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6400000038

第38章 角色意识(3)

(3)客体具有多方面的属性,能满足主体不同的需要。有时,同一客体的属性,对于不同的主体会有完全相反的价值。客体的属性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是对人有用的,即有价值,或者是正价值(对人有益);反之,客体的属性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就是对人无用,即无价值,或者是负价值(对人有害)。因此,人们对同一客体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评价。

(4)价值的形成和实现,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因此,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存在着价值问题,价值渗透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之中。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就包括价值关系。由此可知,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

(5)价值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概念。这是因为价值的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这里就有一个价值分类问题。价值的分类取决于价值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自然也随之而异。

总的说来,“价值”一般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三大类。经济价值,包括劳动对象、生产工具、物质财富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政治价值,包括国家机构、政治制度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精神价值,包括科学价值(真)、伦理价值(善)、审美价值(美)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

(6)在一切价值中,人的价值是创造事物价值的内在根据。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多少。

2.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主体评价意识。通俗地讲,价值观,即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为了正确地认识与把握价值观的含义,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价值观的特征:

(1)价值观是一种具有逻辑体系的观念。事物价值的大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有当客观存在的事物价值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并积淀下来,反映出来,才能形成一种价值观念。同时,价值观念不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观念,而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相对完整的观念体系。它不是一种表层的、肤浅的,仅停留于一时一事的判断,而是一种深层的认定。它主要由一些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和理想所构成。

(2)价值观是一种具有辩证性质的观念。人们的价值观取决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于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利益需要、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不同,特别是由于人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但是,由于价值观能调节和控制人们的态度、意志、情绪和兴趣,指导人们的活动,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它又反过来对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

(3)价值观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观念。人们的价值观,是随着人类社会一起变化发展的。任何社会形态的重大变化,都会引起价值观的变化。

即使在同一社会的同一时代里,由于社会变革引起的内部机制的重大变化以及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人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转换或更替。换句话说,人们的价值观是社会现实价值取向的变化在观念上的表现。与生活在传统农业社会的传统人相比,现代人在价值观念上已明显地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如推崇科学与理性、珍惜时间的价值、注重个性的显露等。

3.增强角色价值意识

价值观是角色价值意识的主要内容。由于每个角色扮演者的文化素质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角色价值意识的内容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

那么,如何增强角色价值意识呢?

(1)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价值意识是属于观念的范畴,是一种意识形态。要增强角色价值意识,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判别一种价值观是高尚还是低劣,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四项基本原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如果离开这个标准,就将失去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其价值观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2)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角色价值意识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它来源于人的实践并指导人的实践。我们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赶时髦、一阵风、形式主义、光说不做或者虎头蛇尾的倾向,克服人的行为与所倡导的价值准则相违背的现象。其实,增强角色价值意识,培育和提升人的共同的基本价值观,是要做很多扎扎实实的工作,使价值观变成具体行动,并产生出切实效果。

(3)必须坚持以灌输为辅,内化为主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对事物的认可态度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服从、认同、内化。服从是因为受到外部某种刺激而采取的被动性行为;认同尽管是自愿的,但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还没有真正的接受;只有内化,才能做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因此,就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说服、教育、灌输等办法,使持服从、认同态度的人向内化方向转变。

(4)必须坚持发挥英雄模范作用。他们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人们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他们往往把那些充满生机的新理念注入人的价值观之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人物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崇尚模范、见贤思齐、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这对于不断增强角色价值意识必将起着推动作用。

(5)必须坚持树立发展观念。增强角色价值意识,特别是它的核心内容——价值观,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的价值观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另一方面,人的价值观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甚至进一步得到提升。事实上,人的价值观在一定的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一旦客观条件发生新的变化,就应该根据新的情况重新思考、补充和概括。只有这样,人的价值观才能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

(八)角色代价意识

角色代价意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所付的代价的含义、特点、类型、成因及其减少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认知、态度、情感的反映。角色代价意识涉及社会代价诸多方面内容。

