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100000002

第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论(1)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没有什么问题能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样具有深远意义和长久魅力。马克思主义自从作为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来,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其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的提出及其在现实中的展开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内涵也在最初论述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延伸、丰富和发展,当下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已有着多重含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演进轨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多年探索和思考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从提出到现实的展开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演变过程。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但是党的七大之后,在党的重要文献以及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和所写的文章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曾一度消失,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也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改成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在学术研究中重新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并兴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热潮。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重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反复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来龙去脉及其科学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项基础工程。

(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的初步认识

马克思主义原本是一种西方思潮,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马克思主义创立之时,资本主义已经经过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实现了大机器生产和工业化。正是在那样一种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人类先进思想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根据这种历史观,他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以及整个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候,却面对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历史情况。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正在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践踏和蹂躏。近代以来,为了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缩短与资本主义之间在社会发展程度上长达数百年的历史差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引进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和政治理论,企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却发现此路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之间存在着历史差距,它没有也不可能为中国革命提供现成的答案。中国共产党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革命的思想武器来接受的。党的最早的一批领导人无不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从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开始,就十分注意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问题。早在“五四”时期李大钊在同胡适论争时就曾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他的实境。”恽代英也指出:要“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当时也有共产党人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明确提出了“把社会主义的本身下一番切实的研究功夫”,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底现状连起来研究一下”的任务。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涉及了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谈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问题。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建党初期,即党的一大前后,并没有立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相反,由于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党的纲领和决议都带有强烈的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色彩。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提出在中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在无形中表现为一种照搬十月革命的具体经验的倾向。

当时党的决议规定:“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但是,党的一大以后,党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对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的了解加深了,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的认识也加深了。1922年1月《先驱》创刊号就直接表达了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意向,其发刊词提出,“本刊的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在事实上开始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了。正因如此,党的二大不仅坚持把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纲领,而且还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这已经初步揭示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良好开端。之后,针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党的三大决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国民党开展合作。

国共合作以后,由于参加革命的阶级成分十分广泛,革命形势变得异常复杂起来,为了适应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虽然由于“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还不可能真正地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但是他们一直都坚持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这为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认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前奏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内一度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用现成公式来裁剪中国革命实际的教条主义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同教条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以后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总结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初步的论证。

这些工作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怎样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个新的课题,但是,人们的认识并不是那样容易取得一致的。党内也经常围绕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发生各种争论,争论的问题主要“就是从乡村到城市,还是从城市到乡村,争得一塌糊涂”。这些争论不仅严重地妨碍着全党思想的统一,也极大地约束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在对这些争论进行反复思考的过程中,毛泽东敏锐地发现这些争论其实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教条主义思想路线的斗争。因此,要统一全党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认识,首先就必须努力改造党内那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不良风气,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为此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1929年红四军在福建古田召开党的九大,毛泽东在他起草的决议中,提出了如何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毛泽东提出要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是告诫党员同志坚持调查研究,要求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这里,毛泽东已经初步涉及了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尖锐地批评了唯上、唯书的思想,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限,从理论与实践、实际关系的角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又进一步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论断和“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些话都是有针对性的,闪烁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光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原则已经基本确立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之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先导。

但是,由于当时全党还没有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这一思想原则还不能够完全为全党所接受,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又能够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这种状况一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以后才有了根本的改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明确提出

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决定了我们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一个新起点。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共产国际领导方式的转变也从外部环境上为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可能。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作出了关于今后“要在决定任务问题时,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出发,而且一般说来,要避免直接干涉各党的内部组织的事务”以及“要避免机械地把一个国家的经验套用到另一个国家,避免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笼统公式去代替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决定。鉴于中国共产党刚刚遭受过一次“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正在反思之中,而当时共产国际的威望仍处于高峰期,因而共产国际七大关于改变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决定对中国共产党所起到的思想解放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种影响和作用,随后在中共的会议和领导人的言论中明显地表现出来。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尖锐地批评了党内“关门主义”不会把马列主义“活泼地运用到中国的特殊的具体环境中去”,而把马列主义变成死的教条。1936年3月,张闻天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要将共产国际决议“民族化”,“使之适合于我们的具体环境”。已实际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从1936年冬至1937年夏先后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两篇著作,一讲战争,一讲哲学,而主旨都是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193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告全党同志书特别强调:由于“中国革命的复杂性与变化多端性”,“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主义的原则必须使之具体化,成为具体行动的指南针”,中国共产党能否做到这一点,“将决定此次大革命能否胜利的命运”。

不难看出,共产国际七大后,在中共文献中出现的“民族化”、“具体化”的提法,已经与“中国化”的概念非常接近了。

1937年11月王明回国后继续执行教条主义路线,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直接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当时在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看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中国的抗战要依靠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王明以此为依据,在12月9—1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作了题为《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的报告,虽然也讲到了坚持抗战、巩固和扩大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正确意见,但他报告的重点是反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强调要“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在当时的条件下实际上就是要共产党去服从国民党。由于王明说他的报告传达的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这就使得许多与会者产生盲目的信赖,一时不能明辨是非。许多人根据王明提出的很多错误的或片面的观点,检查总结过去统一战线工作的得失,承认有“狭隘观念”和“不策略”的地方。已经实行多时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遇到王明所传达的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所谓“指示”就又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产生反复,这说明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观念在党的高级干部中仍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本书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内容上,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三个部分;在体例上,每部分又分为原著选篇、原著选读导读、思考题三大板块。本书可帮助读者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学会精读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本书是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成功,研究服务型政府的回应力,全书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1.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理论研究。3.政府回应力的内涵、特征。4.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的时代背景。5.服务型政府回应的实践分析——以太原市迎泽区政府为例。6.构建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的机制探讨。
  •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本书包括:大学生村官的使命,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理性认识,创业项目的选择与项目计划书的编写,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创业团队组建,创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以及企业文化建设。
  • 联合国行动内幕

