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5400000024

第24章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11)

我:那些不上的“次课”课时都用来干啥?

王:还不是用来补习语文、数学等“主课”,“主课”老师都抢占着呢。

我:毕业班有上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吗?

王:普通班随便上几节,重点班就取消了。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与访谈,笔者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着严重“借课”现象。下面是S乡中学教初三语文的李老师的访谈记录,他向我们解读了农村中学老师何谓“借课”和为何要“借课”这些问题。

本来有些老师也想在教改中有所作为,可是,面对社会对升学的压力,为了让学生多考上几分分数,我们常常争分夺秒争取教学时间。我们当然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这些所谓的“主课”上。我们常常“借用”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这些“副科”的课时,来补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主课”。实话实说,说是“借课”,其实是有借无还。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这些“副科”在我们学校里根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时即便是勉强上了,也只不过是照本宣科,甚至只上半节课,留下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做“主课”的作业。

概而言之,由于受升学主义影响或受师资条件制约,一些农村中小学把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次课”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一些学校至今未按国家规定将之开齐、开足。特别是村小,由于师资问题,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要么大打折扣,要么无法开设而由“主课”替代。而与升学考试相关的所谓“主课”都开齐、开足之外,基本上还加了课时。可见,当下农村中小学存在严重的课程平衡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中的文化冲突

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是整个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所在,对于推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具有突出的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为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进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还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课文至上”,缺乏对教材的适度开发

教材是课堂教学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和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是制约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自有一套体系,它既具有完整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又有抽象性、模糊性和未定性的特征。尽管编写者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构建教材体系,但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也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要。为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在使用与处理上要把握好对教材的依循与改造的关系。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补充或调整,做到教学内容的组织既源于教材又优于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师资水平直接影响课程开发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开发的关键。“课程开发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亦即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任何课程改革都需要教师发展新的技能、能力、热忱、动机、信念与洞见,只靠命令是不行的。这就是说,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拥有课程开发的愿望与能力。”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课程也是彼此分离的。“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需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试卷是由专家或教育部门编写的,教师成了教育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后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本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高,许多教师不具备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他们身处偏僻的乡村,根本不存在学术环境,除了电视、鼓词、社戏,也没有其他日常性的文化生活;学校的资金、教师的收入也不足以使他们接触到大量的书籍,进行必要的游历与考察。

因此,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并没有“课程”这个概念,也没有课程开发的意识,至于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就更为缺乏。在对“您同意课程开发是课程专家、学者的事,与自己无关吗”这项调查表明,表示“非常同意”的占42.5%,“基本同意”的占36.3%,“不太同意”和“很不同意”的只占13.3%和7.9%。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设想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内容之外还有涉猎其他知识的余力和余情,很难设想他们对课程、课本及其涉及的学科有不同于课本的独立见解。因此,他们过分依赖教材,以至于出现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没有的不敢补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缚。有时教师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却不能设计更好的教学内容。在随堂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以本为本,对教材中一些教学资源不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依旧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他们以认可的姿态接受教科书上的一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一种顽强的‘课文至上’的追求,教师们都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视课文为神圣的职业意识,他们课堂活动的中心任务就是让学生不留任何缝隙地吃透课文,掌握课文所言所述的每一处情节,所以他们就来来回回地用各种方法重复课文,这一工作占去了他们在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而他们讲解课文的首要目标则是让学生明白课文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也就是说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情节”。

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小学6年的语文就是学懂12本书,数学就是会算12本书上的习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牵着学生去“钻”教材,学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教材被神化了,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从S乡中小学的随堂听课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对教科书和教参上的内容依赖程度很深,即使教材和教参当中出现了不适应农村实际或不合常理的情况,教师也照讲不误。调查显示,在安排教学内容时,53.1%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表示根据升学考试要求,选择教学内容;31.9%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表示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就行了;表示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增删教学内容的只占8.8%;表示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删教学内容的只占6.2%。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大多是基于升学考试要求,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而缺少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二度开发。他们没有利用教材所给予的弹性空间进行深度挖掘教学意蕴,来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以及提升相关的学科能力。于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农村中小学老师说,教材内容太少,15分钟就讲完了,不知道干什么;也有的农村中小学老师说课文这么多,课时不够;还有的老师一个劲儿地抱怨课程资源缺乏,无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也难以实现合作与交流。

以上的抱怨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中缺乏课程开发的意识,不清楚什么是课程资源,更不知道如何去开发资源,而将课改中遇到的困难简单归结为课程资源的匮乏和有限。

