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小百科)邱祖拣豆磨性
邱处机自幼好学,满腹经纶。年轻时,入朝修书选文,参与政事。后因不合世俗,退避乡里,遁入道门,道号长春,终年四处云游,化缘讨斋。他游至虢镇东混元老祖坐化的混元洞时,见庙宇林立,地势壮观,就往下来,修身磨性,人们称他为邱祖。
传说邱长春磨性异常奇特。每日早起,他穿着道袍,脚踏木靴,拎着一斗豌豆,一步一步爬到山顶的三庭殿,将豌豆从山上倒下去。然后,他面朝三庭殿门,背向太白山,整装舒袖,稽首作揖,口中念念有词。礼拜一毕,手提空斗,欣然下山,一步一步在杂草蓬、小树丛、枣刺窝、石子堆里,拣拾抛洒的豌豆。直到夕阳西下,才将豌豆粒如数拣回斗里。他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六)北京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由张道陵第三十八代孙张留孙筹资兴建,最终是其弟子吴全节主持完成的。当时是在元朝,所以在北京来说是比较古老的。
东岳庙分为三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中路为正院,主要建筑有戟门、岱宗宝殿、育德殿等。岱宗宝殿原供奉东岳大帝及侍臣像,其左右耳房还设有三茅真君祠堂,吴全节祠堂、山府君祠堂和崇里丈人祠堂等。东路主体建筑有娘娘殿、伏魔大帝殿等。西路的主体建筑有东岳宝殿、玉皇殿、药王殿等。
东岳庙占地近百亩,是华北地区正一道的最大道观,这里由于地处京畿,所以比较热闹,尤其是每年的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生日这天,这里都会举行庙会,届时游人如织,人山人海。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这里的碑群了,据说东岳庙曾经拥有140多座石碑,是元明清三代的积累,北京从元代就一直是首都,所以石碑成群就不足为奇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张天师神道碑》了,据说书法爱好者都拿它的碑帖做临摹。
(知识小百科:正一道:道教流派之一。前身为东汉张陵所创五斗米道及天师道,因为张陵便被尊为“正一天师”。南北朝以后,道教符箓派分别形成三大中心:传天师法箓之龙虎宗,传灵宝法箓之阁皂宗及传上清法箓之茅山宗。三山法箓虽不一致,然皆以符箓为特征,随道教发展,逐渐融合。金元之际,北方兴起全真教,以修炼内丹为特色,几有取代各派之势。符箓三宗更感有联合以壮大力量之需要,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从此三宗正式归一,正一教诞生。正一教以符箓斋蘸为特色,在民间多从事降神、驱鬼、祈福禳灾等活动。正一道士多有家室,不住宫观)
(七)天津天后宫
天后宫,俗称娘娘庙。位于大运河和海河的交汇处,在天津市古文化街上,是人们的文化娱乐中心。
天后宫是妈祖信仰的一处道观,且是北方唯一的妈祖祖庙。天后又称为天妃,是我国沿海一带普遍信奉的女神,主要保佑人们的出海安全。天津历来是水运的汇集地,且靠近大海,河运和海运的功能都具备,人员往来频繁,人们建立这处娘娘庙,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泰定三年(1362),明代和清代又多次进行整修,现在天后宫依然焕发着她无穷的魅力。
天津天后宫由东至西的主要建筑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正殿、藏经阁和启圣祠,以及分列南北的钟鼓楼、张仙阁和配殿等。
戏楼是一座过街式建筑,是每逢庙会的演戏场所。每到三月二十三日娘娘生日这天,楼上大戏上演、锣鼓喧天,楼下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正殿是天后宫的主要建筑,殿中供奉着神态安详的天后塑像,天后身旁有四位侍女陪侍,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和谐。
除了天后外,人们在天后宫中还寄托了太多的感情,宫中还供奉了观音菩萨、白子娘娘、送子娘娘、耳光娘娘(祈求耳朵灵光)、斑疹娘娘,还有包治百病的王三奶奶等,各式各样,不一而足。
(八)山西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永乐镇,是我国著名的全真道祖庭,和北京白云观、陕西重阳观并称于世。
永乐宫的所在地是吕洞宾的故乡,吕洞宾是八仙之一,生前在道教界就很有名望,所以,永乐宫当初修建时的规格是比较高的。
唐代时,这里便有了专门祭祀吕祖的祠堂,元朝开始大规模修建,此后不断整修,至近代,永乐宫成为闻名遐迩的吕祖圣殿,除了历史悠久之外,他正式的建制是在全真道大兴的元朝,元朝统治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创造了一所世所罕见的人间仙境,尤其是这里留存下来的壁画最为世人称道。
永乐宫壁画规模宏大,艺术性很高,其中位于三清殿的壁画是最为精美的。画中共有神像286个,每位高达两米,环绕于四周墙壁,不仅气势恢宏,而且绘制精细。画中人物姿态各异,表情自然,是元代壁画的杰作。
纯阳殿的壁画名为《纯阳帝君游仙显化图》,描绘吕洞宾一生的轨迹,也是元朝的作品。此外,在重阳殿中还有刻画王重阳人生经历的壁画,在龙虎殿中还有大力神形象等等。
永乐宫是一处比较规整的道教宫观,形制和别处差不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新中国要修建三门峡水电站将永乐宫全面搬迁到了现在的龙泉村。
