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100000025

第25章 新社会协作关系下的非现场经济影响力(2)

这里没有税收;海、陆、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成本也不高;当地印巴、北非、斯里兰卡的劳工供应充裕,劳动力成本也比中国高不了多少,为什么不能将中国的制造业和中国的工业园区的模式引进到这里?

于是,笔者与阿联酋乌目干湾王子协商,一起策划了“乌目干湾中国工业园区”的项目。很快,我们获得了园区一期的用地——30万平方米的土地,随即土地平整和公共设施的施工工程,也在两三个月后开始进场施工,中东首个中国工业园区启动了。

几个月后,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各种招商文件,踏上回国招商的旅途。

回到中国,特别是在浙江的各种专业市场转了一圈,猛然发现“乌目干湾中国工业园区”要想持续发展,前景是艰难的。

这不是招商上的问题,而是园区建起来后,将面临一个严峻的发展持续力问题。影响这个持续力的因素,是笔者发现了供应链问题,即一旦工业园区的中国制造业主们运转起来,将面临实际存在的一个供应链问题。

也就是这些中国制造业主们,为了生产产品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各种配件或辅料。这将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削弱园区内的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浙江黄岩,你到一条摩托配件街去走一圈(摩托配件市场),花几百元人民币,你就能轻易地买到组装一台摩托车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大到发动机、车架、轮胎,小到一个活塞圈、一个密封圈、一个配套的螺钉,各种型号都有,且非常便宜。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浙江的服装业、电子业、五金制造业等,比比皆是。至此,笔者明白了:中国产品之所以“价廉物美”,除了中国人的聪明和廉价的劳动力外,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结实的生产供应链基础。

这个供应链的形成,无与伦比地提供给中国企业丰富的组合元素,这也正是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实质所在。

正是这种“基础产业链”的形成,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主们获得了便捷、低廉的各底层环节的配套服务,大大地降低了制造业主们的创业难度和创业成本。

换句话说:基础产业链的形成,客观上提供了制造业前所未有的丰富组合元素,最终导致当代中国制造业震动了全世界。反过来这种“世界工厂”的实绩,又再次为中国的企业家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组合元素和组合需求。

这种原始的资本主导的初级市场,最终诞生了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产业链,也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制造业模式。

无论根据何种标准,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是最令人瞩目、最富于戏剧性、也最引人入胜的经济发展过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的再发展模式又会是怎样的形式,其出路又在哪?

如今的中国公司已经不满足于充当海外公司提供非商标产品的无名供应商,也不满足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加工商,他们正在努力成为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民族工业。

可以说:中国走过了初级市场经济时代,进入了品牌经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追求的第二时代了。

《董事会》杂志2005年4月号,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彪教授撰文《国际品牌建设,中国制造业的国家战略》,文中指出:“中国应尽快转变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即从承接订单加工转向委托设计加工或转向经营自有品牌,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降低生产成本转向产品创新战略;培育和扶植本国品牌的市场基础;取得民族文化的认同、培植自信心和国家凝聚力;政府应该为实施国际品牌战略的企业提供制度环境。”

读完这篇短文后,笔者以为:刘志彪教授已经体察到中国需要自有品牌的迫切性,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可是,刘志彪教授却未能真正发现影响中国品牌发展的问题核心,于是也只能停留在呼吁社会和政府重视的层面。

因此,笔者并不十分赞同这样的观点,以为:影响品牌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匮乏和缺少创新的市场机制。

全球一体化的到来,特别是智慧经济时代里的非现场经济现象带来的决策加速功能,使这些矛盾越来越被显像化。

这种被显像出来的滞后性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强,不仅危害到企业的再竞争力提升,还危害到群体竞争力,甚至危害到国家竞争力。

也就是我们一味地只是跟随智慧经济脚步,缺少创新的市场机制,不去主动壮大智慧劳动来搭建智慧共享体系,那么在智慧劳动成为稳固的经济主导地位前,我们将付出比现在更大的代价!

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内涵,一直表现出了“万事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重文轻商”。当年中国社会转型期到来,这种传统的观念却又经受不住了改革大潮的冲击,人们被释放出来的强烈致富欲望,又使得“轻商重文”的观念进一步衍生出“轻商重实业”的观念。

在“轻商重实业”的观念驱使下,大大小小的中国制造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结果,以至于中国瞬间迈入了世界工厂的大门。

可是,中国人深受传统“轻商”观念和“封建官本位主义”残余的制约,表现出了长期封闭意识惯性和急功近利的现实。

由于,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不论是企业内部和还是中国整个经济格局仍以制造业为主角,使得现有社会的大量财力支配权仍旧掌握于制造业主们的手里,创新和品牌生命权的拥有者往往是直接从事制造业的业主。