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不单单地是“教”教材。如果教师仍停留在“教”教材的层次上,就会感到困惑,因为新教材中拿来就用的东西很少,如果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会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充实,学生就很难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就不能获得成功。通过笔者的调查与访谈发现,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旧教材情有独钟,习惯于以往教学的照本宣科。他们认为以前的旧教材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容易多了,如今的新教材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真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摸不着头脑。新教材没有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备课无从下手,即便在教案中写上了诸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字样,可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是“新躯壳旧灵魂”。

2.“戴着镣铐跳舞”,校本课程开发步履维艰

农村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深化等均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并与农业科技推广等结合”。因此,农村中小学应该进行课程开发,把国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和为“三农”服务和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要求统一起来,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时联系农村实际,以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的现状。同时,农村中小学课程开发也有利于改变目前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现状。教学的目的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进行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把不符合学生认知现实的改为有趣的、容易引发学生探究的,可以把简单的内容改造为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

“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运行,为课程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氛围中必然产生不同特点的课程文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正确处理好结构上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张力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现代课程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反映了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理念,即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当代社会进步对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受教育者的当代特点、个体及群体之间的差异,真正使受教育者得到自主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

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逐步将一部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更多的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机会。

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开发与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学校课程,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富有灵活性和选择性的农村中小学课程,是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本应最富地方特色,但是,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步履维艰。下面是S乡中心小学校长的访谈,反映了当前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设状况。

新课程提倡的校本课程,我们基本上开不起来。不要只看农村里好像资源挺丰富的,其实去开发是很难的。一来学校没有经费,总不能让老师的工资赔进去搞校本课程吧。再者,对于校本课程,都要老师自己去弄,我们农村教师也没有时间和能力。还有,家长认为搞校本课程是教学生玩,学生学不到知识,因而也不配合。因此,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让班主任兼的,所以有的时候他们就会拿来上语文、数学了。

同类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市场化管理机制和集群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下的企业信息服务的协同组织,基于企业信息需求和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集成化信息服务流程重组及其集成服务模式的实现等。
热门推荐
  • 美丽深渊

    美丽深渊

    本书精选有“忧郁的蓝幸福和紫幸福”、“末日之舞”、“发烧,发烧”等8篇小说。
  • 敕赐滁阳王庙碑

    敕赐滁阳王庙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知易行难之北宋倦游

    知易行难之北宋倦游

    一个现代青年,回到北宋的经历.开始的年代为宋仁宗嘉佑三年.西元1058年.宋仁宗在位的晚期.五年后,仁宗崩,英宗即位.这确实是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们,不管后代对他们的褒贬如何,毫无疑问,他们都非常的聪明.而产生如此多人才的那个人群,其整体素质,应该是很高的.到达那里,慢慢的走近他们,认识他们,与他们交流,并且,相互影响.这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这,就是我想要讲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傲娇女友别太凶

    傲娇女友别太凶

    若此情赋予东流兮,不予逃避,千山万水因你不过毫厘,也不惧风雨披星戴月未曾唏嘘,此情不渝,所谓入迷,天赐良缘与你
  • 以血之名:斗魂

    以血之名:斗魂

    47,这是编号?不,这是一个男人的名字。也许你会说,这个名字不好听,不吸引人,不够有气魄,但是我要告诉你,47绝对是一个可以让你喜欢,让你佩服的男人,你甚至会期望他能变成你生活中的某个朋友。
  • 社学要略

    社学要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功夫女孩的爱情

    功夫女孩的爱情

    你不喜欢女生,真是奇怪~不过我可是个功夫女生,是有人来派我来让你爱上我的。虽然我成功了,可是,你真的能原谅我吗?
  • tfboys之薰衣草的复仇

    tfboys之薰衣草的复仇

    “妈妈~我回来啦~“一个嗲嗲的声音传来,像是故作装出来的,“芷寒回来啦!?快来吃饭吧!“韩雪薛瑾一脸的和蔼,笑着说(楚芷寒和楚默璇的妈妈)“妈~我回来啦!“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和哪个声音相比起来,更加自然,动听,好像好高山的流水,“回来了就赶紧吃饭!“薛瑾改了当前的和蔼,换上了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好像谁欠了她的钱一样,“哦,“
  • 百妖异闻录

    百妖异闻录

    灵感来自古代妖怪传说,以女主的身世为主线,贯穿全剧,一章一个妖怪,女主所经历的一系列鬼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