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为本。目前移动互联网上的业务主要是形成固定互联网业务的相似业务体验,特别是Web2.0业务在手机上的实现。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发展特点:①移动互联网开始由WAP向完全体验的WWW方式转变,其中基于Web2.0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发展热点,Web流量超过WAP流量,占总流量77%;②从目前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应用偏好与固定互联网相似,全球40%的流量是社交网络业务,美国达到63%。目前,全球的顶级移动运营商都开展了很多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重点业务多数是与互联网巨头合作的。
(2)模式创新。Apple iPhone挑战传统电信终端业,2007年推出的iPhone以“终端+内容+设计”为主要竞争力,颠覆业界原有的发展模式,冲击电信运营商,内容成为业务模式的重要因素。Nokia全面从终端制造向互联网服务转型。
内容与应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内容+终端”捆绑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模式。以内容应用为导向整合产业链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3)开放博弈。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手段运作互联网业务,新市场进入者要求移动互联网市场进一步开放。在这场(网络)开放博弈中,形成了移动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和终端运营商三方各有专长互相博弈的局面,包括设备开放、应用开放、批发业务和网络开放的博弈。随着三方策略和地域政策的差异,未来演进的方向难以预料。
(4)平台制胜。平台的竞争正从封闭、一家掌控式的平台向开放式创新、产业协同的平台发展,平台的领导者将真正成为产业链的领导者,不同平台的竞争演化为不同产业生态体系的竞争。以终端为核心的平台成为发展的关键,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开发与提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终端平台。
2.移动互联网发展与竞争特点
综上所述,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显着的总体特征是“跨界”,即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移动通信设备商、消费电子设备商、IT制造商融合跨界竞争。
三、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
1.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截至2008年末,我国手机网民达到1.176亿人,集中在30岁以下群体,这与全球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一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以WAP为主要方式,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2.6亿个,网页字节数约为800GB。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格局有以下特点。
基础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2007年底中国移动WAP业务收入90.4亿元,年增长32.3%。中国移动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6688万户,手机报付费用户2355万,飞信注册用户7326万。
全国从事移动增值服务的企业达到了1万家左右,2007年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其中10%的SP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SP服务提供商经过了移动数据业务初期的大浪淘沙后已经形成了若干较有实力的SP品牌,包括:空中网(媒体内容,无线社区,手机广告)、TOM在线(门户网站,广告赢利)、3G门户(最大的手机客户端集群)、天下网(力推UGC)、掌中传媒(基于位置的无线营销)等。
2.我国企业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
目前,我国的运营企业都已经开始重视移动互联网,但中国移动是比较早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进行布局的企业。
操作系统平台:加入Google的OHA,并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自己的OMS终端平台,试图以此聚集产业链为其业务发展服务。
中间件与应用软件:中国移动推出了基于浏览器技术的应用运行环境BAE(Browser‐based application run‐time environment),它统一了终端功能访问接口,实现跨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够快速访问网络,并能够实现一些小的应用与本地搜索。
应用:中国移动正在准备mSpace个性化的Web2.0和面向移动终端的Mashup 聚合服务,提供个性化主页定制服务。
软银、中国移动、Vodafone 集团PLC3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JIL,开发支持各终端平台及操作系统的手机Widget运行环境,预计最快2009年完成开发。
四、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战略需求
1.加速信息化进程
从目前看,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移动互联网的全面竞争已经开始,而游戏规则和全球布局尚未完全确定。各方力量合纵连横,试图利用各自优势掌控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话语权,制订新领域的游戏规则,占据制高点。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新机遇,谁就有可能在互联网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移动互联网是网络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基于推进中国信息化进程和实现产业跨越的目的,中国应该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
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脑仍然是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瓶颈”。农村尤其缺乏上网设备,对广大农民工(超过2.5亿)而言也是如此,网吧能够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但仍有限(2007年网吧接纳的农村网民2552万)。
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的信息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2000-2007年间,我国手机年均增长6611万,是同期上网电脑年均增长(987万)的6.7倍。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加速中国信息化进程,这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尤其具有战略意义。
2.从追随到领先
在互联网领域,我国是追随者;在移动通信领域,我国在TD‐SCDMA上取得了突破,拥有庞大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用户规模,以及巨大的移动终端产能,面临一个特殊的发展机遇。然而,相比于全球产业巨头战略布局的加快,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已经具有良好的条件和筹码,应该选择新的模式发展移动互联网,在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同时实现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提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核心能力。
3.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条件。我国移动用户数全球第一,比第二(美国)、三(印度)两国的用户之和还高出12%;移动终端产能全球第一,2007年生产5.49亿部,占全球产量的50.7%;中国移动运营商进入世界运营商前列,中国移动业务收入居全球第八、利润额全球第五、市值全球第一;中国有1万多家SP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服务。
