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材料的含义
“夫立言之要在于物。”(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这句话说明,一篇文章所立之“言”即主题,主要以“物”为基础。俗话说,“言之有物”,“言”来源于“物”;又通过“物”来演绎、来升华、来表达、来丰富,使“言”更质实、更丰满、更坚挺,可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材料是文章的基本要素,是主题思想的物质基础和主题思想的体现。概而言之,主题和材料共同构成了文章主要部分。
那么材料从哪里来?原则地说,材料是作家和撰稿人为着一定的写作目的,从生活、学习、工作中或通过专门的调查研究摄取、聚集起来的,并以此形成文章主题的材料;又反过来集中地表现主题,成为主题的具体材料和具体事理被表现出来。
对于专业文字工作者来说,下列这种情况或许有点特殊,那就是文章的主题也许是由上级领导或专家学者提出的。他们在提出特定主题任务的同时,居多一并提出若干材料供作为选择。而作者的任务是理解和把握主题,并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选择材料并拟稿;或者在上级领导或专家学者所提供的材料不够充分时,拟稿人就自己着力收集补充材料,直到创造性地完成写作任务:这是拟稿人的责任。
第二节 材料、素材、题材
材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既指形成主题思想的原始材料,又指特定主题形成和深化的材料,亦指经过选定写入文章以表现主题的材料。所以,我们只在对写作技巧细分时才把材料又区分为写作素材和文章题材两种。
一、素材
素材一般指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摄取而来,尚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但我们也可以把这里的作家、艺术家扩而大之,也包括一切人从社会生活中摄取而来的那种原始材料,只待提炼和加工而已。其中有一些人如作家、艺术家在某一天可以对自己积储起来的原始材料进行提炼和加工,从而写出成功的作品;另一些人如专业文字工作者也应该对自己积储起来的原始材料进行提炼和加工,从而撰写出材料充实丰富、主题集中鲜明的应用文来,并以此贡献给社会。因此,我们坚定地主张,一切专业文字工作者都应该尽力投身社会生活,并善于从中丰富自己的原始材料的矿藏,以备将来贡献给社会。
二、题材
题材也是专用于文艺作品分析的名词,指作品所描写和体现一定意图的社会历史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集中、加工和发展而确定的。这就意味着:第一,题材是写入作品中用以体现特定创作意图的社会、历史中的生活事件或现象;第二,题材之能被写入作品以体现创作意图,是要经过作者选择、集中、加工才定形的。在这里,文艺作品中的题材不同于应用文写作之处,是它的题材不仅经过作者选择、集中,而且可以“加工”。“加工”即“典型化”,不是指文字上加工,而是指题材和素材经过“加工”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化。而这却是应用写作中首先要特别忌讳的:因为应用文写作中的材料,最关紧要的是真实或绝对真实,万万不能对事实加以夸大、夸张或渲染。在应用文写作中要坚决维护全部材料的真实性,包括未写入文章中的素材或已写入文章中的题材。
一句话:应用写作的材料都要绝对真实。
第三节 材料的种类
用以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主要可粗分两大类。一类是展开和证明主题思想正确无误的知识性材料;一类是证明主题思想正确无误的实践性材料。
一、知识性材料
知识性材料,主要指作者用以论证或演绎文件和文章的主题思想为正确的真理(或反面思想之为谬误)的各种知识材料。它包括:
第一,系统的和严密的科学理论;
第二,一般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知识;
第三,沉淀在人类语言中的成语、典故、箴言、谚语、警句等这些民间口耳相传的、反复验证过的常识。
这些知识都是写文章、文件必不可或缺的材料,应该备而待用。有时恰当地使用这些知识,往往可使文章、文件的立论和论证处于不败之地,而且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一言中的的作用。
二、实践性材料
实践性材料亦是为作者用以证明或演绎主题思想的正确的真理(或对立思想的不正确、谬误)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经验材料。它包括:
第一,当前人民群众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的材料;第二,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在其社会中所获得的各种经验材料;第三,科学技术界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中所获得新材料。
