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800000007

第7章 民国初期的宁波盐业(1)

第一节 宁波盐业的场产管理

场产管理为盐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具体包括盐业的生产管理、产品管理和产域管理等。但民国元年以前,历代统治者往往多偏重于课税,对场产管理并不重视,致使场产管理废弛。民国以降,北洋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开始实施盐务改革,场产管理也因此逐步走向规范。伴随着政府当局盐务整理法规的颁行,民初宁波盐业的场产管理也由此展开。

一、盐业的生产管理

民国伊始,政府当局对盐业生产管理中的混乱局势无暇整顿,为政局的平稳过渡,继续沿用清末盐务管理旧制,以致盐业局势的混乱一如既往。

对此,民国盐务改革家左树珍在其《民国盐务改革史略》一文中就指出:“民二以前,盐务情形,极不统一,省自为制,各不相同,系统紊乱,弊窦百出”,毫无盐制盐法之可言。因这一时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盐政管理,故被讥为“有盐无政”。

民国3年3月4日,为加强对制盐的管理,北洋政府盐务署颁布了《制盐特许条例》,规定盐业生产者“须提出呈请书于该管盐务官署,俟领有特许证券后始得制盐。盐制造者之权利有移转、继承变更时,亦须遵照本条例办理”。即严格禁止民间私自制卖,未经政府之特许,不得从事盐业生产,开始按销售需要控制盐的产量。接着,民国3年12月22日,又颁布了《私盐治罪法》,明确规定:“凡未经盐务署之特许,而制造、贩运、售卖,或意图贩运而收藏者,为私盐”,并依盐数之多寡,对犯私盐罪者分别处罚。民国9年6月,北洋政府盐务署又颁布了《盐场管理通则》,规定制盐者,煎盐的,须将开煎日期先行报明场署,经查核确实后,发给火伏牌,停煎缴回;晒制的,开晒与停晒日期也由场署查核登记。

民初,宁波各地的制盐特许证券均由两浙盐运使公署核发。其中,民国4-6年,制盐特许证券由各场自行发放。“后来在施行盐板坦插牌时,均须将制盐特许证券号码及板坦数量标明,否则作私盐处理。凡制盐人歇业停晒时,必须缴还制盐特许证券。”但象山于民国5年开始执行《制盐特许条例》时并不严格,玉泉场仅蒲东盐区实行产前申报,产时监制,产后禀场查验,其余各场区多产盐而不报场。截至民国9年,两浙盐务局奉盐务署令对玉泉场加强场产管理,监制加严,凡盐民开煎,事前需取得场署制盐执照,凭照开煎,如遇盐商捆运之盐已足,则停发执照。自此,象山以销定产才逐步形成。

据有关资料显示,民国初年,余姚场历年盐板数是:民国元年,有官板、余板370663块;民国9年,有官板、余板370738块;民国12年,有官板、余板428600块;民国10年夏,实行按户查烙,经烙印之盐板共有428600块,称为官板,每块官板的年产额规定为司码秤300斤(合190.5千克)。

至于民国初年宁波历年的盐产量,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因受1927年“军事影响,旧卷散失,故1919年以前产量数无从考查”。

其中,余姚场的盐产量包括鸣鹤场的盐产量。关于这一时期鸣鹤场的盐产量,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民国9年产盐6740.52担(折合337.26吨),民国14年产盐2080担(折合104吨),民国15年产盐2700担(折合135吨),民国16年产盐2520担(折合126吨)。这一时期的慈溪县也是当时宁波最主要的产盐地,其盐产量大约占整个宁波(除岱山场外)盐产量的92.69%。就民国9-15年宁波历年的盐产量来看,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民国10-11年与民国9年相比,其年盐产量平均上升1.30吨,民国12-15年与民国10年及民国11年相比,其年盐产量又平均上升1.30吨。

清查盐板、盐坦是生产管理的基础。民初,在清查烙印之后,发给板证。民国13年5月编查,镇海穿长场有盐板14058块,民国13年7月清查,岱山场发给板证248464块,民国14年2月编查,定海场发给板证75502块。是时,私增一块盐板,除劈毁外,再取消原来板额一块,并罚二元以充赏项,多则依次递推。倘私板增至十块以上,则所增私板及该户原有额定板块悉数劈毁,追回场基证牌,并送交法庭治罪。在象山、宁海等坦晒盐区,盐户也须先向场署领牌,方准开晒。违者处罚,重则治罪。对无牌私晒达三次以上者,一经查实即将坦地充公。

