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000000001

第1章 编辑前言

(一)

我是在1997年征集和编辑《东南日报》回忆录时,认识项孔言先生的,10余年我与他一直保持联系,因此对他是比较了解的。

1925年4月,项孔言先生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茶园镇项宅村(1958年沉没于千岛湖)。其父是清末秀才,在乡里教书行医,工诗文;其二哥早年参加北伐战争,办过文艺刊物,做过报社主笔。项孔言先生受父兄熏陶和影响,少年酷爱文史,立志激扬文字,为民喉舌。1945年1月,项孔言毕业于省立严州中学高中,并被保送进国立英士大学行政专修科。项孔言先生说,这个专业与他的志趣是有差距的。

1947年1月,项孔言先生大学毕业,随法学老师周子亚教授去厦门(他当时是应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王亚南教授之邀去厦大任教的),由他介绍进厦门《星光日报》任副刊编辑,工作了约半年时间。

1948年1月,项孔言先生考入《东南日报》任资料员、助理编辑。

1949年5月《东南日报》杭州版终刊,项孔言先生参加浙江干部学校第一期学习,9月初结业,分配进《浙江日报》任文教组记者、编辑。应该说,一个曾在《东南日报》工作过的人,能进入《浙江日报》,表明他政治上的可靠,组织上对他的信任。项孔言先生本人对此是十分满意的,也是十分激动的,他曾写的《第一张采访证》可表明这一点: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半个多月,我怀着迎接新中国的激情,投身浙江干部学校一部一期学习,9月初结业,被分配到浙江日报工作。报到当天,我就领到一张“采访证”。那是一张硬纸板做的卡片,大小像现在的名片,正面写着六个大字:“采访证第三号”,满满盖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红色大印,印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章”。卡片背面分四行写明:部别:文教组;姓名:项孔言;职别:采访员;备考:1949年9月5日发给。与这张“采访证”配套的,还有一张用军管会文教部信笺写的“通知”,直行写明:“本部文化教育组项孔言同志前来你处采访新闻,希予以便利、协助为荷。右通知浙江省各教育文化机关”,也盖上杭州市军管会文教部的大印。我就凭着这两个证件出入于各文教单位展开采访活动,开始了我历时十一年的记者生涯。

1960年3月,不是国民党党员的项孔言先生突然被认为是当过1947年国民党淳安县党部委员。项孔言先生说:“这个所谓的‘历史疑点’,发生的时间是在解放前一年半,当时我年方22岁,刚从学校踏入社会;发生地点是老家淳安,与杭州近在咫尺。如果当时经办人员能稍有责任心,是极其容易查证核实、廓清疑点的。万万想不到这样一个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疑点’,竟让我付出18年的大好年华,长期陷于谋生无路、申诉无门的境地!”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里,这个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历史疑点”,使得项孔言先生被下放到余杭良渚大陆公社群建大队强行转业务农。由于他的这个“历史疑点”,家庭也深受其累。项孔言先生是个文弱书生,下放前从未参加过农业生产,转业务农后又患了慢性肝炎和血丝虫病,无法从事农业劳动,是个典型的“倒挂户”。妻子每月给他的几元钱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至于项孔言先生本人的精神和思想上的折磨和痛苦,不问也知,不写也罢。

所幸的是,项孔言先生有一个好妻子。在那个政治动荡、物质奇缺的年月里,一个弱女子一边要应付无止无休的政治运动,一边要扶养4个子女,还要照顾厄运连连的丈夫,硬是把这个家撑下来了,硬是帮助项孔言先生从厄运中挺了过来。这是何等的艰难,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2008年11月,在他们结婚60周年之际,项孔言先生写的一首诗:“西湖相恋梦依稀,忽忽惊登钻石时。廿载谪乡贫病迫,一家生计独肩支。古稀甫过瘫病袭,起居行止赖扶持。相濡以沫情谊笃,再享太平百岁期。”这首诗要比我再多的描述更能说明问题。

