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昊自修课比较好动,常翻这个找那个,桌子上的东西乱糟糟,桌椅底下也堆满了书本资料。吕老师让他把东西整理好放到抽屉里,他说东西太多,放不下。吕老师说那别人的东西怎么放得下?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低下头开始整理。后来吕老师看到外面的书本减少了,摆放的比原来要整齐。可没过几天,又恢复老样子。
有一天早上,吕老师走到他面前,特意让他把抽屉打开来看一看,方昊很不情愿地打开,哦,里面横七竖八、杂乱无章地放满了书本,还有一些篮球类的杂志。吕老师索性来个彻底“大清仓”:用力把他的桌子捧到走廊上,把桌子来个底朝天,将他的所有东西都倒了出来,并让他把座位上的东西也捧出来。然后,一边告诉他将东西归归类:书、本子、资料分开整理;每类东西大的归大的,小的归小的放;资料中讲义归讲义,试卷归试卷;文具另外放。这样就会节省空间,东西易找。每次东西哪里拿出来,用好后就放回原处。又一边蹲下身子,帮他整理。两人花了十多分钟才整理好,刚好把抽屉填满。再一起把桌子抬了进去。班主任又让他后面的一位女生提醒他注意保持,看看能不能保持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过去了,虽然有时桌面上也会杂乱一些,但过去那种满眼狼藉的现状消失了。
有一次,吕老师问方昊,你在家里要做事情吗?方昊说,我妈妈说只要我努力读好书就行了,家里的事情她一人干就够了。
方昊自修课经常无所事事。有一次晚自修开始时,吕老师又来到他的面前,问他这节自修课准备做什么,方昊说准备做数学。吕老师问你还准备做什么,他说数学作业蛮多的,就做数学。于是,吕老师就让他把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拿出来,告诉他先复习,一边看一边想一边画;然后做作业。做不来,再去看去想,想不出来去问老师。于是,方昊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后来,吕老师看方昊做好作业,就在那里玩。吕老师又走过去问他,接下来你准备做些什么,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他笑笑似乎没有考虑。吕老师说,如果有其他作业没完成,那就继续做作业;如果没作业了,你可以复习你感觉还没熟练掌握的知识,再如果感觉都懂了,你可以把前几节课的数学内容再整理一下。
方昊说:“数学我整理不来。”
吕老师说:“我不是数学老师,我讲的供你参考。你在认真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把重要的公式、定理记录下来;也可把容易混淆的知识记录在一起,便于辨别;也可以把老师提供能使运算简便的公式补充上去;还可以把其他书上看到的好的知识补充进去。”
方昊于是翻开数学书开始看起来。
吕老师是教《社会》学科的,他发现方昊的作业错误率较高,尤其是“材料题”常答不完整。他仔细分析一下,觉得问题不仅出在懒惰上,更主要是审题能力缺乏和平时知识结构的整理的欠缺上。
于是,吕老师就在一个晚上的自修课,把方昊叫到办公室,打开刚做过的《思品作业本》第10页(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联系第12题材料题,进行耐心讲解。
这道材料题是这样的:
材料一:邓亚萍四五岁时就开始练乒乓球,八岁时已经技艺超群。但河南省集训队以“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为由拒绝了她。后来,她进了郑州市乒乓球队,是队里最刻苦的队员。每次训练,她都带两双鞋,汗水浸湿了一双,就换上另一双再练,腿上还常绑上沙袋,最终她练就了一套“正手快、反手怪”的绝技。在世界比赛中,她为我国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
材料二:被誉为中国童话大王的郑渊浩,小时候数学老是不及格。数学不好,郑渊浩就在写作方面发展自己,走上了童话创作的道路。谈起成功秘诀,郑渊浩说:“我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我认识了自己。”
(1)邓亚萍和郑渊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还突出了邓亚萍取得成功的什么原因?
(3)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完善自我?
吕老师说:“做这样的材料题,第一步,看设问,问些什么,关键词是什么要搞清楚。像第一问,关键词就是‘共同原因’。第二步,读材料,看看材料讲了些什么内容,它能向我们提供相关的信息,如材料二中最后一句‘认识了自己’;第三步,想一想书上学了哪些知识,我们要用到书上的什么知识。这里,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最近学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第四步,根据题目设问来整合知识,写出答案。这里共同原因有两句话‘①认识自我,②悦纳自我’。因为如果不认识自我,他们面对困难时就不知道怎样选择适当的方式解决、怎样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悦纳自我,就会垂头丧气,不会努力。但为什么不答‘完善自我’呢?因为材料二中没有提及,所以它就不是‘共同’原因。”
吕老师还强调:写答案时,一定要分段、分序号书写;如果是答试卷上的材料题,还要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的要点,一般1分为一点。
方昊听得很认真,不时点点头。
吕老师再问方昊:“第(2)题应该怎样回答呢?”
方昊说:“还突出了邓亚萍‘完善自我’的原因。”
吕老师再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方昊说:“她每次练都带两双鞋换着练,腿上还绑了沙袋。”
吕老师在他背上重重地拍了一下,“这就对了,看来你是能把这门课学好的!”
