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700000047

第47章 先秦田制(5)

10.5.3.2丼与井

《说文解字注》第五篇下的“丼”字小篆,中间有一点,显示《说文》认为“丼”为井字的初形。《说文》对丼的解释为:“八家为一丼,象构韩形。……古者伯益初作井。”并认为中间那一点“象瓮”。然而,在李孝定编纂的《甲骨文字集释》(1965)内,甲骨文皆作“井”,中间没有一点。在已知的卜辞中,此字皆用于“井方”、“帚井”等处,都没有用来指涉水井。至于周代的金文,根据周法高(1982)编纂的《金文诂林》与《金文诂林补》,就区分为“井”与“丼”两形。井字在很多地方可以通假作“刑”或“型”,也用来作为地名或人名。“井”和“丼”两字截然有别,但都找不到一种用法是指涉“水井”的。

根据全广镇《两周金文通假字研究》(1989:205)与吴其昌《金文世族谱》(1991:卷2页5-6、卷1页18-19),中间有一点的“丼”,皆与姜姓之奠(郑)丼氏有关,例如曶壶之“丼公”、曶鼎之“丼叔”。中间无一点的井字,与“邢”字相通,受封者是周公之后,为姬姓,例如麦鼎之“井侯”。虽然在甲骨文卜辞与钟鼎铭文中,都找不到作为水井之用的井字,但是《说文》也确指“丼”字是“井”字的初形。因此我们还不知道,究竟是在周代分化为两字,或是水井的“丼”在甲骨文里本来中间就有一点,只是因没有用在地名或人名上,所以才未在卜辞中留下记录。如果是后者,那有可能“井”字的原意就是“效法”或“规范”,并由此引申出“阱”、“刑”、“型”等字。

丼字如果是从井字衍生而来,本来或许是写作“汫”,从水从井。此字见于甲骨文,但不见于《说文》,在后来的《集韵》与《玉篇》中,此字解作“小水”,或假借作“阱”。可能是再由“汫”简化作“丼”,中间那一点并非如《说文》所说的是“象瓮”。这只是个猜想,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实或否证。

钟鼎铭文中有记载田产纠葛细节的文字,居然没有涉及水井,有点奇怪。从甲骨卜辞可以看到,王室生活中的困惑都要卜问;凿井是否能成功,照理也应该卜问,可是并没有看到这类的记载。更奇怪的是,整部《诗经》里一个“井”字也没出现过。《诗经·小雅·白华》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这类谈到雨水与旱灾的文句很多。

甲骨文也有大量求雨的卜辞,但都没谈到水井。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确定:在西周之前,没有用过井水灌溉。我们也可以猜测,那时大概不会在田中凿井。百姓住宅之井,照理应该在房屋附近,取用水才方便,不必远行到田里挑。因此大约是要到战国时,凿深井的技术较成熟后,井水在灌溉上才逐渐有辅助性的地位,而且是以灌园为主。后儒谈论井田时,常设想八家共一水井灌溉,恐怕是从后世的生活习惯,往前作了错误的推论。

其实水井很早就存在了。根据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1994:64)记载,在河北藁城发掘的商代遗址内,就有水井六口。

但何以在《诗经》内没有水井的地位呢?《诗经》中有许多地方写到泉水,如《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邶风·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公刘在迁移时:“逝彼百泉,瞻彼溥原。”“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大雅·公刘》)文王对密人的警告:“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大雅·皇矣》)诗人讥刺周幽王的秕政:“泉之竭矣,不云自中。”(《大雅·召旻》)

由此推论,当时贵族的饮用水多是泉水,百姓在有天然流泉可饮时,也不太愿意凿井。据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1995:312),考古学者在西安的半坡挖掘到一个有四五十座房基的遗址,因处于泉源区,取水尚称方便,但并未发现有井。水井的初始功能,大概是用来当作通地下泉源的工具。然而浅井较不易维持水质洁净,《周易·井卦》初六爻辞“井泥不食”,就显示经常需要渫井;九五爻辞“井冽寒泉食”,表示寒泉誉上品之井水,是最吉的爻象。

10.5.3.3井字的历史意义

春秋中期以后人口密度增加,井水的饮用才逐渐普遍。郑国子产的新政“庐井有伍”,显然就是在因应这种新的需求。汉末刘熙《释名·释宫》第十七说:“井,清也,泉之清洁者也。”那是在掌握深井技术之后才会有的看法。春秋时期的贵族大概都是饮用泉水,用民力开隧道取地下泉水,这种活水比静态的井水容易控制水质。《左传·隐公元年》载颍考叔劝郑庄公:“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可见隧而及泉并不是很难的事。到了孟子的时代水井已经普遍,因此就有许多与井相关的故事,例如瞽瞍使舜浚井,企图将他活埋,等等。