1978年12月,在****中央******的努力下,《浙江日报》社给项孔言先生落实了政策。按一般思维,他应该回到已经工作过10多年的老单位去,但是他主动要求调往浙江图书馆工作。1989年3月,项孔言先生离休。为继续发挥余热,1989年5月,他受聘于《浙江工商》杂志社,担任该杂志的编辑顾问,一直到1994年12月才离开。

(二)

项孔言先生不仅文字基本功扎实,而且知识面也较广,他写的东西涉及面比较多也比较杂,但是本作品集内的文章大致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在厦门《星光日报》中的作品,第二部分为在《东南日报》中的作品,第三部分为在《浙江日报》等媒体中的作品,第四部分为《浙江工商》中游访台湾的游记。

《星光日报》是著名南洋华商胡文虎创办的星系日报之一,与香港的《星岛日报》、马尼拉的《星洲日报》属一个系列。《星光日报》每日出大张6版,其文艺副刊《星星》每周出一期,每期半个版。当时正是学生运动正是方兴未艾之际,又值北平发生了一美兵强奸女生的“沈崇事件”,项孔言先生利用《星星》这块园地,组织几个青年作者连续发表杂文、诗歌等文艺作品,抨击时政,声援学潮。项孔言先生的举动引起政府当局的注意,警告和恐吓接踵而来。他被迫离开厦门回到杭州。2008年,厦门图书馆寄来了一大叠项先生任主编期间《星星》副刊上的文章。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项先生记不得哪些笔名是他的。为了不发生张冠李戴的情况,只选了有确切把握的4篇随笔编入第一部分。这4篇文章能比较清晰地反映年轻时项先生的思想面貌,也印证了项先生在厦门和《星光日报》期间的活动情况。

第三部分的文章是项孔言先生在《东南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将它们从《东南日报》中找出来,花费了笔者和王岑同学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后来对它们的校对和修正,更是花费了笔者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几乎是在浙江省档案馆和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度过2009年的春节(国定3天的放假闭馆除外),但是很值得。《东南日报》上的新闻评论,离今天已经很远了,年轻的读者未必完全能懂得。笔者需要多说一些了。

《东南日报》是东南地区一张著名大报,在东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1948年10月2日,《东南日报》将《文萃版》停刊,改设了新闻副刊《一周间》,到1949年4月24日,《一周间》共出了24期。据编者在报上介绍,“《一周间》发刊目的,在综合报道一周来国外内大事,藉供读者参考。”《一周间》的编辑人员广泛收集中外通讯社的消息,经过筛选比较,尽量引用那些消息的原文,夹叙夹议,写成专文,加上一些看似客观、实有所偏的有含蓄和启发意义的标题。后来,《一周间》还在版首拟出《一周时事研究提纲》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促使他们在读了文章后,经过自己的分析研究,看清时局的真相,不要轻信政府的官方宣传。****地下党员充分利用了这张国民党报纸的这个专栏,不仅将当时战场上真实情况巧妙地透露给读者,而且对国民党政府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一周间》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项孔言先生在《一周间》中主要担任政治方面的述评,受到读者关注和好评。第二部分的作品,除《沙漠中的大惨剧》、《展望美国大选》和《不问世事久矣》外,其余均为他在《一周间》所撰写的文章。《展望美国大选》之所以编入,是因为这两篇文章与作者在《一周间》所写的其它文章有一定的联系,前者表明国际因素对当时中国政治走向的影响,后者表明当时中国的政治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

项孔言先生在《浙江日报》工作了11年,在文教组任记者、编辑。期间,他勤恳工作,写了数百篇有关浙江文教工作的消息、通讯、特写、言论,发表在《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上。第三部分的63篇新闻作品,就是从这数百篇中筛选出来的。因内容和体裁比较复杂,难以分类,新闻作品是按发表日期的先后为序来编排,这样较能保持新闻报道的完整性,也能从中看出那个时代发展的一些脉络。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政治运动不断的时代,这个部分的新闻作品是那个时代的一些真实记录,也许能有助于读者思考历史和温故知新。

