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0900000010

第10章 SNS网站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以大学生使用者为例(5)

4.“元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获得

林南(2005)在研究中,根据资源按照其不同来源将其区分为先赋资源(ascribed resources)和自致资源(acquires resources),先赋资源是指与生俱来的环境赋予的人力无法改变的资源条件,如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自致资源是指经过个人主观努力而获得的资源条件,如受教育程度。这些资源作为资本增值的基础存在,将直接影响社会资本的获得和动员过程。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这些资源总结为一个概念:“元资本”,可以将之理解为影响社会资本获得过程的外在影响因子的总和。在本次研究中,“元资本”被分解为以下4个因子:人际沟通的适当性、人际沟通的主导力、人际沟通的同理心、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人际沟通的主导力、人际沟通的同理心与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学校参与社会实践的数目与跨越型社会资本存在弱相关关系,而其他因子与在线社会资本的获得无显著相关性。由于本次研究对象——学生群体本身在社会结构方面的差异性较小,因此个体线下可转化的社会资源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个体的人际沟通技能方面,个体在学校中是否担任职务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多少所带来的影响相对较低,这是由本次调查抽样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本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首先,本研究是一个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因此,有关横向研究方法固有的不足在本研究中也是在所难免,包括本质上只能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而无法确切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这一限制使得我们对研究发现的解释不得不经常以“可能”这一表示猜测而不是以确定的语气展开。

其次,互联网研究本身时效性上的限制。计算机领域的“摩尔定律”在互联网领域也同样存在,而这种瞬息万变的特性使得相关研究必然滞后于现实,造成各研究之间的可重复性和普通适用性较低。第三,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SNS网站的使用者,但出于实地调研可行性的考虑,最终抽样总体定位于学生群体,虽然这部分人群是目前SNS网站的主要使用者,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的结论只能推知18~22岁,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群的情况,对于SNS网站中的其他人群无法推知。对于其他层次的人群使用情况的考察还需要后续研究的继续探索。第四,本研究的主要数据采集方法为单一问卷调查法,由于是单一的数据采集方法,因此单一数据采集方法所导致的资料有效性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人们在填答问卷时可能存在一些结构上的倾向性,如面对5点结构量表时,选3的概率会比其他的都高。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变量间存在一种虚假的相关关系,从而影响研究结果,对此,我们无法侦察也无法消除。第五,鉴于目前将社会资本应用至SNS领域的研究非常少,而国内已有的研究中还没有采用文中所用的量表可供参考,因此必须根据相关理论概念、研究对象以及采纳与制作测量工具。在问卷设计阶段,研究者广泛参考已有的社会资本量表,尽量在问卷陈述上做修正和调整,以达到准确和全面的测量,但难免还是会有不足和欠考虑之处。

研究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新的假设、模型,并加以检验改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理论起点,初步建构了网络用户个人社会资本的获得模型,论证个人用户在SNS网站中如何通过自身行为积累可感知性的社会资本的过程。但是这个模型,目前仅仅涉及个人的SNS使用行为对于“可感知性社会资本”的获得,并不能与真正的社会资本获得相挂钩,这中间还存在一个从可感知性社会资本向可获得性社会资源的转化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考量还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郭庆光(1999),《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

[3]贺骏(2009),“SNS网站广告收入增长盈利近在咫尺”。沃华传媒网,转载自《证券日报》,2009‐11‐11,http://www.wowa.cn/Article/88240.html

[4]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5]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6]李卫星,洪岑(2008):“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特点及问题研究”。转载自:ht-tp://ybxy.yzu.edu.cn/art/2008/10/24/art_3243_7021.html,2008‐10‐24。

[7]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张慧东等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8]任宏之(2009),“Facebook与Myspace日本双双折戟——SNS文化壁垒是否真的存在?”。《今日南国》,2009年12月。

[9]文军(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Alessandro Acquisti,and Ralph Gross.(2006).“Imagined communities:Awareness,Information Sharing,and Privacy on the Facebook”.In P.Golle&;G.Danezis(Eds.),Proceedings of 6 th Workshop on Privacy Enhancing Technologies(pp.36‐58).Cambridge,U.K:Robinson.

[11]Bargh,J.A.,McKenna,K.Y.,&;Fitzsimons,G.M.(2002).Can you see the real me?Activ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true self”on the Internet.Journal of Social Issues,58(1),33‐48.

[12]Cassidy,J.(2006,May15).Me Media.The New Yorker,50‐59.

[13]Coleman J.,“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0,94,pp.95‐120.

[14]danah m.boyd,Nicole B.Ellison(2007).“Social Network Sites:Definition,History,and Scholarship”,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3(1),pp.210‐230.

[15]Dmitri Williams(2006).“On and Off the‘Net:Scales for Social Capital in an Online Era”,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1(2),pp.593‐628.

[16]Dr David Beer(2008).“Social network(ing)sites revisiting the story so far:A response to danah boyd&;Nicole Ellison”,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Vol.13,Issue 2,pp.516‐529.

[17]Ellison,N.B.,Steinfield,C.,&;Lampe,C.(2007).“The benefits of Facebook“friends”: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2(4),pp.1143‐1168.

[18]Eszter Hargittai.(2007).“Whose Space?Differences Among Users and Non‐Users of Social Network Sit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3(1),pp.276‐297.

[19]Fischer,C.S.(2001).“Bowling alone:What's the score?Paper presentedat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Anaheim,CA,August 17‐21.

[20]Gable,S.L.(2005).“Approach and Avoidance Social Motives and Goals”.Journal of Personality,74(1),175‐223.

