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700000011

第11章 财税与预算(1)

进入主题之前,先谈一本相关的著作。梁在1910年曾说过要写一本百余万言的《财政原论》:“两年以来,废百业以著成一编,名曰《财政原论》,百余万言,以卷帙太繁,……杀青问世,尚当期数月以后,将撷其要节先刊布之,冀以为浸灌常识之一助焉。”(21:13)他在论《公债政策之先决问题》(1910)的附言里,也说“但限于篇幅,犹苦言未能尽,别于拙著《财政原论》中更详之也”。(21:54)

据《年谱长编》(页296-297)的记载:“是年(1909)先生以意态萧索,生活困窘,专以读书著述为业。三月成《管子传》一书,四月着《财政原论》。……据该书目次,知全书共分五编十八章,先生在例言中自谓‘所论皆归宿于我国,博征过去之历史,详写现在之情形,以示将来之方策。……所拟组织租税系统私案诸种,租税法私案及公债政策论、地方财政论,皆数年来所怀抱,几经研索,呕心而成。自若见施行,可以起宗邦于久衰,拯民生于涂炭’。可见先生年来对于财政学用功之深,怀抱之大,惜全书迄未完成。”

1910年2月梁写信给徐佛苏时,曾提及此书:“若旧稿则惟《财政博议》稿存有三十余万言,但其体裁不适于登报,且弟稍筹得款,便当付印,恐不足以应公之需。”(《年谱长编》,页311)翌年4月14日,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写信给梁说:“《财政原论》既为公数年心血所寄,若能印行,必于国民大有裨益。数日前接到是书目录一册,展阅一过,实为今日救亡拯急之书,既年内可脱稿,鄙意可不必分次出版,全书字数现恐尚难预计,至少总有五十万,就敝处营业情形而论,最好用租赁版权办法,附去本利预算清单暨章程各一纸,伏祈察核。如尊意以为不便,则全然让与,亦无不可,即祈核示价值,以便商办。至欲取回若干部数馈赠朋好,亦乞拟定见示。总之公所委托,苟力所能及,断不敢稍有推诿也。”(《年谱长编》,页334)

对此书既然有过这些明确的讨论,但何以日后却无下文?在梁的“残稿存目”内,也未见此书之存稿目次,这30余万或50万言的稿件下落何处?现在较可知的是,他在1927年发表的《中国改革财政私案》(8:1-59,以下简称《私案》——编注),大概是取材自此稿。

佐证之一是梁在此文末的后记说:“门人徐良得此稿于冷摊中,……顾不能记为何年作。大抵清廷派五大臣赴欧美考察宪政时,有过横滨而问政者,辄拉杂以告之耶?此稿未经印行,他日当录副存之。”(8:59)前述的引文说他在1909年4月著此书分5编18章,所以大致可推论《私案》是1908-1909年之间写的,原本打算作为《财政原论》的部分,但后因此书未能出版,所以1927年才以《私案》的形式刊出一部分。至于此书稿内的18章,是否曾分别另以单篇的形式刊出,则尚难确认。另一项佐证是李国俊《梁启超著述系年》(1986:109)说,《私案》此文“手稿1909年”。所以《私案》(59页,约4万字),大概就是《财政原论》稿(30余万言或50万言)中的一部分。

3.1晚清状况

在论述梁的财政改革之前,先大略解说晚清财政的状况与运作方式。清朝末期的财政衰败众所皆知,尤其是在光绪(1875-1908)和宣统(1909-1911)两朝。宣统期短,是强弩之末,可论之处不多。其实在光绪朝的前20年(1875-1894,即甲午之前),虽然财政已现窘状,但尚能应付。甲午战败赔款2亿两给日本(此时向外国举债3亿多两),之后国力大损,进而外债不断。1900年义和拳之后的庚子赔款更高达4.5亿两,从此中国财政一蹶不振。罗玉东(1932)对光绪朝的财政结构变迁,以及诸多相关问题和补救方策,做了很深入的研究(83页的长文)。他认为光绪朝的财政趋势,可以分成三期:甲午(1894)之前以节流为对策;甲午至庚子(1895-1900)之间的特征是“出入平衡的长期破坏”,开源与节流并重;庚子之后(1900-1909)情况严重,以重敛为补救之方策。梁所批评的财政状况以及他在这方面的建议与作为,基本上是甲午到民初(1894-1917)之间,属于罗玉东所研究的第二、三期,以及梁在民国6年任财政总长的期间。

