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交流
校团委——“薪火”青年团干研修计划
一 活动创意
2009年9月起,浙江大学团委开始实施“薪火”青年团干研修计划,以全校近200位专职团干部和400位学生骨干为对象,打破单一的培训模式,以一揽子的研修计划激发团干部研究青年工作的热情,提高团干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浙江大学“薪火”青年团干研修计划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该研修计划成立以学校分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设经费支持青年团干部申请研究课题,适当补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的学生骨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团干部理论培训提高班或实务操作强化班等。
“薪火”团干研修计划的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1)理论素质与实务能力相结合。研修计划改变过去团干部培训多重视理论学习的方式,在提升团干部理论素养的同时,将团干部的实务工作能力以等量齐观,特别注重培养团干部规范工作的能力。(2)以“青年思想引领基地”为载体。通过基地建设的模式,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和体制,使对团干部的激励措施落到实处。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薪火”青年团干研修计划得到了校内专职团干部和学生团干部的积极响应。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过程中,团干部自发提出“每天学习半小时”的倡议,全校各基层团组织均在团的活动经费中划拨出理论学习专项费用,大力筹建“理论学习园地”,建设“学习型团支部”。
与此同时,很多专职团干部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思考和总结多年来开展引导青年工作的经验得失。其中最典型的是团干部们编写的《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一书于2009年10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四 活动实施心得
增强了青年思想引导工作主体间的互动性。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年团干部在开展引导青年工作的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出针对性不够强、自身认识欠缺、自信底气不足等状况,导致广大大学生在接受思想引导时产生的抵制情绪无法得到很好的化解。因此,这就需要帮助青年团干部在纷繁芜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学会思考,通过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加强“双主体”之间的互动性,达到有效引领青年的目的。
推进了青年思想引导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只有依托组织工作,才能建立并逐步完善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长效机制。“薪火”青年团干研修计划的开展就是要依托团建组织工作来落实,通过帮助基层团组织和思想引领基地建立“学习角”、“理论架”,鼓励青年团干部开展青年工作课题研究,提高对共青团工作的理论认知,用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支撑共青团工作的开展。
专家点评
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中心任务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是团干部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的关键内容。“薪火”青年团干研修计划准确地抓住了大局所赋予的使命,以提高团干部履职能力为目的,开展专题的培训和研修。从项目实施过程来看,拓展了培训形式,增加了实践环节,探索了案例式、研究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注重团干部的内在需求,注重研修的实效性,深具特色。
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许翾
校团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开展理论学习
一 活动创意
理论学习类活动是学生骨干全面发展的基石,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以下简称“青马学院”)紧密围绕学生骨干政治理论素养提高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学院业务导师资源,以政治素养、价值体系为关注核心,通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理论学习类活动,引导学生骨干的思想发展,提高学生骨干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并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青马学院”理论学习类活动包含“学习、研究”两条主线。“学习”主线围绕“四模块、五形式”的工作纲领开展活动,即专题理论培训、成长对话、理论研读、特别课程等四个模块和专家讲座、成长导师对话、研读经典、解读浙江、“五情”学习五种形式,以讲座报告、对话心得、读书笔记等为考核内容,注重对学员在关注理论、关注现实、关注经验、关注未来等方面的培养。
“研究”主线以课题研究训练计划为载体,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理论热点、难点与疑点问题,特别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拓展深化大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每期设立一主题,下设分题、子题。
学员以个人或小组形式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学院通过预申报、初审、中期检查、评审结题四个环节进行考核,将优秀成果汇编成册。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目前,学院编印《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读本》1000本,并将《浙江模式与地方政府创新》作为规定读物。每期培训组织八场导师专题理论讲座,学员完成理论学习心得300余篇。同时邀请校内外导师与学员进行成长对话,着力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对“五情”的认知和把握。此外,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二期学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之路为主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分题下开展研究,共22个研究小组,参与率100%。
四 活动实施心得
青马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培养三期共100余名优秀学生骨干。通过学习,学员们的综合理论水平及政治理论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通过研究,学员们将理论素养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不再是只关注学习的大学生,而是自主进行社会研究,切实关注民生民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学院的大部分教学资源,包括专题理论培训,均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校院两级各类主要学生组织也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使得学生骨干的理论培养工作得到了广泛普及。
专家点评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浙江大学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这个平台,运用丰富的载体和系统的方法,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中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影响带动了广大学生共同成长。期待浙江大学团委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取得更多成效。