作者受聘在《浙江工商》任编辑顾问期间,仍然勤奋地为《浙江工商》写稿。1990年底,他曾去台湾探亲旅游两个多月,回来后写了10多篇访台游记等,连续在《浙江工商》上发表,报道了宝岛风光和风土人情,反映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深,旨在增进两岸交流与理解,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可谓以景撷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的这些游记作品,安排在本作品集中的第四部分。作者访台的文章写于台湾对大陆人士开放之初,在大陆媒体上属于早期游访台湾的新闻作品,有一定的意义。近20年过去了,我们重读这些游记,仍然要赞叹作者独到的观念和眼光。目前,********和平发展出现良好的势头,这些游记对读者了解台湾、了解台湾同胞、推动这种良好势头的发展是有所助益的。

(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除了一些政治色彩强烈的词句略有删改外,《一周间》的文章基本上保持其原貌。同时,原作品如果发表时有署名,那么本作品集收集的作品也在文末括号里署上原名。今天,政治名人、文化名人的选集或文集多如牛毛,但是挑选的都是符合今天标准的作品,而且不少作品是作了某种修改的。相比之下,本作品集在这方面是有其可取之处。

(四)

项孔言先生是个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学有所长的学者。除了在新闻方面,他在其它方面也是颇有造诣的。

项孔言先生在浙江图书馆工作的时期,正是中国大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之初。“若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平反纠错,我岂能恢复工作,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更何能分享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国泰民安的好时光!”这是项孔言先生的肺腑之言。为弥补损失掉的18年时间,项孔言先生扬鞭跃马,苦干大干。

在新领域里,项孔言先生致力于收集、研究图书馆馆藏资料,为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在同事们的协作下,他编撰了一系列有关法学和涉外经济法的书目、索引、提要和资料选编等10余种,500多万字,在全国发行6万多册。这些资料虽非出版社正式出版,但是满足了当时人们对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涉外经济法资料选编》一书,系统地选编了有关法规和专文,并撰写了颇具特色的涉外经济法律问答100题,是国内一部问世较早、系统研究涉外经济法的著作。其后,其它相关的书籍又编辑印行,形成了系列专题资料书籍,有助于推动了我国涉外经济法的研究、教学和实践。《涉外经济法资料选编》与另一书《新编馆藏中文法学书目》,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项孔言先生在浙江图书馆工作了9年多一点时间。由于出色的工作和业绩,项孔言先生被评为副研究馆员,并成为中国法学会会员、浙江省经济法律事务所兼职律师,其业绩也被录入《中国目录家辞典》、《中国图书馆界名人辞典》、《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等书。这不是每一个人都容易做的事情,尤其是一个已经过了半百的人再重头做起,难度更大。从1984年到1986年,项孔言先生应聘中国法学会,作为4个责任编辑之一,参加主编《中国法学图书目录》。《中国法学图书目录》是一部有200余万字的法学专科目录,第一次把全国法学图书的出版和收藏情况作出全面的揭示和报道。

有关法学和涉外经济法的书目、索引、提要和资料选编印行出版,社会上好评如潮。《法学词典》常务编委、中国百科全书法学卷编委、安徽大学法律系主任陈盛清教授曾致信给浙江图书馆,说项孔言先生的成果“对于《法学词典》和《全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的撰写与审订,起了精神后勤作用,对于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全国力量编写、审订统编教材以及新建法律院系借阅参考,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支援,贡献甚大”。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主任周子亚教授、安徽大学民法和经济法教授周枬、中国人民大学苏欧研究所主任关怀教授、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谢灼华教授、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经济系谢瑞淡教授等也均来信,对相关的编著作了高度的评价。

由于以上这些成果篇幅过大,故没有收入本作品集内。但是,本作品集有一附录《项孔言学术作品表》,从中读者可以窥见和了解作者在图书馆学、法学等方面的成就。

同类推荐
  • 做有智慧的校长

    做有智慧的校长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智慧的校长展开论述,倡导校长应当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要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内容包括: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让学生做主人放手学生做环境控制的主人请注意,孩子在场等。
  • 电影编剧的秘密

