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100000025

第25章 新社会协作关系下的非现场经济影响力(2)

这里没有税收;海、陆、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成本也不高;当地印巴、北非、斯里兰卡的劳工供应充裕,劳动力成本也比中国高不了多少,为什么不能将中国的制造业和中国的工业园区的模式引进到这里?

于是,笔者与阿联酋乌目干湾王子协商,一起策划了“乌目干湾中国工业园区”的项目。很快,我们获得了园区一期的用地——30万平方米的土地,随即土地平整和公共设施的施工工程,也在两三个月后开始进场施工,中东首个中国工业园区启动了。

几个月后,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各种招商文件,踏上回国招商的旅途。

回到中国,特别是在浙江的各种专业市场转了一圈,猛然发现“乌目干湾中国工业园区”要想持续发展,前景是艰难的。

这不是招商上的问题,而是园区建起来后,将面临一个严峻的发展持续力问题。影响这个持续力的因素,是笔者发现了供应链问题,即一旦工业园区的中国制造业主们运转起来,将面临实际存在的一个供应链问题。

也就是这些中国制造业主们,为了生产产品不得不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各种配件或辅料。这将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削弱园区内的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浙江黄岩,你到一条摩托配件街去走一圈(摩托配件市场),花几百元人民币,你就能轻易地买到组装一台摩托车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大到发动机、车架、轮胎,小到一个活塞圈、一个密封圈、一个配套的螺钉,各种型号都有,且非常便宜。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浙江的服装业、电子业、五金制造业等,比比皆是。至此,笔者明白了:中国产品之所以“价廉物美”,除了中国人的聪明和廉价的劳动力外,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结实的生产供应链基础。

这个供应链的形成,无与伦比地提供给中国企业丰富的组合元素,这也正是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实质所在。

正是这种“基础产业链”的形成,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主们获得了便捷、低廉的各底层环节的配套服务,大大地降低了制造业主们的创业难度和创业成本。

换句话说:基础产业链的形成,客观上提供了制造业前所未有的丰富组合元素,最终导致当代中国制造业震动了全世界。反过来这种“世界工厂”的实绩,又再次为中国的企业家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组合元素和组合需求。

这种原始的资本主导的初级市场,最终诞生了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产业链,也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制造业模式。

无论根据何种标准,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是最令人瞩目、最富于戏剧性、也最引人入胜的经济发展过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的再发展模式又会是怎样的形式,其出路又在哪?

如今的中国公司已经不满足于充当海外公司提供非商标产品的无名供应商,也不满足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加工商,他们正在努力成为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民族工业。

可以说:中国走过了初级市场经济时代,进入了品牌经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追求的第二时代了。

《董事会》杂志2005年4月号,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彪教授撰文《国际品牌建设,中国制造业的国家战略》,文中指出:“中国应尽快转变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即从承接订单加工转向委托设计加工或转向经营自有品牌,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降低生产成本转向产品创新战略;培育和扶植本国品牌的市场基础;取得民族文化的认同、培植自信心和国家凝聚力;政府应该为实施国际品牌战略的企业提供制度环境。”

读完这篇短文后,笔者以为:刘志彪教授已经体察到中国需要自有品牌的迫切性,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可是,刘志彪教授却未能真正发现影响中国品牌发展的问题核心,于是也只能停留在呼吁社会和政府重视的层面。

因此,笔者并不十分赞同这样的观点,以为:影响品牌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匮乏和缺少创新的市场机制。

全球一体化的到来,特别是智慧经济时代里的非现场经济现象带来的决策加速功能,使这些矛盾越来越被显像化。

这种被显像出来的滞后性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强,不仅危害到企业的再竞争力提升,还危害到群体竞争力,甚至危害到国家竞争力。

也就是我们一味地只是跟随智慧经济脚步,缺少创新的市场机制,不去主动壮大智慧劳动来搭建智慧共享体系,那么在智慧劳动成为稳固的经济主导地位前,我们将付出比现在更大的代价!

