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6200000041

第41章 参考文献

[1] 2008计世资讯研究系列白皮书.2008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白皮书,2008

[2] 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2008

[3] Bhargava SC,Kumar A,et al.A stochastic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of innovationdiffusion.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92(44):87-97

[4] Cemex:真正的水泥+鼠标.

[5] HansonJ D,Zhang J. A Kaldorianapproach 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China.Applied Economics,1996

[6] HoffmannW G.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economies.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58

[7] Kaldor N.Cause of the slow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of the United King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6

[8] Kokoo A.Foreigndirect investment,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and Spillovers.Th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1992

[9] Lee K,Lim C S. Technological regimes,catching‐up and leapfrogging:Findings from the Koreanindustries source,Research Policy,2001(3)

[10] MBA智库百科.安东尼模型

[11]OECD.OEC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look 2008.OECD Publishing,2008

[12] Perez T.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echnological spillovers:anevolutionary model.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7(7):169-192

[13] Rosenberg 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the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23):414-446

[14] VenkatramanN.IT‐enabled business transformation:from antomationto business scope redefinition.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4

[15] 北京软件网.韩国城市(首尔)信息化现状.2005

[16] 车莹.工业化:概念、发展理论和衡量指标.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7] 陈超,曾原,施雯.日韩从e 到u的国家信息化战略转移.上海情报服务平台.

[18] 陈超.“融合”之辩证法.中国信息化,2008

[19] 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20] 陈力丹.愿信息传播产业融合的历史迷雾散去.2008

[21] 陈柳钦.产业融合问题研究.南都学坛,2007

[22] 程淑佳,高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运行机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5)

[23] 崔向阳.中国工业化指数的计算与分析.经济评论,2003

[24] 方爱乡.日本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与政府扶持.日本研究,2002(4)

[25] 高新民.找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结合点.

[26] 光明日报.历史机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2008

[27] 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九:工业经济在调整优化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

[28] 耗散结构理论.

[29] 禾丰.日本的IT战略与人才培养.国外社会科学,2004(4)

[30] 何先刚.印度信息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启示.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6)

[31] 洪琢.美国信息化百年历程启示.理论参考,2002(6)

[32] 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3]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4] 黄悌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5] 黄永兴.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的量化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

[36] 霍夫曼.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7] 江泽民.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10)

[38] 姜爱林.对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39] 姜爱林.信息化的涵义与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特征.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0] 金江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体系.

[41] 剧锦文.“中国制造”:中国的,世界的.

[42] 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3] 李怡,罗勇.韩国工业化历程及其启示.亚太经济,2007(1)

[44] 李悦.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日报,2005

[45] 两化融合:引航ICT产业.中国电信业,2008(12)

[46] 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47] 刘彦凯.德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做法和启示.信息化建设,2008(6)

[48] 刘晔.信息化与美国政府的科技产业政策及启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4)

[49] 卢娜.重庆市成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中国服务外包网.

[50] 鲁道夫·吕贝尔特.工业化史(中译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51] 马云泽.信息化时代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研究.桂海论丛,2008(7)

[52] 美国政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2005

[53] 莫玮.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看信息产业发展.数码世界,2008

[54] 潘海岚.韩国、印度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经验和启示.生产力研究,2006(6)

[55] 潘云鹤.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文汇报,2008

[56]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定位.

[57] 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58] 乔天庆.信息的定义、解释及地位——论广义信息之三.

[59] 青岛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办公室.青岛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简报,2009(7)

[60] 青岛市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

[61] 史言信.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2] 宋玲.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3] 宋远方,成栋.现代企业的存亡之道:信息化带来的全面挑战.管理世界,2003(10)

[64] 孙孝科,吴怀岗.信息化、传统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意蕴及其关联.科学管理研究,2004(05):14‐18

[65] 孙郁瑶.项目带动山东青岛探索两化融合示范模式.中国工业新闻网.

[66] 陶锋,李诗田.全球价值链代工过程中的产品开发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基于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实证演进.管理世界,2008(1)

[67] 天极网.奥克斯信息化实施案例纪实,2004

[68] 童有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层次和方向.中国经济时报.

