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林酌酒图》是陈洪绶人物画中的代表作。此图描绘一个隐居的高士摘完菊花之后,在蕉林独自饮酒的情景。图中,主人正在举杯欲饮,一个童子兜着满满一衣襟的落花,正向一个盛落花的盘子里倒去,另一书童正高捧着酒壶款款而行,这情景描绘的不正是孤傲的文人雅士们所向往的“和露摘黄花,煮酒烧红叶”的隐逸生活吗!
第三节 音乐与酒
传统的儒家礼教中音乐的作用众所周知,在许多“礼”的实践场所当然也少不了酒,于是音乐与酒便丝丝缕缕的关联在一起了。
一、先秦时期的音乐与酒
传为孔子所编定的《诗经》一书中有12首风、雅歌曲经常被士大夫用于“乡饮酒礼”,它们是《鹿鸣》、《四壮》、《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睢》、《葛草》、《卷耳》、《鹊巢》、《采蘩》、《采苹》,被称为《风雅十二诗谱》。这套诗乐用律吕谱记写,是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的进士赵彦肃所传唐开元(713年—741年)年间一般仪式所用之歌曲。《风雅十二诗谱》中,有些歌直接描写了酒,例如《鹿鸣》的第二、第三段,再如《鱼丽》。
战国时期,酒在音乐中也有反映。例如楚辞《九歌》之一《东皇太一》中的:“瑶席兮玉啡,主持把兮穗芳。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屈原的《招魂》一诗,也有一些关于酒的诗句,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美人既醉,朱颜院些,”“娱酒不废,沈日夜些”。
二、乐府歌辞的音乐与酒
乐府,原本是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歌谣与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所创作所演唱的诗歌统称之为“乐府”。汉乐府有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歌,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刚健清新的特色。
其曲名有些就与酒有关,如《将进酒》、《置酒》。《将进酒》是乐府鼓吹曲(饶歌的名称)的一部,歌词专写宴饮赋诗之事,后用于激励士气,宴享功臣。《置酒》是相和歌大曲的一支曲子,也与饮酒享乐有关。宋编《乐府诗集》100卷,分为12类,其二即为“燕射歌辞”,用于飨宴。至于直接描写酒的乐府诗,也有不少,例如属相和歌瑟调曲的《陇西行》中的“请客兆堂上,坐客毡瞿艇。清白各异槽,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跪拜,然后持一杯。”描写了主人殷切待客的情景。
三国时期,曹操的诗全部是乐府歌辞。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其《短歌行》开头两解即与酒有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末晋初,阮籍创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琴曲,名曰《酒狂》。
南北朝民歌中,写酒的也有不少,例如清商乐《读曲歌》。“读曲”亦作“独曲”,即徒歌,歌唱时不用乐器伴奏。歌中有这样的词句:“思难忍,络啻语酒壶,倒写侬顿尽。”
三、隋唐以降的音乐与酒
隋唐时期,为歌唱写作的诗人很多。李白、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李益等诗人的不少诗,都曾被人们传唱,其中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李商隐的《杨柳枝》:“暂凭搏酒胜元悔,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又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唐代曾广为传唱。此曲原是一首琴歌,因琴歌将王维的诗重复了3次,故取名为《阳关三叠》。这首琴歌在流传过程中,渐渐脱离歌词成为一首古琴独奏曲。
宋代的歌曲,主要是词。作为歌词的宋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宋·张炎《词源》)宋词的词牌,也就是乐曲,与酒有关者甚多,例如:醉太平(醉思凡)、酒蓬莱、醉中真(即浣溪沙)、频载酒、醉厌厌(即南歌子)、醉梦迷(即采桑子)、醉花春(即谒金门,又名不怕醉、东风吹酒面)、醉泉子、倾杯乐、醉桃源(即阮郎归)、醉偎香(即朝中措)、醉梅花(即鷓鸪天)、醉落魄(即一制珠,又名醉落拓)、题醉袖(即踏莎行)、醉琼枝(即定风波)、酹江月(即念奴娇)、貂裘换酒(即贺新郎)。