甲午之后的国家财政窘状,可以从御史熙麟在1899年的奏折中,看出造成困境的主要因素:“甲午以后,每年陡增息债偿款两千余万,……而每年出入相权,实仍亏短至一千数百余万。……伏查近今之大费有三:曰军饷,曰洋务,曰息债。……统此三项已七千余万矣。此外国用经常,则京饷、旗兵饷需及内务府经费,……又各省地方经费,……边防及黄河、运河、海塘各工经费,……统此常经,亦几三千万。”(转引自罗玉东,1932:230)

这项结构性的问题,要用较长期的统计数字才看得更清楚。晚清的国家财政收支,可参阅《光绪会计录》(1896)和《光绪会计表》(1901)内的详细数字(1885-1894),但这两项史料内的项目复杂,需另有专文或专书作详细的分析。这是罗玉东在《中国厘金史》(1936)内整理出来的总支出结构变动(1874-1903);最后一栏以银两表示,其他诸栏内的数字,则是占此金额的百分比数。此表简明易读,只需指出一点:军需在历年的比例都占一半以上;而甲午(1894)之后军费比例的降低,是因为归还外债(与赔款)的比例大升而下拉;也就是说,受到甲午之后赔款与外债比例的大幅上升。

除了财务上的困境,财政系统也相当紊乱。清代延用明制,各省置总督巡抚(督抚),“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权力既大且广。而各省内又设布政使(即藩司),掌管民政与财政。在制度未变质以前,各省民政由朝廷的吏部主管,财政则由户部辖管,督抚居于督率地位无得干预。太平天国后,督抚既是一省最高长官,又有军权在握,各省的布政使司在权力上已无法与督抚对抗,或甚至沦落为督抚的幕僚;各省的财政大权已不在布政使司手中,而在督抚掌中。太平天国时期,布政使司大致只能管到传统的税项(地丁钱粮与杂税),许多新设立的税项,如厘金、劝捐、土药,等等,各自有主管机构,督抚总揽于上;太平军被镇压后,这个形态就确定下来了。

此外,各省练兵的军需,也由督抚主持,朝廷因仰靠各省分摊巨额的外债与赔款,所以更纵容各省督抚;结果是各省的财政逐渐独立化,户部的掌控力衰微。度支部(由户部在1906年9月改制)在1908年底的奏折中,沉痛地指出失控情况:“乃近年各省关涉财政之件,……常有巨款出纳,日久竟不报部,莫可究诘,……并不咨商,径行其奏,……迨阅邸抄,而臣部始知有其事。”(转引自彭雨新,1947:88)

晚清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错综复杂,需要稍加解说。太平天国期间,因各地练兵筹饷之需,而导致各省财政实权逐渐自主化;中央政府无力承担沉重的财政压力,更需仰靠各省筹款解缴,后来因各省推诿,变成中央责成各省分摊诸项财政负担,形成“摊派”的局面,这是咸丰三年(1853)前后的事。财政收入由各省自行运用的部分,称为“存留”;缴交中央的部分,称为“起运”(也称为“解饷”或“解款”),这是沿用明朝的制度。若中央指示某省拨付某些款项,到某邻省或某地做特定用途,称为“协款”(或协饷);所以各省与中央的财政关系,合起来可以用“解款、协款制度”来描述。

这种制度的主旨,是在调剂各省收支的盈亏,统筹分配各地的税收。各省的财政状况分成三类:仅敷(不解不协)、不足(由邻省协济)、有余(协济邻省,余款解京)。在这种制度下,各省的存留额基本上虽有“定数”,但“起运”额则依中央的指示而异,所以各省无法自行量入为出或量出为入,对各年度的岁入也无从预估,甚是烦扰。各省的布政使司,每年要求下属的机构造“草册”呈送,然后核造该省的总册,内分起运、存留、拨用、剩余,送该省督抚复核,然后呈户部。户部在驳查审议后,才奏给朝廷核定各省的财政收支额。这种方式运作已久,但甲午之后财政的危机[详见周育民(2000)的解说],导致有改革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之议。1908年5月御史赵炳麟奏议统一财政权,其中有五项原则性的要点,来规范中央与各省的财权关系。(1)各省财政事宜,由各省藩司随报该管督抚,径行报户部,严行考核。(2)财政事件非先行咨部筹商,概不准行。(3)奏销按时造送,有任意逾限以至预算、决算无从准备者,由部参奏。(4)各省官银号无论旧设新设,将开设年月及资本实数,现发出纸票若干,准备金若干等事项,限六个月内列表送部稽核。(5)外债借还归度支部经理,以前各省所借之外债,应于国地税划分之前由该督抚筹还。这项建议经会政务处讨论后,认为度支部未必明了各省的财政状况,所订的划分标准恐窒碍难行,建议俟各省财政清理告一段落后,方宜厘定国家与地方税的项目。以各省在自然资源与产物状况差异之大,各地的税目必然复杂奇零,若硬要全国统一划分出国家税与地方税的精确项目,必有诸多困难之处。以宣统初年的《河南财政说明书》为例,所列应属地方税的有56项,甘肃省更有66项之多,可见各地的分歧复杂状况(“性杂款繁”),以及全国划一上的困难(“万难卒定”)。

