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表情的处理(面部表情)常言道:有声有色、声情并茂,都是对发言者言和“形”的种种形象描述。朗读中,如果只是单纯的技术展现,而缺少表情等“形”的支撑和辅助,朗读的整体效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缺憾。如果能适时加进一些面部表情,并使之与具体场合相结合、相配合,情景交融,相互协调,这样会为朗读者朗读效果增色不少。那么,具体的面部表情又分为哪些种类呢?喜怒哀乐等为常见的面部表情。当然,这些面部表情的展现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们完全是根据实际需要时的一种自然流露。不过,有时“刻意”地、适当地加进一些面部表情,只要处理得当,不要太夸张、太过火,对文章的朗读还是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当文章气氛高昂、欢快活泼时,面部表情往往表现出嘴角上翘,双眼眯成缝状。
当文章气氛紧张、义愤填膺时,面部表情往往表现出嘴巴咕噜、双眼瞪得大而圆。
当文章语调缓慢、气氛低沉时,面部表情往往表现出肌肉松弛、双眼呆滞无望。
当文章气氛活泼、节奏明快时,面部表情往往嘴形多变、双眼明亮,表情变换丰富。
5.肢体语言的配合(站姿、手势等)除了面部表情的配合之外,朗读者的肢体语言也同样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包括朗读者的站姿、手势等。
站姿:不管何种形式的朗读朗诵,对朗读者而言,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抬头挺胸收腹,给人一种精神饱满的形象。面向观众,目光直视前方;颈部要直,不能歪向一边;背部要挺;两腿自然站直,不要分得太开,也不要并得太拢。
手势:手势就像面部表情一样,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和需要而使用。当情感高昂时,可以挥起双手向上托起,也可以挥起一只手;当情感愤怒时,可以握拳捶桌,等等。手势的恰当配合,可以使朗读更形象逼真。
文例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节选自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
训练材料:[俄] 屠格涅夫《麻雀》。( 注意表情和态势语言的运用)
麻雀
[俄]屠格涅夫 巴金译
我打猎归来,沿着花园的林荫路走着。狗跑在我前边。
突然,狗放慢脚步,蹑足潜行,好像嗅到了前边有什么野物。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了一只嘴边还带黄色、头上生着柔毛的小麻雀。风猛烈地吹打着林荫路上的白桦树,麻雀从巢里跌落下来,呆呆地伏在地上,孤立无援地张开两只羽毛还未丰满的小翅膀。
我的狗慢慢向它靠近。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飞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颗石子似的落到狗的跟前。老麻雀全身倒竖着羽毛,惊恐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叫声,接着向露出牙齿、大张着的狗嘴扑去。
老麻雀是猛扑下来救护幼雀的。它用身体掩护着自己的幼儿……但它整个小小的身体因恐怖而战栗着,它小小的声音也变得粗暴嘶哑,它在牺牲自己!
在它看来,狗该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然而,它还是不能站在自己高高的、安全的树枝上……一种比它的理智更强烈的力量,使它从那儿扑下身来。
我的狗站住了,向后退了退……看来,它也感到了这种力量。
我赶紧唤住惊慌失措的狗,然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开了。
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种爱的冲动和力量。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四、修辞口才技巧训练
(一)修辞的作用
秘书工作和日常口语交际中,因特定的语言环境和一定的需要,灵活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不仅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意思,而且可以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丰富、有趣,取得特别的效果。因而,秘书人员掌握一定的修辞技巧,对秘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内在的需求。
(二)修辞的常用类型
1.讳饰
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别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非常悲痛,不忍直接说出,而用“讳饰”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样就可以规避“死了、去世了、离开了”等过于直白而沉重的词语,同时也把他自己的沉痛心情委婉、隐讳地表达了出来。
2.双关
同一语句但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1)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是谐音双关。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其中“晴”“情”同音构成双关。
(2)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如: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脚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句末“马脚”即运用了双关义,表示破绽。
3.释词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可以灵活地将具有固定语义的词语或句子人为地作出别有他义的解释,并借题发挥,使之跳出原有的语义圈子而产生特殊的语义。如:
有一次,周恩来在某次谈判会结束后走出会场时,由于还在思考问题,总理低头走出会场,这时,有一位外国官员故意说道:“周先生,你们中国人怎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总理答道:“是的,你说得很对,我们中国人爱低着头,因为我们在走上坡路。”总理的回答,巧妙地回击了那位老外对中国人的不敬,反而更鲜明地展示出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一面。
