中吮吸;忌别筷,把筷子当牙签;忌供筷,把筷子竖直插入碗中;忌敲筷,以筷击碗或桌子;忌指筷,持筷指人说话。此外,“当食不叹”,不要对着饭桌叹气,那样会破坏宴会的气氛。

主人请客人吃饭,很是劳累辛苦。客人定要尊重和感谢。主人布菜,以示亲切和隆盛,主人说:“请多用!”“请慢用!”,同时谦恭地表示:“菜可能不合您的口味”。此时,客人不能安坐不动,泰然受之,应起立“拜而食”,即拜谢之后再吃。

如果客人不懂礼貌,说了嫌菜的味道不合适之类的话,那主人要说自己不善于做羹;如果客人嫌准备的菜太少,主人就要说自己家贫而简陋,让客人见笑了。

宴席上应该遵循一条原则是:菜再不好,也应该吃一点;菜再好,也不能全部吃完。《礼记》说:“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把主人的好菜吃光,有贪吃之嫌又有暗示主人再添加之意。所以,懂礼的客人总会在盘中留一点食品不吃。

席间,若长者有所赐予,年少和身份低者,应离开席位,微微侧转身体行礼致谢。在尊者面前吃受赏赐的水果,果核不可乱丢而应藏在怀中,以示对尊者赐物的珍重。

古人向客人进献饭食,有一定的规矩:带骨头的大块肉要放在右边,切过的肉要放在左边。饭要放在客人的左边,羹汤放在右边,细切的鱼肉和烤肉要放在外侧,肉酱和酱要放在内侧,葱放在末断,酒浆放在客人的右手处,以方便客人食用。

为客人削瓜,身份不同剖削的方式也不同。为天子削瓜,去皮后先纵向剖成4块,再横向切断,然后用细葛布覆盖。为国君削瓜,去皮后,纵向对剖即可,也是用粗葛布覆盖。为大夫削瓜,去皮对剖后横断,不用巾布覆盖。为士削瓜,去皮后不对剖,只从中间横断,再削去瓜蒂部分就可以了。为庶人削瓜,去皮后横断就行。

陪同客人吃饭,主人一定不能先吃完,那样有催促客人快吃之嫌。客人饭毕,主人应主动为客人加饭,以免客人因腼腆而没有吃饱。

食毕,客人应该主动将剩余的饭菜撤除,交给旁边的侍者。此时,主人要起身阻拦,请客人安坐,然后客人坐下。

按照中国的传统,宴会之后一定要喝茶。喝茶实际上是宴会的继续,主客接着叙旧、谈天,直至兴尽。客人告辞时,应该再次感谢主人的款待,并邀请对方在适当的时候到自家来做客。

同类推荐
  • 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

    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书针对学校如何开展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可供实际操作的新方案。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本书从小学数学教师应开展怎样的研究,如何开展研究,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方面,给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根据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研究的需要,结合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体会,选择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采撷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案例,并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启示一线教师研究要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入手,研究数学教学中的现象与规律。本书各章节重点阐述“如何开展研究”,“如何形成研究成果”,在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的前提下,侧重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过程的规范性。
  • 中学生美文: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中学生美文: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本书收录了作家李雪峰的作品,分为每一棵草都是花朵、爱是一生的功课、生命的光芒、禅悟是一枝花、你自己就是圣者、把自己淬磨成钻石等八辑。
  • 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精选了余显斌的数十篇作品,这些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精美、想象奇特,精 彩纷呈。中小学学生阅读这样一本文质俱佳的文学作品,对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会大有帮助。《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是“读品悟文学新观赏 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系列中的一册。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河流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河流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河流的内容。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母亲,任何一个伟大的古老文明都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介绍了世界上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的 20条河流,以及生活在其沿岸居民的生活形态。是一本以点及面介绍人文知识的好书。
热门推荐
  • 天雨神泪

