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单鼓腰铃
1、单鼓腰铃—祭祀性舞蹈
单鼓腰铃,是艺人们口头的称呼,也叫做“打单鼓子”或“耍腰铃”。它是一种腰缠许多小铃,手持“单鼓”(或“抓鼓”)而舞的祭祀性舞蹈。“抓鼓”以牛皮包面,用皮条将皮面勒紧,系于鼓背面中央的一个铁环上。舞时抓住铁环,既可敲击,亦可旋转。
2、“腰铃”的外形特点
“腰铃”为铜铸喇叭形,长约二三寸,连成一串系于腰后,互相撞击发出悦耳的呼声。
3、“单鼓”多种多样的动作特点
“单鼓”与汉族巫人进香祭献时所用的鼓相同。单鼓动作可分为胸前鼓、肩前鼓、腹前鼓、背鼓、护背鼓、托鼓和护头鼓,耍鼓时又有耍鼓尾、片鼓、翻腕片鼓、耍鼓、抖鼓、托叶、挂鼓、扬鼓、缠头鼓、背鼓几种技巧。单鼓动作的特点,左手举鼓、右手持鞭,双脚走类似秧歌步中的“太平步”、“十字步”,也有鼓击碎点、双脚“蹉步”、“骑马蹲裆式”绕场一周的。此外,“大踢腿”、“大撇腿”、“飞脚”、“蹦子”也是耍单鼓时常见的动作。
4、“腰铃”的表演舞法
腰铃的舞法有转摆腰铃、旋飞腰铃和跪步腰铃等。
第二节鼓腰铃舞
鼓腰铃舞,左手持抓鼓(或单鼓)、右手持鼓鞭。抓鼓动作为进三步退三步,边走边击称作“老三点”、“老五点”的鼓点。另一特点是腰部动作很大,前后左右均可扭动,使系在身上的腰铃铮铮作响。舞至高潮时有“张飞骗马”、“苏秦背剑”、“就地十滚”等前翻后滚的动作。鼓声铃声交织成一种绝妙的音响,使观者为之精神大振。舞蹈场面分为“走圆场”、“穿十字”、“别仗子”、“八字环”、“四边斗”、“龙摆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