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6500000021

第21章 风云际会(8)

我曾经穿过72道山坑,爬上一座岭,找到了1962年从淳安下洋洲搬迁上来的许文涛老人。他指着已经剥裂、残痕累累的泥墙,伤心地说:“我们移民已经50年了,从淳安的沿江边搬到了山头尖,从淳安的砖瓦房住到这泥墙屋。下山参加生产队劳动,踏着过去只有牧童和砍柴的人踩出的一条山路,每天要走破两双草鞋。”这里的生活现在依旧困苦。

“文革”开始了。1966年,也是淳安人灾难深重的一年。那年暴雨不断,新安江水库的水位达到了历史之最。没有搬迁的4100户、1.93万人,被迫逃洪。

逃洪的淳安人,后靠的水库移民,眼看着自己的房屋一座座倒塌,屋顶一个个浮起来,庄稼全部淹没,真是哭天抢地!

那年的12月25日,两列货车哐当哐当,沿着浙赣线向南奔驰。车厢里混装了人、畜和农(家)具。逃洪灾民和经历过多次移民的淳安人,安静地啃着从淳安带来的豆腐干和苞芦稞。他们的目的地,是地处福建、江西交界的黎川县德胜关垦殖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奢望了,只要饭有得吃,柴有得烧,就满足了。

第二天,火车在江西与福建交界的广泽站停下。四千多男女老幼走下列车,面前白茫茫一片,厚厚的大雪阻挡了去路。那一晚,他们用床板在火车站旁搭起了床。

现在73岁的吴菊花老太太含泪回忆:“那晚,我们露天睡在雪地里,六岁的女儿正在出麻疹,受了风,病情加重了。我们被分到德胜关垦殖场的店口分场。

爬了两个多小时的雪山,才来到店口。只见几幢竹篾房,糊着泥土。当天晚上,我女儿就死了。第二天一早,我丈夫用破衣包住女儿,带着两个儿子上山。他们扒开雪,挖开一个洞,想安葬孩子,却全身发麻——一大堆冬眠的蛇蜷缩在一起。

两个儿子用柴棒拨开数了数,足足有100多条。丈夫紧紧抱着女儿的尸体,自言自语——‘这个地方,不能住,不能住。’”

淳安人有一句古话:跌倒都要抓一把泥土回家。浙江移民肯吃苦,敢开拓,在穷山恶水中创造奇迹

50年过去了,新安江移民的数量已经增长到50万人。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他们的生活出现了转机。移到徽州的老移民方善贤说:“一句话,国家苦,我们苦;国家好了,我们的生活也好了。”

淳安人有一句古话:不论遇到什么事,跌倒都要抓一把泥土回家。

他们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在穷山恶水中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开化县树范大队有个“大炮轰不走湖坑人”的故事——淳安湖坑村是个富裕村,当年全村移民到开化,第一次看到肚子像妇女十月怀胎、皮肤像杉树皮一样粗糙的血吸虫病人,吓得生产队长带着大家就往老家逃,半路被拦了回去。没有了退路,他们下定决心要灭钉螺,拼了命开出三百亩田,消灭了血吸虫病,把芒草沙洲变成了良田。邻村的当地人眼红了,想用土炮把他们轰走呢。

不管是在江西还是在安徽,当地人都从内心掏出一句话:你们浙江移民肯吃苦,敢开拓。江西人说,移民种的田产量比我们高,办的厂效益比我们好,你们浙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可是,直到今天,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移民的生活,还赶不上他们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移民前的水准。我采访过两百多个村子,印象最深的一个村:全村47户,156人,田150亩,亩产600斤,37年来只改造了三幢房子,其余都是危房。37年来,村里没有一名高中毕业生。

有人认为,我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情,没必要再去重复。可我觉得,这段被遮蔽的历史,应当重见阳光。我写这本书,是想总结经验教训,给后人思考——思考如何降低水电建设的移民风险,如何保障移民的生存和发展。

移民搬迁,面临着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网络的破裂,移民安置不仅是简单的补偿与家园的重建,必须制定系统的移民政策,并且通过相关的法律和行政规章来保护移民的利益,规避移民风险。

国外的经验是,移民以自己的房屋、田地来入股水电建设,实行股份制的利润分红,也许将来我们也要走这条路。

关注新安江移民,其实我不是第一人。早在1994年全国“两会”期间,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就给党中央写过一部《关于新安江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调查报告》的“万言书”,他为此专题调研了一周。从此,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移民遗留问题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2007年3月27日,江西省德兴市万村乡新村畈移民村的童解放,成了第一个享受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对象,一家五口人拿到了2006年下半年的扶持金1500元。

只有回首新安江移民50年历程,你才能真切感受到今天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多么正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么重要。

我是三峡移民

推荐 华予弘 口述 余定和 整理 蒋思荃

记得还是在四川的时候,我们那个村长和全村人吵得屁喳喳的,没得法子了,就说:“你们看看余定和,人家就是顾大局,不声不响报了名。”

好笑哈,百家烧百样饭,啷个让我当榜样?国家三峡起个大坝,水区的人要迁走,哪个心里会安逸?故乡热土的,哪个舍得下?