1.社会代价的含义

“代价”概念,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如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及有关文献中广泛地使用。实际上,它早已进入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语义学家的视野,他们对“代价”作了不同的界定和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将“代价”的含义解释为:一是指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二是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韦伯斯特大辞典》将与汉语中的“代价”对应的英语词汇“cost”的含义之一解释为“丢失、丧失或灾难,它们或是作为获得某种东西的必要费用,或是作为一种行动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或惩罚”。霍曼斯在《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中为代价下了明确的定义:“为获得某种报偿而受到的惩罚或放弃掉的另一收益。”他认为,和在经济生活中的情形一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企图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所不同的是,经济生活中的代价和报偿是有形的,表现为金钱或物质,而社会生活中的代价和报偿在很多时间和场合中是无形的,如友情、义务、声望、权威。孔圣根在《谈历史进步的代价》中也给代价的含义作了界定:“历史进步的代价,是指人类为社会进步而作出的付出、牺牲,以及为实现社会进步所必须承担的消极后果。”所有这些,都为人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代价问题进行审视与思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研究和有益成果。

所谓社会代价,是指主体活动为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所消耗的物质和精力、所作出的牺牲以及所受到的惩罚诸方面的总和。对此,有必要作如下几点说明:

(1)主体活动的进行和活动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愿望决定的,而是要受到社会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支配的。作为活动的主体自觉参与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的主观因素,是力求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但是,由于主体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对活动目标的认同程度和实践水平有差异,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各不相同的:一是活动的主体有追求活动目标的意志、愿望、激情,但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缺乏具体的、深刻的认识。这样,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得到的利益却很少。二是活动的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活动目标的认识,逐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这样,就会付出较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三是活动的主体为追求活动目标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付出一定代价的同时,相应地得到一定的利益。

(2)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是付出社会代价的客观基础和必然结果。这就揭示了社会代价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也规定了社会代价的适用范围。凡是为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作出的付出和牺牲,都可称为社会进步的代价;凡是违反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作出的付出和牺牲,都不能称为社会进步的代价。由此可知,离开社会进步和发展来谈社会代价,既不能把握它的内涵,也不能把握它的外延。

(3)社会代价的付出同事物价值的实现是相关联的。人们为了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就必须对主客体所蕴含的价值关系进行深入地探究。同时,应当看到,事物的价值有两重性,即在每一个事物的正价值(有用性)中都有一个负价值(有害性)与之对应。社会代价的付出,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正价值,而尽量避免其负价值。

实际情形是,人们往往吃了许多事物的负价值的亏,才逐步熟悉事物的正价值的真正意义,进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推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2.社会代价的特征

社会代价的主要特征是有以下几点:

(1)客观性。社会代价在社会发展中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代价的客观性包括五层含义:社会代价的存在是客观的。

社会代价这个概念不是人脑中固有的或自生的,而是对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那些现实关系和现实过程的反映。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人们只能承认和正视它,并依照客观实际情况去分析和解决它。社会代价的产生有其客观基础,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思想的以及自然的因素。社会代价的性质及其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客观的。社会代价与社会进步和发展及其价值实践相联系,是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以否定环节和否定形态出现的现象,但它却蕴含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价值取向。社会代价的程度也是客观的。对社会代价可以作量的分析,区分社会代价程度的大小,是具体规定行动目标和实施步骤的重要条件。社会代价的减少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2)普遍性。社会代价是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普遍现象。社会发展从来就是进步与代价并存,以代价换取进步的过程。“一部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代价史。”社会代价是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其普遍性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代价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随着生产方式内部矛盾的运动,一种生产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社会就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变化发展。毫无疑义,不同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都要付出不同的社会代价。社会代价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人们要取得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成就,就要投入和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社会代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现在不少家长为了让子女能够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惜一切代价为其子女步入重点高中或出国留学铺平道路。

(3)相关性。社会代价的相关性表现在:只有同社会进步和发展价值取向相关联的付出和牺牲,才是社会进步的代价。而且,付出一定的社会代价,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社会代价与政治代价、经济代价、文化代价、精神代价以及改造自然的代价相关联。因此,人们在评判社会进程中每一个事物所付出的社会代价时,往往要运用许多相关联的代价标准来确定。

社会代价和其他一些社会学范畴相关联。只有以这种态度来研究社会代价这个范畴,才能揭示出它的真正意义。其实,社会代价可以,而且应当形成层次比较高的、与其他一些社会学范畴相联系的社会代价理论,以充实、丰富社会学理论。诚然社会代价是社会行为的子概念,但是仍不失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此外,社会代价还具有中介性和过程性等特征。