盐业的产品管理

民初承清制,盐仍由原专商收购。这种叫“廒商”的专商,是先确定引地、销地,然后在盐场认板收盐。其集中在余姚、岱山等地,均系收购浙江纲地引地之盐。其余则本销居多。这种定板、定额的专商制一直沿用至抗日战争。据《余姚六仓志》卷8·《盐法》记载,各廒下设篷长,为廒商办理原盐收购、存储、管理等各项事务。廒商发给盐资,由篷长具领散发给盐民。

至于收盐衡器,民国2年,《盐税条例》规定,在“法定衡量未颁布以前,课税衡量以司码秤16两8钱为1斤,百斤为一担,十六担合英权一吨”,并责令于民国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民国7年,《修正盐税条例》又规定,“课税衡量,每斤于法定库平十六两外。得加耗盐八钱”。北洋政府虽在民国4年就通令实施,但各廒拖延时间不遵照办理,直至民国5年才改用司码秤。自前清至民初,宁波廒商收盐完全由篷长经营,规定农历每旬二、五、八收盐,三、六、九发价。此时,篷长以挪用盐民盐资牟取厚利为前提,廒商以重秤为后援,狼狈为奸,改为岁分三期结帐,即五月二十日、八月二十日、十月二十日。是时,政府改秤溢斤暗增盐税,廒商则将原来的盐资1000文折成1元改变为1090文折成1元。余姚、岱山盐民称其为“洋尾巴”。民国16年,庵东盐民协会召集廒商经理会议提出取消“洋尾巴”,在庵东盐民协会的干预下,廒商才被迫同意取消“洋尾巴”,改以1元作1000文通用。

盐属分散产制商品,自古盐产区盐皆归堆储仓。民国时期,沿袭了前代原盐尽数归仓的做法,盐务秤放局规定设盐仓必须先呈报核准,并编定号次绘呈地址简图。据《余姚六仓志》卷8·《盐法》记载,民初,“其关于储盐者曰盐舍,盐民自行建筑,专备产盐旺时暂时积贮。曰盐仓,由篷长建筑,租与廒商贮盐(仓、舍构造之法相同,先筑土基,约高一米突有半,以木为柱,以竹为椽,四面成长方形,渐上渐合,至顶成马鬃形,上覆以稻稿,直覆至地,不用墙,地上四周均不铺板,横面开门。又有连仓、连舍等称,门在纵面,二门相并,较单仓、单舍稍长,故曰连篷。长,四十二户:晋益廒七,计仓三十三;玉顺廒六,计仓二十四;源泰廒四,计仓十五;五属公廒十九,计仓一百零七;余济廒六,计仓十九。盐舍无从查考。盐仓租与廒商,保管之责仍属篷长。……仓之租价以盐之引数计算,每引租价为三分三厘)。又,非建筑物而为储藏盐类之要具者曰卤缸(即普通盛水之七石缸)、曰卤桶”。

据《全国场产调查》统计,民国5年,苏五属公廒和浙盐总栈有盐仓109座,容量33.12万担。民国8年,公茂商廒建盐仓28座,容量12.6万担。民国12年,境内有盐仓153座,容量68.85万担。具体落实到宁波的宁海县和慈溪县,据《宁海盐政志》记载,民国11年,“长亭秤放局成立后,东乡内场办理产盐归堆,先由盐民建筑草仓,分设仓堆91间,约可存盐2000担,未置官仓或商廒”。又据《慈溪盐政志》记载,民国13年,“盐务稽核所规定当天产盐须当天缴入公仓,不准留在家中。余姚盐民不堪压迫,罢工游行,怒打秤放局”。

海盐含有一定的水分,在收购后存仓期间会发生自然的耗损。因此,历代对盐的耗损都加以一定的规制。民国初,长亭场东乡产区秤放肩盐盐,每担向为130斤,皮耗在内。民国5年,“苏五属廒商规定岱山存仓3个月内耗率11.2%,6个月内12.4%,8个月内13.6%。放出清仓如有短缺,折成净盐交由受秤手负责赔偿”。据《余姚六仓志》卷8·《盐法》记载,余姚场商廒收盐时,仓储盐斤之保管责任属篷长。廒商以储盐时间长短,给篷长一定折耗,计算方法有两种:贮存2个月折耗11%,4个月12%,8个月14%,8个月以上15%;另一种贮存6个月折耗13%,10个月以上15%。

