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300000018

第18章 犯罪主体要件(2)

三、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刑事责任能力与行为人对行为的辨认和控制关系密切,而影响行为人对行为辨认和控制,包括人的年龄情况、精神状况和重要的生理功能状况等因素。刑法关于这些因素及其意义的规定,形成犯罪主体要件的具体内容。

(一)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犯罪是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者在其主观意志和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而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决定于行为人智力和社会知识的发展程度,因而它必然受到行为人年龄的制约。年龄幼小的儿童还不能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和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意义,也不具有适应刑罚的能力,若对他们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犯罪追究,是不符合我国刑法的性质和刑罚目的的。只有达到一定年龄,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够适应刑罚的惩罚和教育的人,才能够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危害行为依法负刑事责任。刑事立法根据人的年龄因素与责任能力的这种关系,确立了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可以说,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自然人具备责任能力而可以作为犯罪主体的前提条件。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就是从年龄上划定一个负刑事责任的范围。我国刑法中关于责任年龄的规定,主要解决不同年龄人刑事责任的有无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成年的犯罪人从宽处罚的内容。司法实践中处理案件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可见,研究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对于从理论上认识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的关系,把握犯罪主体要件的本质,以及司法实践中正确定罪处罚,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刑法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以及各类犯罪的情况等实际出发,在《刑法》第17条中对责任年龄作了较为集中的规定,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一般地说,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因而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概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应当注意,对于因不满14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应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也可视需要对接近14周岁,如12至13周岁的人由政府收容教养。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也称相对无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为的能力,即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此一年龄阶段的人如果实施的是上面八种犯罪以外的危害行为,并不负刑事责任,不符合犯罪主体要件。同样,对因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未成年人,应依法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第1款的明文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由于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知识,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增长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一般已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因而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原则上可以构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所作的上述规定,解决的是认定犯罪方面的问题。考虑到未成年人由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既有容易被影响、被引诱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面,又有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的一面,因此从我国适用刑罚的根本目的出发并针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的特点,我国刑法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还有以下两条重要而特殊的处理原则:

1.从宽处理的原则。即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就是说,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是一个法定的必须从宽处罚的情节。至少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减轻的幅度,则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确定。

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里所说的“不适用死刑”是指不允许判处死刑,不仅仅是说“不执行死刑”,也不是说等满18周岁再判决、执行死刑,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

根据司法实践情况,切实贯彻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正确处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案件,还应当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首先,刑事责任年龄应当是指实足年龄即周岁,这一点我国《刑法典》第17条已明确作了规定。其次,周岁应当怎样计算?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可以明确:(1)周岁应当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2)1周岁以12个月计。每满12个月即为满1周岁。(3)每满12个月即满1周岁应以日计算,而且是过了几周岁生日,从第2天起,才认为已满几周岁。例如,行为人于1985年12月1日出生,至1999年12月2日为已满14周岁,至2001年12月2日为已满16周岁,至2003年12月2日为已满18周岁。因此,对14周岁生日当天实施危害行为的,应视为不满14周岁,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对16周岁生日当天实施危害行为的,只能令其对法定的8种犯罪情形负刑事责任;对18周岁生日当天犯罪的,应视为不满18周岁。对其适用“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

第二,刑事法定年龄计算的基准。即法定年龄是以实施行为时为基准进行计算还是以结果发生时为基准进行计算?在行为与结果发生在同一天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但在行为与结果不发生同一天的情况下,则直接影响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例如,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不满14周岁、但结果发生时已满14周岁;或者在实施行为时不满16周岁、但结果发生时已满16周岁。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与结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与人民利益,应以结果发生的时间为基准进行计算,从而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犯罪是行为,辨认控制能力是辨认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辨认控制能力也必须是行为时的辨认控制能力,行为与结果虽然密切联系,但二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不是一个包含关系,行为不包含结果,结果也不包含行为。因此,刑事法定年龄应以行为时为基准进行计算。但是,如果行为人在发生结果时具有防止结果发生的义务,则应根据不作为犯罪的时间进行计算。例如,行为人在不满14周岁的时候安放了定时炸弹,而发生爆炸时,行为人已满14周岁。如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就应认为,行为人已满14周岁后,对自己在不满14周岁时所安放的炸弹,具有撤除的义务,或者说有义务防止自己的先前行为造成结果。