再来看财政组织上的变更。光绪末期各省财政逐渐独立化,筹饷练兵之权也逐一地方化,而这两项权力几乎都集中在督抚手中。清廷在军权方面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化,在财政权方面也作了制度上的变革。最上层的改革,是1906年9月把户部改为度支部。主要原因是甲午之后赔款与外债大幅增加,户部一方面在筹款上的压力大增,另一方面是掌管了许多新事务(新创立的银行、造币厂,等等),更重要的是户部本身权威不足,无权稽核各省财政。

再说,朝廷的各项支用不足时(如建造颐和园的经费),就向户部索取;此外,海军与练兵之饷费,大都直接奏行,不经户部拟议;还有,朝廷又另设财政处与税务处,各由王大臣主事。其实财政与税务都是户部体制内的一支业务,现又另立机构,造成相互冲突牵制的状况。为了统合各路的财政业务,户部在1906年改为度支部,把财政处并入;原先依十四行省分司(即依行政区)管辖的制度,现改为依职掌区分为十司:田赋、漕仓、税课、筦榷、通阜、库藏、廉俸、军饷、制用、会计。这十司各自掌管全国的各项财经业务,目的是要把强大的地方财政权收回中央主管化。

从1906年起,各省的财政机构组织都有不同的调整,但仍无统一的体制可循。例如吉林在1907年改省后,把原先的户司改为度支司,其下设税务处,把原先的饷捐局、山海税局、烟酒木税局、粮饷处等都裁撤,并归于税务处。奉天在1905年就设立财政局,山西在1906年改设财政局综管全省财务,陕西在1908年才把原有的善后、厘税、粮务三局并为财务局。四年后(1910),朝廷下令统一各省的财政机构,但效果不佳。

依《各省财政说明书》所示,各地在改并财政机构之后,体系仍然不一,兹举广东与江西为例。广东省在宣统二年(1910),把原有的厘务局、清佃局、税契局、善后局次第裁撤,设财政公所,分内总务、赋税、会计、编制、饷需等五科,下设十五股。江西省在同年裁并税务、赈捐、田赋、税契诸局,成立布政公所,设总务、诠叙、田赋、税务、制用、会计等六科。单从这两省的例子,就可推知其他省的状况如何歧异;其余情况,可参阅彭雨新(1947:104)所列举的各省裁并财政机构状况表。

最后来看清末如何增加税源。各省的内外负担这么沉重,只好在省内自行筹款,增加税源的方法可谓各显神通,除了各种杂税,较重要且具共通性的有四项。

第一,盐税加价。甲午之前各省已有借盐斤加价来筹款之事,但基本上还是要由户部奏准,一律征收,或由各省督抚奏准,由该省单独征收。盐税是历代重要税项,但1908年度支部通令,各省的盐税一半留省支用,一半解部作练兵经费。因为有一半可留省支用,各省常以筹款为借口,税率轻重不一,民情因而苦乐不均。以江西为例,就有六种盐税:淮盐加价(6次合计每斤共16文)、零盐加价(内容不详)、浙盐加价(4文)、粤盐加价(4文)、浙商认缴津贴(每年1万2千两)、粤盐口捐(内容不详)。单是江西一省的盐税就这么繁杂,可见一斑;其余情况另详见彭雨新(1947:93)对广东等十省状况的表列说明。

同类推荐
  •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书在大量吸收我国最新的区域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我国区域经济实践的思路,系统地阐述基本理论。
  • 永续赢利

