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从画家的命题要求和学生的作画构思两方面分析该学生的画为什么会被评为佳作?(200字以内)(3)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经用这样的问题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弟子冥思苦想,谁也回答不上来。是呀,一滴水太微不足道了,一阵风就能把它吹干,一撮土就能把它吸干,怎么会不干呢?最后,佛祖告诉弟子:“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
根据上述材料,确立论点,然后进行辩证分析推出结论。
(4)一天,上帝带教士去一个房间,见许多人正围着一口煮着食物的大锅坐着,他们又饿又失望。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匙,但是汤匙柄太长,所以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后来,上帝又带教士去了另一个房间,见也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口煮着食物的锅坐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看起来既饱足又快乐,而他们的汤匙跟前一房间里的那群人的一样长。教士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境况,这个房间里的人快乐不已,而那个房间里的人却愁眉苦脸呢?”上帝微笑道:“难道你没有看到,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吗?”
请参悟此寓言,谈谈你的感受。
(5)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在这里,金钱似乎是万能的。但是,也有人说,钱可以买到房子,却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却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却买不到健康……对此,你有何想法?请自拟题目演讲。
(6)美国着名企业家卡耐基“成功之路”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英国鞋厂推销员与一日本鞋厂的推销员同时到达太平洋某岛国推销产品。
他们抵达后不久,都向自己的上司拍了电报。前者的电文是:“此地人均不穿鞋,故产品无前途,本人即回。”后者的电文是:“此地人均光脚,亦无穿鞋历史,产品潜力极大,拟常驻此地。”请就此题材,谈你的看法。
(7)田野里有一种小动物,叫做“鼯鼠”,它学有五种本领:飞、走、游泳、爬树和掘土打洞,但它一样也没学好。飞又飞得不高,走又走得不快,游又游得不远,爬树爬不到树顶,掘土打洞也是浅浅的。它名义上学了五种本领,却一样也不中用。请你适当联系自己或周围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8)“有父子二人,居山村,营果园。父病后,子不勤工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谓子曰:园中有金。言迄而逝。子翻地求金,无所得。甚怅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以上是一篇文言文小说,请你把它扩展成一篇故事,然后用普通话讲给同学们听。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话很有道理,请你以此为题,结合生活实际,作即兴演讲。
(10)苏格拉底的学生对他说:“老师,您的知识这么多,您一定没有烦恼……”
苏格拉底说:“不,错了,知识是一个圆,烦恼是它的半径,知识越多,圆就越大,半径也越大……”
你是否也有同感?你现在有烦恼吗?常烦恼些什么?如何摆脱这些烦恼?请谈谈你的体会。
3.反驳训练
碰到以下情况,你怎样回答:
(1)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本书提出批评。”
(2)一位衣着时尚的女子拉着一条狗上了公共汽车,狗脚很脏。该女子客气地问:“售票员,如果我给狗买张票,它可以像乘客那样坐上椅子吗?”
(3)某人孤傲脱群,别人劝他时,他认为:“狮子老虎总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猪呀、羊呀的,才是成群结队的。”
(4)一对情侣在公园里散步,男青年看到娇妍宜人的桃花不由自主地折了一支送给姑娘。公园管理员见后质问他:“你为什么折花?”“这花太美了。我折花是因为我爱花!”管理员:“岂有此理!这公园里的花,怎么可以随便折呢?”男青年嬉皮笑脸地说:“你错了,知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句名言吗?”姑娘附和了一句:“是啊,陶渊明还‘采菊东篱下’呢,难道‘菊’不是花?”
如果你是管理员,该怎样批驳这对情侣?
(5)一位小伙子上公共汽车,不按秩序排队,而是横钻竖挤。一老者批评他,他还狡辩:“我这是学雷锋的钉子精神。”
如果你也在场,将如何驳斥?
(6)顾客:我是看了广告到这里来买汽车的。为什么这些汽车上没有车灯,而广告上的那辆却有车灯?