我国企业参与了移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并具备一定的实力,总体特点如下:市场和产能是最大的优势;在创新能力的各个层面均形成了一定的实力,并参与了多个国际阵营,但主要平台体系均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越靠近应用,越有优势,越靠近底层,创新的壁垒越高;部分企业已有相当实力,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布局。
总体而言,我国的产业力量和研发力量仍比较分散,参与了国际上的多个平台体系;国内未形成产业协作,力量分散。
4.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紧紧围绕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要素:应用,移动互联网内容与应用;开放模式,聚合产业链力量;平台体系,打造移动互联网竞争平台,构造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终端平台体系方面,我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构建自己主导的终端平台体系,并因此形成和领导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体系,但目前建立自主的终端平台体系的难度很大。目前情况下,应发挥优势,从应用和高层平台入手寻求发展突破,并进一步强化优势、弥补短板。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应用软件可以作为突破口,并进而向下延伸,寻求深层突破。其中,整合产业力量是加速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创新进程的关键。
目前急需的是尽快统一互联网、电信业、通信制造业、芯片与软件业等各界的认识,深刻理解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业务创新和产业机遇,高度重视,形成大力发展的产业共识。其次,要分析和认清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势与战略布局,在准确判断全球发展态势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目标,确定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着力方向和突破口。最后,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尽快制订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战略和行动计划。
附件2:博客商业化发展情况
一、全球互联网与博客发展概述
2005年,Web2.0浪潮影响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博客是以个性化、自组织、开放性等为特征的Web2.0的典型应用和服务,如MyBlogLog。2006年,分类信息、视频分享、播客、垂直搜索、电子杂志等典型Web2.0网站受到资本青睐,超过20家Web2.0网站获得风险投资,资金总额超过2亿美元,投资热潮形成。
(1)全球博客蓬勃发展,美、日、中分列前三甲。根据全球着名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统计:英语博客占所有博客的39%,随后是日语和中文博客,分别占博客总数的33%和10%。
(2)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随着博客的普及,博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媒体性因此逐步显现,开始对传统的主流媒体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有: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博客影响媒体网站架构,美国CNN、ABC和英国《卫报》等传统媒体的网站都有博客版块,博客系统成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博客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国外的博客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新闻发布、政治竞选、社会交往、产品推广、客户服务和电子商务交易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着名研究机构Pew的调查报告显示博客正在激发一个创作群体的产生,他们同全世界共享其声音。
(4)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博客发展概况。
美国:博客的发源地,网民对博客的认知度较高,其用户群体年轻、多元化。
欧洲:普通人对博客的信任度很高。
日本:博客数量规模相当庞大,普及度高于美国,手机博客发展迅猛。
韩国:博客普及率相当高。政府对博客实行实名制管理,应用于电子政务。
中国:从2002年开始发展,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全球博客发展最活跃的国家之一。2006年,中国的博客数突破6000万,用户规模高速增长。
二、中国博客产业环境和市场格局与趋势分析
1.中国博客产业环境分析
中国博客发展的速度势不可挡。随着博客规模的扩大和博客产业的成熟,分析博客发展的产业环境对博客服务商把握发展战略,促进博客生态健康有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政府密切关注博客发展。中国博客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诽谤、谩骂、侵犯版权、揭露个人隐私等问题,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政府部门已经密切关注博客的发展,高度重视博客的引导和规范工作。
(2)网民持续增长扩大博客发展空间。CNNIC于2009年1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达6.4亿户,为未来移动博客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博客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加快了博客的大众化发展。博客开始融入网民日常生活,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12月底,我国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为1.62亿人。中国博客的活跃度有所提高,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的比重较2007年底提高了11.7%。
2.中国博客市场格局分析
随着门户网站全面进入博客市场并大力推广,博客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的博客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博客市场大致可分为三个阵营:①QQ、MSN、新浪、博客网和搜狐等;②网易、百度、中国博客网、Blogbus、和讯、AnyP、天涯博客和赛我网;③众多行业性、地方性专业博客网站及其他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
目前,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有QQzone、MSNSpace、新浪博客、博客网和搜狐博客等。
3.市场格局趋势分析
(1)门户博客竞争将更加激烈。QQ、MSN、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门户网站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博客的推广力度,不断升级产品、推出新功能。
(2)专业博客服务网站(BSP)面临生存危机。门户网站全面介入博客市场,BSP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3)国外竞争者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中国高速成长且潜力巨大的博客市场已经深深地吸引了国外竞争者的目光。MSN、赛我网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国外竞争者在资本、服务、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对中国博客服务商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4)电信运营商发力移动博客市场。中国移动已经独立涉足移动博客市场,并且还在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展路径。
三、博客商业模式分析
1.中国现有博客商业模式分析
(1)博客广告。博客广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网络广告的全新网络广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