溢余充奖,超耗赔补,均有篷长承理。

民国时期,盐价分场价、仓价。场价系盐民出售盐之价,仓价为政府向社会批售之价(含盐税在内)。此时,宁波各场场盐收购价格由场署核定,出牌悬示,场商不得擅改。民国初期,各场廒商收价因有煎盐和晒盐之分,各场因制盐成本不同,收价也各不相同。据《岱山县盐业志》记载,民国6年,廒商以产旺销滞为由,将每斤盐价减至6文。对此,岱山盐民群起而攻之,经定海知事调停,将盐价定为每斤6.5文。该年11月,又将盐价恢复至原来的每斤7文。民国7年,因改活价收购,每斤夏季6.5文,冬季7文,再度引起民众抗争。后经调解,确定价格不变,全年每板定额收购162斤,夏、冬两季各收81斤。民国8年,因两浙盐运使规定的盐斤购价半年6.5文、半年7文,难免出现分歧,故以两价扯平作统一价6.75文,9-12月增至7文。民国9年,斤价7.5文,9-12月7文。民售价,旺产期每斤6~7文,渔汛期7~7.5文。民国12年,每斤8.75文。后通用银元计价。民售价每担1元,旺季价0.5~0.6元,平均价为0.85元。又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民国15年,余姚场晒盐,廒商收价为每50千克0.80~0.85元,鸣鹤场晒盐,廒商收价为每50千克0.90元。以上盐价系指额盐而言,各廒商对于额盐外余盐则无定价。

民国以前,在无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多以色、形、味来确定盐的质量。

迨至民国3年,北洋政府盐务署在其颁布的《制盐特许条例》中,开始明确规定以含有盐化钠40分以上的各种物质始得制盐。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民国3年,盐务署曾来余姚的张家路、周家路和崔陈路采样化验,计样本6只。民国10年,为规范盐业生产,盐务署开始在各重要场区设检定所,委派技术人员进行化验。其中,宁波的余姚和岱山两场就设有检定所。

三、盐业的产域管理

民国时期,宁波盐业产域迭有变迁。据1927年《两浙盐务月刊》第4563期所载,两浙盐场季产160余万担,其中余姚场当季产盐62万担,占全省产量的38.54%,列全省第一。是时,余姚的庵东不仅是宁波,也是整个浙江的最主要产盐区,为全浙第一大盐场。民初,宁波盐业的产域变迁及管理如下:由于杭州湾南岸海涂快速淤涨,使得这一区域的盐场盐区范围逐渐向北推移。其中,当时属余姚县的石堰场向北推移范围最大,属慈溪县的鸣鹤场次之,属镇海县的龙头场向北推移范围最小。民国时代,当时属余姚县、慈溪县和镇海县的盐场已移至六塘以北。其中,龙头场于宣统三年废场,被并入清泉场。鸣鹤场于民国8年废场,改设场佐。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鸣鹤场尚存少量的盐田在破山浦一带,民国14年后,其所产额盐由余姚场东三区拨板收运,共计拨盐板3840块,产量为2080担,民国15年,产量为2700担。石堰场旧称六仓一团三管,民国初年大多废场改农。其中,仅冯西潭一灶迟于民国12年转业。石堰场也早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改称余姚场。民国5年春,场署自石堰迁至庵东。据民国22年出版的《中国盐政实录》记载,民国6年,余姚场盐田面积为28061074方尺,余地面积为36266405方尺。又据《两浙盐务汇编》记载,余姚场“盐田面积之广与整齐,自以余姚场为首屈一指,东至破山路潭,西至泥墩潭成一大段,皆相连也。极东之盐田有洋浦一小段,本属鸣鹤场,极西之盐田有冯西潭一小段,自成区域不相连属者也。其东洋浦一小段与其西冯西潭一小区产盐不多,且与其中大段产地隔绝,可迳灭之。在冯西潭不过一大灶,在洋浦不过十余小灶,令迁而至场西产卤之处固易易也”。民国4年,为便于生产管理的需要,余姚场全场被划分为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中区、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七个盐区,并在每区设董事一人进行管理。据时人回忆,民国初年,余姚场区域内晒盐板地只有东三区中段起至西三区稍西一点为止,其余西三区的80%则是产卤地带。民初,庵东设有管理盐务的行政管理机构余姚场公署,公署又下设7个场务所,具体办理盐务行政、场产运销、缉私及征收灶课等。

