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700000035

第35章 中国人谈爱(4)

曾子的《孝经》与《大戴礼记》、《礼记》中有关曾子的章节,都为我们了解曾子的孝(孝爱)的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现归纳并评述如下:

(一)“孝,大经也”。

曾子说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大戴礼记》,五十二篇)

曾子对于孝的观点,完全是继承孔子的。

孔子说过孝,德之始也。”(《大戴礼记》,六十篇)“孝者,人道之至德。”(孙星衍编《孔子集语》)

孔子对孝有极高的评价,认为:孝是最高的德行,是道德的开始;而曾子认为:孝,即对父母之爱,是天下的根本法则。

由此看来,子女对父母之爱,是儒家学说所极为重视的,儒家将它当作是最早的、最高的人类道德。

这个观点,与基督教不一样。基督教认为:“神爱”(对上帝的爱)是至高无上的。儒家的观点与道教也不完全一样,道教更重视自然之爱与自我之爱。

与基督教和道教相比,儒家学说(儒学)更为人世,即更为世俗化;也可以说是,更符合人性,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更接近。

从现实社会来看,儒家关于孝(孝爱)的观点,是比较理性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相爱助。那么,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爱之中,子女对父母之爱,在人的一生中,确实是最早就有的,是建立在血缘和家庭生活基础之上的。如果你对父母有爱,你就有可能对其他人,对人民大众产生爱。否则,你连父母都不爱,你怎么可能对他人和大众产生爱?

(二)“爱而敬”与孝。

“曾子:民之本曰孝,其行之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大戴礼记》,五十二篇)

“曾子:[答单居离问:‘事父母有道乎?’]有,爱而敬。”(同上)

曾子的意思是:子女对于父母,养育父母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能从内心尊敬父母,比较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对待父母呢?曾子的回答是:爱而敬!

也就是说,你首先要对父母有爱的情感,有了爱的情感,就能做到尊敬。

这里,曾子将爱与孝的关系讲得很清楚:孝必须以爱为基础,或者说,孝决不只是一种养育的责任,而是一种对父母深怀情感的付出。

乐其心”与孝。

曾子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礼记》,十篇)

这一段表明:子女应该怎样做,以爱他们的父母?曾子的论述是:首先,要使父母欢欣、快乐;其次是不违反父母的愿望,满足父母的爱好;最后是照顾好父母的居住和饮食。

这一段论述比较全面,考虑到子女对父母应该做的各方面。而在所有的该做的事中,最重要的是使父母高兴、快乐。

这又进一步说明,子女对父母的孝,首先要有爱的情感。因为有了爱的情感,才能将父母的欢欣,看成自己的欢欣(四)“谏而不逆”与孝。

曾子说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大戴礼记》,五十七篇)

这一段话是告诉人们:应该怎样与父母相处。父母称赞你,应当高兴而不忘记;父母批评你,你引为教训,但不怨恨。重要的是第三句。父母有过失时,你应该规劝他们,但不要仇恨他们。

这样的态度,是对父母真正有敬爱之情的。如果没有感情,当父母有过失时,一种可能的做法是:随它去,与己无关;另一种可能就是仇恨他们,与他们划清界限。曾子认为,后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此,与父母有正确的关系,其关键还是在于:对父母有敬爱的感情。

(五)“事父可以事君”与孝。

曾子说事父可以事君,事兄可以事长。”((《大戴礼记》,四十九篇)

他的意思是:你能正确地对待父亲,你就能正确地对待君王(或国家);你能正确地对待兄长,你就能正确地对待其他年长者。

这句话说明,曾子认为,一个人对父母之爱(孝爱)是与他对他人、社会、国家的感情有联系的。你对父母有爱,你对他人、社会、国家,才会有爱。

总之,曾子对于父母之爱(孝爱)的深人阐述(以上所述,仅是很少一部 分),可以代表儒家的对于孝爱的思想,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二、孟子论爱(仁爱)