宋词中,反映或描写酒的作品不少。例如苏轼《念奴娇》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水调歌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
元代的歌曲——散曲,曲牌甚多,其名称与酒有关者,有10多种;元代的戏曲——杂剧与南戏,皆有乐谱传世,其名称与酒有关系的,杂剧有醉中天、梅花酒、酒旗儿、沉醉东风、醉春风、沽美酒、醉娘子、醉扶归、醉花阴、醉中天、醉太平;南戏有醉娘子、醉罗歌、沉醉东风、醉翁子、醉太平、醉扶归、醉中归、劝劝酒、(北)沽美酒带太平令、醉侥侥。
无论杂剧或南戏,还是散曲,以酒入词进行歌唱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张可久的小令《朝天子·湖上》:
鹦杯,玉醅,梦冷芦花被。凤清月白总相宜,乐在其中矣。
寿过颜回,饱似伯夷,闲如越范蠢。问谁、是非?且向西湖醉。
明代和清代的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歌与小曲。有的歌名中就有酒,例如《挂枝儿》中的《骂杜康》、《醉归队》、《家家扶得》、《酒风》;《白雪遗音》中的《这杯酒》、《酒》、《上阳美酒》、《醉归》、《未曾斟酒》等等。有的内容中唱了酒,例如吴畹卿传谱的《山门六喜》,唱的就是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故事。
明、清的戏曲音乐,与酒有关的也不少,例如传奇《郎嘟梦》有一出名字就叫《三醉》;明、清杂剧至今存有乐谱者,只有四个全折,其中一折就是《吟风阁》一剧的《罢宴》。在昆曲《小宴》、京剧《武松打虎》等,酒都是角色歌唱的重要内容。
四、中国古代音乐与酒的关系综述
(一)酒为低吟高唱的由头。例如曹操的《短歌行》,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歌声,通过酒抒发了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二)以音乐写饮酒之人的精神状态,抒发饮酒之人的思想感情。例如古琴曲《酒狂》。魏之末年,司马氏专权,士大夫言行稍有不慎,往往就招致杀身之祸。阮籍放纵于饮酒,一方面避免了司马氏的猜忌,一方面也使司马氏胁迫、利用他的企图归于无效。《酒狂》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他似乎颓废实际愤慨的情感。
(三)以酒为歌唱的重要内容。例如明代民歌《骂杜康》、《酒风》,清代民歌《这杯洒》、《上阳美酒》另外,前面说过,不少词牌、曲牌之名称,或含有酒,或酒有关。它们最初都是一首词或一支曲子的名称,其词或曲子被广为传唱之后,时人纷纷摹仿,于是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音乐格式,包括唱词的格律,其名称也就成为该曲牌或词牌的名称,例如《倾杯乐》。
(三)音乐与酒皆是古代“礼”的重要内容。《礼记·乐记》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国君宴请臣僚宾客,在古代也是一种礼仪(燕礼),在这种场合,自然要奏乐,例如周代的《小雅·鹿鸣》、清代的《清乐》,等等。礼乐互用,酒乐相配,在明君臣之礼的同时,激发群臣宾客的忠贞。不过在民间,酒宴几乎没有什么礼仪作用,因而音乐与酒的关系,只是佐酒助兴罢了。
(五)以音乐推销酒。南宋“赌军酒库”用音乐、杂剧推销新酒的情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音乐与酒,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美酒飘香歌绕粱。芬芳的美酒,美妙的旋律,丰富着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 戏曲与酒
在戏曲舞台上,最常见的器皿不是饭碗、菜盘,而是酒壶、酒杯。请客吃饭,不说请用饭,而是说“酒宴摆下”。不管多么隆重盛大的场面,例如《鸿门宴》、《群臣宴》、《功臣宴》等剧,在舞台上表示丰盛笼席的道具,也只有几个酒壶和酒杯。
一、酒是戏曲文学的常用素材
