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600000021

第21章 全球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2)

至此,我们有必要对民族国家认同及公民身份的概念做出阐释。民族国家认同是紧紧围绕着“民族”(nation)和“国家”(state)形成的,它实际上是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而所谓认同,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它指的是个体从自身出发经过与他者的参照比较最终发现自身的认知过程和方式,具有建构性的特征。以认同的概念为基础,民族认同可以被理解为某一民族的成员对本民族群体的一种心理认知和感情依附,它是随着民族的形成而逐渐产生的;而国家认同则可以被理解为一国公民对于国家主权及相关政制的一种肯认与依赖,江宜桦在《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一书中将国家认同界定为“基于公民身份而对国家产生之政治认同”。相比较而言,民族认同主要体现为一种文化和情感联系;而国家认同则更多的意味着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联系。

在现代民族国家制度确立的过程中,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逐渐实现了结合,形成了所谓的民族国家认同,并且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主导性认同。

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国家为超越血缘、地缘、宗教及其他形式的群体认同,培养和强化民族国家认同做出了一系列的核心制度安排,它们主要包括:一、象征和组织的制度化,在社会和文化经验中寻求某种能吸引人们效忠的秩序,并在这种秩序中寻求某些参与方法;二、在共同属性和参与共同的象征性事情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的社会和文化的集体认同;三、集体目标的形成和表达;四、社会内部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五、内外或国际关系的调节。在诸多制度中,“公民身份”(也称公民资格或广义的公民权利)无疑是推动民族国家认同的最核心部分,因为并不是每个民族都能单独组建国家,而“公民身份”制度却能够赋予一国内部所有公民平等的权利,从而至少是从形式上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和法律差异。正如格罗斯所说,“公民权创造了一种新的认同,一种与族属意识、族籍身份分离的政治认同,它是多元文化的一把政治保护伞。它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政治关系,一种比种族联系和地域联系更加广泛的联系。因而,它提供了一种将种族上的亲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相联系的政治认同(国家民族)相分离的方法,一种将政治认同从亲族关系转向政治地域关系的途径。”可见,民族国家认同实际上是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一种有机结合,而国家合法性的来源主要建立在以公民权利所维系的政治认同的基础之上。法国学者让-马克·夸克(Jean-Marc Coicaud)在《合法性与政治》一书中就将政治认同看作是合法性的前提,认为政治认同在合法性建立的过程中占有最为基础的地位;因此,公民身份与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松动必将导致政治认同的危机,从而带来国家的合法性危机。

民族国家所创造的“公民身份”是一个既与个人权利观念紧密相连,又与对特定共同体的隶属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有学者称它是“有助于澄清自由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的争论中紧要的东西”。具体而言,公民身份理论的创始人马歇尔(T·H·Marshall)将公民身份理解为赋予共同体的完全成员的一种身份,所有拥有这种身份的人在由这种身份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是平等的。另有学者从共同体自治和参与方面解释公民身份,强调参与政治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公共社群生活的追求,即强调通过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而建构公共生活。比如沃尔泽(Walzer)提出,公民身份是在“彼此间有某种特定承诺的男女组成的各有特色的、历史稳定的、持续存在的诸多共同体”中形成和发展的“集体意识”。弗克斯(Faulks)则认为,公民身份是一种互惠的社会理念,它的一个关键的定义性特征就是参与。

据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公民身份:首先,它是一个成员资格的问题,在由主权国家中构成的世界中它涉及的是“国籍”。在当今世界中,几乎每一个个体都归属于某一国家,由该国来保障其权利。与地域相联的公民资格是个体享有“获得权利的权利”的基本前提。其次,作为权利和义务平衡体的公民身份则具体表征着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它尤其体现在一国的法律制度之中,这是公民身份的核心内容。根据马歇尔的理论,公民身份中的权利义务体系具体是指公民权利或法律权利(civil rights or legal rights)、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s)和社会权利(social rights)的集合。随着人类自主能力与反思能力的提高,公民权义体系呈现出不断拓展的趋势,由此也带来了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最后,作为参与行动的公民身份表明公民必须融入共同体之中,只有在共同传统的网络和已知的政治组织中,公民才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此意义上的公民身份十分重视共同体中公共善的终极价值,并且也十分重视人类共同体的作用和人类通过参与共同体的政治生活而对公共善的追求。总之,公民身份就是以公民为基点对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体概括,是公民对这种关系在心理上的体认和生活中的实践。它既外显为公民对国家的一种情感认同,又表征着公民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

