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提出了“非现场经济学”的概念,开展了“非现场经济学”基本的概说,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非现场经济的一些要素特性和动态组合等问题开展分析研究,进一步开展非现场经济的一些要素特性的动态分析。
我们知道: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通常允许在假设前提下,用经济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结果,再根据假设前提的内容去设计产品,用设计的产品去满足这个假设。
因此,我们也将尝试在假设前提下去设计一个非现场经济现象的新分析工具,这个新分析工具将以各要素的联动、平衡为研究的核心。
试图对非现场经济相关的各要素、新边际成本及动态平衡的细节方面开展组合性分析,以便推动实现非现场经济研究成果可量化的实际运用趋势。
第一节 “东方智慧”指引下的分析思路及方法确立
一、“道”与“术”的思维指引
前面我们探讨分析了非现场经济相关的一些问题和特有的现象,希望我们提供的研究方法论是从基本的认知视角着手,研究的思路是有层次的,而不是一般简单地追求一个固定的模型构建。
如何开展非现场经济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分析,我们是属于演绎主义还是归纳主义,是因果探究还是功能分析,是演化的思路还是均衡的分析,是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是工具实证主义还是检验性伪真主义,等等,时常困扰着我们对非现场经济研究行为的起步。
通过学习阎雨教授的《中国管理C模型》,笔者意识到:最高的方法就是从哲学思维出发,这就是让我们的研究与思考首先是抛开具体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数学模型等“术”的思维惯性,回归到“道”的原点,从“道”出发。
哲学一直被视为科学中的科学,是用以指导具体学科的理论研究的基础。
正如布劳格指出的,方法论的作用就在于,它为我们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研究纲领提供了标准,也帮助我们在区分精华和糟粕时有章可循。
从哲学观出发正是这个最好的标准。
我们认为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必然是思想的规范性质,经济学的每一理论都应体现出主体的认知,也即反映了提出和应用者的意识形态。
我们设想的非现场经济分析工具,也应该是建立在哲学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展开的。
二、东方软智慧与和谐经济
亚当.斯密在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是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对我们自己个人幸福和利益的关心,在许多场合也表现为一种非常值得称赞的行为原则。在《国富论》中,斯密认为人类“对财富的追求”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伟大目标”——生活幸福。
在界定个人幸福的基础上,斯密还对社会幸福指出:任何政治社会中,下层阶段都占最大部分,大部分成员陷于贫困悲惨的状态的社会,绝不能说是繁荣、公正、幸福的社会。
从本质上来讲,斯密是将幸福的经济手段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的。斯密认为实现人类幸福的手段是财富,而其中的“财富”就因此既包括了物质财富也包括了非物质财富,其对应具体形式是满足人们各种基本需要的财富(包括人、知识)。
亚当.斯密幸福观,使笔者联想到阎雨教授的这样一段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道的财富是勤劳智慧的象征,财富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作为生产的核心要素,都对社会的发展,文明的推动,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是最强劲的动力。
对应亚当.斯密的明智和审慎的行为会指向比关心个人的健康、财富、地位和名誉更为伟大和更为高尚的目标:英勇、善行、正义。
这里阐明的是幸福对应要素,实现的是天道平衡,符合东方古老哲学的基本精神。圣人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的老子思想精髓是“道”,老子是讲天道,讲宇宙之道,也是讲自然之道。中国古老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曾这样记载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中国人的道与德《辞海》解释:道是指法则、规律,与具体事物的“器”相对,又与事物特殊规律的“德”相对。道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德是指事物的属性;或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道德是指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道”原指人行的道路,借用为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用作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
《易经》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就是我们东方人讲究的宇宙对应与阴阳平衡,这种平衡理论拿现在的语言就是和谐。
人们追求生活的幸福和谐,就是追求其需要整体的、协调、持续的满足,这就是“自然和谐”与“利益和谐”的体现。
中国古代哲学家讲:阴阳平衡。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讲:“幸福和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述了宇宙的对应起源和平衡;“幸福和谐说”阐明了社会幸福的和谐平衡。
东方古老的文明从一分二开始就诠释了宇宙的起源和运行的基本规律:对应与平衡。
西方人读《易经》发现其中隐藏有“二进制”,是西方人的智慧。“东方软智慧”属于哲学范畴,侧重于宇宙最根本的内在规律性揭示,不注重具体的现象要素研究;而“西方硬技术”则将各种现象作为研究的对象。
因此,我们要根据对应原理需求,首先需要寻找那些集中地实质上能反映非现场经济现象的要素,而这种要素的探寻我们可以借“西方硬技术”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研究之力。
东方文明博大精深,西方文明精美绝伦,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结合起来就是无与伦比的宇宙文明。
笔者认为:“东方软智慧”里的对应原理实质上反映了宇宙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社会学、经济学的各种现象,最终同样不能超越这个哲学现象而独善其身。是我们被纷杂的各种不断变化的社会表象所牵制住了,忙于应对变化多端的表象,而忽视了最根底的本原。
依照这个原理,非现场经济研究是宇宙世界里存在的客观事物研究之一,同样也存在着需要研究的对应关系的各种要素。
我们用“对应与平衡”的哲学思维,在经济领域里来探寻其内在的要素对应及内在的平衡规律,能有所应用于和谐经济的构建,这就是东方智慧的实际运用。东方智慧不愧为是人类的财富,早在远古时代东方人就揭示出了宇宙间的对应与平衡,阐明了宇宙的起源和运行的规律本质。