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内涵,一直表现出了“万事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重文轻商”。当年中国社会转型期到来,这种传统的观念却又经受不住了改革大潮的冲击,人们被释放出来的强烈致富欲望,又使得“轻商重文”的观念进一步衍生出“轻商重实业”的观念。

在“轻商重实业”的观念驱使下,大大小小的中国制造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结果,以至于中国瞬间迈入了世界工厂的大门。

可是,中国人深受传统“轻商”观念和“封建官本位主义”残余的制约,表现出了长期封闭意识惯性和急功近利的现实。

由于,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不论是企业内部和还是中国整个经济格局仍以制造业为主角,使得现有社会的大量财力支配权仍旧掌握于制造业主们的手里,创新和品牌生命权的拥有者往往是直接从事制造业的业主。

传统的“轻商观念”加上“制造业主们掌握着大量财力支配权”的事实,使得中国企业家往往追求“高附加值成品”时,往往是在“急功近利”和“控制欲念”的思维惯性的支配下,只注重成本的内化,将一些原本的市场交易内化了。这样,流通领域的核心——营销,就成为各单体内部的供销科,无法实现完全的社会化营销,仅仅停留在这些制造行业的一个部门而已;创新领域的核心——研发,就成为各单体内部的小组,仅仅停留在制造行业某个单体内部的小改小造而已,核心技术储备也就成为口号。

于是,世界工厂的中国相对于初级制造业的主动性发展情形,我们的创新领域就显得相对滞后了,处于了被动发展的状态。

这种中国人“围城”意识的变异带来的不幸,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品牌、中国创新的环境营造,阻碍了中国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发展。

中科院院士、材料学家邹世昌院士于2010年8月指出:缺乏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相关产业的硬伤。

中国人已经体察到拥有自有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国对于技术开发投资的优先程度还较低,中国研究开发资金的重点主要是投向了国有企业或公办大学;国有部门主导的技术革新系统不发达,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较低,对技术开发的支持基础还不成熟;存在“不好的评价制度”,如吸引到看上去比较亮眼的项目就会成为政府干部的业绩,在现实中还没有考虑到技术开发问题;政府主导的措施与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的研发措施相比,明显地不充分且效率低下。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阻碍了我国的创新发展,也使得好不容易开发出来的一些技术,最终也往往不能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而被搁置在技术文档之中,且出现了占比上的愈演愈烈。

今天,中国正快速地从“世界工厂”向“智慧经济”转型,这种智慧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智慧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瓶颈性的矛盾在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特定时段里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们知道智慧经济是建立在智慧技术基础之上的,智慧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对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程度。

可是,我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整个社会在核心竞争力研发环节上的实际投入,与能快速出效益的其他领域的投入相比,显然是存在着严重的失衡。

这种严重的失衡,严重挫伤了创新的社会参与动力。

面对这种投入比严重失衡的社会现状,在这个现实的资本主导经济的社会里,我们不得不去正视这个两难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问题。

这样看来我们还必须找到这其中的经济运行规律,从创新机制特有的经济规律中去发现和健全创新动力提供的市场机制,让我们的创新意识真正演变成创新产业,只有创新机制的产业化才能顺应经济运行规律,才能从经济这个根本上获取我国核心竞争力创新的持续动力。

也就是:我们还是必须重视“利益导向”的问题。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光靠社会呼吁或政府扶持是不够的,光靠人们足够高的认识程度同样也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个“创新激励”的市场机制,一个创新投入与创新的实际产出回报率以及回报时间性需求相结合的新市场机制。

这个创新机制首先会涉及的是:由谁来投?为什么投?创新的利益保障又在哪?

面对这些实际的问题,我们来回望下传统的研发流程,也许对我们的再思索会提供些启发性的帮助。

通常的“研发”流程我们的初步感受是:灵感、概念、专门人才的试验(小试、中试)或设计、检测、生产化试验或深化设计、市场勘验、修正、定方案或施工设计、正式工业化生产或施工、正式市场营销或应用,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再调整或再研发,最终实现产品市场化,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笔者以为这个流程的首尾(主要是:灵感、概念和营销、应用)阶段,非常重要。因为,现实中的许多“研发”灵感和“需求”概念,基本都不是坐在办公室内凭空想象出来的。

