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声场竞争噪声的言语识别率测试法,采用不同的SNR,模拟不同的聆听条件
①正常的聆听条件。言语信号用65dBSPL,噪声45dBSPL,SNR=20dB,这一条件相当于在一安静客厅内,两人对面交谈,混响时间为0.5s,背景噪声轻微。
②合理的聆听条件。言语信号用65dBSPL,噪声55dBSPL,SNR=10dB,这一条件相当于在客厅内谈话,但客厅内还有电视机以及其他噪声,如风扇、空调等。
③恶劣的聆听条件。言语信号用50dBSPL,噪声强度与言语信号相等,SNR=0dB,这一条件相当于在很多人的地方听5m以外的人说话。更恶劣的条件背景噪声可比言语信号大20dB,即SNR=-20dB,模拟在鸡尾酒会上或咖啡馆内,背景噪声可大至70dBSPL。
(2)听力障碍分级
①0级。当SNR=20dB及10dB时,不用助听器言语识别率> 80%;当SNR=0dB时,言语识别率降低。
②1级。当SNR=20dB时,不用助听器能聆听言语,言语识别率<60%;当SNR=10dB及0dB时,不用助听器听不到别人说话。
③2级。当SNR=20dB或10dB时,可用助听器聆听别人说话,言语识别率>60%;但当SNR=0dB或-10dB时,用助听器也听不到别人说话。
④3级。当SNR=20dB时,可用助听器聆听别人说话,但言语识别率<60%;当SNR=10dB或0dB时,用助听器也听不到别人说话。
⑤4级。当SNR=20dB、10dB、0dB时,均无法用助听器聆听别人说话,言语识别率几乎等于0。
⑥5级。即使戴上助听器也完全无言语接受能力。
(3)预估助听效果
根据上述听力障碍分级的内容,在为老年人验配助听器之前,可对其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作出大概的预估:1级以内使用助听器具有较好的效果;2~3级者使用助听器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噪声环境下效果较差;4级以上者使用助听器的意义不大。
3.根据言语识别率验配和调节助听器,评价听力康复效果
老年人在佩戴助听器前后都需要用竞争噪声言语识别率测试来检测和评价助听器的效果,在验配助听器以及调整助听器时也需要用言语识别率来选择一只较好的助听器。Green(1987)认为,好的助听器应该能够使言语识别率提高,理想的助听效果应该是:
戴助听器后的言语识别率=无助听言语识别率÷2+50
例如,某患者戴助听器前的言语识别率是60%,戴助听器后的言语识别率应为60÷2+50=80,如果所配的助听器能使言语识别率达到80%,那该型助听器对该患者而言就是很理想的。
在老年人的助听器选配过程中,由于其言语识别率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纯音听力曲线是平坦形或高频陡降形、言语最舒适阈的阈值等,往往达不到理论上的理想效果,但可以选择与此理想效果比较接近的助听器类型。
该公式还可以用于比较两个以上助听器的效果,也可以用来判断助听器是否已经调整好。
如经过努力调整,言语识别率仍与预期相差甚远,那就需要另行选配其他型号的助听器。
当然,老年人评判一台助听器的好坏,并不是以言语识别率作为唯一指标,助听器的外形、音调、音色以及对某个助听器的耐受力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提高言语识别率无疑是老年人选配助听器的主要目的。近年来,随着各型全数字电脑编程助听器的出现,在满足老年人对助听器的美观、音质、舒适感要求的同时,戴助听器后的言语识别率明显提高,语言清晰度显着增强,尤其该型助听器可根据患者听力的变化随时进行调节,根据患者在不同环境下对声音的不同要求设置相应程序,从而更好地满足了老年性聋患者言语交流的需要。在电脑编程助听器的选配过程中,利用声场竞争噪声言语测听法,测试在各种聆听条件下患者的言语识别率,根据测试结果对助听器进行调节,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要求,达到理想的助听效果。
7.6.4老年人助听器选配后的辅导训练
由于老年性聋病理、生理的特点及助听器电声性能的局限,严重影响了助听效果,使老年人对助听器的经济投入与助听效果的回报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部分病人对助听器的过高期望值,并因此而产生某些社会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听力康复。为此,在选配助听器后,选配人员应向老年患者详细讲解老年性聋的听觉特点与相关的助听器知识,对其进行适当的辅导训练,从而使老年人乐于接受助听器,并提高助听效果及康复质量。
1.向老年人介绍老年性聋的听觉特点
向老年人介绍老年性聋的听觉特点,有利于老年人对助听器的期望值趋于合理,并耐心、自觉地进行适应性训练。老年性聋的听力特征见本书§7.6.1。此外,老年人的理解力、文化程度、高龄思维、体力精力的衰退等也是影响助听效果的因素。
2.指导老年人学会放置助听器及调节助听器上的各功能钮
一些老年人因为助听器放置不到位,产生刺耳的声反馈啸叫而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因此,选配助听器后耐心地指导老人反复操作放置方法,直至老人能自己正确放置特别重要。向老年人详细讲解助听器上各功能钮的作用,并教会他们如何调节,可使助听器发挥更好的声响效果。如音量的调节,应以声音听起来舒适又能听清对方讲话为宜,避免声音放得太大产生噪声放大和重振。
3.辅导老年人掌握适应助听器及与人交流的方法
语言是人类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它的接受与认知是人的主动过程,通过对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训练,开发其综合潜能,可克服佩戴助听器早期听觉不适和听觉不习惯现象,提高社会交流能力,增强助听效果。
①首先告诉老年人戴助听器后听清每个字是困难的,只要能听与交流就不必追求100%的言语识别率。宜采用近距离(1m以内)放低语言声的交流方式。
②决心与耐心是取得良好助听效果的保证。开始先在家中与家人面对面交谈,家人声音应慢而清晰,句子应简单易懂,并耐心、亲切,使老人感到温暖。当听懂80%交谈内容时,就可提高说话速度,注意不要让老人疲劳,切忌长时间与老人交谈。
③因助听器的声音和原听到的声音存在差异,所以要适应一段时间,开始每天戴1~2小时,3个月内逐渐递增佩戴时间,能听清自己讲话声和室外声后可以多和人交谈,直到整天戴用为止。
④老人聋耳长期处于“安静”状态,戴助听器后一旦听到外界各种声音,一时不能适应,因此不要一下子接触噪声大的环境,要先在安静环境下使用助听器,适应后再接触噪声环境,同时要再次学会精神集中去听想要听的东西,把要听的东西从背景声音中分开。
⑤初戴助听器后听自己的声音要比听外界语声大,有时甚至听不清自己的声音,应每天自己练习朗读,控制发音。
⑥听力下降时间越长,在噪声环境中聆听语言的功能就缺失得越多,需要再次学习这种能力。
⑦在和众多人交谈的环境中,只集中听一位讲话者的声音,并尽可能接近他,不要因为要求与别人近距离交谈而害羞。
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去听电台与电视台的播音,因为这些复制声不是自然声,速度也快,只要听得懂讲话的内容即可。
除上述方法外,交流时还应把听力、理解力、注意力、兴趣以及视觉所得的信息整合起来,加以分析运用,必要时请别人讲话慢些,以充分发挥大脑皮层潜能。
7.7助听器选配中患者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7.7.1耳聋患者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临床听力学家所面对的患者中,罹患感音神经性听觉障碍的数量很大,一般来讲,他们的主要表现是高频听力损失、无气骨导差距、有重振、高调耳鸣、频率分辨力差、言语识别力低,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之中。中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在很多听力环境下听不到部分言语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