(知识小百科:永乐宫壁画的防护措施:永乐宫壁画画在泥壁的“灰泥”上,“灰泥”部分厚度大概有7—8毫米。就整个建筑看,壁画部分最里层是土坯,土坯之外涂着麦杆泥,然后再抹上由粘土、沙、棉花浆混合而成的“棉花沙”,最后再用混有胶水的颜料在棉花沙上画壁画。为了安装壁画,当时的人们又动了许多脑筋。他们在内侧涂上2厘米厚的泥并贴上布,然后再把它贴在松木板上。松木板不是直接与墙壁相连,而是留有空间。这个空间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所以历经千百年的沧桑,永乐宫壁画已然焕发着迷人的光彩。)
(九)山西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解州镇,是祭祠关羽的一座宫阙式庙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重建于宋大中祥府年间(公元1008~1016),后经多次增建、重修,形成今日规模。
解州关帝庙由结义园、前朝、后宫三部分组成。结义园仿刘、关、张当年“桃园三结义”而建,园内有结义坊、君子亭、莲花池等。前朝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分立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寺等系列建筑;前院多为朝殿,是祭祀关公的主要场所。后宫以“气肃千秋”木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印楼两侧而立。前后两院自成格局,主次分明,层次清楚,是我国传统的宫殿式庙宇建筑群。而庙中建筑的名称,如“正义参天”、“精忠贯日”、“万代瞻仰”、“威震华夏”、“义勇”、“忠武”、“飨圣”、“崇圣”等,无不显示出后人对关公的尊崇和敬慕。
解州是关公故里,解州关帝庙是目前国内外为数众多的关帝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素有“武庙之冠”的美誉。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十)河南中岳庙
中岳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三公里的嵩山东麓的黄盖峰下。庙东是牧子岗,庙西望朝岭,庙南为玉案岭。中岳庙背靠太室山,峰峦耸峙,高出云表.登高远眺,四周山峦起伏,山下绿树烟村,岚光霞彩,尽收眼底.俯瞰整个岳庙,翠柏掩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中岳庙是中国道教在中原地区活动最早基地;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
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北魏时,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唐代中岳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登嵩山封中岳时,加封中岳神,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明清两朝对中岳庙又多次整修,特别是乾隆时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又设宜道会司,以掌管全县的道教事务。从此,中岳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都与故宫相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十月初一,清高宗(即乾隆)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中岳庙“得宠”于历代帝王,由此可见一斑。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以黄盖亭为终端,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远眺苍翠群山。中轴线两侧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殿宇、楼阁、廊庑等共400余间,气势恢宏。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
(十一)河南太清宫
太清宫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城东5公里,与安徽省交界,这里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旧名厉乡曲仁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于春秋末年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鹿邑县太清宫乡。太清,道家谓天道,亦谓天空,传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宫观。
