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700000027

第27章 西方人谈爱(4)

在《人性论》中,他以整整一卷来论述“情感”,说明他对于人类情感问题的充分重视。

《论情感》卷只有三章,第二章就是《论爱与恨》。在《道德学》中,有专门的一节讨论《论仁慈与慈善》,而仁慈就是仁爱。

上述说明,休谟认为,爱是一种情感,而仁爱是一种道德。

休谟到1751年(40岁)时,写出了《道德原则研究》。在这期间,他对于爱的认识有重要发展,他将“仁爱”,即对他人或大众的爱,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在本书以下的论述中可以证明:休谟将人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性和情感两方面,而认为仁爱是知性和情感的结合,这样的观点是科学的,因此是正确的。

(二)仁爱是人类本性的最高价值。

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论仁爱》中说:‘证明仁爱或较温柔的感情是有价值的,它们不论出现在哪里都博得人类的赞许和和善意……这样一些语词如‘友善的’,性情善良的’,人道的’,仁慈的’,感激的’,友爱的’,慷慨的’,‘慈善的’,或与它们意义相同的那些词……普遍地表达着人类本性所能表达的最高价值。”

这段话表示了休谟对于“仁爱”的极高评价。

休谟对仁爱的思想,与中国孔子的以“仁爱”为人类德性的最高原则的思想,非常相似。这也说明了中西方哲学在源流上的相似性。

(三)道德或仁爱的原则。

在休谟的《道德原则研究》的《结论》部分,他总结说:‘个人价值在于拥有一些对自己或他人有用或令自己或他人愉快的心理品质。这条原则……由于它自身的明证性,毋需任何证明或争论就会接受。”

这就是休谟的道德原则。由于他将仁爱看成是人类道德的最高价值,上述原则,也就是仁爱的原则。

这条原则中包括四个要点:1.对自己有用;2.对他人有用;3.使自己愉快;4.使他人愉快。

因此,休谟的仁爱,要求有“效用性”和“令人愉快”,这两者都不仅是对自己,还要对他人。

休谟解释说有用的?对什么有用?当然是对某人的利益有用。……不只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它必定是那些受到称许的性格或行动所服务的人的利益。”

休谟以许多事例证明:‘有用”必然会“令人愉快”。

中国当前经常有重大的灾难事件(如四川和青海的地震),在灾难中伸出救援之手,就是一种仁爱的表现。不论是捐款或救人,都是对受灾的民众“有效用”的,也会帮助他们摆脱痛苦,使他们感到“愉快”的;同时,这些行动,也一定使救援者本人感到愉快。

休谟是强调仁爱的效果(对他人有用),同时也重视仁爱的动机(使自己愉快)。因此,他是效果与动机综合考虑的,而以效果为主。

(四)仁爱(或道德)是感情与理性的综合。

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的《关于道德情感》部分中说:‘尽管理性……足以给我们指明品质和行动的有害或有用的趋向,然而它单独却不足以产生任何道德的谴责或赞许。……在此就必需展现出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一种对人类的幸福的同情和对人类苦难的愤恨。”

这段话已经将理性和感情两者对于仁爱等道德行为的作用都讲清楚了。理性指明了仁爱的方向,感情则是仁爱的驱动力。

爱,包括仁爱,是感情与理性的综合,这是本书所述“爱的哲学”的基本观点。

(五)自爱与仁爱的关系。

按休谟的观点,极端的自私当然不可取,完全无私的仁爱也是不现实的。真正的仁爱和自爱是互相结合的。

他在《道德原则研究·论自爱》中说:‘我们可以感受我们自己内心对他人的幸福或利益的欲望,他人的幸福或利益通过这种感情而变成我们自己的利益,而后我们出于仁爱和自我享受的双重动机而加以追求。”

他的意思是:一个真有仁爱心的人会将他人的幸福和利益看成是自己的幸福和利益,在关怀和帮助他人时,得到自我的快乐。

总之,休谟将仁爱看成是人类的最高道德。他关于仁爱的各种观点,对于本书所讨论的爱的哲学有重要启示。

康德论爱

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从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开始;而其鼎盛时期是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都是法国人,或祖籍是法国。

恩格斯关于启蒙运动说过这样一段话(《反杜林论》“引论”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涵是:一、反对宗教愚昧,提倡理性和科学;二、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自由。

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到18—19世纪,近代西方哲学在德国形成高峰,出现了几位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费尔巴哈、马克思。

康德的哲学与本书的主题——爱的关系十分密切,本章着重介绍他的哲学思想与爱的关系。

康德(1724—1804)出生在当时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个手工业家庭。1745年毕业于哥尼斯堡大学哲学系后,连续9年担任家庭教师,1755年开始在该大学任教。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终身没有结婚,平平静静地在哲学的思辨中度过了一生。

康德的一生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主要研究哲学。他一生写出多本不朽的哲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即所谓“三大批判”。

他晚年以杰出的哲学家闻名于全世界。他去世时,哥尼斯堡居民连续十多天自发前往瞻仰这位伟大哲学家的遗容。

他的哲学思想对于后世以至当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章的标题是“康德哲学与爱”,而不是“康德论爱”,因为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关于爱的直接论述是不多的;没有哪一章节包含“爱”这个字。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基督教哲学都给予爱以很高的重视,斯宾诺莎和休谟也有较多的关于爱的直接论述,为什么康德哲学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谈论爱呢?