经理:是的,先生,可是广告上的那辆车的价格并不包括车灯,如果要买车灯,价格要另外加上去。
顾客:它不包括在汽车的价格里?这种做法很不老实。既然车灯已登在广告上,那就应该包括在你的售价里。
经理:是啊。在我们所登的广告里,车上的驾驶室座位上还坐着一位金发姑娘,可是我们在出售汽车时,并不给买主提供一位姑娘。
顾客:……
请你以顾客的身份反驳经理的观点。
(7)一顾客在商场吸烟,营业员对他说商场中不能吸烟。顾客说:“商场不能吸烟,那为什么要卖烟呢?”
如果你也在场,将如何驳斥?
(8)电影院里,一对青年男女边看电影边聊天。邻座观众要他们别在电影院中谈恋爱,以免影响他人。那女子说:“我说你这个人这样不道德,你买了票是专门来听咱俩谈恋爱的吗?”
如果你也在场,将如何驳斥?
(9)甲:有两个人到我这里作客,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我让这两个人去洗澡。你想想,他们两个当中谁会去洗澡?
乙: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
甲:不对,是干净人。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认为没有什么好洗的。
你再想想,是谁洗了澡呢?
乙:干净人。
甲: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而干净人身体干干净净的,不需要洗澡。
如此看来,我的客人中谁洗澡了呢?
乙:脏人。
甲:又错了,当然是两个人都洗了。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怎么样?他们两人到底谁洗澡了呢?
乙:看来是两个人都洗澡了。
甲:不对。两个人谁都没有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又不需要洗澡。
乙:你每次说的都不一样,而且还都有道理。
甲:是的,这就是我的本领。
乙:……
如果你是乙,该如何与甲展开辩驳?
4.举办辩论赛
参考辩题:
人生机遇与奋斗,哪个更重要
明天,民工子女比得过还是比不过城里孩子
信息时代人际关系更加亲密了还是疏远了
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网上交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黄金周休假方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超男超女是否玷污艺术
人的一生是从事一种职业好还是从事多种职业好
“追求完美”是优点还是缺点
净化网络的关键在于道德自律还是并不在于道德自律?
知识拓展
1.演讲的最高境界——神、情、气、文
神——精神、主题或骨气。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神”在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以“神”为本,紧扣时代脉搏,展示时代的波澜和风云,敢于做普罗米修斯式偷火给人类的殉道者和圣者的猛士,这才是演讲词能激起千层浪的“石子”的“神”。
情——真情。须情真意切,动之以情,情发自然,情应有度。
王国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气——气势、气魄。气势磅礴,以气动人,有气势美。“文非气不重”,演讲为一整体的流动过程。它的气势美就蕴含在此流动过程之中并自然地体现出来。气可分柔浊和清刚。气势美的表现形态就是一种崇高美——刚毅、强劲、雄浑、激昂甚至悲壮的美,显现出磅礴的气势和战斗风采,给听众以信念和力量。如《我有一个梦》,浩然正气;《最后一次讲演》,凛然正气;《少年中国说》,清刚盛气。
文——语言是神、情、气的载体。
(1)语言需形象化、生动,人听后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
(2)凝练含蓄。“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
(3)富有音乐性,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流畅、明白,具听觉的美感(节奏美、韵律美)。
(4)短句的运用。言简意赅,铺排,灵动,气势磅礴,遒劲有力,有动人心魄的雄健语势、表情自然。(短句顿挫、铿锵、急促)(5)辞格的运用。使内容气韵生动,如《我有一个梦想》。对比能明辨差异;排比气韵流畅,激情澎湃;设问能引起悬念;引用增强可信度;反复起强调作用;比喻形象生动、通晓明白。
演讲词的“神、情、气、文”四位一体,其美包括精神美、感情美、气势美和语言美四种形式。(张邦卫)(选自《演讲与口才》1995年第10期)
2.有损辩论风度的几种表现
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外在表现的综合显现。
(1)外形夸张。应给人稳重、干净、利落感。
(2)过分表现自己,易破坏整体形象。应注意与队员密切配合。
(3)用带“刺”的话攻击对方。应施“君子之风”。
(4)对对方辩手指名“追击”。
(5)辩论中无视对方,无视观众。(何小兰)(选自《演讲与口才》1995年第6期)
3.辩手心理发展三阶段
(1)对话心理
