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700000029

第29章 西方人谈爱(6)

2.人的社会本质。他说但人之所以能够存在,应归功于自然力,而他之所以能够是人,却应归功于人。没有了别的人,正如他在形体上一无所能一样,在精神上也是一无所能。”“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理性、科学却是无限的,因为,它是人类共同的活动。”(同上书,113页)

他的意思是,人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人与人的交往,离开人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劳动。一切文化、科学都是人类社会长期的共同活动所创造的。

马克思后来提出“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受到费尔巴哈学说的影响的。

3.人的精神本质。他说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有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的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人的绝对本质。”(同上书,28页)

他的“理性、爱、意志”就相当于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知性、情感、意志”。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将爱作为情感来看待的。这与休谟的观点是接近的。而与叔本华的观点不同,叔本华是将爱看成是一种意志的。

这里也说明,近代西方哲学家总的认识是:爱是人类的情感,也是人类的意志。

“人的本质”的概念,应该能解释为:人的根本属性,人的由来,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从这些要求看,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比较全面的。

费尔巴哈提出人的“类”与“类本质”的概念。所谓人的“类”,指的不是个体的人,而是人类全体。所谓人的“类本质”,指的是人类的本质,而不是任何一个个人的特性。上述“人的本质”的三个层面,都是人的“类本质”。“类本质”的概念,后来被马克思所引用。

(一)爱是人的最高本质。

费尔巴哈说如果人的本质是所认为的至高本质,那么,在实践上,最高和最首要的基则,也必须是人对人的爱。”(同上书,76页)

为什么费尔巴哈认为,爱是人的最高本质呢?因为在他看来,与他人没有联系的人,虽然也具有思维力和意志力,但他还不是真正的人。要成为真正的人,必须有社会生活,必须是“类”的一分子,必须有人与人之间的相爱的关系。

因此,费尔巴哈关于“爱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观点,是和他的人的社会本质的观点分不开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费尔巴哈认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爱是“最高和最首要的基则”。这两种观点是有差别的。这也是费尔巴哈的思想长期被马克思主义哲学批评的原因。

如果我们客观地评价,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都是在19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社会上的阶级对立十分严重。在阶级对立严重的时代,过分强调“爱”并不很现实,甚至还会阻碍必要的革命进程。这样的背景下,费尔巴哈的观点受到批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21世纪),资本主义得到高度发展。民主化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都促使社会上阶级矛盾的妥协和缓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各阶层之间的合作成为全社会的要求。在这样的新的时代背景下,费尔巴哈的思想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很可能是他关于“爱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观点,更有利于推动人类的进步。

(二)爱是上帝。

费尔巴哈说爱就是上帝本身,除了爱以外,就没有上帝。爱使人成为上帝,使上帝成为人。……爱,是上帝与人,精神与自然之真正的统一。”(同上书,76页)

在19世纪时,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以对基督教的神学思想的批判而著称。他对于神或上帝的理解是无限的或属神的本质,就是人的精神本质;但是,这个精神本质被人从人里面分离出来,被表象成一个独立的存在者。”(同上书,上卷,327页)

他的意思是:人们所信仰的上帝,或所想象的上帝,其实就是人自己的愿望;是人将自己的愿望集中在上帝(独立的存在者)身上。

那么,人的主要愿望是什么呢?就是被人所爱。而上帝的精神就是爱人类,愿意赦免人类的罪孽,而救援人类。因此,他说:爱是人和上帝的统一,爱就是上帝。

斯宾诺莎说:自然就是神。费尔巴哈说:爱就是上帝。他们两人关于神或上帝的观点,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基督教的本质。同时,他们的观点,也是今天和未来世界上基督教信教者和非信教者的对话和沟通的基础。

(四)幸福、利己和利他。

费尔巴哈的爱的学说与他的幸福观是一致的。他将人的幸福作为人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他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在于幸福的追求。”(同上书,536页)