    永续赢利

    本书结合大量的案例,实证了成功企业的永续赢利秘诀,分析了失败企业的败局根源,总结归纳出在目前状况下,企业持续发展、持续获利的22条经营秘诀。
  • 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增长双赢的创新。如果说应对气候变化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的话,那么,低碳经济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分国籍的,也是全方位的、长远的,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共同应对。
  • 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金融改革,内容包括银行管理体制改革、证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和企业改革、金融监管和金融立法、金融市场开放等。
  • 人一生要知道的经济学全集

    人一生要知道的经济学全集

    本书讲述了日常生活贴近的经济学故事。内容涉及宏观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消费经济学、职场经济学、成本经济学等方面。
热门推荐
  • 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

    既然选择了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就不能后退,不能后悔。许凉秋,想要成为一代女侠,就要付出别人不敢付出的,亲情,或许爱情。武侠的世界,圣安寺、许府、罗斯教,不过是在进行一场豪赌,对手未必不是朋友。这里有一个关于子苏和凉秋的故事,愿他们的挣扎和坚持,让你驻足。
  • 异族之战

    异族之战

    亿万年前的洪荒时代,辽阔的亚垩大路上繁衍着众多种族,其中以巴岩族、魔尼族两大族的势力最为强大,两个民族无休止的争斗下去,一方是为了使得自己的族众和领土不受外族的屠戮和侵占,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来彰显正义的力量,一方却野心勃勃,为了能够占领整个亚垩大陆,能够成为天下的霸主,不惜挑起战火,屠害生灵。而生活在这块美丽富饶土地上的其他民族呢?他们或是站在正义一方,为正义而战,或是因为贪婪和畏惧而屈服于邪恶。于是一个个个性十足的人物被战争的大潮推到了世人面前,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故事为大家呈现出正义与邪恶在较量过程中的惨烈,一曲曲气壮河山撼天动地的英雄之歌回旋在大地之上。这必然是一部史诗巨作,同时也是一部史诗般的画卷!
  • 韵语阳秋

    韵语阳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飞翔吧,青春!

    飞翔吧,青春!

    好看,好看,好好看,超好看,演绎不一样的青春初恋
  • 九天之局

    九天之局

    少年含愤离世,手指天道不公。一块神奇的石头,一个沧桑的老人。少年的命运是否与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冥界是生灵的起点,那万物的终点又在何方?少年的磨难远不在此。这一切,是否也是天道早已布好的局?那谁是局中人,谁有在其之外?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华无双:一舞弄倾城

    风华无双:一舞弄倾城

    剑指天下,风流无暇长歌无话,纵马天涯片段一:“我齐子陌愿倾尽江山之力,护你一世安好无恙。”“我顾如歌再也不能陪着你了,颜颜,要答应我永远开心。”纠缠一生的爱恨情仇,到最后不过空如云烟,只剩下过往如昨。片段二:“万里河山尽在你的手中,我也是时候该离开了。”白衣女子轻笑,眉宇间依稀风华无双,隐约中又透着无可奈何。“不是说好与我并肩繁华同揽天下吗?”男子一急,伸手扯住女子的手腕,力气大的仿佛要将她的指骨捏碎。白衣女子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挣脱了他的禁锢,转身离开,未留下只言片语。男子淡然一笑“你若是喜欢,我苏誉宸便是为你弃了这江山又如何?”一场以爱之名的厮杀一曲血染江山的倾尽天下一段仗剑天涯的荡气回肠
  • 喜迎党的十八大:提升国企党建科学化水平优秀论文集

    喜迎党的十八大:提升国企党建科学化水平优秀论文集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提升我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部署要求和全国国有企业党建专委会、省国资委党委加强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安排,省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会于2012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迎接党的十八大,提升国企党建科学化水平”征文活动。
  • 阎枭战王,绝世盛宠

    阎枭战王,绝世盛宠

    这是一个写男主丢女主,写女主丢男主,写女主换男主,
  • 业余鬼灵师

    业余鬼灵师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但我的身世注定我要与这恐怖的诅咒作斗争。是命运?还是有人刻意为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诅咒不解除,我会永远顺着这条不归路走下去,为了我的家人,也为了我自己……从我成为传承者的那天起,我开始带着我的朋友们踏上了一条与鬼怪斗法的不归路。谁能料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危险、恐惧,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