    天雨神泪

    明白人看个糊涂,糊涂人看个明白。借鬼神之语,写昨日之书。虽无连珠妙语,却有肺腑之言。看个热闹图一乐,看个透彻您别说。
  • 惊月变

    惊月变

    悠悠仙界,前世纵狂天临仙,为道封魔,为爱释魔。后世初心不变,傲骨少年,重走仙途,斩妖为道,苦寻挚爱。谱写一章,惊月变。
  • 【紫戒情缘】﹕王的宠妃

    【紫戒情缘】﹕王的宠妃

    一枚充满神秘力量的紫玉花戒将她带入到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异时空,遇上一个令她心动不已的男子,为何他总是对她若即若离,如同雾里看花,当他毫无留恋将她送与异国君王时,她的心刹那间支离破碎.原本无意与人争斗的她,却一次次被卷入莫名事端,无心辩解的她顶着莫须有的罪名被那个长相绝美,脾气暴躁的异国君王打入冷宫,每每她身处危险境地之时,是何种莫名的力量保护着她安然无恙,再见面时,在她眼中,他已是陌生人.还有,她的身世是怎么回事,莫非,她不是人类...这,这一切未免也太玄疑了吧……
  • 奇梦之旅

    奇梦之旅

    宅男张圣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已穿越到了异界一个七八岁小男孩的身上,并且,张圣还从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记忆中得知,这儿竟拥有着类似于动漫海贼王中恶魔果实的所谓梦之果,吃了后可使人拥有奇异的能力。而且,梦之果的服用者并不惧怕海水,却被地球上另一种产物所克制,那就是玻璃。在巧合下服用了梦之国的张圣正琢磨着如何才能在异地闯出一番名堂来,就在其偶然间参加一场拍卖会时,其竟然发现被出售的物品竟是其在地球上的熟人。原来,两地之间竟新出现了数道巨大的空间裂缝。且看张圣在异地如何度过危机,最后又会遇到怎样的境遇呢?
  • 重生之英雄大乱斗

    重生之英雄大乱斗

    阿卡丽的十字镰在旋转,锐雯的符文之刃在重铸。劫的无形之刃最为致命。无极剑圣将为你指路
  • 青城2旧念

    青城2旧念

    “颜诺,我愿意用我全部的生命换回你的善良。”“颜叙,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难过?你说话啊,颜叙。”
  • 郁达夫自选集

    郁达夫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采石矶》、《离散之前》、《烟影》、《迟桂花》、《过去》、《在寒风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微雪的早晨》、《海上通信》、《一个人在途上》、《病闲日记》、《钓台的春昼》等文学作品。
  • 轮回乱

    轮回乱

    弹一曲浮生轮回,唱一首末世战歌;望一世恩怨情仇,述一段侠骨柔肠。轮回道体,一个本不可能现于世间的体质,混沌一族,一个突然出现的种族,这一切看似合理,却又是那么矛盾。一个少年,踏上了属于他的剧本,在宿命的安排下,探寻着一切的真相,揭开了这万古一局。轮回之名,不可辱!以吾之名,赐汝往生。图腾小说交流QQ群:610462627
  • 倾城言灵师:魔王的杀手妻

    倾城言灵师:魔王的杀手妻

    她是21世纪言灵族的家主,却被自己最信任的属下和未婚夫杀害,魂穿到异世,她是一个在青楼做卧底的杀手,不懂七情六欲,只知道挥刀,抽刀,知道他的到来让她那没有丝毫波澜的心狠狠的颤动了,他最终感动了她,众人本以为她们会一直这样在一起,没想到,有一天他突然对她说,“呵呵,你以为你能成为我的妻子,别想了,你只是一个青楼女子,以为能够配得上我,众然实力高强,也掩盖不了的事实。”他伤了她的心,却又把她囚禁起来,让她看着他与别的女子夜夜笙歌,她终于忍不住离去,再次归来,又是怎样一幅场景?
  • 诺亚——第二世界

    诺亚——第二世界

    亡灵法师谱写死亡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