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200000035

第35章 启蒙思想家与实学教育思潮(2)

三、王夫之对教育思想的总结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虽然从事教育实践的时间不长,也没有教育方面的专著,但在其思想和理论体系中,蕴含了教育理论上许多卓越的见解。他对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清理,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终结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

性与习、知与行、动与静、学与思、教与学、师与生等关系,是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王夫之从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出发,对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1.性与习

从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开始,人性问题便成为古代教育家讨论的中心,并由此出发论教育的作用。如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朱熹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王守仁的致良知等,他们的共同点是把人性看成是先天固有而不变的,将教育的作用理解为发展固有的性,或改造先天的性,或恢复本来的性。

王夫之则认为人性不是“一受成型”的,而是后天“日生日成”,从而提出“性与习成”的观点。他说人出生时性并未定型,以后随着生活和学习的变化而变化,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受教、不断完成性的过程,因此教育的作用既不是发瞑也不是变性,而是“继善成性”。可见,他十分重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这一思想虽古人早已有之,但王夫之的创见在于把环境和教育看成是成性的条件,指明人性的善恶不是先天就有,是后天形成的。他克服了前人把性与习割裂开来的片面性,进一步论证了教育在人性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知与行

孔子很重视言行的一致,以后在知行问题上分为两种观点:一是知先行后说,如《中庸》将学习过程总结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在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时强调此为“为学之序”;二是知行合一说,以王守仁的思想最有代表性。

王夫之认为这两种知行观都是片面的,知先行后说是“汲汲于先知以废行”,把学者困疲于知见之中;知行合一说是“销行以归知”,“以知为行”,两者的共同点均为排斥行。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理由是:就知和行而言是各有效用,且相互为用,所以由知而行,由行而知,互相促进,不断深化,能使认识“日进于高明而不穷”;其次在于行是知的基础,认识从行来,依赖于行,“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更为重要的是行乃检验知的标准,“可以得知之效也”,并且知的目的也是为了实践。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揭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对中国传统的教育过程论——由知到行的观点进行了改造,强调行的重要性,并将此运用到教学之中,提出教者应要求学生注重实践,即“教必著行”。

3.动与静

主静作为教学原则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由来已久,先秦的思孟学派倡导存养省察可谓开了主静之端,理学家更是将主静的观点发展到极端。程朱理学提出“主敬”的为学之方,就是要随时做到正其心、诚其意、存养收敛,其实就如同佛门修行一样,静坐的功夫到了,便能除却物欲而显现“天理”。陆王学派更同禅宗一样,提出学以“明其心”,把静坐得道的内心修养,当作为学的根本途径。

王夫之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动而不生于静,并且这个动的过程是无始无终、永不止息的。因此,他反对主敬(即主静)的为学之方,主张一个人的修身关键在于动,“动者,道之枢,德之牖也”,唯有动才能变化日新,才能“继善成性”,唯有顺应动的规律,才能自强不息,才能最终取得成就。

4.学与思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学思结合的思想,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后的教育家也都十分重视学与思的问题,虽然他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王夫之则对学和思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论述:“学则不恃己之聪明,而一唯先觉之是效;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他认为学习必须虚心,才能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思考则不能墨守古人的陈迹,不为古人的思想禁锢自己的头脑,要进行独立思考,唯有把虚心学习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王夫之并指出学和思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为功”。他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更深刻地论述了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

王夫之还以他关于学思结合的见解对“格物,致知”和学、问、思、辨的学习过程进行新的阐述。他说: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所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他明确指出人在“格物”阶段以学、问为主,在“致知”阶段以理性的思辨活动为主,学、问所得的感性知识是思辨所依循的基础,两者关系密切,相互补充。王夫之对“格物,致知”所作的唯物主义的解释,把传统的学思结合和学、问、思、辨的过程从经验领域提高到理论的概括。

5.教与学

作为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王夫之认为教与学是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制约关系,学不能脱离教,教又须以为学之道为依据。基于这一认识,他在论述教学问题时,坚持古代“以学论教”的传统,对前人提倡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和循序渐进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王夫之对因材施教的表述是“因人才之不齐,而教之多术”。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有素质的不同(“质有不齐”),有智愚的差别(“敏钝之差”),有志向的高低(“志量不齐”),还有德行的区别和学问的深浅,教师必须深入了解,“知其心”,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接受能力,做到“各如其量”,顺应不同的气质和特点,做到长善救失。他的结论是“教非一也,理一也,从人者异耳”,即因人而异施教的道理只有一个,但具体教法却是各样,只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