共青团浙江省委学校部部长 王尧祥
公共管理学院团委——“红色成长计划”系列理论学习
一 活动创意
针对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公管学院团委推出“红色成长计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与学生专业内容相结合、与时事政治热点相结合、与大学生关注话题相结合,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启发大学生思想、开拓学生视野、增进沟通交流、培养分析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拓展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阵地,创新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模式。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此活动是通过讨论当前热点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让入党积极分子在讨论学习中,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更深刻地认识当前发生的重大时事和政治现象,自觉接受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接受党的先进性教育。
此活动在学院团委指导下由各团支部承办,各团支部先向学院团委提出活动主题申请,学院团委通过之后在“党员之家”召开讨论活动。活动的模式是以学习互动为方式,以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为依托,结合实际,注重理论探讨。鼓励大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引导大学生关心时政,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邀请党员或预备党员作开题发言和活动总结。通过问答和探讨,使大学生对于当前的时事有清晰的认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有深刻的理解。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学院通过“红色成长计划”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使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有了较大提升,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明显提高。同时,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理论考试通过率有较大提高,通过率从2007年的81%提高到2008年的91%,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人数比例已经超过50%。此外,广大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党建发展工作,主动承担党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目前,学院共有本科生党支部七个,均由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以及党小组组长等重要职务,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培养的意识明显增强,并逐渐形成了“薪火相传,以老带新”的良好氛围。
四 活动实施心得
“红色成长计划”理论学习自开展以来已经进行了12次,讨论话题的灵活性以及谈论过程的高参与度都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相对于其他的理论教育模式,这种“红色成长计划”模式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效果,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响应。这种“红色”理论的正面教育会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大军中,从而壮大“党员之家”的队伍。
专家点评
公管学院的“红色成长计划”将专业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融合,结合时事政治与大学生关注的话题,旗帜鲜明地进行红色教育,主旨明确,正面教育的效果明显。在活动开展方式上,以团支部为基本单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与探讨活动,增加了活动参与者对党的理论政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浙江大学团委书记 刘艳辉
农学院团委——“知院、爱院、荣院”主题教育活动
一 活动创意
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农学院团委紧紧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科创育人”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在团组织建设、团员思想教育、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等方面积极创新、不断探索。结合农学院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学院“归属感”教育为导向,举办“知院、爱院、荣院”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赢得了较好口碑,在学院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该活动以“知院、爱院”为主线,立足于发挥学院学科传统优势,重点突出“关爱、育人、创新、求真”的实践特色,打造一面引领和推广学院品牌创新建设的特色旗帜。通过征文大赛、名师讲坛、志愿者服务、院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学院不仅成功实现了对优秀学院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全院师生中营造出“知院、爱院、荣院”氛围,而且也建立了一个集优质性、自主性、功能性和持续性于一体的学生服务平台,让广大学生能够在实地参观中了解光辉院史、在访谈对话中感受名师风采、在组织实践中锻炼真才实干、在交流学习中树立远大志向、在精诚合作中积极融入学院,逐步增强他们对学院、对专业、对所在集体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征文大赛、名师讲坛、知识竞赛、“农学院开放日”和优秀学长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农学院师生过硬的政治素养、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发展成才与学院、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进一步结合国家、社会对农科人才的需求标准,由内而外激发广大学生励志奋发的信念追求,形成“学农、爱农、支农”的浓厚氛围。
四 活动实施心得
学院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有处在和谐、和睦、真诚、尊重的学院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爱与温暖,才能够专注投入自我成长、自我成才。因此,学院团委十分注重强化学生在学院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力于使学院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第二个“家”。
专家点评
这是一项传统的教育活动形式,要保持其生命力,关键是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好每一个环节。农学院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刻意去折腾什么新花样,而是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实、做精、做好,使其功能发挥到极致,这是“求是精神”在学生工作中的体现。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