在幸福的追求中,他要求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结合。他说本人的利己主义的满足也是同别人的利己主义的满足有关系的。”(同上书,434页)“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或是各方面的。”(同上书,下卷,432页)

关于幸福的利己和利他结合的观点是爱的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书在以下各篇章中都会论及。

总之,尽管费尔巴哈关于爱的学说,在中国,长时间内不被人们重视,甚至有所批判,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不能不对他关于爱的学说,有一个新的认识。在人类向着“和谐世界“的方向前进时,费尔巴哈的爱的学说,将会发放出耀眼的光芒。

弗洛伊德学派论爱

19与20世纪之交,欧洲出现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研究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他关于性欲和爱的研究对后世影响甚大,形成了弗洛伊德学派,马尔库塞与弗罗姆是20世纪弗洛伊德学派中两个重要的哲学家,他们对于“爱”都有专著。本章介绍他们三位有关爱的思想,并有所评述。

一、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父亲是犹太毛皮商人,不太讲人情;母亲给他较多的抚育和感情。I860年,全家迁到维也纳,弗洛伊德在此居住了78年。1873年,他中学毕业后,以医学为职业。1882年,弗洛伊德进人维也纳总医院。1885年,弗洛伊德完成了他对脑髓的研究,被任命为神经病学讲师;他和布罗伊尔共同出版的《歇斯底里研究》一书。1896年,他创立了精神分析方法。1899年出版《梦的释义》。后来又有一系列的著作问世:《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1905)、《精神分析引论》(1917)、《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超越快乐原则》(1920)、《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0)、《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21)、《自我与本我》(1923)等。

他的学说在人类心理学的影响非常大,对西方哲学也有深远影响。

弗洛伊德的学说与人类的爱有密切关系,现评述如下:

(一)潜意识与爱。

弗洛伊德在观察许多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后发现,人是具有潜意识的。他说分析通常表明这些症状皆起源于潜意识过程,但在各种有利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变为意识的。”(《精神分析引论》,据彭舜译本,283页)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发现,他自己认为这可以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从人的心理来讲,潜意识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如果从人类的理智、情感、德性三种精神活动来说,潜意识应该是一种低层次的情感(或欲望);在这个层次上,人只有一种情感上的模糊性的诉求,而没有达到理智分析与德性判定的层次。

本书的前文中提到:爱是情感与理智的综合,是高层次的情感。

因此,潜意识与人类的爱不是一回事。但是,潜意识是从人的内心来的,是人类爱的心理基础。潜意识的学说说明:1.人类的爱是植根于人的内心的,因此,爱比理智与德性有更深、更早的心理源泉。2.爱高出于潜意识,爱是情感和理智相结合的意识活动。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一个已婚的男子(或女子),可能会在一段短暂的接触中,产生对某个女子(或男子)的爱恋之心。但这是一种潜意识,当他从理智考虑时,他会克服这种潜意识。

潜意识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事实上,人类许多值得肯定的爱的萌芽,正是来自潜意识。幼儿对母亲的爱恋,不能说是意识活动,而是一种潜意识。

(二)性本能与爱。

除潜意识外,弗洛伊德自认为他在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力比多”。他说我们将脑子里代表着性本能的力量叫做‘力比多’(Libido),即性欲,并把它看成类似于饥饿、欲望的力量,或者是渴望权力的意志,以及自我倾向中的其他类似的趋势。”(《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按他的意思,力比多就是性欲,或性本能,是追求性满足的力量或意志。

性欲是人类爱情的基础,力比多概念的提出,说明爱情是有一种本能性的力量所驱使的。弗洛伊德并没有深人研究这种力量(力比多)的物质基础或神经系统的机理(这是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但是他已经启示人们,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类情感,与理智与德性大不相同,不仅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并且是与整个神经中枢反应有关,也很可能与某种生化物质有关。正由于此,它能形成一种力量和意志,使人感到有一种冲动或激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

