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3700000032

第32章 道德意识的内容、结构与发展阶段(3)

完全没有道德意识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从最一般意义上讲,人和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动物,因而在道德实践中,道德意识也总是与人相伴而生的。但真正的道德意识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依据这种界定,那些被迫的、随大流的、不由自主的道德意识,都不能称为真正的道德自我意识。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对道德自我意识作如下一个比较具体的界说:所谓的道德自我意识是指道德主体对社会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规范内含的必然性、价值意义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自觉认知和自由选择的意向。对一个正常的道德个体而言,这是一个必然充满着矛盾和历经着反复的曲折的心路历程。笛卡儿曾把这一过程归结为不断地“怀疑、理解、理会、肯定、愿意、不愿意、想象和感受”的心灵过程。这是一个从怀疑开始,到最终感受到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及其领略到因此而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幸福感和荣誉感的精神历程。

在历史与现实的道德生活中,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人是失落了这种道德自我意识的,因而他们也就必然失落对自我人生的自觉追求。甚至在一些曾被我们广为颂扬的道德楷模身上,也可寻觅到诸多失落了道德自我意识的表现。也就是说,许多人其实只是在自发的、或被迫的、或只是承袭世代相传的传统习惯和心理定势下作出了“善”的行为,但却没有“善”的自我意识。这不能不说是道德意识中的一个极大的遗憾和欠缺。

研究道德与道德自我意识的关系,并强调道德自我意识的自觉培养是重要的。从根本上讲,没有道德主体对“善”的规范的自我意识,那么,道德实践中“善”的行为就没有了可靠的主体性保障。而且,在人类诸多的行为中,道德行为尤其强调自觉意识,因为能称为道德行为的总是那些在众多可能的选择中选择“善”的行为。没有意识中对诸种可能性的自觉比较,并探寻将选择的那种可能性行为的道德意义及其对自己和社会所产生的价值,那么,其行为是很难在实践中产生真正“善”的效果的。

在具体道德实践中,我们总是看到道德意识中无知、被迫、不由自主或者甚至是依靠外部的行政命令而强行灌输而产生的行为,其行为或许是“善”,但也可能会走向“善”的反面。譬如我们曾有过的毫不利己、大公无私之类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宣传,在许多人那里之所以收效甚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能启发道德主体的道德自我意识,而只是靠行政命令的强行灌输。它甚至还导致了诸多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伪君子的出现。这充分表明一定社会的道德善恶意识转化为道德主体内心的道德自我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道德意识的结构:认知、情感和意志

道德上的善恶意识在道德主体的自我道德意识中无疑是被高度综合化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对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结构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是困难的。但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借助理论上的抽象,依据道德主体人格的知、情、意统一特性,抽取出道德意识中的认知、情感、意志这三个主要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以达到“知其然”的学理目的。

(1)道德意识中的认知要素。从认识论上讲,道德认知(moral knowledge)就是指对道德规范必然性之“真”的把握。道德主体在这里具体表现为认识主体。道德主体的认知过程表现为两个指向:一是对道德规范所蕴藏的客观必然性的把握,亦即获得真理性认识;二是对道德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属性的把握,亦即获得价值性认识。道德主体认知过程的这两方面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其一,对道德规范所蕴藏的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是道德意识自觉性的认识论前提。没有这种认识就不会有对道德规范必然性的遵循,从而在生活实践中主体便会有意无意地破坏甚至践踏一定社会道德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可见,道德上的“善”,事实上是以认识上的“真”为前提的。

其二,对道德规范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属性的认识是推动主体从事一定的道德实践的精神驱动力。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超功利的实践是不存在的,道德实践的活动也总是为了满足主体道德价值的一种追求。

道德意识中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无疑构成道德实践的一种认知指引和精神激励。

恩格斯曾十分推崇黑格尔提出的一个命题:“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同样,道德领域中的自由也是基于对道德规范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之上才是可能的。从这一理解出发可以断言,道德意识中的认知因素甚至构成道德行为的认识论前提,具有重要的前阶性意义。

(2)道德意识中的情感因素。道德意识是一种需要意识,而人的需要又是与情感直接相关的:一方面人的诸种需要的欲求要通过情感表现出来,并因此才成为人们的行为动机,所谓不安感、内疚感就是这样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需要的满足也是通过情感来实现的,所谓幸福感、自豪感就是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道德情感往往成为道德实践的直接动因。

道德情感(moral feeling)的这种重要作用,是由情感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从心理机制上看,情感体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条件反射形成物。

道德主体为了寻找相应的刺激条件,就不断地要在道德实践中创造这种条件,亦即不断地以自己的德行去创造满足幸福感、自豪感、荣誉感、义务感等等的情感条件。这个过程也就是道德情感推动道德实践的过程。

道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缺乏热烈情感的道德意识是枯燥乏味的,从而也是没有感召力的。列宁甚至认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同样,没有人对道德规范之“真”的充满情感的热忱追求,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没有正确的对道德必然性之“真”的认识,就不会有高尚的道德行为的产生。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正是由此而被认同的。

