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庚型肝炎病毒与输血传播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us/GB virus C,HGV/GBV C)1996年Linnen等报道从美国输血后肝炎患者中分离到HGV,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世界各地均有HGV/GBV C感染的报道。在我国,骨髓移植、血液透析、静脉吸毒、肝细胞癌、非甲—戊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HGV/GBV C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0.89%)。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1997年Nishizawa等报道从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一种甲—庚型肝炎病毒之外的新病毒,命名为TTV。传播途径主要为胃肠外方式,包括输血、注射、密切接触、性接触、母婴传播等。有报道在人类粪便中也发现TTV,暗示其可经粪口途径传播。TTV感染普遍存在,大多数调查发现人群中TTV感染率超过10%。大多数HGV/GBV C与TTV感染者无肝损害的表现,HGV/GBV C或TTV是否引起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定论。
三、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我国西南地区感染率较高。HDV是一种缺陷病毒,HDV基因组为单股环状闭合负链RNA,必须有HBV的辅助才能复制。丁型肝炎传播途径同乙型肝炎十分相似。人类对HDV也普遍易感。丁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丁型肝炎潜伏期4~20周。慢性肝炎也见于丁型肝炎病毒感染。HDV仅有一个血清型,抗HD不是保护性抗体,分为抗HDIgM和抗HDIgG两种形式。血清或肝组织中HDAg和HDV RNA阳性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可采用分子杂交和RT PCR方法检测血清或肝组织中HDV RNA。抗HDIgM阳性是现症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抗HDIgG提示感染的持续存在,低滴度提示感染静止或终止。丁型肝炎患者的消毒隔离同乙型肝炎。
四、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与乙型肝炎预防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在历届主题中,提到乙肝疫苗的有:1992年(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保护儿童健康)、1999年(乙肝——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2002年(为了孩子健康注射乙肝疫苗)、2003年(乙肝疫苗——献给新生命的爱)、2004年(免疫接种,预防乙肝)。我国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经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标是经过两代人(约50年)的努力,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
能力训练
肖某某,男,41岁,工人,江西九江市人。因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半个月,小便及皮肤发黄7d住院,既往体健。入院检查:T36.7℃,P88次/min,R10次/min,BP105/70 mmHg。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肝剑突下2cm,肋下1cm,质地中等,触痛阳性。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其他体征无见异常。发良营养良好,精神尚可,生活能自理。肝功能ALT300 U,胆红素45μmol/L。免疫学检查:HBsAg(+),HBcAb(+),抗HDIgM(+)。入院治疗第20 d患者出现厌食、呕吐,黄疸加深,述腹胀,并有急躁现象,查肝功能ALT100 U,胆红素90μmol/L,肝剑下不能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明显。分析以上病历,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者入院时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
B.急性重型肝炎(乙型肝炎)
C.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合并丁型肝炎)
D.急性重型肝炎(乙型合并丁型肝炎)
E.亚急性重型肝炎(乙型合并丁型肝炎)
2.该患者入院时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活动无耐力
B.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
C.营养失调
D.焦虑
E.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3.该患者住院第20 d时病情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A.急性黄疸型肝炎(重型)
B.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重型)
4.该患者住院第20 d正确的饮食指导是()
A.高蛋白饮食
B.高蛋白饮食、低盐饮食
C.低蛋白饮食
D.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
E.限制进水
5.对该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下列哪项错误()
A.隔离的主要方式是消化道(饮食)隔离
B.出院后加强随诊,每6~12个月一次
C.抗病毒药物可能使HBsAg转阴
D.注意平时的饮食休息十分重要
E.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3个月以上,可逐渐恢复原工作
(饶和平)
任务2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护理
任务描述
张某,女,23岁,工人,浙江宁波市象山县人。因发热、恶心、呕吐1d,来象山县人民医院就诊。李医生接待了该患者,经询问患者所在工厂有甲型肝炎患者5例,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查T38.2℃,肝脾未触及,皮肤黏膜无黄疸,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00单位,总胆红素60μmol/L,HBsAg阴性,抗HAV IgM阳性,肝脏B超提示肝脏右叶肿大1cm,拟急性甲型肝炎收住入院。患者入院目的是肝炎症状消除、肝功能恢复正常,能尽快回家参加生产劳动。护士王某接待了该患者,请问她应该如何正确对该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其尽快出院?
过程
一、护理评估
该患者为甲型病毒性肝炎,应该安置在肝炎病区,与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室至少应该分开。如是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参照甲型病毒性肝炎安置。患者被安置进入病床后,护士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同时通知医生。
(一)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详细询问患者本次症状发生及变化情况,同时询问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接触史和预防接种史等。通过询问发现患者所在工厂有甲型肝炎患者,没有采取特别的预防措施,并可能在同一餐厅就餐,患者所居住的房间卫生条件也较差。患者三年前曾患过戊型病毒性肝炎,在本院就诊住院,治愈出院。个人史、家庭史无特殊。本次发病以来未在其他医院诊治,而直接来本院就诊。
(二)身体状况
王某为患者测量了生命体征(T、P、R、BP),T38.3℃,其他正常。眼皮肤巩膜黄疸明显,时有呕吐,严重厌食,身体疲软。肝右肋下1cm,质中,有轻度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三)心理和社会状况
通过询问发现该患者对疾病认识不太理想,如怕引起慢性等,存在焦虑。未婚,经济负担较重,希望尽快康复参加工作。
二、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呕吐、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3.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有关。
4.潜在并发重症肝炎可能。与肝细胞损伤急性有关。
5.焦虑。与患者认知水平较低有关。
三、护理目标
1.患者出院时症状消失、无黄疸、肝功能稳定。
2.患者能正确对待认识甲型肝炎,知道可以治愈,不存在慢性变化,但可能引起重症肝炎,要消除焦虑,积极配合护理。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隔离。对于甲型或戊型肝炎患者,自发病之日起按照肠道方式隔离3周,隔离期间减少陪护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对接触甲型肝炎者医学观察45 d,接触戊型肝炎者医学观察60 d。患者治愈出院后无传染性,可照常上班。
2.消毒。甲型和戊型肝炎均经消化道传播,重点在于搞好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饮用水要消毒,注意食品卫生和食具消毒,患者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休息。患者住院隔离期间要强调卧床休息,症状好转、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以不感疲劳为度。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整洁,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如进餐、沐浴、如厕等。甲型或戊型肝炎患者虽无慢性,但如果有重症肝炎倾向或已经发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合患者口味的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热量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重症肝炎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5.心理护理。病毒性肝炎患者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对肝炎知识十分缺乏或错误认识,怕被歧视、担心传染等。护士除了尽力为患者提供清洁、安静和病室空气新鲜的环境,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技术,及时解除患者的不适感外,应特别强调甲型肝炎虽然没有慢性,但可能引起重症肝炎,导致对患者的不利。护士以热情、友好、诚恳的态度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合理解释治疗、护理隔离计划,强调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预后较好,以消除顾虑。
(二)用药护理
1.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坚持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甲型和戊型肝炎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不采用抗病毒治疗。
2.常用药物。具体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参照乙型肝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