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使人想到叔本华的意志学说;力比多就是一种意志力。他的学说告诉人们:性欲和爱欲都是一种意志力,是人的一种生命力,它是有创造性的,是能推动人的行动的。

(三)人类集体中的爱的联系。

弗洛伊德后期的著作中有一部《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对于人类的集体心理以及人类的爱的问题,有着深刻的阐述。

他说只要一个集体的形式存在着,只要在他的限度内,该集体中的个人的举止行为就表现得好像他们是统一的,他们相互宽容其他成员的缺点,把自己和其他人看做是平等的,对其他人也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在原始集 体中,人的情感得到强化,人的理智受到抑制。”(《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纽约版,55—56页)

他指出:集体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爱的联系”一个集体的本质在于它自身存在的一些力比多联系”。(同上书)

在这里,弗洛伊德已经超出了他早期的认识,不再将力比多只限于人的性欲,而将性欲扩大到集体中人的爱欲。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费尔巴哈对于人的社会本质的认识,正因为人与其他高等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社会性,那么,在人的集体性的社会生活中,人类必然有“相爱”的本性。弗洛伊德是从人的心理学方面证明:人类为什么会在人与人之间相爱,为什么爱是人类的本质性的特性。

二、马尔库塞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1917—1919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1922年他拿到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回到柏林,以售书为生。1929年他重回弗莱堡,在海德格尔指导下写论文。1933年,他加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与霍克海默合作。随后离开德国,前往瑞士和美国,1940年获得美国国籍。从1952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授课。1964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1965年担任柏林自由大学教授。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被西欧、美国的激进学生运动奉为精神领袖。1979年逝世于德国。

他著作有:《理性和革命》(1949)、《爱欲与文明》(1955)、《单向度的人》(1964)、《论解放》(1969)、《艺术和永恒性》(1976)、《审美之维》(1978)等。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影响。他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对于人类的爱,有一些重要的阐述。现介绍、评述如下:

(一)性欲到爱欲。

弗洛伊德的著作中的“性欲”,有时指与人的生殖机能有关的肉欲要求,有时指人追求快乐的普遍要求,后者又称为“爱欲”。

马尔库塞的学说是:在文明社会中,性欲必将上升为爱欲。

他说在成熟文明中‘在肉体区域获得快乐’的冲动可能进一步从持久的、扩展着的力比多关系去寻找目标,因为这种扩展增加并加强了本能满足。而且,爱欲的本性丝毫不能证明,这种冲动的扩展将以肉体领域为限。精神领域成为爱欲的‘直接,对象的同时,仍然是一个力比多对象。”

他又说在爱欲的实现中,从对一个人的肉体的爱到对其他人的肉体的爱,再到对美的作品和消遣的爱,最后到爱的知识的爱,乃是一个完整的上升路线。精神的‘生育,同肉体的生育一样,都是爱欲的工作。”(《爱欲与文明》,据黄勇等译本,138页)

马尔库塞的意思很清楚,性欲或性爱只是爱欲的最原始的一种,爱欲的对象是广泛的,包括对其他人的爱,也包括对艺术作品和科学知识等精神领域的爱。而所有的爱,都来源于爱欲(力比多)。

同类推荐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提出和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进行了批判。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进化:机械论与目的论”、“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呆滞、智力、本能”、“论生命的意义:自然秩序与智力形式”等。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符道

    符道

    浩瀚的宇宙,灿烂的星空,神秘的修士,黑暗的世界,千般法术,千般大道。轮回已经开始,黑暗已经降临,太阳的光芒还可以照到何处?当命运降临到你的头上,是反抗还是顺从或者是随波逐流。继承奇特的修炼方式,运用古老的道符,从地球出发,来到广袤无垠的修真世界。为了心中那份光明,反抗一切黑暗,打破一切心中的枷锁,还自己一个清明,还世界一个光明。
  • 双生之王妃莫调皮

