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日。
题解
本篇是鲁迅在1926年9月18日写于厦门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最初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9期,副题为《旧事重提之六》,署名鲁迅。后收入《朝花夕拾》,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32年9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鲁迅写回忆散文始于1926年2月。其时,正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年代,鲁迅自觉地投入了反对段祺瑞军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及其支持者“现代评论派”的斗争。自1924年11月开始,北京女师大学生为反对校长杨荫榆封建家长式的治校,爆发驱逐杨荫榆的运动,章士钊提请国务会议通过停办女师大。鲁迅一直站在学生一边,揭露章士钊及“现代评论派”对学生的压迫和污蔑,因此被章士钊非法免去了教育部佥事职务。鲁迅毅然向平政院控告章士钊的迫害。在这一时期的紧张战斗中,鲁迅因气愤、劳累过度,以至“喝酒太多,吸烟太多,睡觉太少”(见鲁迅1925年9月30日致许钦文信),致使肺病复发。从1925年9月到次年初,他一直处在重病中,面对充塞流言、谎话、虚伪的黑暗社会和病痛的折磨,他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的痛苦,“宛然目睹了‘死’的袭来,但同时也深切地感着‘生’的存在”。所以,尽管他意识到自己走进了“杀人不见血”的“无物之阵”,却依然赞美那“举起了投枪”的“战士”,决然以自己的身躯(意志)“来肉搏这空虚的暗夜了”(见《野草》中的《一觉》、《这样的战士》、《希望》)。他抱病坚持战斗,不仅为青年学生增加任课量,写下许多匕首和投枪似的杂文,还完成了小说集《彷徨》,充满哲学思考的散文诗集《野草》,而且从记忆深处采集那在眼前闪烁着、“令他时时反顾”的早年生活,这就是他后来名之为“朝花夕拾”的回忆散文。它反映的生活虽也分明交织着美丑真伪,却透现出更多的“生命”的自然本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一篇对古朴纯真的自在生命的回忆。
本篇与作者写于北京的五篇回忆散文《狗·猫·鼠》、《阿长与栀山海经枛》、《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无论在主题的内涵和文章的气氛格调上,均有所不同。前五篇的回忆仍囿于眼前的斗争,所以追述儿童时的感受,首先旨在对现实的批判,字里行间不时刺向北洋军阀及其帮闲文人,叙述也就离不开议论。而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鲁迅已离开北京。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政府开列了一份密令缉捕五十人名单,其中就有鲁迅。为了不作无谓的牺牲,也为了作短期的喘息,鲁迅接受厦门大学的聘请,任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员,于1926年9月4日抵达厦门,暂住在生物学院的三层楼。该楼位于海边的小山岗上,石阶高达96级,因尚未开学,所以感到有些无聊,好在大楼“背山面海,风景佳绝”,“静养倒好的”。眼前的见闻也和北京不同,如感到“南方的阶级观念,没有北方之深”,“此地北伐顺利的消息也甚多,极快人意”(见《两地书》1926年9月4日、14日致许广平信),所以心境较为平静。当该校预科学生俞荻拜访他时,说到厦大校长提倡复古,学生依旧用文言写作等情时,他感到很惊奇,认为“这应该改变一下”。虽然那时他已不满于这个学校的一些做法,但总的感觉是:此地人民的思想“并不怎样老旧”,因此依然抱着新的希望。这种心绪显然也影响了他在厦门写的第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然文章的主题仍蕴含着对落后的封建教育的批判,但全篇重在描述充满活力的童心童趣,充分形象化的情和景,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详解
正如题目所显示的那样,本文结构也分为两大部分,表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写“我的乐园”——百草园。第二部分(从“我不知道为什么……”至最后),写三味书屋的书塾生活。
第一部分先描写百草园的无限乐趣,次写园内关于赤练蛇的传说,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最后描述冬天在百草园捕鸟的情景。
文章开门见山扣题,点明“我的乐园”的位置、规模、名称,以及现在的情况:一是园已归属他人;二是久未见它;三是确认园中“只有一些野草”,作者特别用了“似乎”这一不确定的语气词,表达出不愿承认这一“确凿”事实的矛盾心理。上述三种“现在”情况,都旨在强调时空的变化,都抹不掉“我”对百草园的深刻印象。“但”、“却是”两个转折词,都加重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一过去事实的分量。
第二段紧接上文,具体写为什么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全段行文简洁、风趣。先用两个“不必说”的分句,概观全园静中有动的风貌,又突出了下文“单是”一句要具体描写的内容。一略一详,一抑一扬,口气豪放,言外之意是:既然“单是”这一点就有无限趣味,足可证明它为什么是“我的乐园”了。
描绘园内的概貌,采用视野移动法,写得井然有序。以第一个“不必说”句,写春夏秋季园内的静景:视线由低到高、由近及远,描述园内植物、静物的色彩和形状,展示出一幅明丽、清新、开阔的境界,与文章开头第一句听说的“很大”规模相照应。又以第二个“不必说”句,写园内的动景:视线由高及低、忽低忽高地描述园内小动物的声响和姿态,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这两句短短的话,表现力如此丰富,也得力于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都十分真切、生动,紧紧抓住了事物的外表特征。如以“碧绿”形容菜畦,一个“碧”字就透出了菜蔬的鲜活,富有生命力;写桑椹,则抓住它熟透时的紫红色。又如以“光滑”形容石井栏,立刻使人感到它年代久远并产生清凉感;对皂荚树,则突出它“高大”的形状;写黄蜂,用一个“伏”字就显出它肥胖不灵便的模样。而描写从草间飞出的叫天子,则用“直窜”这一个有声有形的动词,既与前文的“轻捷”这一形容词对应,又区别了鸣蝉在树叶里的“长吟”声。这一系列描写无不使人赏心悦目,很符合小孩子开朗的欣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