有许多戏,是以酒或醉酒构成全剧的主要情节的。例如《水浒》戏中的许多故事,像《醉打山门》,是说鲁达在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智深,因素性嗜酒,每欲破戒。一日,下山闲游,见一人担酒,即上前沽饮,酒贩告以长老有令,禁寺僧饮酒。智深不昕,狂饮大醉,回寺大闹。长老遂荐往东京大相国寺。《黄泥岗》《生辰纲》是说晃盖、吴用等在黄泥岗智劫“生辰纲”(梁世杰送给岳父蔡京的寿礼),用的计策就是用药酒将押送官兵麻醉,然后劫取。《武松打虎》是说武松在景阳岗下店中沽饮,乘醉过岗,遇见猛虎,奋勇将虎打死。《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是说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以醉酒构成戏的主要内容的剧目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有:《贵妃醉酒》,是说杨贵妃备受唐明皇宠爱,曾约共饮于百花亭。明皇爽约,杨贵妃久候不至,问高力士,始知明皇已宿西宫梅妃处,心生怨窟,引酒独酌,自遣愁烦。《太白醉写》是说唐玄宗时,渤海国进奉蛮表,朝臣均瞠目不识。贺知章荐李白,李果识蛮文。玄宗授李为翰林院学士,命其复表。李白曾受杨国忠、高力士迫害,遂乘醉请命令杨国忠溶墨,高力士脱靴。玄宗准奏,李挥笔成表,渤海国慑服。《醉县令》是说三国时庞统投刘备,不被重用,只委任县令,整日醉酒,不理民政,后刘备派人视察,1天之内将3个月积案全部审清,刘备始服其才,委以重任。
有些戏虽然不是以饮酒、醉酒作为贯穿全剧的主要情节,但却是剧中某一片断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细节,用这一细节塑造或深化人物性格,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或是用以作为强化戏剧冲突,解决戏剧矛盾,推进戏剧情节发展的一种催化剂,或是渲染戏剧氛围的一种有力的表现手段。这样的戏非常多。《群英会》通过周瑜与蒋干两个人的佯醉,表现了周瑜的智慧谋略和蒋干的自作聪明,上当而不自知。《青梅煮酒论英雄》,通过曹操与刘备饮酒交谈,刻画了两位性格迥异,但又同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当世英雄”。《西厢记》中,崔老夫人悔婚后,还逼令莺莺以“兄妹”的名义给张生敬酒,而张生听说悔婚,又惊又怒,在忿怨失望的心情下被迫饮下莺莺递奉的这杯“苦酒”;这一敬酒的细节,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封建社会爱情悲剧的时代内蕴。《白蛇传》中,许仙听信法海的怂恿,强劝白素贞在端午节饮下雄黄酒,致使白素贞酒醉现出自身原形,将许仙吓死,引发了《白蛇传》后半部一系列的激烈斗争和悲剧。《盗银壶》和《九龙杯》中的壶和杯,都是珍贵的酒器,通过盗壶、盗杯及壶、杯的失而复得,引发了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与群匪喝酒的场面,实际是杨子荣显示自己的“土匪”身份,取信于座山雕的一种手段,又寓意双关地表达自己消灭群匪的决心和信念。
饮酒过量,就会迷失本性,失去理智,有的胡言乱语,有的胡做非为,喝得太多就昏睡不醒,任凭别人摆布。所以用“灌醉”作为手段,把对方灌得昏迷不醒,然后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就成为戏曲中常见的情节。如《连环套》中,朱光祖将麻醉药投入窦尔敦的酒壶里,乘窦尔敦昏睡,盗去他的双钩。《四进士》中,宋士杰乘两个差役酒醉,偷看他们为田伦送给顾读贿赂的书信,从而揭发了一桩两个官僚行贿受贿制造冤案的丑剧。而用灌醉对方作为手段,达到自己复仇或除奸锄暴的,戏曲中也随处可见。如《金针刺梁冀》《渔家乐》中,渔家女邬飞霞将东汉末年独霸朝政的大将军梁冀用酒灌醉,用金针刺死。刻画了一位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渔家女郎。
还有一些戏,如《搜孤救孤》,为救赵氏孤儿,程婴舍子,公孙杵舍命,程婴在法场上用酒生祭公孙杵和自己的儿子,这一奠酒细节揭示出两位义士为救忠臣孤儿所做的巨大牺牲,也抒发了程婴内心的极度悲痛。《霸王别姬》在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全军覆没的前夕,虞姬劝酒献舞,这一场的歌舞惰酒,表达了项羽与虞姬在生离死别的依恋与悲痛。
古典戏曲中也有以专门批判酒、色、财、气的危害作为主题撰写的剧目,最有名的是李逢时编演的《四大痴》传奇,以酒的危害为主题的戏名为《酒懂》。
二、戏曲中有关酒的表演程式
为了表现醉酒的形象和神态,戏曲演员创造了许多生动逼真的表演程式。最常用的是形容酒醉时步履踉跄的“醉步”。醉步分为男女两式。男式醉步的表演方法是:双臂微蜷,手松握拳,两腿稍蹲,大八字步。起步时,左脚向右脚前棚步,落地后,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左腿稍拖起,身体稍向右倾,顺势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仍成大八字步。随即右脚向左脚前方阔步,姿态同前。两脚交换不停前行。走醉步时,须两眼微锡无神,身上松弛,摆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