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回爱情的部分。绝大部分人被亦舒的小说吸引的,其实并不是爱情,而是尊严。你也可以说,JANEAUSTEN的所有的爱情小说也不是爱情,是尊严。就是这些觉得自己是小女人的女人,在怎样的一个社会和时代环境当中,找到了她可以抬起头来做人的一种力量。亦舒最感动人的那些小说,其实就是她变成一个打工女的那个阶段——大概从八七年到八九年那两年她狂写的那些,像《流金岁月》啊那一大批。当时她让很多OL跟女学生非常看得进去,就是因为她们在当中找到了一种EMPOWERMENT。很少爱情小说会告诉你说:其实一个女人最终的目的呢,就是找到一个可以给她两栋房子的男人——一栋是自住的,一栋是收租的。但是这个东西并不新鲜,Jane Austen根本就一直在写这个,其实Jane Austen的Pride and Prejudice、Persuasion啊,为什么里面常常都提到property,就是房子?房子很重要,因为没有房子,就没有HOME,光是个HOUSE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是个HOME。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说的这些女性小说,其实常常会把幸福放在你拥有多少的安全感这件事情上面。大家追求的真的不是浪漫,而是安全感。
香港的这个历史背景跟它的政治背景,能够产生出亦舒这样一个体系,其实也是因为一个很微妙的契合,就是香港人没有安全感。香港人在回归之前不知道回归之后会怎样,对于自己的很多从祖辈得到的东西,比如这个房子,你也不知道要住多久,因为房价好的时候你就应该去把它炒卖掉,你不炒卖,别人会说你蠢。但是卖了之后,会不会将来又再升值呢?那你是不是卖在一个错的时间?所以,你永远要在评估,这个东西今天的价值不等于明天的价值,明天的价值又不等于后天的价值……永远活在这样一个惶恐之中。如果你用这样的一个背景来看亦舒的小说,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她的女主角到最后可以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同,是不是因为爱情好像给了她一个很明确的安全感?
而且它是双方面的,它不像《倾城之恋》。《倾城之恋》里,张爱玲写的白流苏是没有大学毕业的,是没有工作的。所以亦舒的小说能在八十年代那么受欢迎,就是她的女主角两样都有:又有学历,又可以不用学历。后遗到今天,香港女孩子的很大的矛盾,就是“我到底是要靠别人还是要靠自己”。
刚才已经讲了六个,你们要休息一下么?这东西其实我也没有准备,我只是随口讲的。一直下来。
[大家表示不需要休息。]
爱情,它到底还是牵涉到了性。所以性这个东西,不管你是男的女的,什么都好,其实你还是需要有一个被教育怎么去认识它的过程。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其实并没有这一点。简单来说,我们的文化是拒绝性感的。
王晶的很多电影,大家看过都知道,他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好些作品都有一些性的明示和隐喻,譬如说邱淑贞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符号。但是香港的电影从来并不因为有邱淑贞就都性感起来。
所以接下来这个,我觉得他是真正把性感带进香港来,但是并没有解放我们的压抑,反而加强了我们压抑的,那个性感的符号,他就是王家卫。
七·王家卫
王家卫的电影受欢迎是因为很多人都必须要性压抑。所以你看王家卫的电影,他的电影里面永远有很多人在喃喃自语,对我来讲好像是一个咒语。[¥%……&;@#-(念咒语)--||][观众大笑]他的戏,真的,你试试看,把那个旁白拿掉,就不是那回事了。因为他常常是拍完了剪完了之后才把那个旁白补回去。这个喃喃自语代表的是什么呢?对我来讲,它其实就是自圆其说。大家如果真的愿意比较客观地去看王家卫的电影,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说:“我其实是很可爱的。”“我是应该被爱的。”“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他把寂寞放在嘴巴里面,每一个人都失魂落魄。你可以讲,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他的风格,但是我常觉得疑惑,风格可以有很多,但为什么偏偏这个是他的风格呢?