当然,达到法定年龄的人,对自己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时的行为有无防止结果发生的义务,还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关于跨年龄段的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1)行为人已满16周岁后实施了某种犯罪,并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也实施过相同的行为,是否应一并追究刑事责任?对此应当作具体分析。如果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所实施的是《刑法典》第17条第2款规定的特定严重犯罪,则应一并追究刑事责任;否则,就只能追究已满16周岁以后犯罪的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所实施的行为,如果与已满16周岁后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密切联系,则说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大,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2)行为人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实施了《刑法典》第17条第2款规定的特定严重犯罪,并在未满14周岁时也实施过相同行为,对此不能一并追究刑事责任,而只能追究已满14周岁后实施的特定严重犯罪的刑事责任。同样,如果未满14周岁时实施的行为与已满14周岁后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密切联系,则表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严重,量刑时应予以考虑。

(二)精神障碍

达到一定年龄而精神健全的人,由于其知识和智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因而其刑事责任能力即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就开始具备,并以达到成年年龄作为其责任能力完备的标志。但是,人即使达到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如果存在精神障碍尤其是存在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就可能影响其责任能力,而使责任能力减弱甚至不具备,从而使其实施危害行为时的刑事责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了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这是我国现阶段司法实践中解决实施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其他精神障碍人刑事责任的基本依据。

1.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根据这一规定,认定精神障碍者为无责任能力,必须进行医学与心理学判断,即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前者由精神病医学专家鉴定,他们在鉴定时,必须得出是否具有精神病以及精神病程度轻重的结论。后者由司法工作人员进行判断,但他们不能否认精神病医学专家对有无精神病所作出的结论,只能在精神病医学专家的鉴定基础上进一步判断行为是否具有辨认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如果精神病医学专家的鉴定结论是行为人没有患精神病,司法工作人员就必须肯定行为人具有辨认控制能力;如果精神病医学专家的鉴定结论是行为人患有精神病,司法工作人员则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辨认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是坚持了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的统一,才能正确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辨认控制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医学与心理学判断结论,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

2.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依据我国《刑法典》第18条的规定和有关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及司法实践经验,责任能力完备而应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包括以下两类:

一类是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我国《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行为的时候,如果精神正常、具有辨认控制能力,当然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即使实施行为后精神不正常的,也应承担刑事责任。反之,实施行为的时候,如果精神不正常、不具有辨认控制能力,该行为便不成立犯罪,因而不负刑事责任;即使实施行为后精神正常的,也不应承担刑事责任。由此可见,间歇性精神病人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应以其实施行为时是否精神正常、是否具有辨认控制能力为标准,而不是以侦查、起诉、审判时是否精神正常为标准。

3.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又称减轻(部分)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是介于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与完全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中间状态的精神障碍人。我国《刑法典》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因为,第一,精神病的种类很多,不可认为精神病人都没有辨认控制能力,因此,虽然患有精神病,但如果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就表明还具有一定的自由意志,在其行为成立犯罪的情况下,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表明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还具有一定的辨认控制能力,只是由于精神病而有所减弱而已。

如果虽然患有精神病,但对其实施的行为具有与正常人相同的辨认控制能力,或者完全不具有辨认控制能力,则不能适用《刑法》第18条第3款的规定。第三,对限制辨认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只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不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如果所实施的犯罪与辨认控制能力减弱具有直接联系,就得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没有联系,则可以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解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释解及实用指南

    本书作者均为参加立法工的专家、学者。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为蓝本,逐一对法条进行了释解。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条文释解;第二部分,立法文件;第三部分,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 人生提醒:法制篇

    人生提醒:法制篇

    日常生活中存在最多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如购买房屋发生买卖的法律关系,出租房屋发生租赁的法律关系,向银行贷款发生贷款法律关系等。法律关系是由一些事件和行为所引起的,在法律上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除的客观情况,被称为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的法律事实的“事件”(如:自然灾害、国家风险等)和根据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而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事实,即“行为”。行为则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 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

    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所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所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以及与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内容进行宣讲和普及。
  • 商贸法律实务

    商贸法律实务

    《商贸法律实务》是为解决高职院校商贸、财经类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而编纂的一本新型项目化教材。其着重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思想。全书分为法律基础知识、市场行为法、市场主体法、公平竞争法、工业产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商贸争议解决法七大模块。我们期冀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运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解决方案,并能将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去。
  • 农民经商理财法律案例精讲

    农民经商理财法律案例精讲

    本书主要立足于农民如何依法从事经营活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及链接最新法律,介绍相关法律知识,让农民群众从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法律案例中学懂法、会用法。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设立、经营纠纷案例,介绍农民开办公司可能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第二部分是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设立、经营纠纷案例,针对个体工商户及合伙企业设立及经营会遇到与公司不同的法律问题;第三部分是经商税费纠纷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绍农民如何避免经商理财过程中的税费纠纷;第四部分是合同纠纷案例,该部分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让农民学会如何签订、履行合同;第五部分是防范投资风险案例,目的是教农民学会防范投资风险。
热门推荐
  • 黑城血罟

