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支撑技术
根据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信息技术的成熟程度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撑体系可以选择如公钥基础设施技术、海量检索与储存、移动政务、决策支持和协同办公等几个领域。
海量检索与储存。大力加强检索和储存技术,以满足政府信息量大、用户需求频繁和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政策等要求。海量信息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组织、表现、查询、存取等方面,其核心为文本信息的索引和检索。信息检索基本原理的核心是用户信息需求与文献信息集合的比较和选择,是两者匹配的过程。一方面是用户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是组织有序的文献信息集合,检索就是从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出发,对特定的信息集合采用一定的方法、技术手段,根据一定的线索与规则从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匹配有其匹配标准,这里涉及两者一致性、相关度等问题,按一定的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
移动办公技术。移动政务是被认为是“无线通信及移动计算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诸如手机、PDA、WiFi 终端、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为公众提供服务”。信息获取主要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平台,以及利用什么样的设备或人员等提取信息。信息组织主要研究如何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移动政务要求政府及时、全面、按需提供服务,这就要求建立高效、通.的信息交换平台,从不同的系统中调取信息。信息整合需要制订相应的数据和技术标准,利用规范化的手段,将不同来源、不同渠道、不同平台上获取的信息统一起来,实现对外的透明传递;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实现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从而为公众提供“有效信息”。信息表达是探讨利用什么样的机制和方式将整合后的信息表示出来。
9.5 教育公共服务
教育公共服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9.5.1 教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公共教育相关政策逐步健全。我国的义务教育从基本普及向全面普及发展,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运动。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全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就《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而言,截至2006年底,中央和地方已经投入80亿元资金,共配备教学光盘设备35万余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余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5万余套,覆盖了中西部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
政府缺乏教育市场化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公共教育资源的流失问题、区域间教育发展的梯度拉大问题、贵族学校、转制学校、择校问题、贫困学生的辍学问题、弱势群体的“国民待遇”问题等等,正由于教育的市场化、民营化而加剧。政府在寻求教育投入渠道多样化的同时,不应忘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能把教育责任完全转嫁到学校和消费者身上。特别是在当前,在社会分化还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政府应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及其应享有的受教育权利,并借助于教育来缩小社会分层所带来的贫富差距。教育改革必须在政府与市场间寻求一种更好的平衡。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不应该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商品。事实上,单纯依赖市场一种渠道并不足以平衡社会对教育的供求关系,应当限制教育的市场介入。
教育信息化在实践中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形成,数字资源初具规模,应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技术标准与关键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形成,1600多所高校、3万多所中小学、5600多所中职学校建成不同程度的校园网。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20个中西部省份的顺利开展就为8万所农村中小学建成了光盘播放点、近5万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和7000多个计算机教室。教育部先后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和“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发了一批基础性、示范性网络课程、案例库、试题库、课程平台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关键技术研究所取得的突破已经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9.5.2 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方向
1.努力追求基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公平侧重强调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或供给以法律为依据、以个人能力为基础、以实现机会公平、体现程序公平、保障条件公平和矫正公平为重点,以公民基本受教育权利保障和基本教育需求的满足为目标,以促进人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国民教育新体系,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义务教育阶段要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非义务教育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坚持机会公平的思想,同时体现交换公平,体现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加大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公共教育资源总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以法治教,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是保障和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在教育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既要警惕平均主义,又要大力反对特权思想;既要注意保障和实现不同类型的教育公平,又要注意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既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又要兼顾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既要注意发挥政府在保障教育公平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发挥和引导市场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2.努力追求教育的高质量
未来要大力投入研制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以及监测评估体系。在引导方向的同时保障基础教育的质量。在高等教育领域,提高质量意识已经成为当前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主导方面,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追求。要不断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方面,在正确的质量观的指导下从改革找出路,改革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改革教育思想,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已有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使之不仅仅作为一种行政的监督手段,更重要的是指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9.5.3 教育公共服务发展目标
1.构建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充分应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公共教育的重要和关键的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现有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现有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政务的发展。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办学质量监控等应用平台建设,面向社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为加强公共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
2.逐步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目标。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统筹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改革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制度,完善现行学制,增强国民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开放多元、均衡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公民提供更加良好和公平的教育机会。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形成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建立教育机构与就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的有效合作机制,拓展就业渠道,为人们就业、转业、创业和更新工作技能提供多样而方便的教育服务。积极发展各种学习型组织,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和终身学习系统。要充分发挥学校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宽学校教育的服务功能和范围,使学校成为满足人们知识需求的学习中心。在全国城乡形成以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奠定学习型社会的组织基础。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统筹协调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实现终身学习的制度化和社会化。
9.5.4 教育公共服务发展重点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对于教育公共服务,政府理所应当承担构建完善的服务支持体系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