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特别是21世纪以来,国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3.1 重要意义
服务业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现代服务业更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等重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我国经济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带有明显的粗放特征。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大方向中的促进作用。①现代服务业具有引领消费、创造需求的特点,能够突出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现代服务业的新兴业态层出不穷,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要素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必将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性。通过发展面向一、二产业的专业化服务业,还可以有效提高其他行业的节约环保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一方面,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平台和服务支撑,成为提高现代制造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人力资源服务为制造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物流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原材料、零配件采购供应和产品配送;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生产、营销和管理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科技、信息服务、管理咨询通过加快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促进产品设计的创新、工艺流程的再造、管理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制造环节在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低。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研发设计、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审计、律师服务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并将它作为重要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竞争手段,呈现“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如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事实上不再是简单地销售产品,而是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电子控制、信息系统、软件包、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因此,许多制造业企业同时也是服务业企业。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改变了许多服务难以储存、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实体接触的特征。大量服务不断产品化,已很难从形态上判断是产品还是服务,如软件光盘和电子书籍等。
3.现代服务业是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促进者
现代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需要包括研究开发外包、中介服务、市场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全过程服务,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具有关键的意义。①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转效率。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内容的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业等可以提供行业咨询、工程设计、科技信息、科技孵化、知识产权、软件增值等服务,直接服务于各个科技创新主体,有利于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正常运转。②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对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有直接的决定作用。研发、产品设计、品牌策划等生产型服务业成分已经广泛融入现代工业和制造业,其发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③现代市场营销服务不仅可以发现市场需求,还有创造市场需求的功能,对企业开展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力。
4.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增强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抓住全球服务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移的机遇,增强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服务业的国际化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水平。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谁能在这些领域赢得优势,谁就占据了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就国际贸易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反映出中国服务业提供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培养我国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扭转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增强在服务业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此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有利于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的历史机遇,尽快发展壮大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进一步创造“中国服务”的国际品牌。
5.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直接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产品、现代媒体产品、文化艺术产品、旅游产品和公共服务产品以及更加个性化和更加便捷的服务,满足人们对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的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从长远看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分工更细化、门类更繁多的领域,它不仅新开辟了许多就业渠道,提供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如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可以为高中低段不同层次的人群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有利于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
3.2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较为滞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总体水平仍较为滞后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40.1%,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达到了32.4%,与1978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5.9和20.2个百分点。
从现代服务业发展来看,我国的通信服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信服务业和互联网服务业涌现了许多成功案例和一批极具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金融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银行卡的发展对人民生活方式和交易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服务业逐渐发展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新兴增长点。选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六类具有典型现代服务业特征的行业门类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衡量标准。2006年我国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了39.2%,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5.7%,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0.3和0.1个百分点。在现代服务业构成中,金融业和公共管理及社会组织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占服务业比重的10.0%和9.0%。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还滞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2006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68%,美国、法国更是达到了77%和76%。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也比中国高出了10个百分点。
(2)服务业在理应进入加速发展期时却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0.1%。近几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甚至有回落的现象和趋势。
(3)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远远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我国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9.2%,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15.7%,远低于美、英等国。从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来看,我国仅为28%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处于50%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还很罕见;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上仍处于电子化阶段,包括网上金融在内的电子金融核心技术基本上是国外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远低于发达国家,系统和资源共享的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重大电子商务应用工程、系统所用的软硬件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公司,等等。
2.骨干企业不断涌现,竞争能力仍需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骨干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带动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中国服务企业影响力的排头兵。在金融保险领域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信息服务领域有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电信;在商贸服务领域有中化集团、中粮集团;在现代物流领域有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等。它们不仅是中国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服务业的品牌。然而,深入分析发现这些龙头骨干企业主要是金融、保险、电信、石化、粮油等领域的一些国有企业,它们的崛起主要得益于行业垄断的优势地位和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相比,这些企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利润上都有较大差距。
3.利用外资和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竞争优势仍不明显
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加速进入的重点行业。随着我国服务业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以及利用外资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近几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领域集中在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2007年,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数达到了16736个,占当年利用外资项目总数的44.2%,实际吸收外资达309.8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1.4%。从区域分布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以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相对较少。其中,上海市服务业已占外资投入总量的60%,深圳市占56.2%,广州市占38.3%。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外资将继续向现代服务业集聚,金融、保险、旅游、咨询、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产业国际转移的重点领域。
服务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远远超过世界平均速度。
2007年我国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509.1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了57.8倍,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服务贸易占全球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7年达到了4.2%,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位居第5,成为全球服务贸易最主要的国家之一。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为76.1亿美元,同比下降13.0亿美元,逆差规模显着下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稳步提高。从行业构成来看,运输和旅游是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最主要来源,2007年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收入的25.7%和30.6%,占服务贸易进口总支出的33.5%和23.0%。从主要服务贸易伙伴看,我国服务贸易市场高度依赖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为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2007年,我国与五大伙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695.6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