[69] 王俊鸣.美国农业信息化:高科技打造“精确农业”.科技日报,2006

[70] 王敏.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模仿行为.科技和产业,2005(1)

[71] 王树华.关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评估.商业时代,2008(29)

[72] 王宪磊.信息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3] 王学锋.体验最有竞争力国家.芬兰网络社会到底什么样.

[74] 王占祥,邢星.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及发展战略初探.商业时代,2009(3)

[75] 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2005

[76] 吴晓波,范志刚,孔俊.我国制造行业FDI溢出效应实证分析及其启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6)

[77] 吴晓波,凌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78] 晓镜.国外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2006

[79] 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历史,1989(6)

[80] 徐险峰.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1] 许庆瑞,郑刚,陈劲.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论溯源与框架.管理学报,2006,3(2)

[83] 杨海波.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理论学习,2007

[84] 杨海成.“两化”融合的再思考.中国制造业信息,2009(1)

[85]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

[86] 喻兵.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思考.特区经济,2008

[87] 张继良,杨仁发.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学术月刊,2008(6)

[88] 张建波,胡启萍,郭建强.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89]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90] 张沛.韩国的信息化发展进程.通信世界,2009(12)

[91] 张沛.政府主导产业变革解读韩国的信息化模式.通信世界,2009(12)

[92] 张潭.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企业研究,2007

[93] 张新红.芬兰:信息社会的灰姑娘童话.计算机世界报,2006(10)

[94] 赵正龙.信息产业定义与范畴的新界定.科学学研究,2003(12)

[95] 植草益.信息通信业的产业融合.中国工业经济,2001

[96] 中国电子报.推进“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97]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德国鲁尔区工业信息化情况.

[98]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芬兰诺基亚扩张过程中的业务整合.

[99] 中国工业化60年:一个简单评述.

[100] 中国信息产业网.“两化”融合——难点在结合,出路在转变.

[101] 中外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政策比较研究.中国信息年鉴2007.2007

[102]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103] 周达.信息化: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动力.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

[104] 周宏仁.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5] 周毅.现代化理论的六大学派及其特点.新华文摘,2003(7)

[106]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7] 周正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对策.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

[108] 周子学.对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历史进程的几点认识.理论前沿,2009(4)

[109] 周子学.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趋势探讨.理论研究,2004,23(19)

[110] 邹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电工程技术,2008,37(7)

[111] 左美云,黄梯云,彭瑞玲.论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联系.图书情报工作,1998(5)

[112] 左美云.知识经济的支柱:信息产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同类推荐
  • 好奇者的经济学

    好奇者的经济学

    这是一本由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面向普通读者而撰写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经济学大师们从自己认为有趣而实用的经济学问题入手,撇开深奥的术语和乏味的数据分析,将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讲述给读者。作为著名的经济学人,这12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颇有建树。在本书中,他们用各自成型的经济学理论,以精到的语言分析了经济的萧条和衰退、可持续发展、就业、养老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直面了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无论出现在商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值得我们注意。
  •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2007年8月4日,第七届“中国金融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信用社联合社联合主办,《金融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金融研究》杂志社、《银行家》杂志社等五家媒体协办。广东省政府宋海副省长,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红宇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常斌副司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龚明华副局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教授,中国社科院王松奇研究员,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广东省信用联社罗继东理事长等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三百余名国内代表出席了论坛。
  •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本书共分为西方文明的陷阱、美国制造的谎言、金融领域的罗网、自由经济的骗局四部分内容。
  •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沐浴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春风,宁夏金融学会于1981年8月诞生,至今走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宁夏金融学会在中国金融学会、自治区社科联的指导下,在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宗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潜心致力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积极培养青年研究人才,充分发挥在金融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二辑)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二辑)

    本书内容包括:宏观篇、粮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吗、雪灾引发的销区粮食安全的思考;政策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成本—收益分析及其启示;市场篇;资料篇等。
热门推荐
  • 珋璃醉