4.幽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可以使气氛融洽,使人轻松。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人们经常感到各种压力,这种压力常会使环境变得沉闷、压抑,如果能在这种环境中适当添加一些幽默,可使气氛得以缓解。有一位讲礼仪课的老师在某天讲到服饰部分时,内容涉及不同的场合需要配以不同的服饰,因为类型比较繁杂,有同学感到疲倦,随口说了一句:“我在家里习惯不穿衣服,而是裹着被子坐在电脑前上网。”话音刚落,教室一片愕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将目光转向这位女教师,这时,女教师顺势接了一句:“你也可以不裹被子呀。”教室一片哗然。不料,那位感觉疲倦的同学反而觉得老师是如此幽默,接下来便认认真真地听课了。可见,生活中适当地运用幽默会解决一些尴尬的问题与场面,可化解矛盾的芥蒂,增添快乐,使白色的生活与黑色的语言涂上艳丽的色彩。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辆公交车上,因为拥挤,摩擦时有发生,争吵嘈杂声非常扰人。无论售票员多大声音叫喊“不要挤,不要挤”,效果依然甚微。就在这个无奈的时刻,忽然有一位小伙子喊道:“不要挤,再挤我就变成相片啦。”话音一落,车内顿时爆发出阵阵笑声,争吵的人们也停止了争吵,气氛得以缓解,秩序慢慢变得正常了。可见,一句简短而幽默的话,也可以调解紧张的人际关系。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幽默的语言,能使社交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和谐,便于交流。1998年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及几位副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在如闪电交织般的照相机闪光中,朱镕基一上来就自嘲道:“我长得不好看,但希望你们把我拍得好看一点,因为我的形象代表政府。”话音刚落,现场顿时响起一片笑声和掌声。
幽默还有自我解嘲的功用。在对话、演讲等场合,有时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处境,这时如果用几句幽默的语言来自我解嘲,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缓解紧张尴尬的气氛,从而使自己走出困境。有一位唱二人转的演员,在自己表演完前一项节目后准备表演个人绝活儿时,说了一句:“谢谢大家稀稀拉拉的掌声!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我就看你们的掌声热烈不热烈啊。”这番话把大家都逗乐了,观众于是挽起膀子使劲为他鼓掌加油,后面的表演果然很精彩很成功。演员的这种自嘲的幽默无形中拉近了自己和观众的距离,使自己更加轻松自如,也使观众觉得这人很俏皮可爱。
(三)修辞的原则
运用修辞应注意如下几点。
1.分清场合
同一种修辞,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场合甚至不可轻易使用修辞。
如在丧葬场合,见到并劝慰逝者家属时,若说一句:“请节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啊。”想必在场的人无一能够忍受。
2.不要弄巧成拙
使用修辞,要注意使用的恰当性,不可任意夸大或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曾经有人夸张地描述蒜芯的粗细,把蒜芯说成和人的手腕一般粗。这种夸张言过其实,让人不可理喻。
3.不要无病呻吟,滥用修辞
恰当使用修辞,会使表达增色。但使用不当甚至错用修辞,只会适得其反,让人大跌眼镜。例如:“啊,大海,全是水!啊,骏马,四条腿!”这样的表达就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为修辞而修辞,实属无病呻吟。
五、语感的训练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觉、领悟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操练、积累并形成的。语感强的人,其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感受力也较强。语感中的语言模式具有模糊性、意象性。当人的感觉或思维触及具体的语言对象时,人体大脑便会立即调动已有的语言模式,并融入、渗透对新事物对象的感觉、认知、理解及情感体验,扩充和深化人体大脑原有的感觉体系,并进而在原有的表象体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意象。
因此,对语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具体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模仿、背诵
这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模仿对象的特征,然后反复模拟、仿效,有条件时,也可以进行录音录像,然后进行对照,发现区别与不足,再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练习次数越多,越可能接近真实,记忆才更牢靠,才可能流利自如。
(二)复述
复述是一种很好的增强语感的方法。可以通过阅读进行复述,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则故事后,我们可以带着已有的印象把文章的脉络复述出来。这就要求在阅读文章时,注意文章的整体框架、前后的逻辑顺序,把握好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后,就需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细节往往比较繁杂琐碎,因而需要强化记忆。在框架和细节都注意之后,便可试着复述。初次复述时,经常出现记忆空白,这时可参照原文进行对照,便可加深印象。如此反复,复述便可接近背诵,达到了较熟练的程度,语感也在此过程中慢慢增强了。
训练:反复诵读以下两段文字,直至熟练背诵。
1.朋友即将远行。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但终年难得一见,偶尔在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家人团聚。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六、各种文体的诵读训练
(一)记叙文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有点儿烦,他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正等着他。
“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儿哀求道。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二十美金。”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或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并关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