孟子的姓名是孟轲,生活年代是公元前365—前304年,战国时人。

他是鲁国的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他的祖先家道衰落后,从鲁国迁到邹国。

孟子出生比孔子要晚一百多年,他的老师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因此,他可以说是孔子的间接的学生。他的学问很广博,性格很坚强。他的抱负就是要发扬孔子的学说。当时齐国的国君在首都的西门建了一个学术中心,叫“稷下学宫”,孟子就是稷下的著名学者。

孟子的一生经历与孔子有点类似。他像孔子一样,也希望通过从政,实现自己的学说和理想。他先后向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国君建言献策。这些国君虽然尊重孟子,但是都没有采纳他的主张。到了晚年,他以从事教学为乐。他的学生有万章、公都、陈代、公孙丑等。《孟子》一书是他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从唐代韩愈开始,就承认孟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孟子不但忠实地继承孔子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并且有重要的发展。

现对孟子思想中与仁爱有关的部分归纳并评述如下:

(一)仁者人也。

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而孔子是说:仁者爱人。

仁是孔孟学说的共同核心。从上述两种论述来看,两人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区别。

首先,孟子是完全同意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的。他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因此,孔子和孟子的“仁”的主要含义,就是“仁爱”。仁爱是中国儒家的主要道德原则,也是儒家对于爱的学说的主要贡献。

但是孟子讲的仁与孔子讲的仁,又不完全相同。

孔子说的:‘仁者爱人”,是一种伦理学的观点,将仁作为人的主要道德原则,应该同情他人,关爱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孟子说的:‘仁也者,人也。”则是将仁提高到“以人为本”的本体论原则。将人本身作为道德的出发点。孟子的“人”,不仅是指他人,首先是指人本身,即人的本性;同时也指“民”,即人民。这样,孟子的“仁爱”,就不仅是伦理学,也是人性论和政治学。这两者都是孟子对孔子学说的重要发展。

孟子对于仁爱的阐述,丰富了儒家哲学,并为后来两千多年的中国人所承认。

(二)人性与仁爱。

孟子是“性善论”的首创人。

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同上)

孟子认为,人有四种天性——“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他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同上)

以上论述,非常明确地肯定以下几点:1.人的本性是善的;2.仁爱就是人的恻隐之心;3.没有仁爱,人就与禽兽没有区别,就不能称为人。

这里,孟子就将孔子讲的仁(或仁爱)与人的天性结合起来,认为,仁爱是人的一种天性。

这是孔子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它也帮助我们对仁爱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仁政与仁爱。

《孟子》这部书,讲得最多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仁政“二字。在《孟子》的许多章节都谈到“仁政”问题。例如: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孟子·梁惠王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这一些论述,都是将仁爱与仁政直接联系起来,这样,仁爱就不仅是伦理学,而成为政治学。仁爱就不仅是一个道德原则,而成为执政者的施政原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即使在今天,也是完全适用的。不仅作为个人,应该有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怀;特别是各级政府,都应该将这句话作为政府的施政目标,使老者、弱者都有所养,使年幼者都得到教育,受到关爱。

(四)仁义与仁爱。

《孟子》一书中,较多地方是将“仁”与“义”两者并提的。究竟“仁”和“义”是什么关系呢?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告之上》)

孟子的意思是:仁是人的善良的内心;义是人实现仁爱所必须走的道路。放弃该走的路不走,丧失善良的内心而不去求,真悲哀啊!

这里,孟子是将仁与义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他的观点是:仁爱必须与正义的行动相配合,如果没有正义的行动,就不能体现善良的内心。

本书所论述的爱的哲学中,爱不仅是一种情感,而是要付诸行动的。没有行动的爱,并不能认为是真正的爱。

(五)民本与仁爱。

孟子将仁爱与仁政相联系,又进一步,将仁爱与民本相联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上面几句话的总的意思是:在一个国家中,人民应该放在第一位;得到人民内心的拥护,才能有巩固的政权。如果统治者轻视以至侵害人民的利益,人民就会将统治者看成是仇人。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的体制中,孟子的上述言论是十分大胆的。(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因孟子的这方面言论,要将孟子的圣贤的碑位废除掉)

虽然孟子的民本学说与现代的民主学说并不相同,但是民本学说对于古代人民肯定是有利的,对于中国两千多年内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的缓和是有利的。

这是孔子与孟子的仁爱思想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汉代哲学家论爱

先秦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最辉煌的时期。到了汉代,哲学有了较重要的进展,但是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它在哲学上的总体成就,并没有超过先秦。

为什么是这样?