    珋璃醉

    我依昔记得我们一起把酒言欢的日子,一起经历了许多生死,可以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方的信任!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只是回想起来,却是如实的无言!
  • 黑帝驾到:吸血女王收敛点

    黑帝驾到:吸血女王收敛点

    【停更,2016.7.7回归,日更】“又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吸血鬼。黑帝,不阻止吗?五岁的吸血鬼,受了重伤,没有炼血的能力,给她吸也没用。”冥渊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小小吸血鬼恢复,果不出他所料,小小吸血鬼在冥渊和星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中。就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小吸血鬼和黑帝拉开了一个因血而生的故事。…………倾妖墓表示,她只想体会一下什么是平静的生活,可一个血王的生活是平凡宁静的吗?
  • 余情晚叠

    余情晚叠

    客舍青青柳色新,余下诗句谁人听,各自人生跌撞路,转还回来时不晚……通过三章主人公在人生转角时‘心如明镜’选择的结局告诉我们:一辈子尽用来倒时差,醒与未醒之间谁带的路?
  • 古国奇缘(下)

    古国奇缘(下)

    童谣跟随宇君去了遥远的菊凉国,却迎头赶上了菊凉国史上残酷的瘟疫。洪玉国乘菊凉危难之际,骤然发兵攻打诸良国。对润玉的思念几乎冲垮了童谣心里所有的防线,终于,在宇君的帮助下,两人共同带领菊凉的精锐部队暗中打入了已经沦陷的诸良国。在水牢之中,童谣和润玉再次相遇。想爱又不能爱,矛盾占据着彼此的心,所有言语也无法说出各自心中的痛楚……为掩护润玉脱逃,童谣最终落入了洪玉国之手……
  • 这只毛玉看起来好像有问题

    这只毛玉看起来好像有问题

    ——在这诸天万界之中——存在着众多关于修罗神佛,妖魔鬼怪的传说——但是——这却是一个有关于一只普普通通的——只专属于毛玉的故事
  • 末世重生之女王归来

    末世重生之女王归来

    渣男渣女,靠边站,什么?听不懂,那就当我小弟的零食吧!片段一:宇浩:“老大,有个人类说要把你灭了”“那就来吧,什么?怎么灭到床上去了”...片段二:“其实,我一直都欺骗了你。”“不管你说什么,我爱的只有你,我愿意永远陪伴你。”片段三:“女人,离开哪些人,我会好好保护你的,只要我一个,可以吗?”“凌焱,我爱你,但是我也爱他们,如果...你接受不了,那我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吧。”看女主重生一步步变强,女强宠文。
  • 这个上帝不太冷

    这个上帝不太冷

    人与上帝的距离有多远?诸神公约2900年,潘多拉星球的科学家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两个字——脑域。这种超级科技力量一经诞生,就迅速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各方的野心家们齐齐登场,各国政府权威迅速滑落,现实陷入动荡不安的状态。直到80年后,世界联盟组织的诞生,才稳住了整体局势,但暗流依旧在涌动.....
  • 孤本无心

    孤本无心

    上一秒还被自家哥哥调戏,毫不留情的将他踢飞,下一秒就掉进一坑中,带着契约兽华丽丽的穿越!掉入神潭之中,竟发现自己能力大减,还成了所谓的神之使者。热血天才?你知道你是话痨吗……优雅宫主?你的气质被吃了吗……精灵祭祀?你是怎么做到这个位置的……隐世神医?你的原则跑哪去了…………说过多少遍了——孤本无心!
  • 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

    这是一场青春的旅程。莫韵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从小体弱多病。在经历青春的旅途她遇上了很多人很多事,也遇上的属于自己的爱情。青春的旅程正式的拉开了帷幕,她的青春和爱情又会以怎样的形式落幕呢?
  • 异世斗皇

    异世斗皇

    一个21世纪的一名大学生凌枫被车撞死后,奇迹般的穿越到了一名乞丐身上,在一山上发现了一山洞,在里面发现了大陆上因无法突破那最后一步的一名只剩一丝灵魂之力的顶尖强者的传承,于是凌枫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开始了一段新的异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