    联合国行动内幕

    从海湾“沙漠雷暴”行动到中国蓝盔部队开赴柬埔塞,本书为您揭露联合国行动的内幕。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热门推荐
  • 殇之余年

    殇之余年

    从片段中自己体会吧。青衣男子不紧不慢的说到:”言儿的哥哥刚刚来过了,他让我好好照顾你。”说完,青衣男子又笑问道:”为何你哥哥姓诸葛,而你姓曲呢?不是亲生的吗?“曲言明显被问住了,但内心还是很诚实的说出了:“嗯,一定不是亲生的,他一定是捡来的。"
  • 异能奇侠

    异能奇侠

    龙若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毅然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外出打工,遭遇冷眼,瞧不起。他默默忍受。就像他说的那句话一样“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娶一个不是多漂亮却善解人意的媳妇。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父慈子孝。此生无憾矣。”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奋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雷电击中,却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超越常人的能量。被各种人物争相雇佣,想聘他为专业保镖。金钱,美女,权利他是选择违心享用还是默默后退。总想平静,却总是引起轩然大波,科学实验的变异人,奇诡无比的忍者,神秘的吸血鬼。强悍的中国僵尸,异土的入侵者。这一切都在冲击龙若的视野,不相信迷信的他,被迫一此次的接受现实。被迫一次次的去化解危机。
  • 艺界神尊

    艺界神尊

    琴:(幻象师)一曲琴音,摄人心魄,音符转换,音刃伤人。棋:(阵法师)地为棋盘,山峦为子,一副残局,能困千军。书:(战斗师)一撇为刀,一竖化剑,一字一式,杀人无形。画:(召唤师)万千神兽,跃然纸上,意念指使,咆哮而出。杂家:除了琴棋书画外的所有艺术均为杂家,比如跳舞、剪纸、雕刻、舞刀、耍剑……等等。………………这是一个以艺术为中心的世界,只有将艺术发延到巅峰,才能够得到特别的能力。主角没能考上万众敬仰的艺盟六大学院,只好加入破败但只收神才的无极学院,学院中有一个钱多的花不完的超级纨绔,有一个只认真理的愣头青,有一个天天研究棋局冰冷的美少女,有一个刀枪不入的憨傻少年,再加一个拥有三魂的主角。后来,无极五帝成了琴画大陆妇孺皆知的传说。
  • 红颜劫碎相思

    红颜劫碎相思

    初遇时,他遵从心得牵引救下了她,她带着目的接近他,却不知自己的心早已遗落。她说:师傅,如果有一人愿意以你的喜为喜,为你而悲,那么这样的感情让徒儿如何割舍……殊不知他早已看穿她的伪装,大婚前一夜,他让她受尽折磨痛失亲人,她恨他,他恼她,再次相见究竟是长相厮守还是相忘江湖……
  • 荒莽传说

    荒莽传说

    诸圣争霸,万族并立,妖魔纵横,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荒古末期,被冰封无尽岁月的禁忌少年自九玄山脉而出。在生死存亡之际得绝世佳人相救,接引入道,后因体质特殊,无法感应天地灵气,被误为废柴,在洞悉自身奥秘之后,他开始以最强姿态逆天而行,于混乱大世中强势崛起!从此,踏上了这条死亡与奇遇并存、辉煌与悲歌共同演绎、欲望永无止境的修仙之路!
  • 毕婚时光

    毕婚时光

    程依澜本不想在学校里面恋爱,不是说毕业即分手,毕业即失业么?既然如此,何必浪费感情,浪费精力?可是他的出现打乱了她的一切规划……说好的不恋爱的恋爱了,说好的不结婚的毕业就结了!同学们说,“你到底有多急?太匆匆!”毕业,工作,结婚,看程依澜如何一一拿下,也为朋友们解决一下困惑,大学的困惑,毕业的困惑,人生的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 千百种

    千百种

    本文围绕五个普通的少女展开话题,以作者的日记改编,讲述95后对待青春对待爱情对待友情的态度。再忧伤怀旧也回不去的旧时光在作者笔下是那么生动鲜活。
  • 你好,我的高冷男神

    你好,我的高冷男神

    再见到墨子铭,他冷酷而绝情。可当她再攻下这座冰山后,才知道这个当年会将自己捧上天的男人并没有改变。“墨子铭,你做什么?“宋卿卿瞪大了眼睛看着专柜里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以及用SQQ三个字母设计成繁复美丽的LOGO,惊讶地问道。“半月前,安欣打电话给你炫耀她老公给她买了一屋子的衣服和包,现在你也可以打电话告诉她,你有了一个专门为你设计的品牌。”墨子铭眼皮都没抬一下地说道。宋卿卿张大了嘴,“那安欣老公要是给她买一艘游艇呢?““我给你买航母!”“那她买飞机呢?”“买飞船!”看着一脸呆萌的宋卿卿,富可敌国的墨总裁不屑地撇撇嘴,”你应该庆幸,你的眼光比任何女人都好……“
  • 机战之自由的血线

    机战之自由的血线

    末日将至,虫潮降临,萧尘,传奇的伊始,被选中前往异世界成为开辟者,带着组织最新机甲的他能否为自己世界的人们闯出一片天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 缭乱春秋之文姜传

    缭乱春秋之文姜传

    本以为自己是山村一孤女,没想到入主诸侯纷争,成为乱世祸水红颜。春秋争霸,群雄并起,联姻的对象并非是自己最爱的人。几多无奈,蓦然回首,一代国君竟肯为她放弃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