秦国战胜六国,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依靠了法家的学说,讲法家的“法、术、势”,不是讲儒家的“仁义”和“德政”。秦国得胜后,社会上还有不少儒生,对于秦国的暴政议论纷纷,流露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李斯就向秦始皇提出建议;除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要求将所有书籍全部烧毁。李斯说:“有偶语《诗》、《书枠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思是,敢于谈论《书经》、《诗经》等儒家著作的,一律要判死刑;敢于用古代的制度来反对当代政治的,要连累家族。这种严酷的文化暴政,使儒家等先秦学说遭受严重摧残。但是秦始皇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剧烈反抗,秦朝只维持了15年(公元前221—前206年)。

汉朝建立后,前期的几位皇帝(惠、文、景,以至武帝)要求士大夫整理经籍,广献经书。武帝时,还设立五经博士。这样,经学就恢复起来。所谓五经,就是中国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五本经典著作:《易》、《书》、《诗》、《礼》、《春秋》。汉代的哲学就是围绕对于这几部经书的解释而展开的,因此称为“经学”。

汉代初期,出现了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礼记》,它并不是孔子当年的《礼》(孔子时的《礼》,已无从查考);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篇章,即《大学》和《中庸》,使儒家学说达到了一个新的较高水平。

关于《大学》和《中庸》的出现时代是至今为止中国哲学界的意见很有分歧的问题。《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个篇章,而《礼记》这部书是汉代戴德、戴圣两人编辑而成,内容杂乱。古人认为《大学》是孔子学生曾参所著;《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说:子思作《中庸》)。当代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也多有这种说法。但是,宋代欧阳修、吕东莱等早就对子思作《中庸》的说法提出怀疑。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将《礼记》和《大学》、《中庸》都安排在汉代哲学中叙述。台湾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中,用较多的篇幅,论证《中庸》不是子思所作。他认为《中庸》和《大学》都是秦至汉初的儒家著作。他的重要理由之一是《中庸》有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句,显然这是指秦始皇以后的事。

我比较同意冯友兰和劳思光的观点,因此也将《大学》、《中庸》两书放在汉代哲学中讲。本书以爱为主题,下面着重介绍《大学》与《中庸》中有关爱的论点。

一、《大学》论爱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唐代韩愈等将它看作与《孟子》同样重要。到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与朱熹竭力推崇它,并且对它重新编定了章次,还作了补写。因此,后来流传的《大学》,已经有了宋代理学家的思想。

《大学》中贯彻的主要思想,就是“仁爱”。它的仁爱思想体现在一个完整的“人生与政治目标”之中。

《大学》中提出“三纲”与“八目”。

所谓“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所谓“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三纲”中的爱。

“明明德”的意思是:弘扬光明而伟大的德性。

“新民”的意思是:使人民弃旧图新,有革新的精神。

“明明德”与“新民”的目的,是“止于至善”,即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那么,什么是“至善”呢?

《大学》中的解释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意思是:君王的最高道德是对人民的仁爱;官员的最高道德是对君王的敬爱;子女的最高道德是对父母的孝爱;父母的最高道德是对子女的慈爱;与别国交往时的最高道德是友爱与信义。

这里罗列的“止于”的“至善”,归结起来,都是一个“爱”字:仁爱、敬爱、孝爱、慈爱、友爱。

同类推荐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原来这样说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兵书,它从政治、军事、人才等多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战争规律的各种因素,历时两千多年而流传至今。这正反映了这部传世之作的生命力,也体现了我们祖先超人的智慧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灿烂选择。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本书将逻辑游戏分为趣味推理、数字谜题、图形联想、真假判断、位置顺序及反向推断六个方面。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之幻海源

    上古世纪之幻海源

    老子是这片海上最自由的人,什么神的使者,未来的英雄,帝国的将军,老子什么人没劫过,信仰吗?只有一个,我的爱人只有这片大海!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君陌指间言笑倾城