    黑城血罟

    生化武器在黑城爆发,产生了以人类为食并且充满情感的新物种:血罟。他们强大狡猾,但是同为血罟的白晨却在为人类和血罟和平相处努力,但在一系列的血腥,痛苦之下,发现是自己错了,世界也错了······
  • 阴阳眼道士的养成

    阴阳眼道士的养成

    一场车祸让他差点命丧黄泉,本以为可以度过剩下的余生,却没想到会让他开启了阴阳眼。祖上的绝学被他熟读,阴阳眼的用法被他熟知,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道士。在抓鬼的途中偶遇了同职业的伙伴,相互依赖,相互理解,同吃同睡,同甘共苦,他们一并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 相识相遇亦相逢

    相识相遇亦相逢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月老,而月老的职责就是帮他们找到各自的另一半,那么当校草与校花相遇的时候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又会擦出什么火花?敬请期待!
  • 许你一片香草为星海

    许你一片香草为星海

    用素色的衣兜,捧起斑驳的叶影,拼凑成可以回忆的日子。云落遇见他的日子,会有怎样的相遇
  • 浮生若梦

    浮生若梦

    十里长街,纸醉金迷,自从来到这繁华璀璨的北京城,我便不再是我自己。每天穿的像个花枝招展的小妖精,笑看三千卷帘过客。回想那段日子,除了强颜欢笑,我能记得便是这些。我曾在最好的年华,遇上最错的人,一步走错,错入风尘,尝遍人情冷暖,笑看爱恨癫痴。似水年华,浮生若梦,在我想要放弃一切,彻底沉沦在欲望的都市时。有那么一个男人出现在灯火阑珊处,埋葬了我此生最真挚的情事。在凄风楚雨的年代,他捏着我的下巴,赤红着眼带着灼热的恨意:要么成为我的女人,要么成我的妻子,没有别的选择。我说如果有可能,我宁愿从未踏入这里。
  • 人天宝鉴

    人天宝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似相逢好

    不似相逢好

    我以为,他会记得自己的……为什么要哭?在祭奠么?怎么止不住?怎么心好痛?
  • 快穿系统:男神哥哥请填坑

    快穿系统:男神哥哥请填坑

    连续几天几夜打游戏猝死,意外被快穿大神关照绑定了系统,还让她去攻略各色男神?可是男神虽美性子太怪,禁欲、冰山、腹黑、暖男、病娇…通通来袭温沐扶腰而席:投诉!我要投诉!说好的只用攻略男神呢!为什么男神总想和我做一些奇怪的事。·······系统虽蠢,奈何笨萌沐永远跟不上它的套路,只有用手机上QQ才能联系系统?可以,她忍了。必须攻略各色男神?可以,她还是忍了。靠近男神才有wifi,手机弄丢了就凉拌?可以,她脾气很好的,对。拎起系统丢进垃圾桶,您的系统已报废,这里一只单蠢企鹅,是否签收。对,她脾气很好的。『本文1v1』
  • 《腹黑幻师:邪魅四小姐》

    《腹黑幻师:邪魅四小姐》

    爽文【女强+男强】她是22世纪的黑道女王,手下掌管着世界最强情报阁,却被自己最信任的部下背叛迫害致死……她穿越到了华胥大陆右相之女。草包?废材?丑女?谁说的,五系全修是废材?看我不闪瞎你们的眼。待她强势回归,必将谈笑间取人性命。他,大陆第一战神,传言他有洁癖还是断袖。可是却对她上下其手……她怒,丫的谁说他有洁癖的,给我出来我绝对不打死他……希望大家喜欢(*?︶?*)欢迎进群,云巅之上。云晞读者群421691804.验证消息要写你们是在哪个网站看书和书中的任意一个人的名字。
  • 海星与狮子

    海星与狮子

    关于一档“校园娱乐脱口秀”节目《狮星王》。以超红娱乐脱口秀《天天向上》为蓝本,一档“校园娱乐脱口秀”《狮星王》的节目贯穿了全文。节目中的校园外景主持人、17岁的男主角牧野,通过女主角十月结识了一群性格各异的群居人,这群如同生活在“爱情公寓”中的年轻人一同经历了校园里的怪事、笑事、悲事、傻事,展开一段笑泪校园的彪悍人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无论台前幕后,只有真情动人。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阅读全本内容,请到书店购买正版实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