以公民身份为核心的制度安排长期以来在维持民族国家认同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和交往的发展,个体越来越认识到公民权利的实现并不是在民族国家内部能够完成的,它需要突破民族国家的边界。马歇尔曾经指明,公民权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虽然他的关于公民权利发展的线性发展模式受到普遍的置疑,但是权利发展理论无不表明公民权利从来就不是成熟和完整的,它与政治的讨价还价甚至斗争紧密相关。考察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新政治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1960年代新型的激进社会运动实际上代表了不同公民群体对公民权利的具体化要求。在这之前,左派社会改革的重点是扩大和加强国家职能,如扩大公有制、社会福利制度、经济计划和调控等等,以加强基础性的政治和经济权利,而激进社会运动则细化权利类别,特别强调各种个人身份政治权利,如妇女权利、少数族裔权利、同性恋权利等等。

但是,此一时期对公民权利的追求仍然主要发生于民族国家的边界之内,正像自18世纪以来公民权利的发展一样,国家能够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社会的基本团结。但是到了1990年代,公民权利的斗争表现出鲜明的跨越国界的特色,以世界公民或全球公民自称的社会运动者关注公民权利的普遍权利部分,他们追求普遍的和平、自由和发展,反对一切与此相对立的现象,不仅针对本国政府,也针对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这种对普遍权利的追求不仅暴露了民族国家在维护公民权利中表现出来的局限性,而且动摇了公民身份在维系民族国家认同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导致了民族国家的认同危机。针对前者,有学者曾谈到,在公民权利得不到国内法律保障或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全球间公民社会联系就会变得更为重要;关于后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公民身份是民族国家认同赖以维持的核心制度,当国家不能充分履行对公民身份的承诺时,公民就会丧失对国家的信任。当前全球公民社会运动的兴起正是与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失望紧密联系的。失业、贫困、暴力、人口、疾病等诸多问题不但一国无力解决,传统的国际机制也无力解决,而这些问题已不再被认为是局部的、特殊制度和意识形态下的产生的问题,它们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越来越被认为是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相联系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公民将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全球性的公民政治联合上,而对奉行现实主义的国家政治期盼甚少。

其次,在全球层次上追求普遍权利体现了个体自主性和行动的选择性在不断增强,相对应地,个体对于民族国家的依赖性在不断减弱。在传统的国际政治中,主权国家是唯一的行为体,公民个体参与国际行为必须通过主权国家的认可,但是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全球联系网络不断加深,这创造了个体绕过国家行为的可能性。现在,全球权利的对象不再是国家,而是公民个体。这种转变一方面突出了个体之于全球体系的决定性意义,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以人类认同超越国家认同的必要性。

最后,普遍权利的观念与公民身份概念之间存在着作为一种人权类型和作为一种公民权类型的公民权利之间的总体性差异,即普遍权利与法律权利、普遍性与地方性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民族国家的主权思维中是无法轻易破解的。虽然人权和主权并不必然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们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冲突: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支持普遍人权必然意味着对主权的自我限制,而一些强势国家以人权为由侵犯他国主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全球公民身份所传播的人权是关系到“每个地方、每个人”的观念实际上给主权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拷问着在国际关系中主权至高无上原则的合理性。

总之,当我们谈论全球公民身份时,它不仅仅是指个体在国家之外获得了另一个公民资格,它更意味着个体与其传统的国家公民身份之间的一种剥离。换言之,全球公民身份是一个权利性概念,它的浮现与其说是全球公民社会崛起的结果,不如说是公民身份实践和理论发展的结果,正因此,它将改写公民与民族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变化,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对全球秩序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公民身份:走向全球

将全球公民社会看作是主权国家未能充分履行公民身份承诺的必然结果,在某种意义上道明了20世纪中后期全球性的公民身份危机与全球公民社会兴起之间的密切联系。将这两个概念相联结以捕捉当代全球政治现实及其发展的可能性的努力在当前学术界也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如前文所述,许多学者将全球公民社会看作是实现公民身份向全球扩展的良好契机,他们相信,随着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全球公民身份必将确立。但同样如前文所述,公民身份的核心内容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公民身份对应着民族国家这个政治和法律共同体。如果同意这种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在当前的全球公民身份讨论中就必须回答以下问题:仅仅存在一种尚未普遍化的全球意识,并不存在一个全球政体,同样也不存在全球性的法律,在这情况下,公民身份如何才能够扩展到全球?