    君陌指间言笑倾城

    她,郁岑言,21世纪的一个普通的15岁的女生,遇见他之前,她自卑,懦弱,与群不和,被所有人嘲笑着。他,君逸墨,古时空权倾天下高高在上的冷峻帝王,他过着的本该是前呼后拥,左拥右抱的生活,然而,他对女人却很严重的洁癖。时空交错,让两个原本没有生活交集的人,相遇,相识,相知,甚至于相....恋。郁岑言:“君逸墨,一开始,我们本就不该有交集,若你不出现,我还是孤身一人听着她们的嘲讽,平淡的过着日子,而你却是你,打破了我本该平淡的生活,那时候,你说,你爱我,我蠢,相信了,却,没有想到,玫瑰虽美,却带着毒刺,罂粟虽美,却引人上瘾......呵呵.....呵呵呵呵......”
  • 万世神途

    万世神途

    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何为正?何为邪。我要这世俗再也不随波逐流,我要这人看透所谓的正道,我要这心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归途。
  • 六十种曲灌园记

    六十种曲灌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金萌妻:临时未婚夫

    千金萌妻:临时未婚夫

    你是我唯一的没有按常理出牌的选择,徐思乾,被人们称之为谨慎处事的商业精英,谕知为黑马,谁知道他竟娶了自己弟弟的老婆为妻,从此以后兄弟之间明争暗斗。作为被徐家当作宝贝一样宠爱的儿媳妇木槿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为了木家的继承,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陶艺,选择了商业联姻的快捷键,以至于让自己措手不及的失去了原有的轨迹,遇上这个一丝不苟做事严谨的工作狂总裁徐思乾,而这场婚姻的开始却是木槿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徐思乾的不近人情,毫无情调的作风,并不是木槿所喜欢的,而他的温柔,细腻却一次次击垮她坚实的内心。
  • 腹黑总裁修炼手册

    腹黑总裁修炼手册

    回国以后的夏媛希被前未婚夫夜凛枫一而再再而三的骚扰。某个腹黑的人,见到夏媛希回国就急冲冲赶到机场接机,不过一切都不如愿。[甜][虐][青梅竹马][霸道总裁]
  • 豪门逆袭:小样儿,跟我斗!

    豪门逆袭:小样儿,跟我斗!

    喝醉酒的顾柒柒遇上情商为负的顾大总裁,真是天雷勾地火…某天,顾柒柒一脸笑容狗腿的抱着顾总裁的大腿,说:“老公,今天晚上能不能……不吃啦?”顾总裁邪肆的笑了一下,说:“老婆,小人还没造出来,急什么?”
  • 莫路相爱

    莫路相爱

    “我爱你!”她说。“你爱的只是虚荣!”他说。“我爱你,我爱你了十几年,但我们却一直在错过。。”他对另一个女人说。“可我恨你,因为你伤了我爱的人。”那个女人说。他到底爱谁?是温柔似水的她,还是仇深似海的她?她不知道他有没有爱过她,只知道他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一年的时间,她以为足够了解,却不知这只是假象,表面的温柔,真实的残忍,一旦触到底线,便会撕去优雅的外表,从天使变成地狱使者,将人拉入无尽的黑暗中,可是这样令人恐惧的他,竟然也有会爱的一面,也会默默的守护一个人,哪怕被伤的体无完肤!她,该放手吗?还需要执着吗。。。。
  • 系统女配逆袭主神逆袭伪系统

    系统女配逆袭主神逆袭伪系统

    我去,哪个大神来收了这个叫主神的系统啊,她要回家,她不要跟着它去和一些伪系统玩555~,她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妹纸。可是某系统的话让她有一种想抽人的冲动。“大姐你还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妹纸?没有搞错吧,我看你是想做一个恐龙吧,哈哈哈笑死我了^O^”“你妹才恐龙,你全家都是恐龙”主神在那里狂流汗,怪不得它家boss告诉它,有三样不能惹,女人,老虎,你家老母,T^Tboss俺要回家。这是一个二逼主神系统带着一个胖妞作者逆袭那些伪系统的故事,有爱心的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