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诗,也称“四气诗”,是将“春”、“夏”、“秋”、“冬”四字顺序嵌于一首诗中,每句诗的内容符合各个季节的特点。这与分咏四时、单独成篇的组诗不同。现存的以晋朝顾恺之《神情诗》为最早。南朝宋王微、刘骏始用《四气诗》、《四时诗》之名。
神情诗①
顾恺之
春水满四泽②,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作者介绍】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初为晋桓温大司马参军,后为殷仲堪参军,均受赏识。义熙初,为散骑常侍。又善画,喜谐谑,人称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年六十二卒于官。有《启矇记》三卷、文集二十卷。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题下原注:“亦见《陶渊明集》。”
②四泽:四方水聚汇处。
【说明】
这是一首四时诗,每句首冠四季名,描写四季景色:春水、夏云、秋月、冬松,显得静中有动,犹如四幅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