如果我们对于康德哲学有深人的认识,我们会理解,其实康德的全部哲学体系都和爱有密切关系。

但他较少地提到爱,这也是事实。可能主要因为康德一生建立的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严格地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他要求各种概念的明确性。他的哲学框架是:1·理论理性(知识);2·实践理性(道德);3·审美(情感)。

正如休谟哲学所阐述的:爱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道德。爱是理智和情感相结合而产生的。因此爱”是一种混合性或综合性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独立的概念。康德哲学全部是高度理性的思考,因此在他的理论框架中,难以独立地安排爱的位置。

但是,爱毕竟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在康德的三个哲学分支中,特别是在实践理性(道德)和审美(情感)中的许多论述,都与爱有很深切的关系。

康德哲学中的许多观点,对于我们加深关于爱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一)知识、道德、情感三者关系。

前文已经谈到,康德的哲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他的三部主要的哲学著作分别论述三方面的问题:

1.《纯粹理性批判》:论述的是人的理论理性,即知识问题。

2.《实践理性批判》:论述的是人的实践理性,即道德问题。

3.《判断力批判》:论述的是人的审美和情感问题。

因此,他的哲学包括知识、道德和审美(以及情感)三大部分;而他认为,他的哲学的第三部分(审美与情感)又是第一部分(知识)和第二部分(道德)的中介或桥梁。

在康德哲学中,爱的问题基本上在《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两部 著作中进行讨论,即在道德与审美(情感)两个范畴中进行讨论。

如果将康德的观点和休谟的观点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休谟的观点是:道德是由理智和情感两者综合形成的。

康德的观点是:情感(审美)是理智和道德的中介。

这两种观点的相同点是:理智、道德、情感,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他们的相异点是:康德认为,理智和道德都是有独立性的,两者依靠审美或情感来联结。而休谟认为,理智和情感是有独立性的,而道德没有独立性,要依靠理智和情感两者综合地决定。

从本书第五篇(“爱的科学依据”)中所介绍的现代关于人脑结构的科学研究结果来看,休谟的观点较为正确。在人脑中,并没有独立的管辖道德的结构。而情感与理智是有独立的管辖结构的。

康德所建立的哲学体系是“先验哲学”。他认为道德的形成,也是先验的,即:人有先天的道德意识。这个观点并没有错。因为在人脑管辖理智的结构与管辖情感的结构的互相结合中,完全能产生先天的道德意识。

康德提出:情感(审美)可以是理智与道德的桥梁,这个观点也没有错。因为,情感(审美)的功能,可以沟通理智与道德的联系。

在上述两方面,都应该承认,康德哲学是休谟哲学的重要发展。

康德和休谟关于知识、道德、情感三者关系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对于我们较完整地理解爱是很有启示的。

上述问题在以下几节中将进一步地阐述。

(二)道德命令与爱。

康德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他说道德法则,在人类那里是一个命令。”(《实践理性批判》第一卷第一章,据杨祖陶译本,305页)

因此,所谓“内心的道德准则”就是道德命令。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发自内心的命令。

这里又关系到道德的“先验性”或“先天性”问题。“先验性”指的是与经验无关,或先于经验的;‘先天性”指的是天生就有的。当然,先天的,必然是先验的。

康德的观点实际上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观点是很相像的。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所有动物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命的本能,而社会性动物(如蜜蜂、蚂蚁等)都有合群性的本能。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高等动物,人类天生具有高度发达的理智与情感,因此,人类天生地具有建立在理智与情感之上的自爱和仁爱(对他人和社群的爱)。孟子和康德关于人类有爱的天性是有科学根据的。

康德的道德命令的思想说明:人类的爱并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来自人的本性,是出于人的内心的。

道德或仁爱是一种命令的另一层意思是:人并一定非常乐意地去执行道德命令。他说一个要人们应当乐意做某一件事的命令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当我们已经自发地知道我们有责任做什么时,如果我们此外还意识到自己乐意这样做,对此下命令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并且,如果我们虽然做了,恰好不是乐意的,而只是出于对法则(指道德法则一作者注)的敬重。”

“有必要使被造物(指人类一作者注)的准则意向……建立在道德强迫上,不是建立在决不担心内心意志会对法则产生任何拒绝的爱之上。但是仍然使这种爱,成为自己努力的永久的、虽然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实践理性批判》第一卷第三章,据杨祖陶译本,348页)

康德这两段话的意思是:人做符合道德的事,是人的一种责任,人必须或应该服从道德命令,而不一定是人乐意这样做。而爱使人完全乐意地去做道德的事,而决不会拒绝道德法则。

这里,康德指出仁爱与道德,两者虽然方向和目标相同,但两者也有一些区别。道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爱是没有强制性的,是自己乐意去做的。因此,爱比道德的要求更高。这问题,在下面谈审美和情感问题时,还要讨论。