方法论的形成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但是方法论对学术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一次理论的大发展都是方法论革命的结果。
方法论的形成是真正研究开始的基础,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东方古老哲学与西方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论。
第二节 用“东方陀螺现象”分析非现场经济
关于哲学对应与平衡的思考,以及随后的对非现场经济和谐发展分析的思考,让笔者联想起了小时候十分喜爱的玩具:陀螺。
陀螺在外力不断抽打的作用下,可以通过快速的回旋运动,以一个顶点为支点,而保持整体的动态平衡。其原理是: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轴所指的方向在不受外力影响时,是不会改变的。
17—18世纪,“中国陀螺”被传到欧洲,在英语中陀螺就是“回转体”的意思,凡是回转体都可以看作是陀螺。
东方陀螺现象的发现是偶然的,但它的平衡现象却给宇宙带来了生机。
不要小看陀螺保持平衡的现象,它包含的是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宇宙不允许违背陀螺的正常运动规律的现象存在,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动态平衡体。
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呈现平衡状态,不只是在静止的时候,当它在动的时候也会达到平衡(包括星体的运行也是),有些平衡状态能持久,而有些只是短暂现象。一般而言,静态的平衡大多属于稳定平衡,动态的平衡则多属于不稳定平衡。当陀螺受力旋转时,因各方向离心力总和达到平衡,因此陀螺能暂时用轴端站立,保持平衡现象。
陀螺不倒的科学原理换言之,当物体呈现一种“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状态时,即可称之为“平衡”。
我们的人类社会是宇宙的一部分,其自身的发展史呈现了不间断的平衡、打破平衡、建立新平衡、再打破平衡、再建立更新的平衡……这种平衡破除与新平衡的建立过程,就表现出了“回旋体”属性。
于是,我们可以把社会运动的本身,看成一个大陀螺的运转了。
这里,不仅存在陀螺本身整体与外力的对应关系,还存在着其内部的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各种单体,存在着这些不同性质单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且还是一种各自对应的随时变化的动态平衡。
由于木制陀螺是用同一种固体原材料制成,仅表现为陀螺本身与外力的对应关系,可以说几乎不存在陀螺内部要素的对应与变化。而我们的社会陀螺现象远比玩具陀螺现象复杂得多。
我们的社会陀螺就像一个空心陀螺,里面由多种具相对位移的不同原材料制成的社会单体构成。
现在就让我们从非现场的要素分析开始,用东方陀螺现象作为指引道具,对非现场经济的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动态平衡现象作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一、非现场经济的要素对应
我们现在再回到我们小时候玩的木制陀螺,由于它是同种材料实心制成的,当其制作完成后,其内在的构成元素是固化的,影响它运行的主要因素仅来自外力。
然而,我们要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却是一个活化的陀螺对象,其结构体内部的各构成元素不仅随着整个运行体的运动而运动,同时这些构成元素的自身还分别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不断地各自运动变化着,并共同地影响着整个运行体的平衡运行态势。
这犹如地球在太阳系里的运行规则,一方面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并随着太阳系的整体参与到银河系的运行,更是作为银河系的一个小分子而一起参与到整个浩瀚的宇宙运动中去。
对社会经济这个特殊的“回旋体”开展全面细致的课题研究,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庞大的工作,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个起头的尝试,目的是引发各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参与,共同来完善修正这一理论。
就笔者个人的学识、才能和实力,只能是作个非常初步的分析思考,希望的是:能够尝试地多提供一个非现场经济研究的综合分析工具。
现在,我们先从社会经济基本体所涉及的几个主要影响元素谈起,我们将采用要素列表的形式把几个具代表性的要素表述出来。
1.社会经济基础层面最具代表性的要素
Factor1自由:市场自由度、公平度。它是指自由市场本身具有的自由与公平力量,属于人为不容易调整的因素。
Factor2公权力:公权力介入度、政府干预度。它是指有公权力的政府或其他组织使用权力干预市场的力度,与自由对应,属于人为容易调整的因素。
Factor3垄断:包括国家垄断、私人垄断。与国家组织类型和市场经济模式相关联,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属于人为难调整的因素。
Factor4文化类型:哲学观、道德水准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指标。它主要是通过对垄断的容忍度来表示出来。对应垄断,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对垄断的容忍程度,修正法律来控制垄断现象,属于人为容易调整的因素。
Factor5资本:市场的动力。它主要是指市场本身的资本积累,包含国家资本,但不包括一个国家政府的财政规模,政府财政内容只有在演变为国家资本或国家负债参与市场行为时,才纳入市场资本的总范围内予以参考。
Factor6利益:利益获取空间。人们可以根据整个经济运行的态势,通过控制自己的利益欲望,在不同时段的不同状况来调整利益获取的期望值。
Factor7人力资源:就业率。它是整个社会所能够供应的劳动力量和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所能容纳接受劳动力的量。
Factor8保障:对应人力资源。人们通过社会保障与公众利益保障来影响就业率,属于认为容易调整的因素。
Factor9资源:自然资源。它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
Factor10开发:自然有限资源的开发度。它属于人为容易调整和控制。
2.非现场经济的层面最具代表性的要素
Factor1社会需求:非现场经济发展趋势在不同社会阶段的需求不同,是伴随社会进步和市场发展不断带来的,属于人为不容易调整的因素。
Factor2应用性:非现场经济的应用与服务表现出的便捷程度。非现场经济里应用与服务的环境保障(便捷性与安全性的平衡),是通过人们的设计创造来不断平衡的,属于人为主动容易调整的因素。
Factor3智慧技术:新信息时代里支撑智慧社会的各种科技技术的成果。由技术创新力度和技术积累形成,是人们主动参与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的力量程度,属于人为短期难易调整的因素。
Factor4智慧共享平台:是智慧经济时代知识共享、知识成果共享和应用功能共享的体系平台,是人们快速、廉价和全面地获取各种信息及其获得低成本的便捷应用可能程度。
Factor5EMC:非现场经济里边际成本的新特征,是市场经济与技术经济发展的必然,以便获取更大的边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