我这个人,不爱说又不得话。我老婆叫贤绣,是个抓得起放得下的脾气,当下她就说:“村长大人,定和同意是定和,我还没有点头哈!”

我在下面揪她:“咋个?你还把自己当盘菜了?”贤绣叫得更响:“我晓得你脑壳里有乒乓球,七上八下的。”全村的人都笑,这个大会,还开得了?

其实,三峡要造水库这个事,又不是新鲜果子,两三年前就传得哄哄的。一说一阵风,过了又来一阵,都听疲了。我是从来不搁心里去的。

后来,江里来了一些铁驳船,在夔门扯转。人家说,这是水文测量。在奉节城,住下不少外地人,成天在赤甲山白盐山摊摆弄仪器。人家说,这是地质考察。

这拨人走了,二回又有人来了,我们这些个庄户人家,恁个定下心来?

贤绣说:“定和,看来这事,是锤板儿钉钉。”我说:“政府说话,从来不听拉空瞎嚷嚷的。”贤绣又说:“要多少水,存个库?好不走,我是不肯走的。”我说:“听说夔门只露个尖尖头,奉节老城也没了。”

我老家,是奉节县永安镇桂井村三组,就在长江北岸,出了门就是大江。夔门在东首,高高的峭壁,像个巨人,守在峡口。哗哗的江水,扑到它的腿脚下,变得更急,滚得更快。古人真有本事,在峭壁上刻下五个大字:“夔门天下雄”。现在人更加有本事,听说要把这五个字,雕刻下,移到上头去。

夔门进到里边,就是瞿塘峡,长长的八公里,险恶得很;再里面,就是巫峡、西陵峡。这水库一起来,统统没了,没得见了,你说我会不牵挂么?

我去找村干部打听,他们脑壳里装的,不比我多,还神巫作样的,报纸上电视上,天天都有呢。

我们桂井村离奉节老城,不远,我抓空就去,找些老哥问问水库的事,灵通灵通嘛。那些老哥都说:“看我嘛,忙得脚底板都朝天罗,要搬到上头的新城去住。”

政府说,水库造起,有千条好处万条好处,老实说,我认不得多少,听不懂。

不过,这么大个地盘,这么多人要动动,国家要花多少钱,好处坏处总是盘算过的,这可不是可以随随便便敞开耍的事哦!

奉节老城里,有很多横幅条条,写得最多的一句是“为国家舍小家”!

晚上,我常摆龙门阵,把白天听到的、望到的,都说给贤绣和儿子听。两个儿子很安逸,啷个都行。贤绣可不得理,她说:“你放得开这四间正屋?放得开桂花井的水?放得开山上的祖宗?放得开你那个脐橙林子?”

我晓得,她开了口,就不停倒。我只好说:“啥子罗啥子罗,到时候,响锣不用重槌敲罗!”

我祖上,也不是桂井村的人,我爷爷,在很远的一个叫大水田的地方,种水稻。那里很穷,我父亲就到这里当长工,以后就在这里安家。我两三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了个继母,我是继母带大的。继母前不久才过的世,他们的坟地在一起,都在水没不了的山上。这个做人啊,不是座山,定下了就不得挪。

桂井村有一千三百多人,世世代代在这里务农,种包谷、蔬菜、土豆和水果。

我主要侍候脐橙,有一片林子,原来有四百多棵,一年可以收到两三万块。前些年,奉节老城说要修路,征去两百多棵,赔给我万把块。现在都要没到水下,修么子路哟,政府好没有计划。

我们那边脐橙和莲鱼最有名,来买脐橙的人多了,种的人更多,本来卖到两块多一斤,后来贱,有时候三四角钱就让了。幸亏我的大娃儿国平顶上来,学了厨师,又学开车,买个货车跑运输,一年里也有个三四万块。贤绣呢,在村里开个小杂货店,赚几个零花钱。

村里人都差不多,日子过得好安逸,就是年轻人不安分,一堆堆去广东福建打工。回家来,穿后跟好高的鞋子,脑壳上染得黄黄的,看不惯,又不好说,这些娃儿在外边学了本事,又赚大把的钱。

村长说了,水库大坝185米高,江水要涨到175米,嗬,桂井村沉到江底了,我们肯定要迁走。村长又说,同意移民的,来报名,不同意走的,统统去高山上开荒!