现在我们了解,在西周以前水井并不普及。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解释,何以井田这个名词要到孟子的时代才被普遍接受。因为即使在过去有类似井田的做法,也不会用“井”这个字来形容,因为井的观念是战国时期才普及的。春秋之前,井这个字完全没有“经界”,也没有“井田”的意义。我们要极力澄清的是:“井字田”和“井田制”是两回事。任何时代为了充分利用耕地,都可以把土地划成“田”字形或“井”字形,这由甲骨文中各种“田”字的象形写法就以可明白(古时划分线的实体是封洫)。但井字形的耕地和传说中的井田制(一种政治、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干的。

10.5.3.4《左传》中的井与泉

要看春秋时人民对井水依赖程度的加强趋势,最好由《左传》着手。

(1)井

《左传》里颇有对水井的描述,显示当时的水井已逐渐普遍。然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水井还相当原始,相当浅。《左传》提到水井的部分,可按时序归纳出六项如下:

第一,《宣公二年传》:“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那个郑人大概是车右,他在应战时跌下车,又踩到井口而落井。显然那个井并不深,而他也有盔甲保护,所以掉落后还有作战能力。而宋国的狂狡却太轻敌(或太仁慈),居然倒握戟柄伸入井内想拉他出来。戟柄的长度不到一丈,可见井的深度大概也差不多。郑人抓住戟柄出来后,可能趁机夺了戟,反而虏获了狂狡。这次的战地在宋,井应在宋国。

第二,《宣公十二年传》:“申叔(展)视其井,则茅绖存焉,号而出之。”此事发生在楚灭萧之役。楚大夫申叔(展)先前对萧大夫还无社暗示:当楚军入萧时,要他藏入眢井以避难。所谓的眢井就是废井,废井可以躲人,可见不很深,或甚至是干井。萧是宋的附庸,井在宋楚之间,后来属楚。

第三,《成公十六年传》《襄公十九年传》《襄公二十六年传》等处都提到:军队作战时若需要空地,可以“塞井夷灶”。所填塞的井,是军队为了获得饮用水所挖的井(野战井)。春秋中后期战争规模渐大,估计每一方包括后勤人员在内不下数万人,饮用水就不得不靠野战井,兵过即弃。为了要有平坦的地面供战车奔驰,以及有足够的空间让士兵列阵,弃井随即用土塞平。能在短时间内塞井,可见挖得不深。

第四,《襄公二十五年传》:“(前年冬)陈侯会楚子伐郑(东门),当陈隧者,井堙木刊。”意思是:郑国对陈国的举动恨之切骨,并以之为伐陈的口实。这显示郑国民间饮用井水已逐渐普遍,井若为陈兵所堙,当然会怀恨。同样地,在短时间内即可填塞大量水井,可见那些井并不深。

第五,《襄公三十年传》:“郑子产为政,使庐井有伍。”可见当时郑国的水井已多到需要管理。郑国人口密,地处中原,河溪水量夏冬涨落大,需要井水补充。

第六,《昭公二十五年传》:鲁昭公孙于齐,“先至于野井”。此处的“野井”应是地名,但是否因水井而得名,尚不可考。

以上是《左传》中关于井的记载,时间始于鲁宣公二年,已进入春秋中期。到了春秋后期(襄昭之际),民间的井水使用,在人口较密的郑国已渐普遍。再过几十年,井在鲁国也普及了,所以在《论语·雍也》里,有宰我设喻向孔子问难之言:“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到了孟子的时代,离襄昭之际又过了两百多年,水井就更普遍了,因此《孟子·公孙丑上》就用大家听得懂的话“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来反衬“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或许是井水用得多了,地下水的水位较前降低,所以《孟子·尽心上》才举这样的譬喻:“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8尺为轫,9轫为72尺。孟子虽以此为譬喻,但亦能反映当时人的常识。9轫之深与春秋中期之井深不足1丈,变化甚大。

(2)泉

对春秋时期的贵族而言,泉水在生活中似乎相当重要,《左传》里提到“泉”的地方亦不少。

第一,《隐公元年传》:郑庄公阙地及泉,与母亲姜氏相见。

第二,《文公十六年传》:“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秋八月辛未,声姜薨,毁泉台。”据《公羊传》解释,“泉台”即郎台,在鲁都曲阜的南郊。“泉台”大概是因泉而筑。考其地望,其泉应该就是逵泉(参见下文)。

第三,《昭公十七年传》记载:楚国俘虏吴国之乘舟余皇,严密看守。“环而堑之,及泉。盈其隧炭,陈以代命。”楚军掘壕沟深可及泉,在隧道中满置木炭以除湿并在内列阵,显示掘隧道通泉在当时并非难事。