传统的“轻商观念”加上“制造业主们掌握着大量财力支配权”的事实,使得中国企业家往往追求“高附加值成品”时,往往是在“急功近利”和“控制欲念”的思维惯性的支配下,只注重成本的内化,将一些原本的市场交易内化了。这样,流通领域的核心——营销,就成为各单体内部的供销科,无法实现完全的社会化营销,仅仅停留在这些制造行业的一个部门而已;创新领域的核心——研发,就成为各单体内部的小组,仅仅停留在制造行业某个单体内部的小改小造而已,核心技术储备也就成为口号。

于是,世界工厂的中国相对于初级制造业的主动性发展情形,我们的创新领域就显得相对滞后了,处于了被动发展的状态。

这种中国人“围城”意识的变异带来的不幸,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品牌、中国创新的环境营造,阻碍了中国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发展。

中科院院士、材料学家邹世昌院士于2010年8月指出:缺乏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相关产业的硬伤。

中国人已经体察到拥有自有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国对于技术开发投资的优先程度还较低,中国研究开发资金的重点主要是投向了国有企业或公办大学;国有部门主导的技术革新系统不发达,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较低,对技术开发的支持基础还不成熟;存在“不好的评价制度”,如吸引到看上去比较亮眼的项目就会成为政府干部的业绩,在现实中还没有考虑到技术开发问题;政府主导的措施与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的研发措施相比,明显地不充分且效率低下。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阻碍了我国的创新发展,也使得好不容易开发出来的一些技术,最终也往往不能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而被搁置在技术文档之中,且出现了占比上的愈演愈烈。

今天,中国正快速地从“世界工厂”向“智慧经济”转型,这种智慧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智慧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瓶颈性的矛盾在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特定时段里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们知道智慧经济是建立在智慧技术基础之上的,智慧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对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程度。

可是,我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整个社会在核心竞争力研发环节上的实际投入,与能快速出效益的其他领域的投入相比,显然是存在着严重的失衡。

这种严重的失衡,严重挫伤了创新的社会参与动力。

面对这种投入比严重失衡的社会现状,在这个现实的资本主导经济的社会里,我们不得不去正视这个两难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问题。

这样看来我们还必须找到这其中的经济运行规律,从创新机制特有的经济规律中去发现和健全创新动力提供的市场机制,让我们的创新意识真正演变成创新产业,只有创新机制的产业化才能顺应经济运行规律,才能从经济这个根本上获取我国核心竞争力创新的持续动力。

也就是:我们还是必须重视“利益导向”的问题。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光靠社会呼吁或政府扶持是不够的,光靠人们足够高的认识程度同样也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个“创新激励”的市场机制,一个创新投入与创新的实际产出回报率以及回报时间性需求相结合的新市场机制。

这个创新机制首先会涉及的是:由谁来投?为什么投?创新的利益保障又在哪?

面对这些实际的问题,我们来回望下传统的研发流程,也许对我们的再思索会提供些启发性的帮助。

通常的“研发”流程我们的初步感受是:灵感、概念、专门人才的试验(小试、中试)或设计、检测、生产化试验或深化设计、市场勘验、修正、定方案或施工设计、正式工业化生产或施工、正式市场营销或应用,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再调整或再研发,最终实现产品市场化,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笔者以为这个流程的首尾(主要是:灵感、概念和营销、应用)阶段,非常重要。因为,现实中的许多“研发”灵感和“需求”概念,基本都不是坐在办公室内凭空想象出来的。

这些“灵感”和“应用”需求有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各行各业直接在市场中跌打滚爬的一线人士身上,特别是那些满世界跑,又具有敏锐观察力的那部分人。

可是,作为一个非技术专业的人在生活或工作环境中,往往在产生了某个灵感时,却受到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研发能力以及研发成本和预期效益等的限制。

这种灵感往往是只能成为了“一时的感叹”而已。稍有心的人士即使能将灵感引入概念阶段,基于经济平衡的原因,也是绝大多数过早地夭折掉了,只有极少数的灵感能发展到概念的阶段,并在外界的力量介入下,才得以进入真正的研发环节。

这是非常痛心的浪费,我们大量有价值的来自市场第一手的珍贵灵感,就这样被白白地麻木掉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非常容易地找到一家只要接受灵感或概念,就能提供专业技术和承担各项试验,帮助你实现研发的后续各环节,而最终的产品知识产权又属于自己,成本支出却远远低于我们自建研发机构成本的“公众研发服务”体系,我们会如何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大量有价值的来自市场的第一手的珍贵灵感”就又可能都会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将极大地提升我们创新研发的产出率和实际的有效性,从而增强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且反过来又会更大地激发我们更多的直接来自市场的主动灵感和应用概念。

日前,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长三角”大型仪器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立,使得该区域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研发设备和实验室,可通过该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一方面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又使得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能得到其他的收益,更利于增添新的科研设施。从这则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公众研发服务”模式的初端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的单位之间已经开始,这是一个“利好”的信息,为“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高层次的可行性支撑。

我们需要的就是“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综合组合能力,一旦该组合体组合完成,则要求各组合元素之间的工作程序化、功能单一化、简单化,不再拼命追求工作单体数和工作单体的自身能力,而是追求工作单体是否能完成设定的各环节工作内容和是否遵守这个组合规则。就是在系统内做好自己的事,百分之百地发挥各自的单一功能。