贤绣说:“日白!我们又不是五类分子。”“日白”是四川土话,是打诳、说瞎话的意思。我也找到村长说:“你莫苕,我同意迁走报名,不是怕开荒!”

回家,我对贤绣说,桂井村移民到浙江,有秀城、余杭、萧山、海宁,让我们挑。

贤绣没得好气说:“你们都走,我不走,这些地方,耳朵都没听得。”我说:“我们都走了,你一个人,还住得下去?”儿子也说:“奉节是山地,没有大工厂,发不起,浙江经济发达,在那边开个小杂货店,钱挣得你数不过来。”可她还是说:“反正我不走!”

浙江派了个头头脑脑代表团,到奉节来,是来请我们过去参观的。村长回来又说,浙江人是来挑移民的,要求很高,打过架的不要,劳动懒惰的不要,手脚不干净的不要……贤绣又放炮了:“村长,你二回不日白了,我二回才听你的!”

我说贤绣:“村长有任务的,没得法子才哄人,哪个听不出来?就你有张嘴?”

其实年岁小一点的人家,想移的多,我姨妈一家就是。县里组织我们报了名的人,到浙江参观,每个人发一块塑料牌牌,挂在胸口,几个大字——“三峡移民团”。几百号人,从奉节坐船到宜昌,乘快巴到武汉,再上火车到萧山。

我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以为重庆城天下第一大,一路下来,看得晕头。萧山派干部一直陪我们,好客气,住萧山宾馆,招待吃大餐,头头脑脑都来敬酒。我都记不得了,心里只想我这个家,安在哪块地上,能种脐橙吗?贤绣说过,要去,一定要有江,没得江,做什么人家?

在奉节,挑的是地方,到萧山,抽签挑的是镇,到镇,再抽签挑的是村。我就定了宁围镇利二村,这里很富,工厂多,不是我去做工,我有两个娃儿呀。

回到桂井,大家问我,那头好不好,我说好!问我有什么感觉,我想了半天说:“国家好大哦!”

贤绣问我,有没有江?我说有,钱塘江。她问我钱塘江大不大?我说好像比长江大。她又问我望不望得到?我说站二楼,就能望到。她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好走喽!

离开土生土长的地方,迁到几千里外,这是个大事。挑个好日子,我带全家人上山,跪在父亲、生母、继母坟前,我说:“大人在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要为国家舍小家,迁到浙江,万望大人体谅,我在那边设灵堂,年年祭奠父母大人……”

时间定下,天热了要走。我们192户人家,807个人,分在萧山13个镇,64个村,分两批动身。

亲戚乡邻老哥弟,都来了。贤绣的娘家人在白马村,还有我的兄弟和几个姑姑,村子在水线上头,不迁移,都来了。那几天,家里热闹得很。

县里说了,想带的都可以带上。脐橙林子带不起,不要了,老房子带不动,不要了。那头是大平原,这里是山区,种植不一样,许多农具用不了,不要了。饭桌木床大衣柜,两三块钱,谁要谁拿走。国平那个开了一年多的五吨车,八千块钱甩喽。

杂古咙咚的,街上堆满了,卖的多买的少,难怪有人说,家是越搬越穷的。

国平的对象桂凤,是我姨妈介绍的,在奉节老城皮鞋店做事。她娘家人在南岸,坐个渡船过来,我们商量商量,让娃儿们在奉节办好结婚证,一起走,不办啥子喜酒了,这是特殊情况嘛。

这样,我们一家五个移民,连带我特意挖的五棵脐橙树苗,出发移到萧山去。

2001年8月18日,第一批移民动身,在奉节码头下的运煤船。后来听说半道碰上大雨,铺盖淋湿了,有的人还病了。政府很不好意思,我们第二批选了个吉日25号,保证一路好天气,船也换了东方游轮。记得那天下午,走出家门口,对面楼上有个老太婆,叫了一声“贤绣啊——”,哭了,贤绣跟着大哭起来。在村口,早就停了好几辆大客车,走的送的,都上去。

到了奉节码头,黑压压都是人,红旗飘飘,锣鼓声震破耳朵,头头脑脑一大串,一个一个握手。

我们上了船,挤在栏杆旁边,向父老乡亲招手告别。游轮起锚叫响了,船上的、岸上的,一下子都哭起来,把锣鼓声音都压倒了。

轮船真大,一人一个床,先到三峡葛洲坝跑一圈,再会再会,就顺江下去。天气好,吃得好,睡得好,一路上有干部照顾,三天三夜,贤绣开心得像个娃儿。

同类推荐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 欲望的语言实践

    欲望的语言实践

    本书系文学评论集。全书共分为三辑18篇,对当前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十几位知名作家的小说、诗词进行了文学批评与评价。
  • 旌水流连