    电影编剧的秘密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在书中,两个热爱电影的人像聊天那样纵论电影,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谈话的方式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之不但让人觉得过瘾,还会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信心,对编剧技巧跃跃欲试。作为创作示范,书后还附有芦苇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如果你热爱电影,又曾萌发过写作剧本的冲动,不时还对拍电影当导演想入非非,那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也许,你在阅读中还会产生独享秘笈的快感,甚至有一种被大师点拨的幸福。
  • 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行知班的那些事:班主任工作手记

    青春会散场,时间会变成流水,流水会带走记忆。即使无法牵手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却很庆幸,我们曾经拥有同一段青春。
  • 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热门推荐
  • 失心王妃:妖孽王爷靠边站

    失心王妃:妖孽王爷靠边站

    沐洛兮,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特工,怎奈一次任务,香消玉损。一朝灵魂附身于武元王朝那被遗落在雨中的新娘,与之同名同姓之人的身上。天地注定会发生一场变化!废物?草包?胆小?懦弱?当铅华洗净,强势归来,亮瞎了曾经那些人的狗眼!片段一:某妖孽紧紧的扣住某妞的腰肢,酸酸的说道,“娘子,我想挖了他们的狗眼!”某妞嬉笑,“淡定,这只能说明本姑娘的魅力无人能及!”某妖孽“······”看一代王牌特工如何在架空的古代王朝掀起波澜,与妖孽携手征服天下!(欢迎加入书友聊天群:215396985,输入你喜欢的名字,皆可以加入,欢迎亲们来戳!)【小依新坑,欢迎来跳!】
  • 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本书从教师的健康现状、职业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从教师的饮食、运动、环境、心理和常见疾病等教师健康的各个方面,讲解了教师身心健康的知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冷王的嚣张妃:雪影青锋恋

    冷王的嚣张妃:雪影青锋恋

    一场山崩地裂,让已经宣布死亡的人又活了过来。然而世界已经不再是那个世界,人亦不是那个人。冥冥中似乎总有那么一些让人暖心的缘分,在你需要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红尘中总有那么一个人:他为你哭、为你笑;随你生、随你死。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世间万物都成了飘飞的浮云;到那时,只有那个一直都守护在你身边的人才是你此生唯一的珍宝。
  • 独行者

    独行者

    《独行者——罗锡文散文新作选》本集子是罗锡文在近些年创作的散文新作选。另,本集子名《独行者》,2011年3月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罗锡文已经出版十五部个人文学著作。
  • 简爱是从坦诚开始

    简爱是从坦诚开始

    你若坦诚,我便简爱。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涵哒文,呵呵。
  • 黑铁战神

    黑铁战神

    黄金时代,人族高手辈出,有大能撕天裂地,覆雨翻云,与众神共治环宇。白银时代,人神大战,人族建白银帝国,率百族共抗神族。青铜时代,各族决裂,人族建青铜皇朝,与各族征战。黑铁时代,妖魔纵横,鬼怪肆掠,人族彻底沦落,饱受压迫奴役。“青铜皇朝后,黑铁再无王”。且看主角如何在绝境中逆天改命,率领人族强势崛起!
  • 萌妻嫁到,鬼夫太难缠

    萌妻嫁到,鬼夫太难缠

    爷爷说我活不过二十岁,把我强行嫁给冥界鬼王。而冥王帮我续命的方法,竟然是把我吃干抹净!他能力高强又如何,在我看来就是一只善于伪装的老色鬼!“夫人有何不满?”冥王捏着我的脸颊,笑里藏刀。我欲哭无泪:“小女不敢。”
  •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小女非人哉

    小女非人哉

    传说女娲善鼓琴,无论多少轮回,终由这神器古琴开始,这一段姻缘,不知是错是对她风流倜傥,虽容貌算不上国色天香,但好歹也是个小家碧玉她的琴技亦不算出采,一曲却使人肝肠寸断她遇见他是命中注定他美的倾国倾城,回眸众生失色后来,她知道他叫顾琼,他挥袖间可毁六界,却非人非神非魔且看这两人的风流史,上演如何的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