这是各研发参与者们利用一个“共享型研发体系”来实现“共同创新”的组合体。一旦,这一体系基本成型。那么,它将有效地帮助我们克服组合体内薄弱的“研发”瓶颈,我们可以说:此时,我们的研发已经从被动走向了主动,既实现了工作单体“轻松做创新”,又实现了群体和个体的利益最大化。

前面的章节,我们已经谈到了制造业的“基础产业链”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内在联系。

同时我们也体察到“中国科技距世界水平还存在着距离”,特别是我们的应用产品研发氛围和新技术的革新与运用工作整体上尚停留在“吸收新技术培育新产业这一点”,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因此,尽快推广“公众研发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公众研发服务”的初级、中级服务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有了“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设想,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实现“低成本的研发”?如何解决“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运行成本?也就是说“公众研发服务”体系还必须有创新的利益机制支撑。

现在我们就智慧经济的创新机制的利益支撑作个探讨分析,看看能否找到实现“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运行成本化解和创新动力机制的经济途径。

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我们研究非现场经济也绕不开利益问题,“利益导向”是我们当今社会还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高效能地推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核心动力所在。

我们除了提高认识和建立“公众共享研发服务”平台外,我们还必须有一套适合创新发展并符合“利益导向”的社会动力机制。

同类推荐
  •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本教材介绍了项目融资的运作程序与框架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结构、资金结构、融资模式、融资风险的识别与评价、风险控制与规避、担保、保险、项目融资的法律体系与文件等内容。
  • 复活的日本财阀

    复活的日本财阀

    是什么让日本这个“落后生”摇身一变,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优等生”?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可一旦品“质”不论“量”,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却仍远落后于日本。“日本在2010年的人均GDP为4.2431万美元,中国是4412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落后日本10倍,还停留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水准。”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的事实,《日本经济新闻》这句底气十足的评论,值得我们深思。平心而论,日本的强大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这个事实,直到今天,依然有效。
  •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超越“中国威胁论”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超越“中国威胁论”

    本书对中国经济大国化的真实情况、大国化对中国与东亚关系和中日关系带来的变化问题,结合统计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对东亚国家如何与崛起的中国合作、实现共同的繁荣提出了建议。
  • 国富论

    国富论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经济学专著,也是学术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本书共分五篇,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作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该书的问世成为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本书系高校经济学教材。本书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七章从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与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热门推荐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规划产生得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 说话的智慧与禁忌

    说话的智慧与禁忌

    《说话的智慧与禁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寓理于简单明了的故事之中,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告诉每一位读者,成功的说话方式要遵循哪些原则,失败的说话方式在措词和形式上存在哪些错误。
  • 向来缘浅更奈何情深

    向来缘浅更奈何情深

    高中的我们懵懵懂懂,慢慢开启了青春的路途。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发生了一些情感故事,有的平平淡淡,但幸福快乐;有的小打小闹,成为欢喜冤家;有的轰轰烈烈,最后却分道扬镳。我不明白我的故事属于哪种,可是我清楚的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这句话和我永远没有关系。
  • 源僵丹晶

    源僵丹晶

    摆脱了僵尸的束缚,恢复了人身的刘枫在机缘之下,进入了源界。无欲无求的他,本以为可以安度余生,但是一场灾难却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让他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
  • 像云追风

    像云追风

    夏年觉得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选择了L大,遇见了他。不过为什么传闻都说他禁欲高冷,可她觉得他就是一匹腹黑狼。子车仲尹挑眉道:“怎么?你不喜欢这匹狼?”“喜欢……”某男得寸进尺道:“那说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像云追着风,不问所起。”一往情深,不知所起!
  • 穿越女配的反击

    穿越女配的反击

    身为孤儿她奋斗了26年,从小她就懂得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好好活下去的道理,在终于可以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的时候,她居然穿越了,还是穿成了书中最大的恶毒女配,她本想好好的完成一个女配应该完成的事情然后回去,可是男主偏偏不让其如意,当她开始奋起反击的时候,一个一个让她震惊的秘密慢慢的被揭开……
  • 说曹操

    说曹操

    本书对曹操一生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与重要战役给出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解释与剖析,澄清了诸多坊间的误判;清晰地刻画了曹操一生的几大阶段,厘清了三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使读者豁然开朗;展现了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生存的历史时空以及活动于此时空中的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对三国时代割据混战的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有精当的分析。
  •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普普通通的生活

    我普普通通的生活

    一个90后男生普普通通的生活。我是90,我是武汉市的90后
  • 凡间的窗户

    凡间的窗户

    公元1970年开始,地球上陆续地开始出现了一批突变的人类,他们可以使用各种强度不同的“智能”和超能力,并且有着独到的对待事物的观点。他们出生在地球上,混迹在人群里,懵懵懂懂地成长,过着和常人一样的精神生活,直到某一天突然地觉醒……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也是一部激烈的人性的精神斗争。他们称自己为“凡间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