王夫之对循序渐进的表述是“施之有序”。他所说的“序”包括客观的“事理之序”和主观的“为学之序”。他认为教者的“智”在于处理好“为学之序”的主观认识顺序和“事理之序”的客观顺序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前,朱熹曾谈到读书的顺序,王守仁谈到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王夫之则进一步从客观事物之序和认识能力之序来论教学的循序渐进,指明应顺应人的认识规律和客观规律。

王夫之对启发诱导的表述是“因机启发”。他认为教师的“启发亦有时机”,必须等学生“自怀愤恨以不宁”的状态予以启发,必须待学生有“若知若不知之机”予以开导,否则必然是言多益少,或者多言无益。

6.师与生

在师生关系上,王夫之主张“师弟子者以道相交”,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道义的结合,这和“天地君亲师”的传统提法不同。由此,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双方均应对自己严格要求。王夫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恒教事、知自明和正躬行,即教师既要孜孜不倦于教事,又须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他说“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并且“欲明人者先自明”。王夫之对学生的要求是自勉和自得,所谓自勉指严格要求自己,所谓自得指要有“自修之心”。他说:“学者不自勉,而欲教者之俯从,终其身于不知不能而已矣”。他还说:“有自修之心则来学,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强往教之,则虽教无益。”

◆学习重点: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市民阶层的形成,思想和文化领域所出现的实学教育思潮在批判理学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别开生面的教育主张,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本章选取倡导实学教育思想的三位重要人物为代表,其中黄宗羲最特别之处是提出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民主教育思想;颜元一生从事教育,形成了以“实”字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即“实才实德”的教育目标,“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和“主动”、“习行”的教育方法;王夫之虽没有倾注很大的精力在教育上,但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中提出自己“崇实黜虚”的思想观点。学习本章内容,首先要将实学教育思潮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其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教育转化的舆论先兆有什么特征;其次在分别掌握黄宗羲、颜元、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实学教育思潮的基本教育主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相关文献:

1.李国钧:《颜元教育思想简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白莉民:《西学东渐与明清之际教育思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金林祥:《教育家黄宗羲新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上海书店出版业2004年版。

5.李志军:《西学东渐与明清实学》,巴蜀书社2004年版。

6.陈山榜:《颜元评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卓金秀、李新华:《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教育观》,《史学月刊》1995年第5期。

8.张嘉沧:《王廷相教育思想述论》,《河南师大学报》1983年第1期。

9.程方平:《王廷相教育思想散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3期。

10.韦齐发:《黄宗羲教育思想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3期。

11.金林祥:《黄宗羲教育活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89年第4期。

12.金林祥:《试论黄宗羲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教育评论》1989年第6期。

13.陈增辉:《黄宗羲教育思想试评》,《孔子研究》1995年第2期。

14.高时良:《王夫之教学思想的辩证法》,《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第8期。

15.周德昌:《王夫之教育思想论略》,《教育论丛》1988年第3期。

16.陈伙平:《王夫之的人性论和教育观浅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1期。

17.范兆琪:《王夫之的教师观浅探》,《教育评论》1991年第1期。

18.周慧杰:《王夫之教育思想述论》,《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3期。

19.朱汉民:《王夫之“性教一致”的德育观探讨》,《教育评论》1994年第2期。

20.姜国柱:《颜元教育思想述评》,《教育研究》1983年第6期。

21.纪山:《孔子、颜元教育思想比较》,《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22.何朴、张静娴:《颜元论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1期。

23.曙梅:《颜元的教育思想》,《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3期。

24.杨白云:《颜元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区别》,《教育评论》1993年第6期。

25.储朝晖:《颜元对书院理念的变革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2期。

26.高谦民:《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现代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27.王炳照、周慧梅:《关于颜元教育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28.郭丽平、吴洪成:《探寻教育新路的一代教育家——颜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29.方玉芬、余子侠:《论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0.黄明喜:《颜元对宋明理学教育哲学的突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1.袁德润:《颜元教育哲学管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2.高春菊:《颜元教育思想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3.陈淑霞:《颜元教育思想特征浅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4.单玉梅:《颜元人性理论的教育学价值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5.王建军:《人为万物之灵——颜元的教育追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6.陆克俭、熊贤君:《颜元创新教育思想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7.曲铁华、朱永坤:《试论颜元的教育价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8.熊吕茂:《颜元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9.崔童鹿:《走出象牙塔——颜元重“习行”之实学教育思想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40.李伟波:《浅议颜元的书院教育改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祝酒词全集