而原来方昊同学答第(1)小题,只答“认识自我”,不完整;更多的同学把“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全答了上去,没有体现“共同”两字;第(2)小题,方昊却答成“悦纳自我”,也有一些同学答案五花八门,靠瞎猜。
材料题答不完整,与每单元进行一次“知识结构整理”有关。因为平时知识掌握不全面,思考问题的角度就狭窄。因此,吕老师就这部分知识如何归纳整理也对方昊作了讲解。
吕老师说:“知识结构整理,一般从大问题到小问题,把每个问题的答案依次排列出来,一般采用‘箭头’、‘花括号’和表格等形式把它们连接和对比排列起来。它们有点像一棵滚倒的树,树根在前,然后依次是树枝、树茎、树叶。也有人说它们整理出来像一张刚收拢的网。反正问题由大到小、字数由少到多地整理起来。”
方昊听得笑眯眯。
讲到这里,吕老师在一张白纸上依次排列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让方昊对照书,把它们的知识结构整理出来。方昊于是就认真边写边划起来。写好后,吕老师接过一看,稍作修改,这部分的知识体系就一目了然。
第二单元 第一课悦纳自我
1.认识自我
(1)为什么?(重要性)
(2)怎样认识?
①外表和体质
②精神世界
③社会地位
2.悦纳自我
为什么要悦纳?
怎样悦纳?
3.完善自我
为什么要完善?(为了生存和发展)(补充)
怎样完善自我?
①提高自我控制力
②要自信
③要顽强
④要发挥自己长处
⑤要学习别人优点
而许多同学归纳时,最容易遗漏的环节就是“为什么?怎么样?”这部分。也就是第二个环节,因为这些书上没直接写,要经过自己的理解才能把它们给列出来。刚才方昊就是漏掉第3点的第二个环节“为什么要完善自我?怎样完善自我”。
事后,吕老师就方昊等同学在归纳整理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对全体同学作了提醒。当然是对事不对人地提出来。
方昊后来升上了重点高中。那年教师节,他在寄给吕老师的贺卡上写道:“……到了高中,自学要求更高了。你教给我们如何审题、如何知识归纳等学习方法,现在仍很管用……”
案例解读
“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既是学生生存和发展所必须,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往往不尽如人意。
一、关于生活自理问题
1.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分析
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在学校和老师方面,存在功利色彩。中考竞争激烈,教学任务繁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看轻。而对于班主任来说,除非住校生寝室管理、教室卫生、校园包干区卫生列入班级评分范围,一般比较重视,否则也不会很关注。比如说吧,有的班主任一走进教室,看到讲台周围、教室过道有垃圾就会及时捡掉,但自己办公室座位的周围有垃圾就不在意,漠然视之,这既有习惯性问题,更有功利色彩。
有的年级组或班级,在初一新生到校不久,就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生活自理问题,然后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督促其改进。案例二中的吕老师,发现方昊抽屉内外书本资料堆放得杂乱无章,就一边教给方法,一边手把手地指导。抽屉摆放状况不会列入教室卫生扣分范围,但能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考虑、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这样做难能可贵。
(2)从家庭方面,父母的“惜子情怀”在作祟。有不少的家长认为子女永远是孩子,所以很多事情能替他们做的都替他们做了,或是只关心子女的健康、关心子女智力的开发、关心子女的学习等,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拥有一切,结果使孩子对生活知之甚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生活技能的弱者。案例二中的方昊母亲就是这样的观点和方法。也有学生长期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长大,隔代长辈一般对晚辈比较宠爱,生活上力所能及的事也不让晚辈去做,案例一中的娅就是这种情况,因而连地也扫不来拖不净;有的父母亲离异,子女在生活上往往缺乏大人的正确教导,也造成了子女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
(3)从学生自身来说,主客观原因都有。学习紧张、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没有心思、不太有时间做其他事情;有的是思想上不重视,认为长大了只要有钱,雇个保姆或钟点工就可以对付,而个别学生是思想上轻视劳动;有的是懒,怕苦怕累,即使长辈让他(她)干,也不愿意。而个别学生则是生活环境造成的。像案例一中,英的寝室卫生搞不好,是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家庭和学校对卫生的要求一般没这么高,在她看来,她这样做已经很干净了,没有按学校寝室的卫生标准去执行,这只是适应的问题。
从整个社会来讲,比较轻视体力劳动。认为这是文化水平低的人干的活儿。
2.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解决方法分析
针对上述原因,要让学生重视和学习生活自理能力,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从思想认识上解开扣子。有的人认为,这些生活上的琐事可以雇保姆或钟点工来完成,这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当自己的学业特别是长大后,由于工作太忙,把家庭中的生活琐事花钱雇别人干,是善于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的表现。但作为学生,应该在年少时学会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长大后有百利而无一害。况且,我认为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途径。
其实,学会自理,是学生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学会自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小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们意志的磨炼、情操的陶冶、品格的塑造、身心的发展都十分有益;同时在学习自理的过程中,子女的双手、双脚、大脑之间协调活动,有益于子女思维空间的拓展,使孩子心灵手巧;而且当孩子学会自理,就会照顾自己。
学会自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还有益于学生的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是学生通往幸福生活的必修课!
(2)让学生学会自理,关键在父母。
①父母应对子女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劳动热情表示肯定。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并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事,父母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从而帮助他们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长,逐渐树立自立意识。如洗衣服、洗漱、整理文具、整理房间等。
②父母需要耐心地引导、传授这些自理技能。子女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父母应耐心等待,还可以再次给孩子做示范,鼓励孩子模仿,重新再来;如果孩子做得很好,父母更要及时表扬、赞许。
③注重言传身教,父母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自己做家务要持之以恒,要勤快。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镜子,父母做事的习惯、态度都会对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严于律己。
(3)让学生学会自理,学校责无旁贷。继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既是学生生存的基本技能,也能调节学生的身心,感受劳动艰辛和培养热爱劳动人民感情的一个主要途径。同时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学校在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寝室、教室、包干区的劳动任务外,还应提倡学生在一般情况下,自己的事情、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干,不要把换下来的衣服拿回去让家长洗。少先队、年级组可开展洗衣物比赛等活动来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案例一中,学校在春游时举行野炊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自理能力培养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