[21]Gilbert,Eric,Karrie Karahalios,and Christian Sandvig.(2008).“The Net-work in the Garde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ocial Media in Rural Life”.ACM CHI2008,April5‐10,Florence Italy.

[22]Granovetter,M.S.(1973).“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8(6):1360‐1380.

[23]Gross,R.,Acquisti,A.(2005).“Privacy and information revelation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In:Proceedings of the ACM CCS Workshop on Privacy in the Electronic Society(WPES'05).

[24]Hampton,K.,&;Wellman,B.(2003).“Neighboring in netville:How the Internet supports community and social capital in a wired suburb”.City&;community,2(4),pp.277‐311.

同类推荐
  •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本书从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和分析着手,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理念去认识、了解问题,运用调适技巧,深入内心世界,奔向快乐之路。讲述了长年在乡村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普通老师是如何为生存而奋斗、如何为教育而拼搏的一个个平凡小事。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热门推荐
  • 收尸人

    收尸人

    自古以来,生老病死早已是常事,死人有死人归属,可在战场上死了的战士没有家人没有爱人,死后的归属又何来?甚至尸体暴露在空气中散发恶臭,却无人收尸。于是,世间便慢慢产生了一个价高人少的职业,收尸人!收尸人的人生又是怎么样的呢?
  • 天使和exotfboys的奇缘

    天使和exotfboys的奇缘

    这本书讲了exo,tfboys遇见了一位长相甜美可爱的天使。有三个人写,作者:颜辰曦,冒泡:作者男票苏默晨,副作者:作者闺蜜艾语晨。
  • 心何往

    心何往

    人心?魔心?何谓真心?人、魔面前兰宁又该如何抉择?
  • 末日异形王

    末日异形王

    二十一世纪末日来临大学生林峰偶获异形,他会在末日闯出什么样的风云?
  • 乱魔之武

    乱魔之武

    一个强者为尊,实力争雄的世界。一个举世无双,扫荡一切的武学世家。一个爱好文学,厌恶杀戮的少年。世界未变,家族已灭亡,少年在两千年后从墓地中爬出…带着家传绝学,少年踏入了那条充满险恶的复仇之路…PS:如果喜欢本书可以加书友群:109830930
  • 魔灵录

    魔灵录

    一个出身在魔界的小卒,亲眼目睹被粉身碎骨的凡人,体内嗜血的魔性激发着他的原始欲望。黑暗、背叛、残忍、狂躁,对于他而已,只要是能使自己强大的手段,即便众叛亲离,也在所不惜。本书一反传统情节,各位看官请勿模仿,后果自负。
  • 师父爱吃小公主

    师父爱吃小公主

    【荐文】桑的《帝王妾》男女主都霸气http://novel.hongxiu.com/a/537868/丈夫无情将她休离,还曾亲手喂她吃无子草,不让她的怀有身孕。她委身为妓,乔装细作,只为了给那个男人最沉重的报复。-。-。-。-他是她的恩人。在危机四伏的深宫里,教她能睥睨天下的本领他是她的师父。他教她对命残忍无情。亲手杀了奶娘、举钗毁了倾世容颜,为接近他要毁掉的人,她不惜扮成戏子曲意逢迎、婉转承欢他冷静地将她磨成手中最锋利的剑,而她竟甘愿被他掌握一朝真相揭开,他的恩、他的爱、他的欺骗,竟只是为了她身上那方玉这般残忍……铁桶般缜密的围剿,她抱着求死之心一刀刺向他温热心口……同刻,数支利箭洞穿她的四肢,她站也不能,却笑得开怀“师父,你给的,我如数奉还。”但这又是谁?“娘子,我热”精壮的身体透着可疑的粉红,他羞赧地扯开她的衣襟,手指所划之处,惊起一片颤栗她低叹,终是勾住他的脖颈,倾身吻了过去唇齿相依时,是谁反客为主,爱海沉沦*几年不见后…第一个小萝卜头冷着脸将他拒之门外:“想见我娘亲,先去整整容吧!”第二个小萝卜头搓着手作市侩状:“看一眼一百两黄金,买断半个时辰可以给你打个八八折。”第三个瓷人儿似的小菇凉捧着腮作花痴状:“帅大叔,我以后也会像娘亲那么美,不如你把聘礼留给我吖~”他揽住面带惊惶的她,贴紧了温言软语:“莞尔,你没还我的,可还有这个孩子?”ㄟ(``)(``)ㄟ喂,还没收文呐去哪~
  • 战神联盟之黑暗的释放.重写

    战神联盟之黑暗的释放.重写

    神,就是正义的;魔,都是邪恶的。千万年以来,世人对神和魔的看法依旧如此。(我一定要好勤奋更文,省得又被删了。)
  • 《步入你身边》

    《步入你身边》

    她,他和他,她要二选一选择那个与她一世的人。她会选谁?是温文尔雅的他,还是腹黑小傲娇的他?二选一的结果会怎样到底谁才会是她的真命天子?她又将会是谁的掌中之宝?期待吗等你们的回复!告诉我你们心目中的答案吾将从你们中选出最后的结局!!快来回复我吧!!!
  • 超能帅哥太牛叉

    超能帅哥太牛叉

    帅哥是受欢迎的,能打NBA的帅哥那就令人崇拜了(不好意思,我说的不是书豪,他比书豪牛叉多了!)如果这个帅哥还是一位钢琴王子,美女们该如何保持矜持呢?不过,这一切只不过是他的小小爱好,他真正的身份是——生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