同类推荐
  • 地理:地球的全面堪测

    地理:地球的全面堪测

    本书内容包括:《难以走出的死亡谷》、《地震中的奇闻》、《神秘的蝮蛇岛》、《各地的奇异怪坡》、《可怕的厄尔尼诺现象》、《大自然管弦乐队》、《世界上能杀人的湖》等。
  • 探索发现炎帝陵

    探索发现炎帝陵

    本书作者用缜密的手法揭示了1994年在山西高平发现的炎帝陵,是探索中华远祖征服自然、创造中华文明的重要课题。
  • 超自然之谜

    超自然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 瞬息万变的海洋灾难

    瞬息万变的海洋灾难

    海洋——生命的摇篮,海洋为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与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海洋,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将继续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对于海洋,人类已经做了很多:但人类做得还远远不够。海洋的无穷奥秘和未解之谜又说明人类对海洋仍是一知半解。它们只是一部浩瀚巨著的一段引子,期待人们去撰写它丰富多彩的华章。我们更希望它成为一种诱饵,吸引当代青少年,从而开拓我们民族的新视野,在21世纪刻上我们民族的海洋印记!21世纪已经降临,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热门推荐
  • 缺心人

    缺心人

    出生就有先天性的心脏问题的婴儿俊草被遗弃在冰天雪地,被好心拾荒人收养,正常人的体温是37度,而他的体温却是零度。被宣告了死亡的孩子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从小他就知道了本不该知道的很多事情,天文地理,五行八卦,甚至可以看透别人的命格。从小俊草就只喜欢在一种地方玩,那就是坟场········还是决定把老书写完本,两本书一起写思路有些混乱,这本书暂时停在这里了,抱歉,真后悔把第一本书设定的太长·········
  • 重生之南荒纪

    重生之南荒纪

    梦前世,醒今生。一珠一念奈何意。前世你说,同生共死,若违天诛地灭。今生重来,必将你挫骨扬灰,诛灭于天地之间,永世不得轮回。
  • 高冷boss,甜心,吻上瘾

    高冷boss,甜心,吻上瘾

    迷醉的酒吧——一群青春飞扬的男孩儿女孩儿正在尽情狂欢。“馨馨,快点选,真心话还是大冒险?”(1对1闷骚老公,宠宠宠!)
  • 阴阳残梦

    阴阳残梦

    神州大陆之上,从小被二叔养大的少年遭遇变故,为求生存走上了修仙之路,在修炼五行法术的过程中面对人间种种,阴谋诡计,正魔大战,竟引出上古谜题,上古妖魔莫非就在我们脚下?渐渐迷茫,迷茫之中寻得本心与天道玄机。
  • 战神摄政王的狂医毒妃

    战神摄政王的狂医毒妃

    作为一个医毒双绝的顶级杀手,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发生失误,和两个好友穿越到一个架空的王朝,想凭借自己的身手和医毒行走江湖,继续前世潇洒自由的生活,随便找到两位好友,只是她不小心卷入了这场五国争霸战,嫁与摄政王从此江湖梦破灭。(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女娲情殇

    女娲情殇

    看女娲后人红楹与恶魔之子姬无双如何收集十大神器重铸封神台,还原千万年前神魔大战的真相之后最终神魔两界当何去何从
  • 依人何处

    依人何处

    他俊逸非凡,她妩媚多情,在这浊恶混世想守护一份不染纤尘的恋情。然而,为了保护心爱的她,他决然离去。多年以后,再次相逢,是缘还是劫?
  • 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

    本故事发生在宋朝咸平、景德年间,以宋辽战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代大侠杨承英之子杨铭的江湖经历。家仇国恨、悲欢离合、侠义豪情、世事人心。在故事的最后,杨铭与杨延昭(杨六郎)一起抗辽,大败辽军,最后使辽宋和谈,双方罢兵,结束了两国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史称“澶渊之盟”。
  • 少年神魔行

    少年神魔行

    神魔大陆,魔妖联军,人族弱势,神族的崛起。少年的热血带领伙伴去战斗,魔妖联军抵挡不住年少的梦想!真正的胜利了吗?不,真相,才刚刚开始浮现···为了少年的梦而奋斗,一切尽在少年神魔行
  • 桃花源的风水师们

    桃花源的风水师们

    在古老的华夏大陆,被与世隔绝的地方,那里是一片世外桃源,桃源有个村,有一群妹子,称为风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