福克在全球公民社会中发现了建构全球公民身份的资源,尽管他承认一个强大的民主国家在其中也能发挥作用。福克认为全球公民社会是一个自愿和反抗的草根政治行为的“理想”领域,虽然目前它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它可以被视作全球社会运动政治议程中的必将实现之物。全球公民身份是一种对被排斥和被压制的或普遍意义上的世界或类属的政治承诺,它目前还没有形成,但却可以通过加强全球层次的民主政治机构(不是一个世界政府)来推动。福克强调世界主义民主在全球公民身份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并不认为全球公民身份只是一个单纯的司法概念,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心理政治的”概念。个体对自己作为一个全球公民的身份认同以及遵从普遍的道德目的,这才是全球公民身份的本质属性。他指出,在追求全球正义和维护全球人权的时候,全球公民不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成为一个时间概念,因为全球公民在建设的是一个属于未来的全球群体。

同类推荐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党的光荣历程

    党的光荣历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它的产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重视角,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整体结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 零距离:与政府面对面

    零距离:与政府面对面

    本书囊括户籍问题、婚姻登记、生育收养、子女教育、买房住房、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各类维权、司法仲裁、证照申领、税务缴纳、交通出行、退伍转业、出境入境、社会治安、电子商务等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您可以了解到中国各种政府部门的职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流程、方法和途径。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关注民生成为大势所趋,百姓与政府之间面对面的现实态势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往往“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使得老百姓在办事过程中充满了疑难与困惑。
热门推荐
  • 青之幻世

    青之幻世

    一款神秘的游戏,让人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一场未知的旅途,让人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哈哈,这次的简介写的不错,跟没写差不多……
  • 倾国倾城四皇子

    倾国倾城四皇子

    爷也不想长成这副是人都想扑都小受样子好不好……虽然你是太子,也不能这样欺压我……什么?你以后是皇帝,现在让我提前适应侍寝?人家,人家好歹也是个四皇子啊……侍寝的事找别人干好不好……太子也就算了,为什么连大皇兄你也欺负我,5555~你是我皇兄所以我要听你的话,是这样没错啦……那那个长得像王力宏的尚书大人为什么又可以压榨我?顶头上司的话是要听的啦,可是,办公室恋情不利于工作啊……喂喂喂,那个什么慕国的皇帝,你不要跟我说想要搞什么和亲哦,我才不会同意。额?你是皇帝,你最大?
  • 挽河洗剑记

    挽河洗剑记

    宅门飘雪。一个擅长快剑的剑客。一个飘雪般的剑客。仗剑江湖。只为四季飘雪。四季飘血。为的只是那一剑速杀。
  • 痴情箭

    痴情箭

    “既然,遍地都是虚伪的正义,那就我来担演这最为纯粹地邪恶吧!”……当,多情弓选择了沈云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被注定,将不会再平凡!
  • 慕少的狂妄妻

    慕少的狂妄妻

    简介叶璇,堂堂特种部队队长,却因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中了敌人的圈套,导致严重受伤,左腿受到绝对的创伤,不得不离开军队,好好养伤。却又因为一次任务不得不回到部队。慕言寒,雪狐大队队长,年纪轻轻便是一大队队长,两人相碰时,又会产生什么呢?
  • 健力宝沉浮

    健力宝沉浮

    本书是对健力宝20年经营管理历程的剖析。全书将健力宝过去的得与失进一步总结成资本与公司治理、战略、系统运营能力打造、营销、企业文化、产业演变与管理者的角色以及中国饮料企业的十大战略焦点等不同模块进行阐述。
  • 易烊千玺,我喜欢你

    易烊千玺,我喜欢你

    “易烊千玺,你知道吗?我好喜欢你。”(原创作品)
  • 家族徽乡情

    家族徽乡情

    时间从1890~1955,跨越六十五年,由旧社会到新社会,安徽六安一个殷实家庭,历经五代,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战胜了各种困难,克服了各种矛盾,其中不乏背叛,陷害,甚至杀戮,终上演了一幕幕爱情,亲情,友情,爱国情的感人故事,最终获得圆满结局
  • 豺狼陷阱: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悍将

    豺狼陷阱: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悍将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悍将隆美尔、希姆莱、山本五十六、土肥原贤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出版《步兵攻击》引起元首关注、晋升非洲军长进军北非沙漠、结识冲锋队员加入纳粹组织等。
  • 梦飞翔时越少年

    梦飞翔时越少年

    我们放佛缺失了信仰,在繁忙的大城市当中,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要成为什么,渐渐的成为了大城市当中添砖加瓦的匆匆过客。在白天我们要忙于生计,活在别人的看法当中,到了晚上独自看着镜子,突然觉得自己非常陌生。在这本书当中,五个朋友在广州的奋斗洒热血的经历、被人瞧不起的惨况,何尝不是我们当中一个个的缩影。迷茫而不知所措,正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