    双生之王妃莫调皮

    一朝穿越,她与将军府三小姐成了姐妹,个性贪玩又嗜酒如命,温文儒雅手握全局的王爷,独独对她宠爱倍加。(各种不会写简介(╯‵□′)╯︵┻━┻)
  • 六界无缘:极品凰妃归来

    六界无缘:极品凰妃归来

    他们以为她就是“她”,所以费尽心机让她去寻找身世,让她明白她是“她”。可是当她相信一切时,为什么又要让人无情的去打破?她用命换来了一切,友情,爱情,振臂一呼天下豪杰纷纷颔首的魄力,可到头来,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她含着泪和着血,染血的红色婚纱还未脱下,却被他亲手将魂魄抽离,她的泪在这一刻停了,只剩下了笑。笑他,笑天下,笑自己为何如此之傻。明明走到了穷途末路,却仍是那样的义无反顾。她走了,带着她唯一还剩下的东西离开。自此,她不再是任何人的替代,她,只是唯一的她。因为是她,所以一切都好。千星破碎,她涅槃回归。
  • 妖夜莲华传

    妖夜莲华传

    这是一个玄幻与言情交错的奇幻故事,莲华学艺有成之后,为了寻找多年前灭门惨案的真相,踏上了对魔界暗罗刹城城主夜迦的复仇之路。途中结识了狐狸变成的男子朱离,两人在患难中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小说悬念层层叠叠,一切真相大白之后,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 穿越火线之风云巅峰

    穿越火线之风云巅峰

    穿越火线的风云人物唐凌峰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穿越到自己最爱的游戏:穿越火线!夜玫瑰,潘多拉,灵狐者一个个接踵而至,和刀锋,雷豹,威锋并肩作战,来吧,一起创造你的巅峰!(由于作者是学生党,作业繁多,周一到周六不更,周日给大家爆五更,另外由于作者是第一次写作,写得不好的请见谅。)
  • 夕烊夕阳

    夕烊夕阳

    那夜我看着你的背影,感觉我们的距离那么遥远,就像天上繁星一样,看着距离不远,可谁又知道在宇宙里,我们的距离是遥不可及……
  • 一念崩坏

    一念崩坏

    现实中不还是丧尸末日吗?怎么还进入莫名其妙的无限流梦魇空间?看精神病双重性格男主吴默在进入梦魇空间后如何玩转各个世界,从丧尸口中挣扎的蝼蚁崛起成地球领主。
  • 再到初雪时

    再到初雪时

    这是一个写满成长、理想的爱情故事。在成长中我们为爱互相牵扯,在理想中我们为爱拼搏。直待多年后的那场初雪落尽,才知道,爱是什么。原来做完最后一次任务便可以脱离阿华叔鬼魅般一直纠缠雪莉的组织,但却在这场任务中不幸遭遇车祸,开车的是刚刚出道不久的“summon”组合成员。担心事故外泄的队长只好将雪莉带回别墅照料。作为事故保密交换条件,雪莉被留下升任“summon”助理一职。从最开始的不被接受、质疑、因为阿华叔组织而频繁发生的事顾让众人的心开始走向一处,而雪莉和容一年少时的爱恋、和东澈的感情,队长熙旭誓死守护的东西。一切的一切正在讲述......
  • 神州志之神武本纪

    神州志之神武本纪

    两百年前,自剑神燕飞横空出世,力战北霸慕容垂后,一个全新的武道盛世缓缓开启。邪帝向雨田种魔大成,无敌魔门;天师孙恩自创《黄天无极》,肉身成仙;宗师令东来十绝参悟,紫气东来;紫衣侯斩东来白衣人,名扬天下;剑魔独孤,九剑独领风骚……一个个天骄并起,谱写了一世传奇,而随着最后一位不世出之奇才——传鹰破碎虚空,这个时代也终于落下了帷幕。两百年后,道家宗师逍遥子于燕平城外白日飞升,拉开了又一个武道盛世的序幕。此时,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携同样懵懵懂懂的少女,往江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