3.社会代价的成因

社会代价的客观性、普遍性规定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中付出代价的绝对性,即主体的一切活动在带来一定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研究社会代价的成因,以指导主体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努力实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主观愿望,就成为研究社会代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之一。从总的方面来说,社会代价的形成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同类推荐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既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又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长远之计。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本文从民间传说与现代生化的角度,对部分字、词、成语进行个性化的解释,对汉字的来源与本义提出了现代人的一些看法。
热门推荐
  • 至尊幻神系统

    至尊幻神系统

    “叮!十天之内买下东海大厦!任务完成奖励:轩辕剑一把,任务失败惩罚:阳痿三年!”顿时,叶晨整个人都不开心了!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降临地球的男人

    降临地球的男人

    这片浩瀚无垠的星空下,有人枕星而眠,有人踏星嬉戏,有人在宇宙的始点垂钓无数纪元。
  • 皇后很忙

    皇后很忙

    及笄待嫁的凤三姑娘身材好,声音好,性格好,就是长相……看不清。幸好,凤三姑娘的“后台”不错,所以姑娘应当不愁嫁。可惜,姑娘一嫁克夫,二嫁悔婚,三嫁……冤大头龙二公子表示,他比较注重颜值。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八大家族的第三代子女一起生活的故事。沐氏,龙氏,独孤氏,上官氏,欧阳氏,南宫氏,云氏和伊氏的第一代家族掌门人共同决定在第三代子女最小的那个年满六岁时,安排他们在一个城堡里共同生活成长。城堡里安排了五十位全能管家,其中二十名专门负责沐家四小公主沐诗玥的,十六名专门负责城堡的安全问题,还有每一位小姐(少爷)配备一名管家。十五位少爷小姐们离开父母的生活开始了。
  • 君叹

    君叹

    《老子》云:“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世界之母也”。世界本为物,入心便成相。“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故成亦败,失亦得,微亦鸿,瞬亦恒。一蚍蜉尚可撼树,一粒粟尚可填海。日照虽和,夏炎易灼;星光熹微,夜深乃照。燕雀决起而飞止榆枋,鲲鹏一跃万里骤风雨;蜉蝣一日生死,明月贯古烁今。纵观千古,哀一生之须臾;酿墨深思,妄我世之恒久。何为大何为小?何为优劣?何为高低?何为善恶?世人先思忖,后有度量,故有标准。三生有幸,能成人之榜模;永世嗟叹,从未触她玉颈。生前难及人世之欢爱,生后能及万世之主又如何?承诺终成夙愿,情愫深烙心底,亦是万世折磨。后人切记: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 本王从此不回朝

    本王从此不回朝

    他怒气冲冲地跑过来,掐着她的衣领,“为了你我把唯一的亲人都杀了!”女人无奈苦笑,双眼明亮的看着他,“还你一个妻主行吗?”她摊开了双手。记一个鬼畜和腹黑的故事。
  • 七日爱

    七日爱

    梦想纵横于期货市场的许文力突患心脏病,产生了扶贫太极基金梦想,去网聊多年的好友秀秀所在秀丽山中学支教,遇上渴望成为歌手的刘蓓蓓也去支教,快抵达学校时俩人便似乎踏上了恐怖怪异的不归之旅,而这一切与梦想和爱有关
  • ☆※冬之雪→人间旅程※☆

    ☆※冬之雪→人间旅程※☆

    魔界冬国公主冬之雪为了逃婚来到了人间~~~~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秀国的人要怎样去毁灭人间世界呢??为自己的爱去战斗吧~~保护人间~~~~~~请看《冬之雪—人间旅程》,希望你们喜欢看~~`噢~~~噢~~~YEAH~~~旅程开始~~~~~~~~
  • 俏妻养成记:完美年华初相恋

    俏妻养成记:完美年华初相恋

    -----你知道什么叫做一生一世吗?------愿与你三生三世永不离。------能嫁给你,三生有幸。他们的生活,没有甜言蜜语,但一句“我爱你”包含了对你的承诺;这里,没有刻意装掩的华丽,但每一处都透露着家的味道。在我最美的年华,第一次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