刚刚跨入辩论大门的朋友经常持有的一种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辩手试图通过阐释自己的观点来使对方俯首称臣。其深层动机是说服对手。
该心理产生的根源正是在于他没有认识到对手的不可说服性。这里的“不可说服性”不是指对手的论证无懈可击,而是心理上的不可说服。很少有一支辩论队会当场认输的,对手的“不可说服性”是由辩论的规则决定的。辩论的规则规定:辩论只有一个胜者,对手不可能让你舒舒服服地摆好架势,自己俯首帖耳地聆听教诲,对手也不可能稍有退让就会导致全线的崩溃。只要认识到这一点,一支队伍在心理上就具有不可说服性,也就决定了对话心理难以奏效。
对话心理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颠来倒去地反复述说;忧虑焦急,溢于言表;烦躁不安,急于收场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两种:
①“自我中心主义”心理。这样的辩手一般自我感觉较好,上场前准备充分,对己方论点论据有着必胜的信心。上场后也不管对方说什么,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一股脑地全部抛出去了事。即“翻斗车心理”。
②“他人中心主义”心理。这与前一种恰恰相反,辩手对自己的观点一笔带过,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逐条驳斥对方上,希望在每一点上都能将对方击倒,从而大获全胜。这样的结果,容易给人没有根基随波逐流的感觉。即“浮萍心理”。
上述两者貌似迥异,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它们都犯了没有认清自己与对手相互关系的错误,或者过于主观,或者过于被动。要克服之,必须认识到:
己方论证是有力的。
即便如此,对手也是不会认输的。
虽然对手不会认输,但仍然要坚持己方的观点。
己方的胜利不在于击倒对手,而是靠点数得分。
对话心理是一个辩手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心理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用着急,通过多次实践,就可慢慢纠正过来。
(2)对抗心理
辩论是对抗的技艺。一个辩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训练,就可以从对话心理过渡到对抗心理,这是辩手们通常持有的心理状态,在辩论赛场上最为常见。
处于对抗心理下,说明辩手已经大致了解了辩论,知道自己与对手处于水火不相容却又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再一味攻击,而转为十面埋伏。
对抗心理首先要求辩手树立牢固的自信心,其次要把这种自信心贯彻到赛场中的每分每秒中去,要从对手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找错误,不仅对逻辑、理论、事实、价值而言,即便是对对手的口误和失态举动都应尽量加以利用。在整个论辩过程中,每个辩论队员都应该像是一只高度警觉的猫,瞪大眼睛,竖起耳朵,有发现老鼠的动静便果断出击,务求一击成功。对抗心理之下的辩论是本能的辩论。
正因为处在这样一种高强度的对抗心理下,所以在比赛中容易引起兴奋点,使对抗心理状态下的辩论高潮迭起、跌宕生姿。
对抗心理引发辩论形式上的对抗,这里要澄清的是:并非只有严厉质问、穷追不舍才是对抗的形式,对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正面交锋,又有旁敲侧击,或是讽刺挖苦,或是奚落调侃,只有在对抗心理之下才可以发挥出技巧的极致,这恐怕便是所谓的“急中生智”吧。
对抗心理并不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消极心理,最高明的对抗是主动进攻。对抗心理能够奏效的一个关键是要求辩手有很强的对象感。辩论不是为了说服对手,但这并不是说辩论就不需要说服力,辩论中要说服的是评委和观众,他们才是辩手所诉诸的对象。定时发言是正面的摆事实、讲道理,自由辩论则是通过攻击对方来巩固自己,必须牢记不管哪种形式都要体现出对抗性,那样才是辩论;不管哪种对抗都是表演给评委和观众看的,这样才能赢得辩论。
(3)超对抗心理
即当你面对对手时,要觉得自己对这个题目全知全能,而对方是无知的,你不是在和他辩论,而是在教导他。如果他反驳,那是说明他没听懂,你可以再教他一遍。记住,你始终是老师,对手始终是学生。这是超对抗心理的实质。根本不与对手争谁对谁错,而是超越对错之上的指点和评价。这样的辩论才能达到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不过超对抗不是不对抗,要想获得超对抗的心理,必须有超对抗的准备,想人之所想,备人之所备,出其不意,一举成功。准备中的最关键之处是立意要高,使对方的发言难以超越这个境界。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其效果要超过任何一种技巧和对抗,这便是超对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