道德情感的具体形式很多,正义感、义务感、良心感、荣誉感、幸福感等等就是一些主要的道德情感形式。无论何种道德情感,在道德生活实践中它都构成道德主体在道德选择行为中的直接动因。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道德情感决不是盲目的感情冲动,而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认知基础之上的理智的情感。所以情感尽管不完全是理性的范畴,它包含着明显的非理性成分,但道德情感应该以理性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和必然性根据。那些非理性的道德情感是不可能成为人们道德行为的内在策动力的,因为道德从本质上讲是实践理性的。

在道德情感问题上,感情主义(emotionalism)伦理学提出过颇为独特的理论。这是20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所创立的一种伦理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伦理学上的概念如“善”、“责任”等和道德判断如“人不应该说谎”,与科学上的概念和判断不是一回事,它既不像数学那样能得到证明,也不像实验科学那样可以用观察或实验加以检验。因此道德概念和判断不能说是“真”或“假”,其反映的只是主体的道德感情的一种状态。感情主义伦理学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主体道德意识中的道德情感决定了道德行为中的一切,而各种伦理学的分歧也不过是道德情感上的差异所致。显然,感情主义的理论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它的确看到了道德感情在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中的作用。但感情主义理论又走向了另一个片面,即过于夸大了道德情感在道德意识和实践中的影响作用,它把感情理解成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显然是片面的。也许正是这个片面性使它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逐渐走向末日,而被新的伦理学思潮所取代。

(3)道德意识中的意志因素。意志和人的整个意识一样,是人所特有的。所以恩格斯说过:“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道德意识中的道德意志(moral will)既指主体能根据预先拟定的计划调节自己行动的能力,也指主体使自己行动服从于道德规范,抑制同这些规范相抵触的诱惑,从而克服达到目的之障碍的能力。譬如康德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就是善良意志(good will)。在他看来,人的德性得以在实践中生成无一不是善良意志的驱动。道德意志固然建立在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上,但道德意志反过来又是保障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得以顺利实现的主体性条件。

道德意志中的自由意志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因为自由意志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选择,能在道德选择存在着几个可能性方案的情况下,抑制其中一个或几个方案,而保证那最合理或最符合道德规范(即善)的行动方案的实现。不仅如此,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自由意志还构成保障道德行为对选择了的行动方案勉力而行贯彻始终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

但是,在意志问题上必须反对道德意识论中的唯意志论。这种理论主张在道德意识中意志高于理智,意志不仅是本质的东西,而且是决定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的东西。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尼采的“强力意志”,萨特的“自由意志”等,就都构成他们伦理学中最本质的范畴。他们正是从这种意志主义的理论出发去论证和阐述自己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的。譬如在尼采看来,作为道德理想人格的“超人”(superman),就是一个充分体现强力意志,鄙视以往一切道德而遵循“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这样一条唯一道德原则的强者。显然,这种“超人”的意志只是一种狂妄,一种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幻想。

可见,尽管意志主义伦理学就其看到了意志因素在道德意识中的作用而言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意志因素却被它不恰当地夸大了。在意志主义伦理学那里,意志自由似乎可以完全摆脱客观规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这在理论和实践上无疑都是完全错误的。

3.道德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阈来看,作为人性向善的自觉规范,道德起源于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因而道德的善恶意识以及荣誉观、爱憎观、公私观、得失观、苦乐观等等也都表现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把道德意识归结为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具体化的物质利益关系,揭示了其中最本质性的规定。

但也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如果人们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命题变成毫无内容、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事实上,作为对人性进行审察和自觉规范的一种自由意愿,道德意识一经产生就渗透在主体内部认知、情感和意志的人格要素之中。在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统一综合体后,道德的善恶意识便具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也就是说,道德意识以道德主体知、情、意的人格要素为凭藉而获得了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道德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固然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表现为一定社会的道德意识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但这仅仅是道德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一种表面形式。道德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更本质的内涵则是指道德意识在把握社会存在时具有道德主体内部那充分体现“精神-实践”特性,从而以认知、情感和意志对外部社会现实存在的能动创造性。

这也就是说,道德意识中的善恶价值观念已经不再直接亦步亦趋地依附于社会存在,而是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体化、内在化和独立化了。道德意识这样一个在主体认知、情感和意志统一的基础上,主体化、内在化和独立化的倾向就构成道德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更本质含义。也正是以这个相对独立性为前提,道德才实现其“精神-实践”方式把握世界这一根本职能的。

同类推荐
  • 墨家的智慧

    墨家的智慧

    本书以墨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在这里,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的文化、艺术、民族等方方面面,是深入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全貌的重要依据。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元天帝尊

    元天帝尊

    【玄幻爽文】【精品推荐】元天大陆之上,一直流传着十二页天书的传说。传说中,十二页天书流散大陆各处,鲜有人知道它们各自的所在。一名沉睡了万年的少年楚风,万年前亲眼见证了十二页天书尽归于一人之手,之后却陷入了沉睡。万年之后,背负着神秘的使命,楚风开始了他的传奇历程……
  • 妖恋