以上这些文章和文件的材料对于指导当前各方面的活动都极有帮助,它对于从事应用文章写作的人来说,也是最可宝贵的材料,必要时专门设置专题进行实地调查,备而待用。
第四节 材料的作用和要求
前面说到章学诚的一句话:“夫立言之要在于物。”章学诚这句话无疑首先肯定了任何文章都是作者的所立之“言”。记叙文是立言,议论文是立言,应用文更是立言,区别只是所立之言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大或小而已。但是无病呻吟的文字再多,也不应视为文章。
但材料在文章的作用,归根到底是为了表达和表述主题思想,是围绕着主题思想的需要而展开材料的叙述,从而写成一篇完整无缺的应用文章。所以,应用文写作最主要的事情是在选定主题之后,如何通过材料完美表现主题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材料对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和证明的作用;具体地说是证明和反驳的作用,即:用具体的事理和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主题思想的正确可信;反驳对立思想和倾向的错误或荒谬。而在这种证明与反驳过程中,作者所使用的手段除了运用手中材料摆事实讲道理以外,别无他途。
明确了材料的作用之后,应用文字工作者,原则上应该怎样处置日常的材料工作呢?这就是储材要多,选材要精,它是应用文写作中材料工作的基本要求。
储材要多,却最难做到“竭泽而渔”,但可以“兼收并蓄”,采取“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办法。材料多了,提笔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凡有用处的材料都恰当地写进去;材料少了,捉襟见肘,势必到处材料不足,文章内容就显得干瘪、枯燥、不丰满。因此,如果说占有材料时应该以十当一,越多越好;那么选择材料时就必须以一当十,精益求精,文章才会显得精练。
为此,文章的选材要求如下:
一、材料要真实
材料的真实性是一切文章的生命。文学艺术作品所追求的真实,是在不违背现实情况下的艺术真实,即在不违背整体真实和宏观真实下的艺术真实。因之,它可以虚构,也可以夸张。而应用文和它所要求的真实是在整体真实和宏观真实的同时,也要求局部真实和微观真实,时时处处都应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应用文写作在选材方面一定要和文学艺术作品划清界限,决不可混淆。因为应用文是处理各种现实事务的,它不仅要求绝对真实,合理操作,还要求人们按照必要的规范和规矩办事。所以,应用文所反映的事应是真有其事,并且连事实大小、范围深度以至于细枝末节,都必须确凿无误。它所反映的人也应该恰如其人,其姓氏、籍贯、生平、事迹,以至于语言、行动、爱好等,都必须分毫不爽。如果应用文中的材料不真实,无论是涉及事理或涉及事实的,即使有百分之零点几失实,也会导致人们对全文的怀疑,从而丧失文章的应有价值。
造成材料失实的原因,除了“假、大、空”的文风谬种不绝于世之外,还有认识上和工作上及方法上的原因:一是学习不认真和调查不深入,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走马观花,偏听偏信;二是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只求材料充实,不顾客观事实是否真实,滥竽充数:这些都是撰写应用文之大忌。
二、材料要典型
材料要典型,是指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或最能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材料。典型的材料在形式上最富有特征,在实质上最能代表一般,可以说是一种最准确、最生动、最精悍的材料。通过这种典型性的材料反映一般情况,可使文章篇幅短小,内容精辟,以少少些,胜多多些,这是应用文写作的致用常胜之道。
三、材料要新鲜
材料要新鲜是指这种材料对于广大读者具有新鲜及时、生动活泼的特点,具有能够使人耳目一新,增加见识,拓宽视野的吸引力。这也是应用文在面对生活现实时,独显魅力之处,也是它最为得力和不可或缺之处。对应用文来说,举凡有新鲜事理和新鲜事实的材料,决不去选用过时的陈旧的材料。这种要求对于公务文书、规约文书、事务文书、经济文体以及传播文体等是最为紧要的,它们要引导读者随时关注新事物、新事实、新观点和新观念;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应用文写作就是为促进这些新的东西而服务的。因此,应用文作者应随时防止因循守旧的惰性,杜绝引袭沿用习惯了的旧材料;即使那材料十分难得也要割爱。当然,在已知的旧材料中如果发掘出与前人不同的新意来,同样亦属新鲜的,也应该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