如果今天要举出王家卫最受欢迎的一部电影,可能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不同的名字。但是用国际的标准来讲,当然就是《花样年华》,只有《花样年华》。《花样年华》就是最能够被外国人认同的从香港导演出发的一种性感的极致。为什么?就是因为压抑。旗袍、长楼梯、这个饭壶、那个树洞、那个关着他们两个人的房间……所有这些看得非常静的镜头,通通都是压抑。
所以从王家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王家卫能够成功地把香港人感受得到的那种从中国自元朝承袭下来的性压抑,包装得非常的国际化,然后大家就可以从中得到了一道投影。外国人投影的跟我们中国人投影的那个欲望当然不一样,外国人会说:“哇哦!他们可以这样子压抑呀!”因为他们没有这样一种压抑的需要,对吧?但是中国人就不一样了:“我们都是这样压抑的。”所以呢,外国人跟中国人同样看张曼玉一边哭一边用指甲抓自己手的时候,我想那个感觉是很不一样的。这种压抑,与其说是情感的压抑,不如说是性的压抑。
王家卫在拍《花样年华》的时候,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他哪一个版本都拍了——他们上床的拍了,只穿内衣的拍了,什么都不做的也拍了,就是要看最后用的是哪一个。那这个东西就变成,对我来讲的一种计算。就是看放哪一个出来的时候最能够得到最多人的认同。我常觉得,王家卫是一个很好的生意人,但是我从来不认同他是个好的导演。因为好的导演对我来讲,他其实是能够跨越视野上面的一种障碍的,他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王家卫的电影常让我看到的是,我已经看过很多遍了我还要再看一遍的对事物的刻板形容。当然这是我比较个人的一个看法,我觉得,在《花样年华》当中,他最有趣最微妙的,其实是把《红玫瑰与白玫瑰》再拍一次。我不知道你们刚才有没有看到《红白玫瑰》,《红白玫瑰》还大胆一点,因为有陈冲这样淫荡的一个红玫瑰。但是王家卫一定知道,中国人是不喜欢看到荡妇的,所以呢,张曼玉明明就是集红玫瑰与白玫瑰于一身,她的内心可以很解放,但在外面,一定不让自己做想做的事。
所以,在2000年,如果我们还是主要要靠像《花样年华》这样的电影来认同我们中国人的SEXUALITY,我觉得,这有点不妥。但这当然是我非常个人的看法,有一位年过五十的大学教授很喜欢《花样年华》,他写了一整本多,然后学生一定要念,而且一定要从他的角度来解读。而且,这个《花样年华》还可以用城市的角度来解读,用所有的所谓比较文字的角度来念。
SEX SUPPRESSION,性的压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里还是得回归到女性的价值是什么。如果在今天女性很多时候还是会觉得,“哎呀,我走光了……”“哎呀,我这里被人家拍到了!”“哎呀,这里又被人家拍到了!”“哎呀,糟糕了!”……“我是不是每天都应该用这块纱布把自己给扎住像木乃伊,可是这不行啊,因为我用纱布扎住自己当作是一套晚装去领OSCAR的话,那就没有照相机要来拍我了啊!或许拍了我也不知道是我,因为我都把自己给扎住了啊……”“那我应该穿什么衣服去走红地毯呢?”“那我当然是要穿这个啦,那穿这个又不怕走光了吗?”所以常常就会左不是、右不是,露不是、不露也不是。这个大概不会影响到章子怡,但是影响到很多很多香港的普通的女孩子。她们就每天生活在一种紧张当中,就是说,今天三十八度,但是如果我不穿一件毛衣的话……对!香港很多女学生她们会在夏天穿大毛衣。这不是我编出来的,真的你上网去找找看。香港女生很在意自己的身体被评头品足。但是她的在意其实也不是说你最好不要评论我,而是她不希望别人讲一些她不想听的话,所以这里也有很多的心理斗争。
所以女性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她的性欲被压抑了,然后再被物化。她造就的方便当然是男性了,因为男性可以很快去搞定女性,因为女性不会搞定自己。所以,我们的这些亦舒也好,金庸也好,我刚才讲的大部分的文化,包括我刚才说的卡啦OK,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点:以香港广东歌的卡啦OK文化来讲,现在真正是K歌之王的,是那些男歌手。从比例上来讲,女性并没有那么多K歌。杨千嬅的歌没有以前多,最近唱来唱去就是谢安琪,跟容祖儿,但是比起男歌手的VOLUME,很大的一个男歌手的体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你可以看得到,女性对性别的压抑,加上男性现在自我形象的低落,它变得非常的UNSEXY!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然后“没什么……”,就是没什么相似的吸引力!所以说“爱无能”跟“性无能”现在好像有这么一个挂钩的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