    旌水流连

    亭江畔,亭江畔,十载风依旧,草声花语随人变。白沙旧为景,鹅石今成患,愁坏了白鹭点点,急懵了杂鹜片片。暮色笼江岸,嶙峋参差,却是旧时芳甸。道模问我:美景何见?有夜渔归舟,笛声唱晚:官道清清,桃红李白,莺燕自现。
  •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这是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中国南极科考历程及其昆仑站建站始末的纪实文学。《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受到《十月》杂志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委托和支持,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记录并揭示了中国年纪科考历程及其惊世成就,堪称首部全面反映昆仑站建设始末的纪实文学。作者在亲自采访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后,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严谨而又生动的笔触对南极内陆考察的重大成就——格罗夫山地考察、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以及在冰穹A建立昆仑科考站,进行了客观的全景记录并深入解析。
  • 愿作如是观

    愿作如是观

    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三十年集之愿作如是观收录的是陈家琪的哲学研究文集,这里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热门推荐
  • 通职帝圣之开始重生

    通职帝圣之开始重生

    异世界的空间风暴袭击了主角的家乡,做为游戏天才的他和他的伙伴们开启了修炼之路,但主角只想回到原来的世界,寻找除了妹妹以外的亲人
  • 白露未霜

    白露未霜

    未来的某一天,人类踏出了地球,开始在宇宙中开辟新的聚居地,人类文明正式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名字是星空时代。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机遇与危机并存,真正的浩劫正在悄然降临,人类能否安然度过这场巨大浩劫?
  • 一眼万年之宠妻无下限

    一眼万年之宠妻无下限

    见过女主魂穿的,也见过男主魂穿的,你见过男女主一起魂穿没?!穿越之后再续前缘,独宠!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溺宠小娇妻扮猪吃掉大BOSS

    溺宠小娇妻扮猪吃掉大BOSS

    夏影娆躲在衣柜里,颤抖着看着血泊中的男人。男人疯狂的笑着,血泊中的一对男女面目狰狞,这一年,商界巨头夏家消失,更名罗氏集团报仇,她发誓一定要让罗有天家破人亡。
  • 佛说阿难分别经

    佛说阿难分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学就会煲靓汤

    一学就会煲靓汤

    《一学就会煲靓汤》精选了近百种靓汤的制作方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制作简单,一学就会,是居家过日子的上选读本。包括豆苗浓汤;南瓜杏仁汤;冬荷瘦肉汤;玉米汁鲫鱼汤;天香瘦肉汤;西瓜皮竹笋鲤鱼汤;野葛菜生鱼汤;参芪泥鳅汤;扁豆田鸡汤;鸡血藤煲乌蛇汤;茯苓乌蛇黄瓜汤;麦冬阿胶羊肺汤;等等。
  • 老头子的春天

    老头子的春天

    老头子在七里村当了一辈子的村长,今年他本想退下来颐养天年,过点消停日子,可谁曾想村委会里的明争暗斗,附权夺势,却让他在开完镇里换届选举会后更是忧心忡忡。老头子为了换届选举的事儿和小儿子的婚事烦心,杜晓东和宗灵灵因为没孩子伤心,杜晓春和ROSE想怀个宝宝奉子完婚而灰心,刘玉芝娶不上儿媳妇抱不上孙子忧心,方雅洁选不好姑爷怕女儿嫁错男人痛心,王茂才在村里掌不上权生邪心,吴俊当不上村长闹心,李淑琴怕落选而违心;与此同时,老头子家的承包田里发现了古墓,这让老头子的亲家老幺两口子彻夜难眠,为了发财寻宝而不断折腾着老头子一家人。于是乎,七里村的老少爷们、大妈小媳妇们,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欢喜闹剧。
  • 对妄想进行守护

    对妄想进行守护

    身为宅男的高中生王铭在收养了怪物之后开始了奇妙的生活。王铭:虽然向往平凡的人生,但如果能顺手拯救个世界并让少女们为我欢呼那就更好了。“咦,有怪物?战斗了爱德华!”“哎?主人是要和我那个吗?”“不是啦,笨蛋!”王铭大吼。
  • 道者杀人经

    道者杀人经

    佛陀杀人,屠刀放下,立地成佛道者杀人,一经入道,永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