    祝酒词全集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介绍了不同场合的祝酒词,内容包括:生日祝酒词、婚宴祝酒词、社交祝酒词、庆典祝酒词、职场祝酒词、商务祝酒词、政务祝酒词、节日祝酒词等。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热门推荐
  • 天生爱寂寞的人

    天生爱寂寞的人

    “我并不是天生爱寂寞,却比任何人都懂。”朗宁以为经历了那么多,不会再有爱情,然而……
  • 相公们的无限宠

    相公们的无限宠

    金钱?美男?实力?权利?开什么玩笑!明明主角优先!去去去!抢什么抢?人家猪脚闪亮亮的猪脚光坏一下把你K.O
  • 我颠覆天下却牺牲了你

    我颠覆天下却牺牲了你

    他,到底是要江山还是要美银,哈哈哈哈哈,我怎么知道。。
  • 重生1994之安然

    重生1994之安然

    一场温水煮爱情。肖安然被迫和苛钟逸唧唧歪歪到被迫和他卿卿我我,到最后被迫把傲娇的男主从步步退让到训成忠犬的故事。
  • 易烊千玺:堕入地狱的爱

    易烊千玺:堕入地狱的爱

    如果我离开这段感情,也许就是对我们两个最好的解脱。但如果她死,也是一种解脱。呵,真是讽刺,没想到我今后竟然要做出这种事。千玺,如今,你明白了吗?我对你的感情,不仅仅只是玩玩而已。
  • 鬼医郡王妃

    鬼医郡王妃

    他,手握重兵,万人迷燕郡王燕祁。她是医术高超,阴险腹黑,揽医谷谷主云染,也是云王府嫡女,姐妹设计,继母伪善,祖母不喜。一朝高调回京,惨遭未婚夫退婚,尼玛的当姐还是以前那个任人欺负的云染吗?一一讨回,别嫌疼!喂,那个借了吻的小子,别想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煞孤神

    天煞孤神

    一个小山村的孤儿,一次偶然,拜入仙门,但命运多舛,被丢进了生还率为零的龙渊绝境,仙尘的秘密从此揭开,先是与神秘组织的漫长对抗,再是强大敌人的疯狂追杀,我斩了凡尘!修这仙尘!!
  • 时尚圈:珠光宝妻

    时尚圈:珠光宝妻

    知名设计师之女程瑶,十岁被母亲的竞争对手拐卖到了英国。十年后,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她,化名童洛瑶回国复仇。而当年陷害她的人,已经成为了国内的珠宝女王,坐拥上市公司。童洛瑶千方百计地接近公司继承人墨曦,并成为他的“契约女友”。而此时,公司的一个神秘大客户引起了她的注意,此人长得和她在英国失踪的男朋友一模一样,但对方却身份显赫。故人相逢,是阴谋还是玩笑?豪门厮杀,兵不血刃,时尚圈成神之路一路荆棘一路血,她是否要跪着走完。我从不畏惧下地狱,如果地狱里有你,天堂就在我脚底。
  • 四大名捕之荒山传奇

    四大名捕之荒山传奇

    宋徽宗年间,内忧外患。为抵御北辽威胁,大将军武安国秘奏徽宗效仿汉武帝大兴骑兵,并联络没落的匈奴后裔,暗议将琉璃郡主嫁给匈奴王克单,匈奴王赠汗血马作为聘礼。徽宗密令诸葛神侯护送嫁妆花纲三宝,为此归隐江湖的四大名捕重聚神侯门下,继而引发出一系列跌宕起伏、爱恨缠绵的故事。其间江湖性情中人云集,国仇家恨、兄弟情义、儿女恩怨纷呈:辽宋暗争、金人崛起、匈奴野心、奸相蔡京等势力的阴谋以及神秘荒山族与赵氏朝廷的纠葛;以神侯名捕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之斗智斗勇,经历明枪暗箭、危机四伏后可否求得一时太平?(本人文字小白,唯武侠情怀不能忘,抛砖引玉寻有意者合作,以遂年少之梦。交流群:371637456)
  • 触子异界

    触子异界

    闭上双眼,所见之物究竟是什么?少年冰封的眼眸中,真的只有漆黑一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