这个观点,在本书讨论的爱的哲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道德法则与爱。

康德根据道德的先验性,提出三条道德法则。

虽然康德指出,爱比道德的要求要高一些,但是在康德哲学中,爱基本上是在道德范畴中的。因此,这三条道德法则,对于爱,应该也是适用的。

1.道德的普遍性与爱

他说要这样行动,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任何时候都能同时被看作一个普遍立法的原则。……它提供一条我们称之为道德律的普遍法则。”

康德的意思是:一个道德的意志,不应该只适用于少数人,而应该适用于全人类。

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夫妻之间相爱、学生爱老师、人们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这些爱的道德,是适用于全人类的。

2.“人是目的”与爱

他说人类,以及一般说来的每一个理性存在者,都是作为自身即是目的而存在着,而不是作为由这个或那个意志随意使用的一个手段而存在着。”(《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第二章,据孙少伟译本,58页)

“这是一个可被称为目的王国的王国。”(同上书,67页)

“人是目的”,这是康德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原则。在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教义中,人都是有原罪的,人信仰上帝,人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救赎。这样一来,人就成为了一种手段。人的一切,只能听从神的安排。

因此,康德的“人是目的”的提出,是启蒙运动的重大思想收获。而康德的“目的王国”(在此王国中,人人都以自己为目的,也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的理想,是人类的长远的努力目标。

同类推荐
  • 读禅学领导

    读禅学领导

    在王帅专著的《读禅学领导》当中,并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晦涩难懂的言语。《读禅学领导》这本书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小故事入手,辅以简单通俗、耐人寻味的话语,并且结合了现代的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给予现代领导者一首静心曲,让我们在迷失的道路上,追寻着这首美乐,找到成功的方向,体会人生的真谛。愿每一位现代领导者都能够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故事,一句句开悟心灵的话语当中,体会到禅学中的领导精髓,而且运用到实际的领导工作中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愉悦、幸福,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思想上的升华。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魔晶世纪之黑色沉沦

    魔晶世纪之黑色沉沦

    十岁的离别十五岁的相聚那场久违了的暴风雨开启了一个人的命运平凡虽美但孤独无趣的平凡并不适合他片片魔晶的大陆会为他开启怎样的命运?
  • 灵异见闻录

    灵异见闻录

    明月幽光,冤鬼风中飘荡,夜已深雾更浓,游魂踏遍人间。幽静小路之上寻觅着替身,躲在那暗处偷偷拜祭月光。深夜小巷,你曾知道那黑暗之中有多少幽冥看着缓缓走过的你;世界之大,你能听说过多少鬼怪离奇事件;玄宗道法,你可知晓多少役鬼驱鬼之术;风水玄学,你又了解多少阴穴阳宅的天时地利。你,只相信眼前这看似平淡的世界。但事实上,这平静的表面下暗藏着多少古怪。而我在一次巧合下,意外得知了自己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能力,因此,正在读书的我得以亲眼见到这些鬼怪异闻。我将见到的东西记录了下来,不管你相信与否,事实就在那里。如果你愿意的话,说不定,我也可以带你一起走进你内心最为恐怖的地方。
  • 阳光的背后

    阳光的背后

    正义的背后是邪恶,科学的背后是迷信,快乐的背后是悲伤···阳光的背后是什么?你会不会想到,有那么一群人,背负着与生俱来的使命,传承着早已被遗忘的历史,生活在阳光的背后。“如果我的宿命就是为了终结这场恩怨,那就让我去完成属于我的使命!”——唐小军
  • 人世多情

    人世多情

    人生在世,谁都会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诸多的无奈。在世界最底层的小草根面对着无奈,他会怎么选择?是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请大家和我一起关注他的成长吧!
  • 剑神的继承者

    剑神的继承者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 如何捕捉小呆萌

    如何捕捉小呆萌

    咦,这个转校生好像有点不一样啊,怎么感觉看不透呢?何易歪着脑袋想到。而且,那个嫩嫩的小脸有点儿想咬一口!然而,这厢的何易心中千转百回,那边的低情商小同桌却啥子都不知道!学神大人,你在不出手就晚了!且看闷骚学神如何扑倒呆萌小同桌!
  • 带张彩照回明末

    带张彩照回明末

    序言:明末崇祯年间,烽烟四起,内有流寇,外有强虏,无数饥民为求一饱,投身从贼。历经了二百五十多年风雨的大明朝已经摇摇欲坠,值此危难之际,三百多年后的一个现役军人无意中来到了大明,面对困局,他凭借身上几张惊艳大明的彩照,和一番真假难辨的说辞,忽悠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 世上再无仙

    世上再无仙

    乱世之风景,惟我独逍遥.这天下劫难,管我何事?这天下苍生,又和我有半毛钱关系?我是天下最后一个神仙,我给天下留着最后一笔财富,便是世上再无修者,你说我身边兄弟和知己算是怎么回事,额,他们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