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初为老子庙,建于东汉桓帝廷熹八年(公元165),后改为老子祠。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公元725),玄宗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至今。太清宫前后两宫相距一里,中间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静河,取老子“清静无为”之意,河上有会仙桥,将前后两宫联为一体。两宫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极盛一时。“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至今仍存。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一根,人称“赶山鞭”,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自宋朝“靖康之乱”之后,太清宫屡遭破坏,后又数度重修。金元时重修。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35),韩林儿在亳州称帝,下令拆太清宫之材,运亳州盖宫殿。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再次修缮太清宫。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由道圣等人募资重修,七年始成。近代又毁于战乱,现仅存前宫太极殿、后宫三圣母殿、娃娃殿及唐碑一通、宋碑两通、金碑一通、元碑三通、清碑一通。
(十二)河南嘉应观
嘉应观位于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境内,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是河南省保存较好而建筑优良的一处道观。
嘉应观是一座水神庙,所以人们祈求的是控制泛滥的黄河洪水,嘉应观也因此受到中央王权的重视。嘉应观占地面积21750平方米,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御碑亭、前殿、大殿、禹王殿及钟楼、鼓楼等。
御碑亭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下檐为六角形,上檐为圆形,很有特点。庭内树立着雍正皇帝书写的铜碑,为嘉应观“重宝”。雍正帝也曾亲临嘉应观,并亲自动手搬运石料。
嘉应观的主殿是中大殿,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回廊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中供奉四大王,两边站立八大金刚,大王殿两厢为东大殿和西大殿,供奉传说中的十大龙王,而其中的主神是四大王中的谢大王,他名叫谢绪,南宋人,后来被尊为黄河水神。
在嘉应观也有禹王阁,是祭奠治水英雄大禹的了。河南是黄河泛滥的重灾区,所以水神庙有许多,比如著名的济源济渎庙,便是在黄河改道之前,供奉济水神的庙宇。
(十三)山东岱庙
岱庙是中国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它是中国最著名的纪念大山的庙宇,是除北京故宫、曲阜孔庙之外,规格最高的殿宇,而其在古代的作用是历朝历代统治者举行封禅大典、祭祀泰山神的地方,下面仅就其最著名的景点做一简单介绍。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境内,主殿名为天贶(kuàng)殿,规模巨大,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今制乃前清遗留。它是一座重檐庑殿顶式建筑,整座大殿建在一座高二点六米的台基上,大殿高二十二点三米,面宽九间,进深四间,四周围有精美石栏,殿顶金碧辉煌。殿中供奉泰山神彩像,殿壁四周施以彩画,进入殿中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
天贶殿后面是寝宫,是淑明皇后的居所,左右各有泰山神其余嫔妃的寝宫。
岱庙的著名文物有很多,如秦二世的泰山刻石、“泰山三宝”(明朝的葫芦瓶、清朝沉香木狮、乾隆玉圭)、铜亭、铁塔等。
岱庙是我国古时候君主统治者宣扬王权的场所,从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帝王们就开始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活动,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石碑,成为又一处碑林。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位于泰山脚下的岱庙是一处娱乐休闲的好场所,每遇东岳大帝生日,这里便热闹起来,届时商贾林立,游人如织。
(十四)泰山碧霞元君祠
碧霞元君祠位于泰山之巅,是规模宏大的高山建筑,历来是人们朝圣的重要场所。祠堂内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就是人们常说到的“泰山娘娘”,因为是女性,所以寄托了人们良好的愿望,人们到碧霞元君祠也都是来祈求幸福的,这“和观音送子”有很强的相似性。据说还比较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