这些“灵感”和“应用”需求有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各行各业直接在市场中跌打滚爬的一线人士身上,特别是那些满世界跑,又具有敏锐观察力的那部分人。

可是,作为一个非技术专业的人在生活或工作环境中,往往在产生了某个灵感时,却受到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研发能力以及研发成本和预期效益等的限制。

这种灵感往往是只能成为了“一时的感叹”而已。稍有心的人士即使能将灵感引入概念阶段,基于经济平衡的原因,也是绝大多数过早地夭折掉了,只有极少数的灵感能发展到概念的阶段,并在外界的力量介入下,才得以进入真正的研发环节。

这是非常痛心的浪费,我们大量有价值的来自市场第一手的珍贵灵感,就这样被白白地麻木掉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非常容易地找到一家只要接受灵感或概念,就能提供专业技术和承担各项试验,帮助你实现研发的后续各环节,而最终的产品知识产权又属于自己,成本支出却远远低于我们自建研发机构成本的“公众研发服务”体系,我们会如何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大量有价值的来自市场的第一手的珍贵灵感”就又可能都会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将极大地提升我们创新研发的产出率和实际的有效性,从而增强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且反过来又会更大地激发我们更多的直接来自市场的主动灵感和应用概念。

日前,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长三角”大型仪器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立,使得该区域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研发设备和实验室,可通过该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一方面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又使得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能得到其他的收益,更利于增添新的科研设施。从这则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公众研发服务”模式的初端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的单位之间已经开始,这是一个“利好”的信息,为“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高层次的可行性支撑。

我们需要的就是“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综合组合能力,一旦该组合体组合完成,则要求各组合元素之间的工作程序化、功能单一化、简单化,不再拼命追求工作单体数和工作单体的自身能力,而是追求工作单体是否能完成设定的各环节工作内容和是否遵守这个组合规则。就是在系统内做好自己的事,百分之百地发挥各自的单一功能。

这是各研发参与者们利用一个“共享型研发体系”来实现“共同创新”的组合体。一旦,这一体系基本成型。那么,它将有效地帮助我们克服组合体内薄弱的“研发”瓶颈,我们可以说:此时,我们的研发已经从被动走向了主动,既实现了工作单体“轻松做创新”,又实现了群体和个体的利益最大化。

前面的章节,我们已经谈到了制造业的“基础产业链”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内在联系。

同时我们也体察到“中国科技距世界水平还存在着距离”,特别是我们的应用产品研发氛围和新技术的革新与运用工作整体上尚停留在“吸收新技术培育新产业这一点”,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因此,尽快推广“公众研发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公众研发服务”的初级、中级服务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有了“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设想,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实现“低成本的研发”?如何解决“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运行成本?也就是说“公众研发服务”体系还必须有创新的利益机制支撑。

现在我们就智慧经济的创新机制的利益支撑作个探讨分析,看看能否找到实现“公众研发服务体系”的运行成本化解和创新动力机制的经济途径。

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我们研究非现场经济也绕不开利益问题,“利益导向”是我们当今社会还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高效能地推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核心动力所在。

我们除了提高认识和建立“公众共享研发服务”平台外,我们还必须有一套适合创新发展并符合“利益导向”的社会动力机制。

同类推荐
  • 买房的革命

    买房的革命

    在当今中国对于高房价的一片喊杀声中,本书可能是迄今唯一一本教人们如何脚踏实地战胜高房价的书。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深刻洞察,用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论证、真实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高房价的历史成因、时代必然性和社会依赖性,并指引读者,放弃幻想和抱怨,用实际行动,走出“用观念革命跑赢高房价”的突围之路。贯穿本书中的人生智慧与财富理念蕴含了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学以一副通俗亲切的面孔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开始用经济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本书从出行经济学到职场经济学,从人脉经济学到投资经济学,从婚姻到房价,从新闻到国家政策……现代人行走于社会中可能涉及的经济生活皆被囊括其中,以简明的道理、易懂的语言细细阐释。
  • 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本书对开发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提出了我国竞争力分析模型,并构建了一套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市场管理、科技、相关产业、政府、环境和不确定因素等八大方面对我国纺织产业进行了分析评价。
  • 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中国