    妖恋

    一剪红烛孤影照,思悠悠,恨幽幽。梦到醒时,花落满地。原以为就此孤独终老,却没想到他辗转寻来,暮色萧萧。命该绝,魂不灭,渡越千年,阴阳难续。再回首,一声叹,江南烟雨,绵绵如丝,泪红妆,念君往。
  • 无尽宇宙

    无尽宇宙

    无尽宇宙的星空之中有着无穷无尽的未知,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机遇和危险,无数世界构成的宇宙星空,是多么的令人向往,而一些人为了守护这美丽的宇宙而付出了许许多多……
  • 花嫁夫人

    花嫁夫人

    一对一对,双处……二十岁的顾萌萌把未来的纯禽姑父给睡了,嗯!睡得好!三十岁的孟毅隽被未来侄女给睡了?嗯!味道好!作为涩女的顾萌萌唯一的志向就是随时扑倒亲亲姑父。不过……白莲花姑姑阴招不断。各路亲戚横加阻拦。小三小四层出不穷。不怕,她有姑父在手,天下我有!只不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害羞纯禽的姑父夜夜对她虎视眈眈,难道是终于体会到了睡觉的奥妙?没事,她会好好招待他的,最后生个娃,夫妻双双把家还。
  • 傲娇总裁,撩心娇妻

    傲娇总裁,撩心娇妻

    路雅允发誓,她还从来没有那么嫌弃过一个人,身为总裁却死抠门不说,还给他的猫娶了一个很像自己的名字,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凌璟觉得他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败家的女人,拼命买一堆没用的东西不说,还坑了自己几百万。她居然还能义正辞严地说这是为塑造一个完美的凌氏总裁形象。不过嘛,路雅允要是成了凌璟的家人,那这件事就另当别论了。
  • 末璃莫离

    末璃莫离

    此书为转载书,你们如果不愿意看就不要看,别骂人就好--------前世,小小年龄就尝尽人世冷暖;穿越重生,原以为这一片和谐的温暖便是归宿,谁知却只是昙花一现;上天给了她十载安乐,而后笑颜至此定格,突來的变故让她的心再次冰封,孤身一人四处漂泊,只为寻那心中唯一的牵挂,那唯一活下去的理由...今生,拥有前所未有的幸福,曾发誓,要守护这一切。可是,为什么自己所爱的一切总是在自己眼前消失无踪?身负血海深仇的自己怎么会有拥有爱情的权利?明明只是想要复仇,为什么一切的一切变得如此的匪夷所思,迷雾重生?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是要做这乱世的救世主?还是做这荒世的毁灭者?
  • 征仙长生途

    征仙长生途

    他是一位懵懂少年,却向往长生,毫无惊人的背景,也无惊艳的资质,更无赏识的师傅,有的只是求仙问道的决心。在征仙路途中寻找着一切能用以修炼的机会。此去一路坎坷,修炼过程中又会有哪些动人心魄的故事呢?人族亿万年,教派林立,异族也毫不示弱。相传,凡有九窍者,皆可成仙,在这人人皆可修仙的时代,不但要修炼自身的身心,更要提升实力,乘先辈之伟业,立万世之雄才。“英雄,要去往何处?”“我要行此身于天地,问自由于神佛!”QQ群号:606312967
  • 蓝衣爱情进化史

    蓝衣爱情进化史

    在程颢忙完手里的活儿也围过来吃饭的时候,旁边的陈小秋包着一口饭说:“程颢,你还真是怪,以前让你帮忙做屁大点儿的事你都吝啬时间,你现在在蓝衣面前做得可真是二十四孝啊!你可看清楚了,人家蓝衣可是个女同啊!别白费心机了!”蓝衣被一粒饭呛住了,直咳不止!蓝衣心里直骂陈小秋:女同?女你妹!!蓝衣横了一眼陈小秋,继续吃饭。程颢坐在自己的位置递给蓝衣一瓶水,对陈小秋说:“关你屁事,管好你自己的事!”陈小秋又扒了一口饭进嘴里,对蓝衣说:“看见没有,蓝衣?人家程颢压根看不上你的那个心上人,他看上的是你啊!你现在根本就是瞎折腾,白费心机?”
  • 始修

    始修

    一场平淡的修行之路却波澜起伏,一段本应得过且过的生活却要踽踽独行,坎坷并不代表需要放弃,责任却会催促前行。
  • 萌萝归来

    萌萝归来

    苍茫的雪原,不是她生命的伊始,却是一切的起点:无人知道她的姓名和过去。在这里,她遇上了扭转自己命运的师父;从这里,她傻乎乎地踏上了自己的征途——在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恨,还是不恨的时候。她在懵懂之中重生,在痛苦之中成长,在呵护之中,踩着还不稳的脚步,颤颤巍巍地向着她的终点走去。而一切的一切,只为了她一个渺小而艰难的愿望——我只不过是想……回家而已。