第四,此外,《左传》中地名为某泉者,多因泉而得名,姑举数例:

逵泉见《庄公三十二年传》,位于鲁国曲阜南郊。据杨伯峻(1982)《春秋左传注》(页254)引述《清一统志》,谓其泉水中有石,如伏鼋怒鼍。

翟泉见《僖公二十九年传》,位于洛阳。《杜注》:“大仓西南池水也。”

华泉见《成公二年传》。齐师败于晋,齐国之车右丑父假冒齐顷公,令顷公往华泉取饮而逃脱,可见该地以泉为名。华字则可能来自华不注山。

蚡泉见《昭公五年传》,为鲁地。《公羊传》作“泉”,而以“涌泉”释之。显然由泉水得名。

从这些引述可见春秋时期泉水普遍,以泉为名之地相当多,尤以齐鲁与成周附近为甚。泉水应为当时饮用水之上品。当时已知地上之涌泉来自地下,故亦称地下水为“泉”或“黄泉”。故郑庄公可以阙地及泉、楚军掘壕沟其深可以及泉;而掘井只是通达地下泉源的管道,这可从孟子的话得证:“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同类推荐
  • 幸福乡村江山

    幸福乡村江山

    本书从基本县情、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总结江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分析典型案例,凝练江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品牌特色和经验启示,积极探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
  • 变革的路径与变革者的勇气

    变革的路径与变革者的勇气

    本书记录了2000~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那一段冲突与矛盾交织的历程,特别是2001年9月到2002年11月对每周证券市场的变动做了重点评述。内容涉及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上市公司质量等诸多方面。
  • 律师请进家:养老保险法律顾问

    律师请进家:养老保险法律顾问

    本书回答了养老金的征缴、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待遇、公务员离退休制度等法律问题,研究分析了相关的全部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数百年来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数千年形成的民族性格成为制约中国人更加富有的阻碍。突破它,需要强大的中产阶层。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中产之前先要树立中产意识。这是物质上富有之前先必须做好的精神准备。
热门推荐
  • 护身兵王

    护身兵王

    兵王唐飞在部队被美女龙头无情欺压,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隐匿都市,在一次偶然中,他和一位美女总裁弄出了点误会,白白占了美女总裁的便宜,更可怕的是,这位美女总裁居然和自己的美女龙头上司是闺蜜,从此,唐飞被两个美女缠上,痛并快乐着。
  • 子文传说

    子文传说

    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真神,但我正在真神的路上,你还在等什么?,收藏,点击,推荐统统来吧!谢谢合作!
  • 恶魔校草爱上我,你,很不乖

    恶魔校草爱上我,你,很不乖

    来到了笙海,似乎有点小激动。这是,我一直向往的学校啊..不知道新同学脾气好不好呢~
  • 异界炎黄魂

    异界炎黄魂

    看我炎黄传人行走异界
  • 任时光荏苒成霜

    任时光荏苒成霜

    芮荏和芮苒是一对亲生姐妹,叶熏是他们共同的朋友,林亚欧是芮荏的男朋友,他们四个之间即将上演怎样的爱恨纠葛?
  • 魂弑天地

    魂弑天地

    雄狮傲世雷纹现,四圣魂聚力遮天。天狼耀世指江山,三世恩仇天下乱。剑斩雷云破苍穹,八极神扇惊天变。名扬二界泯恩仇,魂弑天地谈笑间。“与天下人为敌又怎样,毁了这天地又如何,我什么都不管,我只要她。”爱的付出能否得到回报,微笑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羞辱,磨难,痛苦令稚嫩的少年一步步走向巅峰。万年的劫难,层层的迷雾,人界和天界的颠覆,看这因爱而为世间带来灾难的少年如何大彻大悟,完成那华丽的逆转。
  • 杨路发穿越时空之爱恋

    杨路发穿越时空之爱恋

    杨路发在带上戒指之后,穿越,爱上女王之后,又被女王伤害了,由于某种原因,光荣献身......回来之后,旅游三年后,与青梅竹马结婚了。
  • 轻音这样那样的事

    轻音这样那样的事

    轻音是轻松愉快的回忆,是浪漫纯真的梦境,而这里加上了对生活成长的反思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以轻音为主的日常综漫,希望可以给谁带来些什么,希望有人喜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六脉真帝

    六脉真帝

    朔神大陆,信仰力量的大陆!炼星,异术,炼药,魔体,驭兽,阵术之脉,圆满贯通!如此妖孽,必能在武道上成大器!这一生,注定成为无上真帝!(新书发布,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