    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中国

    一本堪比《货币战争》的时政金融畅销书,全新角度呈现中美间远未结束的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著名军事专家戴旭、著名政治经济评论家马耀邦鼎力推荐:我希望更多的读者乃至中国最高领导能够看到这本著作。美国究竟怎样操纵世界,怎样操纵中国?中国究竟怎样一步步陷入美国的圈套?中国究竟能否在美国全球围剿中成功突围?著名经济学家余云辉秉笔直书,大胆建言,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困境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敏锐的分析。
  • 创业农民

    创业农民

    本书是中国农民创业致富的调查报告。作者实地考察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80余家,走访了返乡农民工家庭60余户,选择了其中那些具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思路和最佳实践心得浓缩成本书内容。
热门推荐
  • 圣域灵瞳

    圣域灵瞳

    他意志坚韧,不甘平庸,却资质平平,出自卑微的支族。一次意外,他融合一只太古神灵的眼睛,从此鲤鱼跃龙门,如彗星般崛起,踏上传奇修行之路。从渺小蝼蚁的世界底层,步步生莲,踏入这个宗门林立、天才如云、远古万族、神话争锋、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 叶落星辰

    叶落星辰

    一对双生兄弟,一位纨绔狂傲,一位冷静沉稳,一位家财万贯,一位穷困潦倒,一位杀伐果断,一位刚毅坚韧,一位枭雄,一位霸主,看两兄弟如何在星辰大陆掀起惊涛骇浪,敬请关注下回分解……叶枯亦风飘零,焉能止于此。落地而还归根,则生息不灭。星火皆可燎原,况霸者雄心。辰剑即指苍天,唔叶洛战仙!
  • 如若一眼便是一生

    如若一眼便是一生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他看到了她的脆弱,“能不能让我陪你?”我很自私,想把占为己有。“对不起,不能……”我也很自私,只希望你能快乐……他们就这样生生错过,那三年的美好时光,始终抵不过一句‘再见’……三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再次爱上彼此……
  • 鸾凤于归:最强美人鱼

    鸾凤于归:最强美人鱼

    凤于归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醒来的时候会变成一条浮在水面上的美人鱼!而且她的家,竟然是深海里的城堡?城堡里转来转去的美男鱼都是城堡里的守卫?不行,她的世界观已经被刷新了。她受不了了,她要回到她的人类世界,就算掉进宫斗圈也不要呆在这里...
  • 古典精华

    古典精华

    本书主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镜花缘》《儒林外史》《封神演义》《官场现形记》等古典名著的作者简介、人物介绍、故事情节、艺术特色,流传情况等,还包括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武侠小说等的介绍。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传道大千

    传道大千

    贫道新书《恐怖都市》已上传!还有《传道大千》《立道庭》《都市版英雄无敌》《夺取神格》《亵渎祭司》《堕入深渊》《众神殿堂》等完本书籍为贫道作品,尽可观看。书裙已改为:49505078
  • 未来世界之危机四伏

    未来世界之危机四伏

    讲叙在未来世界,由于人类追求绝对的自由和极端的享受而导致政府权力的真空。全球体系面对全面考验,资源的枯竭,科技的绝对进步,生存空间已经掌握在所谓的少数精英手中,机器已经全面代替了人类,人类已经不在那么重要。各种财团也在侵蚀着政府权力,最终导致全球的“战国”时代
  • 酿梦人

    酿梦人

    等归人,梦三生,提线木偶倦风尘······
  • 青春之葬

    青春之葬

    郭小彬和王小旋是同一间学校不同班级的两名学生。他们在图书馆里相识相知,两人一起经历了从最初的情窦初开,到后来的成熟转变。毕业了十年之后,踏出了社会的他们再次相遇,记忆犹如昨天发生一般,历历在目。可是所有的一切都在十年的光阴里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还能再续情缘吗?又是什么让他们再次相遇呢?上天会否眷顾让他们再一次重来?十年后的相见,到底是葬送了十年前的青春,还是给十年后的今天再续前缘呢?请关注本小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